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薪酬管理论文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摘要:薪酬管理对于人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高效能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业绩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提升,电力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电力体质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近年来,用电需求量的不断攀升,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电力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力企业要实现自身目标,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绩效管理,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电力企业薪酬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予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薪酬管理;人才;电力企业
在电力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电力企业人员的主观工作能动性以及凝聚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管理质量的高低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是获得高效益的关键措施。因此,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薪酬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背景下,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更是当今市场的竞争主流,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机制和健全的薪酬调控机制,从而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针对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作为当今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屹立于激烈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效动力。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进一步增大企业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其工作效能得以尽情发挥,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就当前的电力企业薪酬管理而言,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着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
薪酬平均主义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调整,然而薪酬平均主义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造成如此局面与管理层存在非常大的联系,如果工资出现不平衡就会对企业员工的团结性构成影响,进而产生消极反应。同时,很多企业人员觉得都是从事相同的职业,工资待遇也应当一样,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员工其工资水平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对于上述认识人们普遍较认可,然而这种制度是极不科学的。采用科学的薪酬管理措施,不但能很好的对员工形成凝聚力,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然而,由于很多员工普遍存在上述认识,给企业表现积极的员工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表现不是很积极的员工又没有太大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薪资分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是在行政级别划分上,对企业人员进行薪资分配的,级别越高分配的薪资就会越高,相反则薪资分配就位于低位运行,薪资分配制度比较固定,不能进行有效变通。工作的多少与薪资分配没有太大区别,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很大打击,特别是处于一个级别的员工,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久而久之,在工作中形成很大惰性,影响工作的开展。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但大部分都是以物质进行奖励,精神层面相对较少,为了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
缺乏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绩效考核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薪资进行分配,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定性考核依然是绩效考核主要内容,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未将定量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还对岗位缺乏科学的评价,以至于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绩效评价,严重影响绩效考核制度作用的发挥,员工的过多付出得不到更多的激励,时间一长其积极性难免会下降。
二、电力企业提升薪酬管理的主要措施
转变过去传统的薪酬管理观念。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必须要对旧的观念进行彻底转变。将劳动的资本属性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处于一线工作的员工,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其薪资分配与其工作情况保持一致。同时,通过薪酬进一步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使员工能与企业同时进步,工作不仅仅为了企业,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另外,企业员工的薪酬不能仅仅是为了回报员工,必须要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定义,使其上升为企业文化与战略的重要组成,促使企业员工始终坚定为企业发展奉献终身的决心。
对传统的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科学。平均主义的薪酬分配制度,在电力企业中已经沿袭多年,对于员工的岗位性质情况却未进行充分考虑,以至于对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对电力企业实施多年的薪酬分配制度予以有效的改革,薪酬分配可以采用固定加浮动的方式进行,前者主要是针对行政级别的不同予以固定的薪酬分配待遇;后者是依照企业工人所作出的成绩与贡献,所给予的薪资分配待遇。同时,还要根据岗位的设置以及具体的工作情况分别对待,劳动越好积极性越高获得的相应报酬就会越多,反之则不然。以此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不断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对员工起到了一定的管理作用,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力的。
绩效考核进行定量化。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很好地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不断提升,使其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可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应当针对员工岗位的不同,对其实施准确的评估,分清其职责所在与应当达到的目标,同时要求员工对其必须予以明确,确定今后实施量化绩效考核的标准。针对不同的岗位,应当设置与其相一致的评级体系,使考核可以进行量化操作。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员工的发展,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为员工设置总结的机会,使其吐露心声,避免工作压力积压在内心,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当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后,必须要将获得的考核效果及时的反馈给员工,使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查找自己的缺点与漏洞,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绩效考核真正起作用,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管理离不开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是获得人才的关键措施,这在任何企业中都是一样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目前,电力企业薪酬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到逐步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从基于集团化管控的薪酬管理架构、基于多要素分配的“五元结构”薪酬激励、基于工资总额管控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等三个方面出发,对国有企业集团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代国有企业集团薪酬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人力资本价值;薪酬管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chultz在1960年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系统的阐释了其概念、性质、内容和作用等,人力资本在运营中的使用效能是由多种复杂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激励相容”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和管理实践,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以某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公司实施的基于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如何构建驱动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激励机制,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一)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作为承担着新时期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打造大国重器的使命定位,其管理上也面临着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创新,打破传统激励方式,满足员工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效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二)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以网络化、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加速,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从本质来看,最核心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在高科技行业,谁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客观上要求国有高科技企业要加大人才激励的力度,提升企业外部竞争力。
(三)深化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是企业发展、员工和谐的动力源泉,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国有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需要推进以业绩为导向的全员绩效考核、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集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基于集团化管控的薪酬管理架构
适应集团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实施的需要,首先组建了“三层两级”薪酬管理架构、薪酬业务“3D架构”和“三级三类”薪酬制度架构,实现薪酬管理的集团化管控。
1、管理组织架构:组建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委员会、集团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全员业绩考核专门机构,构建“三层两级”考核兑现管理团队。薪酬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全系统薪酬体系建设工作;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建设集团公司全面经营业绩绩效考核体系;成员单位全员业绩考核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方案。此外建立由集团公司薪酬管理专家、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理论学者、知名咨询机构薪酬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团队,形成内外部结合的薪酬管理和技术咨询队伍,作为薪酬改革的组织保证。
2、业务支撑架构:构建薪酬管理的业务共享中心、区域合作中心和专家服务团队的3D业务架构:业务共享中心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搭建,负责建立全系统薪酬管理制度、规范标准体系,并指导制度的规范执行和有效运行。专家服务团队由集团公司聘任的内外部专家组成,负责为业务共享中心、区域合作中心提供薪酬管理的专业化和差异化解决方案,解决薪酬改革中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应用。区域分中心以相对集中片区内的成员单位为依托组成,负责片区内各单位薪酬管理工作的沟通与交流,总结分析薪酬改革与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3、制度体系架构:遵循系统设计的理念,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部贯通的绩效、薪酬、福利一体化“三级三类”制度架构。纵向分为国家、集团和成员单位三级,横向分为制度、指引和规范三类。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三级三类”制度体系:为解决集团总部绩效考核的完整性、绩效评价的系统性、激励约束的有效性问题,设计针对集团总部部门的绩效考核兑现办法等。
(二)基于多要素分配的“五元结构”薪酬管理体系
1、“五元”薪酬结构:按照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和中长期激励的“五元”规范薪酬结构与标准,形成全系统相对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其中基本工资与当地工资水平、员工学历、企业工龄等要素挂钩;岗位工资是员工履行岗位职责获得的报酬,与岗位职等、员工能力、市场薪酬水平等要素挂钩;绩效工资与部门绩效和个人贡献相挂钩;津补贴遵循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中长期激励包括员工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及享有的岗位分红权、期权、股权、成果收益分享权等。同时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岗位管理,构建全系统统一的四级岗位体系,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有效奠定全系统的薪酬管理基础。
2、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以“要素价值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五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采用岗位绩效工资制,实现员工按劳分配;为推进大系统大项目大工程的谋划,探索“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的项目团队收益提成激励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激励;为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开展“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岗位分红权激励;为避免管理上的短期行为,采用“管理要素”参与任期激励;为调动核心骨干的积极性,采用“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同时建立“普惠制+激励制”的企业年金制度,解决全系统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基于工资总额管控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
1、建立工资总额管控机制:构建工资总额预算与企业战略规划、年度经营目标的联动机制。包括“两预算、一调整”联动管控模型和“双挂钩、四对标”薪酬水平核定机制。“两预算、一调整”是指年初工资总额配置预算、年中的预算调整和年度工资总额清算。“双挂钩”就是单位薪酬水平紧密挂钩单位年度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单位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和EVA及代表企业经营质量的各项指标。“五对标”就是薪酬水平对标行业薪酬水平、央企薪酬水平、地区工资水平和系统内薪酬水平,使本单位核心人才的薪酬水平匹配人才市场价位,既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又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
2、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与单位规模、经营难度、同行业水平相关联的岗位序列和岗位工资标准,实现各单位之间薪酬的内部公平;通过建立全面绩效的分类考核“七跑道”,实现薪酬激励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全员覆盖、全过程参与,设计严格的发放过程、公正的程序流程和公开透明的制度体系,实现薪酬激励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
三、薪酬管理体系取得的效果
(一)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效率整体提升:一是实现了员工差异化激励,激发了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员工绩效薪酬与单位(部门)全面经营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与个人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做到考核“能高能低”和收入“能增能减”。二是提升了企业活力与创新能力,发挥了考核与薪酬的杠杆作用,使优秀的创新人才不断地向技术创新的领域聚集,有效促进了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和创新战略实施。
(二)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保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大力推进薪酬改革,构建和实践新型的薪酬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广大职工推进集团公司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促进集团公司协同高效运行;企业的集团化管控力明显增强,主营业绩指标实现持续增长,不断向国内卓越、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三)深化国企分配改革,构建薪酬管理新模式:打破常规思想观念,融合薪酬绩效一体化设计、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分类考核分路发展、指标勾稽责任联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考核与分配理念,成体系的构建了新型激励体系;创新方式方法,采用了“对标管理,分类考核,总分结合,多维矩阵赋值”等多种考核计分方法,形成了与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体系相关联的薪酬激励体系,大幅度提升了企业考核与薪酬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实现薪酬激励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极大促进了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现代公立医院员工薪酬体系中的基本工资大多是依照政府所给出的相关标准来确定,而奖金部分则由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经济效益而定[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薪酬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并衍生出了一些问题。下面就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公立医院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现有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通常是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益、工作质量以及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员工工作的最基本标准。然而,这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与权重均是由人为制定,所以很难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并提升其工作效率。如:绩效考核工作缺乏其目标性;绩效考核内容与周期的设置不合理;未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考核;考核浮于表面,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为管理而考核的现象普遍存在[2]。
1.2缺乏配套的非经济激励措施
完善的医院薪酬体系应包括经济性薪酬与非经济性薪酬两大部分。其中,经济性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补贴、年度奖励、带薪假期以及各项保险等。而非经济性薪酬主要是指提升个人能力、确保职业安全的福利等,如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等等。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实施现状而言,基本上只有经济性薪酬,而极少涉及到非经济性薪酬,因而并未很好地体现出“人本管理”思想,进而难以发挥薪酬制度所具有的员工激励作用。
1.3存在垄断权利市场的薪酬管理制度
大多数公立医院,为实现双重劳动合约而将垄断权利市场机制作为自身薪酬管理制度的首选。所谓的垄断权利市场机制,即通过内部垄断权利市场将垄断权利分配至各个岗位。其中主要包括科室、各科室间的内部结算;职能科室成本分摊;医院整体收益再分配四大部分。此外,部分公立医院还“默许”了外部市场垄断行为,即以医院为供方,以患者、制药厂以及其他医院机构为需求方,有效实现权利交易垄断的机制[3]。在此双重劳动合约的约束下,使得医院的岗位薪酬只能在垄断收益上得以体现,而收益的实现与分配均有垄断权利市场所决定,这便造成了如今医院内部各科室薪酬水平差异较大、针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浮于表面的现状。在垄断权利市场中,医生的垄断收益只能通过为患者提供若干无效医疗服务来获取。然而由于政府会对这种垄断收益进行行政干预,所以不少医生会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降低自身的收益损失[4]。
2我国公立医院薪酬管理中的解决对策
2.1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可变薪酬”比例,以业绩定酬合理的医院薪酬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医院员工的工作质量。因此,为提高国内公立医院现行薪酬管理体系的激励效能,便应适当提高职工绩效在其收入的总占比。现代公立医院的薪酬管理,应更加关注职工的个人能力,其所得收入应是与其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表现以及对医院所做贡献成正比[5]。此外,绩效工资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应在医院整体经济效益与综合目标考核基础上,结合风险、责任、技术含量等要素来进行分配。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
2.2加强非经济薪酬激励,增强员工的工作归属感,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上文提到,完善的薪酬奖励机制,除了经济性的激励措施外,还应包括非经济性激励措施。院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非经济性薪酬激励:
(1)提出各项奖励政策并集中于年终表彰,以鼓励辛勤工作的医院职工;
(2)针对医院内部员工以及退休职工,每年安排至少1次体验。此项服务针对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较大的员工,如各科室主任、高级人才等应增加其体检项目,确保职工的健康;
(3)努力为职工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学习以及就餐环境;
(4)开设多项活动,在丰富职工工作内容的同时增强岗位吸引力[6];
(5)为职工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在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同时确保其更好的发展。
(1)消除内部垄断权利市场,规范个人行为第一,传统的内部垄断权利市场,因医院将科室、各科室间的内部结算;职能科室成本分摊分配到了各岗位之中,相应的也失去了对医生行为的监管,致使医生会最大限度提供无效医疗服务来提升自身的垄断收益。对此,医院应将这些权利归咎于财务管理部门,并禁止该项制度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第二,各岗位薪酬不应与医院盈余、科室盈余、服务数量等经济指标挂钩,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医生行使违规行为的动机;第三,医院针对医生行为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增加医生的违规成本,从而杜绝“外部薪酬”的出现。
(2)医院直接获得垄断收益,稳定薪酬水平第一,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下,员工获取内部垄断市场激励已成常态。若失去该项激励,将会减少医院整体以及各岗位的薪酬水平,进而会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为解决这一矛盾,公立医院虽需继续获取垄断收益,也不应在药品方面进行加价,而是应通过增收处方费、药事管理费等形式来增加医院的垄断收益;第二,在改革收费形式的同时需严格控制垄断收益的获取额度[7-8]。
3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公立医院的薪酬管理,应创新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薪酬管理思想,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便在保持薪酬体系适度弹性的同时能够加强与现代薪酬管理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薪酬管理体系的激励作用,有效推动医院更加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王伊龙,王忠,等。我国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缺陷及改革探讨[J].中国医院,20xx,19(10):54-55.
[2]唐敏。公立医院薪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xx,35(10):65-66.
[3]戴文娟,丁金华,吕娟,等。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影响性研究:基于镇江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xx,34(12):69-71.
[4]邱阳,张莉,滕尔越。公立医院医生组织公民行为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xx,21(5):134-140.
[5]张宝红。谈工资制度改革与医院薪酬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xx,31(4):36-37.
[6]方卫,顾建钧,濮海虹,等。上海市某区二级公立医院的人员薪酬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xx,36(2):23-24.
[7]米雪,蒋炳武。试论医院薪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20(3):207-208.
[8]徐国超,吴梦凡,李谦,等。北京市30所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32(4):241-244.
1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益类科研机构包括农业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及高技术研究的机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为这些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科研机构和从事医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产品研究开发的机构[2],是公益科研的创新主体和服务主体。目前,全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有2400多个[3]。20xx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推行了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它在制度模式上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4]。但薪酬制度改革和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大多数还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1.1科技人员薪酬体系不够完整完整的薪酬体系应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工作待遇四部分。目前,大多数公益类科研机构还未建立社会保险体系,有些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了包括工资、福利在内的薪酬体系,但是工资与福利二者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合理,福利的项目还不够丰富;有些机构对科技人员工作待遇的重视不够,不利于稳定和吸引人才。
1.2科技人员薪酬水平的吸引力不够与其他文化、教育、医疗事业单位相比,公益类科研机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与科技企业相比,公益类科研机构薪酬的市场决定机制还未形成,在薪酬政策上不太重视外部竞争性,市场化程度低。长期以来,大多数公益类科研机构一直沿用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标准,导致了科技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市场价格脱轨,高层次人才的薪酬低于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单位想淘汰的人淘汰不掉,想引进的人才进不来,想留的人才留不住的恶性循环[5]。
1.3科技人员薪酬增长比较困难随着国家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政策不断出台,国家用于调资的拨款又不能足额到位,产生了工资实际增量与国家财政拨款缺口问题。公益类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创收项目来源较少,加上离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人员费用不断增加,给科研工作的稳定带来隐患[6]。
1.4科技人员薪酬激励的方式比较单一从目前状况来看,科技人员的薪酬激励方式主要是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奖励,而对资本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本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单一的事业工资制度不能符合所有岗位特点和要求,不能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长期的单一激励方式和未建立健全的利益共享机制,很难使科技人员为单位的发展和长远利益着想。
1.5对科技人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由于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引导,收入分配的各项规定在不同科研机构的执行情况差别较大。绩效工资管理的不规范、不完善,导致绩效工资在管理上出现了许多漏洞,造成分配不公平。有部分课题经费又转换成经费使用的非货币性收入,给科研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6]。
2公益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薪酬管理改革的思路
要适应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构建公益类科研机构科学的内部分配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加强工资福利管理和收入分配调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以公平、效率为基础,积极探索规范化、多样化、多元化、社会化、人文化的分配方式,形成机制健全、关系合理、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薪酬管理运行体系,以更好地吸引、保留所需要的人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公益类科研机构不断提高自身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7]。
3公益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薪酬管理改革的对策
3.1建立规范化的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在分配机制上要确保科技人员薪酬对外具有吸引力,对内具有公正性,并具有个性化的激励效应。现阶段,科研机构构建规范化的分配机制可侧重于五个方面。1)建立工资总量决定机制。根据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特点和经费的来源不同,以效益为核心,对工资总额实行分类管理。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根据行业特点、市场工资水平来决定其工资构成和内部分配办法。2)建立薪酬国家保障机制。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工资调资实际增量,国家财政拨款要及时足额到位,并逐步提高定员定额基数,确保科技人员安心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科研工作。3)建立绩效考评分配机制。构建以提高工作绩效为核心,以能力贡献为根本,以目标为导向,以岗位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的新型开放式考评体系,形成系统规范的、科学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持续改进的、有利于发展的科技人员绩效考评机制[8]。依据科技人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决定绩效工资分配档次和标准,公正合理,拉开差距。同时,妥善处理单位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分配关系,防止差距过大。4)建立薪酬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清理归并津贴补贴项目,合理确定津贴补贴、福利标准,统一津贴补贴、福利资金来源和发放办法,杜绝科研机构内部课题自行发放津贴补贴,保证津贴补贴、福利的合规和有效。5)建立长期激励机制。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可采取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期权期股奖励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转化科技成果取得合法收入[7]。
3.2实行多样化的工资制度工资具有基本的保障功能和明显而直接的激励作用。应根据科研机构各类岗位的特殊性,确立不同岗位的薪酬水平,采用相应的工资结构和工资形式并运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调控,以有效激励各类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组成。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相应的13个级别岗位标准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岗位的绩效挂钩,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2)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通过协商实行协议工资,在现有薪酬分配制度基础上,按照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增加相应的特殊津贴,提高待遇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他们的作用。3)对学科负责人、平台负责人实行奖励工资制。根据其所处的不同级别学科和平台,制定不同的薪酬标准,担任实职领导且兼任学科、平台负责人的人员,提高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待遇;不担任领导实职,但保留、享受行政级别的学科、平台负责人,其工资按保留、享受行政级别薪酬执行;无行政级别的学科、平台负责人,参照相应行政级别薪酬执行。4)对“双肩挑”人员实行就高工资制。在保证完成各个岗位本职工作前提下,“双肩挑”人员薪酬分配可选择在管理岗位或在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单位发放,且薪酬按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就高标准执行。5)对兼职人员实行兼职兼薪制。兼职工作的报酬,可以通过项目工资、科技奖励、技术成果盈利分成等形式体现。6)对返聘专家实行绩效报酬制。返聘专家薪酬与返聘岗位工作绩效挂钩,其报酬参照同类在职人员的绩效工资标准发放,同时,冲销其退休生活补贴标准。
3.3健全多元化的福利制度福利是为职工提供的除纳入工资总额以外的经济性支出,包括发放给科技人员或为科技人员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福利是薪酬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作用则是间接而隐约,但又极其巨大而深远[9]。多元化的福利制度可更好地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公益类科研机构可实施的福利主要有八类:一是因工作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通讯补贴、交通补贴、挂职补贴、班车、工作服等。二是因保健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医疗补贴、健康体检、防暑降温费等。三是因生活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午餐补助、安家费、洗理费、经济适用房、周转住房等。四是因教育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培训费、在职攻读学位补贴、博士后研究补贴、访问学者补贴、书报费等。五是因抚恤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丧葬费、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职工遗属慰问、烈属定期抚恤金等。六是因休养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专家休假、带薪休假、探亲假路费等。七是因慰问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节日慰问(元旦、春节、中秋、国庆职工慰问、“三八”妇女慰问、“五四”青年慰问、“六一”独生子女慰问、“七一”党员慰问等)、科技人员困难补助、科技人员住院慰问、科技人员生日慰问等。八是因文体需要发放或支付的福利。包括科技人员业余活动、社交集会、实践考察等。
3.4完善社会化的保险制度保险是通过国家强制政策实施,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可保障科技人员的基本生活要求,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的改革顺利实施。一是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现有政策,参与属地社会保险统筹,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可保障科技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岗位后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保险可补偿科技人员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工伤保险可为科技人员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失业保险可对因辞去工作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科技人员提供物质帮助;生育保险是对怀孕和分娩的女职工暂时中断劳动时,提供医疗服务和生育津贴。二是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解决科技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发放“事企差”问题,保证不低于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提高其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吸引力。三是对海外引进人才,在未纳入社保统筹前,养老保险由聘用单位参照养老保险政策和社会保险费征缴规定,代收代管;医疗、工伤保险由聘用单位购买国内的专项保险,并支付相关医疗、工伤费用,促进海外人才的合理流动。
3.5构建人文化的工作待遇工作待遇主要指非经济性报酬,包括工作硬环境、软环境和工作本身提供的成长乐趣、个人发展空间等[10]。现代薪酬管理则越来越重视非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充满人文化的工作待遇可以增强科技人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是国家继续加大公益类科研机构科技投入,改善科研环境、科研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使科技人员安心本职工作,并保持较高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有效的工作业绩。二是进一步提高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社会地位,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让稳定的工作、自由探索的宽松科研环境、从事科研工作的社会荣誉感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加盟。三是建设和打造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软文化、软资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依靠人才发展科技的理念,使人才队伍在全面协调和又好又快的发展中日益壮大起来。四是实行灵活充分的精神激励方式,如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向科技人员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认可等。五是构建完善的职务晋升培训通道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使科技人员增长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六是通过指导科技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发展空间咨询等手段,协调组织目标与科技人员个人发展目标,使个人实现价值的同时,能与符合国家利益的组织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
4结语
薪酬制度改革和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人员的切身利益,其运行和实践的结果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公益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只有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更好地优化配置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促进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更好更快地改革与发展,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摘要: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薪酬管理水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成正比。本文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着手,对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方法做了总结介绍。
关键词:薪酬管理;重要性;人力资源;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能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薪酬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薪酬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公开性以及平等性等。近几年,企业薪酬制度得到快速发展,薪酬管理向具体化、智能化以及公平化的方向快速前进。21世纪经济市场上充满了挑战,要想在激烈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在市场和利润的竞争上,企业之间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留不住人才,那么,该企业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众所周知,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薪酬管理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设者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原则,为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要想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除了上文中介绍的内容外,其重要性还表现在:
1.1激励作用。对于求职人员来说,薪酬是他们求职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他们是否愿意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薪酬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使薪酬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
1.2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合理的薪酬体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分支,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和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践行。科学的薪酬管理基于企业合理的内部管理秩序,在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管理中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最大效用,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薪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如果薪酬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职工工作热情将会明显降低,企业工作效益也会因此降低。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提高企业成员的配合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益,所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薪酬管理水平。
2提高薪酬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经营者年薪制度,年薪制的执行方式有很多种,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将经营者的收入划分为基本年薪和绩效薪金两部分,基本收入是经营者的固定收入,绩效薪金与经营者的年度经营责任指标相关联。在实行年薪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经营者的年薪数量,如果数量过高或者数量过低,企业都很难有效控制经营者,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也因此难以发挥。年薪制度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强化企业绩效考核力度,另一方面还能调动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推行年薪制度后,企业职工要想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在实际工作中会积极贡献,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2.2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系统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是企业设计薪酬体系的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系统要求企业在结合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所设岗位的职责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测评,评估出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并根据岗位相对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划分出职位等级,确定各个岗位之间相对工资等级。引导企业职工明确岗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岗位评价必须从自身岗位生活以及状况出发,从劳动多样化的角度对企业职工薪酬待遇进行分类设计,以职工的实际价值判断职工的薪资水平,引导每个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服务。另外,企业还应该明确各个岗位位的评价标准和薪酬分配指标,提高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为后期薪酬分配提供基础保障。
2.3重视内在薪酬分配重视内在分配制度是企业提高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内在薪酬分配制度的确立必须综合考虑职工在物质和外在薪资上的实际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薪酬管理水平,必须结合员工知识层次水平,建立有效的内在薪资分配制度,引导职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为企业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薪资水平。因此,薪酬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发展要求企业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安排职工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职务中,让员工主动地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第二,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目前,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的薪酬待遇,企业可由通过培训教育手段提高职工自身能力,为薪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始终坚持公平性分配原则始终坚持公平性分配原则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必须在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注重薪酬管理制度公平性的发挥。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同时还应该保障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绝大部分职工对企业薪酬的公平性关注度较高,企业应该结合员工心理特点,注重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性发展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只有确保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公平性才能全面提高薪酬管理水平。
2.5丰富薪酬管理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企业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必须从薪酬管理模式的更新变化上着手,为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使用了多种有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如宽带薪酬体系、自助式薪酬管理以及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等。多样化薪酬管理模式的应用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能满足不同环境状态下职工对薪资待遇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结束语
总之,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整体发展水平,应该在明确薪酬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从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重视内在薪酬分配以及丰富薪酬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徐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xx(04):29-30.
[2]杜军林。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建筑,20xx(04):178-179,182.
[3]牛彩平。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研究,20xx(18):138.
摘要: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薪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和员工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是薪酬体系合理,不但能够将员工本身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人力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若是薪酬管理体系出现问题,那么不但无法将人留住,还可能导致企业运转出现失灵的情况。笔者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薪酬管理工作。
关键词:薪酬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策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比较大。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更好的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给企业利益最大化以及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管理的时候,薪酬管理是比较敏感的,合理薪酬能够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若是不合理,那么很容易出现高薪留不住人才,高薪低效的情况,所以企业必须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科学有效薪酬机制的建立,从而给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当前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薪酬分配的时候存在平均主义思想在当前经济体制中,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薪酬平均主义还是存在的,这些企业的级别相同的员工即便是工作业绩、工作量以及水平相差较大,薪酬相差也不大,这会导致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并且这也会影响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1]。还有些中低层领导和员工收入也非常的相似,管理者的工作量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远远超过了普通员工,薪酬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倾斜,若是一味的实行平均主义,那么会导致中低层领导出现不满情绪,在工作的时候也会比较消极,这会导致企业核心领导以及技术骨干流失严重,这也会给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2.薪酬设计的时候,没有长远的考虑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应该有长远性和未来性,这在本质上和企业发展规划是一样的,企业都会进行不同时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并根据需要进行战略上的部署,从而给企业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企业的薪酬管理也是这样,不能够仅仅考虑当前的需要,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薪酬,只有根据市场发展来进行薪酬的调整才能够确保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是同步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薪酬管理的激励性存在缺失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比较重视企业成本控制以及自身的实际利益,没有根据需要来对其管理进行创新,还是通过以往的薪酬管理理念来管理薪酬,认为若是采取激励性策略会导致企业成本支出的增加,会给企业效益造成影响,这也导致了薪酬管理的激励性较差。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效益创造是和职工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没有科学的利用激励性的薪酬机制,很难讲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出来,甚至员工工作积极性可能会下降,那么效益保证更是无从谈起[3]。这便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重视薪酬管理本身的激励性,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真正的做到居安思危。
二、做好企业薪酬管理的策略
对于当前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选择有效积极的策略来进行管理,不断的改革和优化当前的薪酬管理策略,让其为企业将来发展更好的服务。1.重视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而言,薪酬发放的依据往往是绩效考核,想要保证薪酬管理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绩效考核的完善和科学。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合理的评估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保证薪酬以及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在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部门和岗位的不同,并量化考核内容,并且不同级别岗位工资应该拉开,从而将薪酬管理本身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并且,还应该做好岗位工作量、劳动强度、脑力劳动等方面的划分工作,从而保证薪酬考核本身的科学和合理[4]。2.确保制定的薪酬战略和企业发展相符对于企业而言,其薪酬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该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需要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适应。在进行薪酬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市场评估的需要,若是薪酬过低,那么对人才引进是不利的,若是薪酬过高,那么也会给企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只有薪酬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相符,才能够给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薪酬管理应该发挥其积极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想要利用薪酬机制来进行员工风险承担、利益共享理念的培养,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去,便必须保证薪酬管理的透明和公开,肯定员工的付出,对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激励[5]。并且,在进行新薪酬制度实施的时候,应该全面的考虑到员工的意见,在进行业绩目标制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可行性,若是考核指标不符合实际需要,那么必须及时的调整,从而确保薪酬能够和考核统一在一起,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薪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若是企业能够做好薪酬管理工作,不但能够将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出来,留住优秀的人才,还能够进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从而给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企业必须进行薪酬管理问题的解决,从而帮助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参考文献:
[1]魏鑫萍。浅析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商帮科技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商业,20xx(31):60-62.
[2]张婷婷。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6):91.
[3]马海静。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析与对策探讨[J].科技与企业,20xx(12):67.
[4]王力。现代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6):67-68.
[5]李俊林。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