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论文(优秀6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这次为您整理了健康心理学论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健康心理学名言 篇1

1) 世上本来有富于思想和富于感情的两种人,前者造成了以行动著称的人——将军和政治家,后者造成了诗人和梦想者——一切艺术家。

2) 在感受到伤害时,人心如果纷乱不安,并且有报复之意,这就叫做愤怒。

3) 没有一种本质或状态是或被认为是适合一切人的,同样,所有人也不都追求相同的快乐。

4) 被嫉妒的火焰所围困着的人终于如同蝎子一样转动了毒尾刺杀了自己。

5) 心理学应当和其它自然科学处于同样地位,应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那就是行为。

6) 胜利所带来的最好之事,莫过于解除了胜利对失败的恐惧感。

7) 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鼓励我们把我们的丑恶用美德的外表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备。

8)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搓愈勇,再接再厉。

9) 人们都是受到环境的支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给他任何一个婴儿,要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律师、医生、运动健将、政治家,还是无赖、乞丐都可以。

1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11)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1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

1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

18) 一切有意义的战争,都在我们内心进行。

19) 恨由于互相的恨增加,但可以为爱所消灭。

20) 信心是灵魂的防腐剂。

心理学论文 篇2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对心理问题的描述、诊断和治疗方面,片面注重部分有症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大多数学生是健康群体这一事实,结果导致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预防工作做不到位,使大学生的发展性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本文旨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情况,倡导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在20世纪90年代倡导兴起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积极心理学主张重视研究人类潜能的开发,激发与培养人类的积极情绪,引导人们朝快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和体验的研究。研究包括:主观幸福感与满足、快乐情绪体验与希望等。根据“扩展-建构”理论,我们知道,积极的情绪能够在生活中良性地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能对当下的情境产生满足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过去有正确的认知观念。二是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人格特质的研究包括:爱与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创造力与洞察力、才能与智慧、毅力与勇气等。如果要想使人能够把握机遇与环境,迎接挑战,就要增强个人积极的情绪体验。三是群体层面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在研究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我们发现良好的组织系统对人的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包括社会大系统,如: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等研究,社会小系统,如:工作领域、各级学校、社区和家庭等机构部门的研究。

二、开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

(一)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代替消极心理学工作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高职院校心理学工作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比如:认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的对象是心理有困惑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教师,讲授课程的内容就是讲心理问题的判断、认识等知识,健康的人或者是其他学生与心理课程的学习和心理咨询中心联系不大,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成是少数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专利,大部分人缺乏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难以形成全员关注心理健康和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有些领导和教师根本看不到心理学在个体人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联运机制的效能发挥。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用积极心理学理念代替消极心理学工作模式。

(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既然不提倡过分关注消极心理学,那就要在关注心理症状的同时,还要拿出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树立一个创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心灵的超越;积极心理学的二十四种优秀品质:好奇心、勇敢、仁慈善良慷慨、精神、自我控制、欣赏美和完美等。要针对各专业、各年级的实际情况,考虑好开设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要与学生的专业需求、人格品质的培养、职业生涯的发展等方面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千万不能为了开设课程而开设课程,要真正地发挥好积极心理学的有效作用,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注重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开展各项活动,促进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进一步促进积极心理学发挥作用与影响。

我们知道,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也能增强高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高校自身核心竞争力,更能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同时领导者要重视自身和学院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的率先垂范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悠远的大学校风和校训等文化软环境同样能使大学生受到积极和谐校园环境的影响,从而营造出一种全体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最后要求全体师生要积极地体验与感悟。

三、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一)采用积极心理学模式,注重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各高校由于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又有其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特点,但最终的目标都是在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的创新在这里主要论述课程内容的设置问题。如今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各种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大多数学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但回过头来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来看,是不是课程设置得有针对性、实用性,是不是能满足大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和职业的发展就很难说了。我们要从整体课程上一改以往的照抄照搬,要把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潜能的开发、职业生涯的发展、个性的培养等方面统统考虑进去,制定培养适合大学生积极品质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发展,要倡导正能量的传递,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这就是我们本文中倡导要采用的积极心理学模式。

(二)注重实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上的创新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上的创新,就要一改以往传统模式所表现出来的被动性和局限性。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地做到: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轻诊治重预防;轻个体辅导重团体辅导;轻障碍性咨询重发展性咨询等。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开展好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心理学的宣传和辅导工作,发挥好教师的率先垂范的作用,让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影响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通过活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内驱力,达到积极品质的塑造,采取有效方法增强这些积极品质从而实现预防作用。达到心理学家们所倡导的教会学生运用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地预防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真正树立起以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理念。

(三)注重实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方法策略上的创新

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用积极干预手法来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积极心理干预是从人发展的可能性入手,通过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潜力,从而实现问题的消解与积极力量的升华。积极干预主张用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成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积极力量不是通过外在的灌输获得的,而是在干预中个体自主建构得来的,是个体积极品质的发掘与培养,是积极力量的保持与提升。

(四)注重运用多种心理学技术开展好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创新

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性研究中,就要在保留以往适合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心理教学和心理讲座等活动形式的同时,还要开拓创新出一系列深受大学生成长需要受欢迎的活动形式,来保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培养好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例如: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实现高效率咨询;以心理健康活动月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大学生心理剧表演,感悟生活,培养同理心;通过体验式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达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开展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有效实现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培养大学生中的心理骨干力量;在大学生实习实训中,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组织学生进行心理主题班会,让大学生体验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感悟心理学的博大精深;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寝室活动,融洽宿舍管理人员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等。同时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即班级心理委员、宿舍管理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和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三级模式;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和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篇3

心理健康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绝不像身体健康那样受人们重视,行者绝非心理工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关注未来的崭新观念,写此文以求抛砖引玉。

在我国,心理健康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这个陌生的知识领域里,很多知识点在关乎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身心健康。由于我们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起步较之于西方要滞后,所以还存在着一个被了解被认识被接受被重视的过程。而幼儿心理健康在整个心理健康中更处于濒临遗忘的角落。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我们这个美丽国家将来的建设者。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孩子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就有可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他就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无用的庸才,甚至会堕落成破坏者;如果孩子这个群体不能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将来的这个社会将无法想象。

当然,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其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

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曾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在这里,也可套用一下,“幼儿心理健康则民族健康。”

再则,幼儿历来被成年人认为是喜怒无常的群体,高兴了就欢呼雀跃,伤心了就涕泪横流。根本不存在什么心理健康不健康地问题。但是,孩子这个群体确实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不能忽视。比如,孩子没有要好的小朋友、吃饭时经常耍脾气、总是需要看管、经常失去自制力、常有恐惧心理等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心理健康课”。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啊!

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芳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都离不开一句“自幼受家庭教育的良好熏陶”。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我们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烧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你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实践,不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却丢失了做父亲的尊严。

记得清代无极县令有句官场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官场如才,教子当如是。我们这些当父母的,一定要多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多培养自身的良好品性和人格完美,尽量避免道德的劣迹和人格的缺陷。我们不能用“我们这么大岁数了,千万别跟我们学”来搪塞孩子,我们耳染目渲的不仅是我们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行为,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大家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这第一堂心理健康课对于孩子的后天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2、把“型”整好,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

现代教育在幼儿教育这个产品的设计上,应该多考虑孩子心理健康这一重要元素,凡是有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理由去忽视甚至漠视幼儿健康问题。衡量我们现代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理应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然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智能技术一流,而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那么我们提供的这个教育产品,能算得上优质产品吗?从严格意义上讲,把其划为次品乃至废品一点也不为过。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培育人才的艰难我们可想而知,但是幼儿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发端,是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学校能开设心理健康课,那么幼儿就能接受良好的'系统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生发出完美的雏形,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埋下了伏笔。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家都有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口号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儿童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

健康心理学名言 篇4

1)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幸福。

2) 除非你是绝世天才,否则最好还是力争被人们理解吧。

3) 聪明人宁愿看到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谢他。

4) 事情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5) 幻想的自由只是幻想,自由的幻想都是真自由。

6)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7) 愤怒即片刻之疯狂,所以你应该控制感情,否则感情便控制你。

8) 人的心灵只能承担一定数量的痛苦。如果痛苦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就会逃逸到思想的深处,给埋了起来。

9)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10) 意志是十分强劲的杠杆。

11) 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12) 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

13) 只是由于自己感到恐惧,我们才低头。

14) 失去什么都行,但千万不能失去教训。

15) 和善是同情的表现,本身往往是一种报偿。

16)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17) 切莫垂头丧气,即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18) 社交场上,信心比机智更加重要。

19) 意志引人入坦途,悲伤陷入于迷津。

20) 衡量一个人,应以他在不幸之下保持勇气、信心的方式为准。

心理学论文 篇5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发展得很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幸福人生,然而要成就学生的'幸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下简称心育教师)首先要让自己幸福起来,只有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才能让学生幸福起来。因此,关注心育教师的幸福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总体来看,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教育战略目标,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的要求,与区域师生、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实际需要,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认识不高、普及不够,心理工作呈表面化;三是心育教师配备不足,专业人员少,临时兼职多;四是专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亟待提高;五是师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区心育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认知枯竭,缺少集体归属感,无成就感等,也就造成了心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偏低。那么,如何提升心育教师的职业幸福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举措

201X年下半年至201X年初,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多方学习调研、反复思考论证,明确了以国际化视野下的积极心理学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因为积极心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即获得幸福。它的三大研究领域为:积极的情绪情感,能够促进人的积极体验,提高幸福感;积极人格,让人发现和建设这些性格力量和美德,并学会用这些力量去预防和治愈心理疾病,让人生活得更有价值;积极的组织系统,为个体积极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人类实现完美充实的生活创造条件。

结合我区实际,同时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我区在调动心育教师内在的积极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合理的认知,增进他们的积极体验并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完善组织体系,点燃职业激情

为使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201X年3月18日,金州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服务部成立了,负责服务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培训工作。

201X年4月21日,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组织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会上宣布印发了《大连金州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大连金州新区幸福学校联盟建设项目计划》。把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为:以国际化视野下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引领,以“塑造积极心理,奠基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鉴国内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经验,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基础上,着力关注培养师生优良美德、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力量。此后又成立了金普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各中小学校建立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完善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督导考核中。随后又陆续出台了《金州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创新驱动幸福教育先导新区”建设工作方案》《金州新区心理健康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心育教师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也燃起了激情与希望。

(二)建立幸福联盟,搭建支持平台

组织支持是指来自于组织内部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对成员的关怀照顾,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并且公平地对待他们。它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能对教师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组织支持平台,我区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专业资源方面的优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建立了幸福学校联盟,并审核确定了首批幸福联盟基地校(园)40所,全面助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专业化科学化。幸福联盟建立了幸福学校联盟组委会,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队伍,定期召开幸福联盟工作会议,开展教研,举办活动,研发幸福课,开展课题研究等等,这就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由单一走向多元、整合,也为心育教师搭建了一个积极支持的系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行动都不是孤立的,有联盟做自己强大的后盾,从而提高信心和力量。

(三)创办幸福心校,唤醒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它能够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对心理认知有扩建作用,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提升创造力,塑造人的健康人格。鉴于此,我们创办了幸福心校,幸福心校校长由幸福联盟发起人、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服务部么洪福主任担任,负责幸福心校的全面工作。幸福心校下设学习部、宣传部、纪检部,采用阅读疗法结合《积极情绪的力量》、《真实的幸福》和《幸福的方法》三本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积极情绪进行培养,大家自愿报名参加。幸福心校负责布置每周、每月的学习、练习、分享内容,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一周一小结,一本书一大结。经过一阶段的干预,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大家表示,参与学习后能多多关注和品味积极的事物,同时对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行自我认知调整;阅读之后的分享交流,在提高对自我及他人经验意识的同时,还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大家的分享中获得鼓励和启发,使情感得到“净化”;大家将习得的方法和经验运用到现实情境中来,体验到了较多的积极情绪,也表达了更多的积极情感,传递了更多的积极心态,心态也更加和谐。 (四)拓宽成长渠道,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常被认为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这种较高的自信心会使个体产生积极情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因此,我们不断地整合资源,拓宽心育的成长渠道,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心育活动中体验到幸福感。

1.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心育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学识越广,专业技能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工作就越轻松,也就越有成就感,体会到的幸福也越多。我们针对各中小学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双轨制,强化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扩大区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覆盖面

为了提高当前学校心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发展,我们扩大了区域中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覆盖面。209月开始委托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汇成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学校分三批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截至6月,共培训二、三级心理咨询师300余名。我们还拟定了“千人培训计划”,希望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打造一支积极、阳光、训练有素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

(2)“百名心理健康幸福种子教师培育计划”

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兼职心育教师侧重进行实践应用技能的高端强化培训,着力建立一支由100名懂理论、能操作、科学化、专业化的中小学心育教师组成的稳定队伍。

①幸福种子教师心灵成长“学习的秘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工作坊

幸福种子教师心灵成长“学习的秘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工作坊是金普新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服务部么洪福主任组织的幸福联盟幸福心校系列工作坊之一。此工作坊由大连开发区十中心理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竟轩主讲。何老师通过每周一次的现场教研和网络互动两种形式给心育教师讲解了“教育教学的心理学秘密”“幸福成长 正念生活”“学生积极情绪的元认知培养”“学习分心、厌学偏科和考试紧张等学习障碍的元认知技术干预”“三类知识与题型中心图示的教学应用”“知识的表征、同化和顿悟”等知识。参加工作坊的老师收获满满,为我区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自身成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幸福教师心灵成长沙盘游戏疗法工作坊

“沙盘游戏疗法工作坊”也是幸福联盟幸福心校系列工作坊之一,由么洪福主任领导,甄选各校优秀的专兼职心育教师组成。工作坊由东居小学的崔艳老师主持,孙郡、陈慧、刘晓辉、姜娜、崔艳老师(此六位教师均具有沙盘游戏疗法高级证)主讲。带领大家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真切体验团体和个体沙盘游戏,感受沙盘实操的全过程。沙盘游戏使每位教师都得到了心灵的成长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3)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拓宽视野,我区先后派专兼职心育老师走出去参加高端学术交流、培训会议(如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东北师大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工作坊、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创新应用研修班、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辽宁省督导点培训、精神文明办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员训练营等),及时观摩学习国内外专业领域的先进成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以高标准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同时,邀请名师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做了《积极心理开启幸福教育》专题讲座;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对我区教师分享指导元认知技术的应用;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李玉荣,对全区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课培训等)。教师们表示,通过与专家、教授、名师等的交流学习,将理念和思路请了进来,将方法和经验请了进来,既开阔了视野,又启迪了思维,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提供展示平台,收获成就自信

为了提升心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有干劲、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发掘教师特长,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如支持擅长元认知技术的何竟轩主任开办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应用工作坊,组织擅长沙盘游戏疗法的教师开展沙盘游戏疗法工作坊等。我区还组织参加、开展了各种竞赛评比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征集沙盘游戏疗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优秀应用案例、优秀论文等。心育教师通过积极的准备参与这类活动,在不断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激发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开展幸福工作坊,提升幸福能力

为了提高心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组织开展了系列幸福工作坊,普及推广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智慧,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1.“幸福教师”心理成长系列主题团训活动

幸福心校的创办人么洪福主任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入手,利用团训这种覆盖面广、效率高、后续效果好且适应范围广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干预,提供了幸福心校线下工作坊系列活动之教师心灵成长训练营“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主题团训活动,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自身体验与感悟为生长点,从“微笑、拥抱、爱要说出来”“ 正念、专注、心安幸福根”“感恩、善良、传递正能量”三个方面向与会老师阐释幸福基本功。教师的心灵在一次次活动中被唤醒,发自肺腑的笑声透着极强的感染力,流自灵魂深处的热泪蕴含着所有的温情和感动,激励着每一名教师,用真诚的爱提升儒雅之师的专业素养。

2.金普新区幸福联盟户外运动队

户外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都市休闲或旅游活动,融合了亲近自然、运动、休闲三种特质。首先运动能生成快乐因子——内啡肽,运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幸福感;其次休闲能提高身心健康,降低消极情感诱因,获得积极心理,提升幸福感;最后,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本身就能提升幸福感。因此,从事户外活动能明显提高主观幸福感,其效果之显著甚至可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身心疾病治疗方式。

鉴于此,我们组织成立了金普新区幸福联盟户外运动队,并定期参加户外活动。如组织参加了“绿色金普 追逐梦想”金普新区首届职工徒步大会,大家迎着明媚的阳光,和着轻快的音乐,相亲相爱,一路同行;还组织了幸福联盟大黑山一行,体味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人生的色彩斑斓和生命的活力四射。

3.二十四节气心理养生瑜伽工作坊

瑜伽来自梵文,意为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是心灵、肉体、精神结合到最和谐的状态。它是通过身体操练、身心调节及心理意念三种方式的引导而达到身心的整合及自我约束的一种完美的健身方式。有研究表明瑜伽锻炼对幸福感提升有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开设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瑜伽工作坊,它是金普新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服务部组织的幸福联盟幸福心校系列工作坊之一,授课教师是大连开发区十中孙娜老师,每周进行一次。二十四节气养生瑜伽根据古老印度瑜伽与传统中医养生的结合,顺应四季的变化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调节身体的作用,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从内而外,对身体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收获身心宁静,提高幸福指数。

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我区心育教师职业幸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心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增加实证研究,使每一位心育教师都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健康心理学论文 篇6

一、人性中潜在的积极因素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学校这个环境下,而学校属于积极团体,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这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他们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向上的品质。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人认为,家长的天职是从小重视孩子的成长,培育孩子的优良品格,因而这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积极因素。再者,现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很多人都是由于在心理方面产生了缺陷而造成的。此外,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大学一年级学生集中表现为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如在和新同学的交往中可能出现摩擦,自己很难学会料理起居生活等;二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困扰,对生活的憧憬等;三年级学生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和学习时间分配等;四年级学生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等。

(一)自我调节能力弱带来的弊病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情绪障碍。在高中阶段,许多大学生都是抱着一种考取名牌大学的心态学习,他们努力奋进,有人生目标。而在大学阶段,很多人认为已经到达了宁静的港湾,是时候休息和调整了,于是就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第二,社会性退缩。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学生宁愿宅在宿舍,跟同学不停聊QQ、微信,也不愿意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逃避现实。这样就使得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大下降,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退缩和孤独中减退。

(二)孤独型与焦虑型的人格缺陷

孤独型人格源于对被拒绝的恐惧。回避亲密关系,甚至否认自己需要别人的关怀,导致性格冷漠,对生活缺乏热情。这样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傲和显得不合群,很难和别人深交,并且在有人希望走进他的内心的时候,表现出回避性的特点。大学生心理焦虑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或意外事件的打击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痛苦和愤懑,甚至会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逐渐郁积为焦虑综合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三)社会竞争下的就业焦虑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缺乏应变能力和心理上的应对能力。很多人都幻想只要能拿到毕业证,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自然有公司来“取货”,这样的思想在现代大学生中大量存在。因此,当一些大学生遭遇就业挫折时,心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有的大学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还有学生因此而终止生命。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是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美好的生活,这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改善周围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这种幸福感的关键是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世界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决定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对于他们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他们在认知上遇到的困难,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并且开展疏导工作。这就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求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中,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即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并让学生看到这些力量和潜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挥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而不是过多地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

(二)尝试体验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在体验及锻炼中,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其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是受教育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使受教育者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思想觉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如组织受教育者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名人事例,汲取他们身上的正能量,这样的事例要贴近学生,让他们可以进行换位思考。

(三)优化整合社会力量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高校不能只是孤军奋战,应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因为人的社会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不是单独的客观因素作用,而是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逻辑结果。在社会力量的组织形式中,包含了舆论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这其中要求我们在社会的主流思想中,应该提供正面的宣传材料,起到树立理想、陶冶情操、激发创造精神、形成良好风气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家庭生活的熏陶起作用,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做好预防工作。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要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寓教于无形等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方式上,要通过隐形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这表现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的特点,它不是像政治理论教育那样直接有形,反而是追求一种潜在的效果,并不是生硬灌输,这样更容易激励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自信心,使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认真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效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