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教学论文(优秀5篇)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对策,即丰富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舞蹈素养,培养学生的舞蹈习惯。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舞蹈教育教学论文(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学前舞蹈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学前舞蹈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研究的力度,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学前舞蹈教育教学开展的途径,为我国学前舞蹈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就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1引言

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是目前教育部门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2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舞蹈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然后辅以影像、情景、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准确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舞蹈专业的技能。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提问、观摩等多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舞蹈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存在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促进舞蹈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为学生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时刻保持优美的体态,才能促进学生音乐感、节奏感的不断提升,为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专业实用性突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3.1教学理念创新

舞蹈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科内外课程的紧密融合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在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后期舞蹈专业技能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活动、舞蹈游戏等相关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舞蹈专业技能的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对于舞蹈专业技能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2教学环节创新

注重舞蹈教学法的应用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这种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将幼儿舞蹈专业技能课堂教学与舞蹈有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迅速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艺术表现力与肢体协调能力的不断提升。

3.3教学方法创新

将模仿探索是教学、游戏互动式教学、亲子情感式教学等全新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理念与舞蹈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充分激发出了幼儿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达到了促进幼儿表现力和自信心的。不断提升,为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幼儿舞蹈教学目标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教学目的的明确

小班:针对小班幼儿的舞蹈教学,主要以解决幼儿上下肢单一律动练习为主,通过肢体动作的练习,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增加。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单一肢体动作练习,是幼儿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班:针对中班幼儿的舞蹈教学,主要是解决幼儿身体各个部位复杂律动的练习,以确保幼儿在音乐节奏、内容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与音乐节奏相适应的自然情感,然后通过幼儿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另外,在中班学前教育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儿歌的表演练习主要是为了使幼儿通过歌曲内容和音乐形象,促进其舞蹈动作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的有效提升,为其进一步的舞蹈技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班:针对大班幼儿的舞蹈教学,主要是通过幼儿舞蹈表演的练习,促进幼儿学习、欣赏、参与舞蹈活动兴趣的有效提升。幼儿在欣赏和参与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自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同时也为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教学与实践必须突出专业特色

4.1专业技巧教学

学生艺术鉴赏力以及参与力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不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舞蹈意识的魅力,加深了对舞蹈艺术空间、力度的等各方面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体动态感应力和敏感性的有效提升,为幼儿舞蹈专业技能学习效率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舞蹈文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舞蹈艺术已不再是以往的简单的四肢动作表演。同时随着我国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舞蹈文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舞蹈教学必须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大舞蹈文化教育的力度,才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特点,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3学习方法教学

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多学生自身艺术潜能开发的力度,以达到确保学生迅速掌握专业训练方法的目的。另外,教师在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专业潜能的激发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结束语

总之,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必须根据幼儿教学的特点,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专业技能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幼儿舞蹈艺术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满足了学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xx,(4).

[2]岳娜。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xx,(29):49-51.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篇2

体育舞蹈横跨体育、艺术、教育三大领域、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要求练习者不仅应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

1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个性

体育舞蹈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音乐的旋律感、节奏感、力度和音色、结构、特性和气质以及内在冲动和音乐运动时对人的情感变化与人体运动的影响,都对体育舞蹈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帮助。作为体育舞蹈灵魂的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加动人。

l.1节奏分明

节奏无所不在。生命的节奏起自心脏的搏动和人体的呼吸;自然界的节奏起自四季的更替;音乐理论上的节奏指的是音值的长短与强弱所构成的组织形态,而舞蹈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占有时间的节律,即长、短、强、弱及相互间的关系,以交替和重复、变化和对比给舞蹈动作以规律。

在体育舞蹈这个项目中,节奏是音乐诸元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与其它舞蹈不同,体育舞不需要有音乐思想主题。只是借助音乐的节奏,去表现人体的基本技能和舞蹈技巧。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律动,而节奏又是律动的基础,离开了节奏,韵律的动作就荡然无存了。可以说,没有离开节奏的音乐,也没有缺乏节奏的舞蹈,节奏起着一种起承转和、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在体育舞蹈中,特别强调强拍和弱拍。如果用3/4拍珧华尔兹,其拍节数应为1、2、3、,2、2、3,3、2、3,4、2、3。重音拍在每小节的第1拍,而2、3拍则是弱拍。因此用来眺体育舞蹈的舞曲加强和启示了音高起落,其强弱节拍分明,使人耳目一新。

1.2旋律优美

体育舞蹈是一种人体运动的艺术,是一项“美”的运动。只有节奏的舞蹈是枯燥、僅硬的。而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跳舞,则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使舞蹈的韵律和音乐的优美巧妙地结合在—起,用音乐去推动和表现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比如在原先是个正拍起的曲子的前头(弱拍)加一个和几个音符,婉转地或灵巧地、或是富有激情地衔接于正拍之上,就会起一种起承转和、承上启下、抑扬顿挫的作用,使舞蹈动作之间既有了联系,又有了“呼吸”,也赋予了动作感情色彩。虽不能给人以具体美的形象,却能把人带进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音乐旋律或表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情感;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或以其强烈的感情色彩,打动人心,陶冶情操。这就是音乐给予舞蹈的最宝贵的要素,从而使体育舞蹈具有更加丰富、和谐、优美的表现手段。

1.3风格突出

体育舞蹈的音乐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配乐,它不仅要求符合音乐的旋律节奏,更重要的是在舞种当中加以表现。在突出特定韵律的流动中,力求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是体育舞蹈追求另一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舞者将共性化的`节拍形式降到从属地位,而把个性化的音乐形象及其韵律特征放到显要的突出地位来加以考虑,例如华尔兹,其特点是舞姿华丽高雅、秀美潇洒,舞步起伏流畅,风格华贵典雅、飘逸舒展。舞曲〈蓝色多瑙河〉、〈皇帝圆舞曲〉等以其优美、抒情、明朗、动人等特点与华尔兹舞步遥相呼应。探戈舞则神态严肃、左顾右盼,迈步沉稳有力,没有升降起伏,舞蹈动作铿锵有力,顿挫分明。探戈舞曲采用的节拍是2/4拍,其节拍速度为每分钟33~34小节,给人以庄重、豪放、刚劲、顿促之感。例如在〈西班牙斗牛舞曲〉、〈鸽子〉等雄壮有力的节奏中跳探戈舞,仿佛看到了刚强勇猛的斗士手持斗蓬,勇敢地挑逗着无形的壮牛。这特有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伦巴的音乐节拍是4/4拍,速度是每分钟27~30小节,舞曲具有独特鲜明的节奏,配上拉丁美洲的打击乐器,给人以一种轻松、甜美之感。由于伦巴舞大多是表演男女之间爱情生活,因此,伦巴舞的特点在音乐上缠绵深情,舞步上婀娜多姿,风格上柔美抒情使舞蹈充满了浪漫情调,令人陶醉。

体育舞蹈约有10个舞种,每个舞种都有其风格特点,而其音乐也各有其特色,与舞蹈风格相呼应。正是这音乐风格、舞蹈风格的交相辉映,才将多姿多彩的体育舞蹈表现的淋漓尽致。

2 体育舞蹈成套编排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

2.1音乐与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在体育舞蹈中,音乐语言和形体语言,经精心编排创作达到内在统一。音乐的强弱节拍以及连贯的节奏与体育舞蹈刚柔动作相济,具体统一的体育舞蹈所称的刚是指动作的热情、豪放,柔则是指动作的抒情、含蓄、柔美。使体育舞蹈的音乐与动作在风格上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2.2音乐对动作的控制力

在体育舞蹈练习中,男女舞伴默契配合,节奏同步和谐,动作轻快流畅,旋转优美飘逸,不仅需要男女伴都具有高超的技能技巧,而且还依赖于音乐节奏的引导、指挥。

音乐对舞蹈动作的控制有同步控制和不同步控制。根据音乐节奏快慢交替的舞蹈动作是同步控制。而同一动作作出不同节奏的处理、灵活的应用使音乐变形,可强化音乐、也可软化音乐。如乐曲情绪激昂、节奏紧张、气氛热烈时,动作却反而放慢甚至静止。而当乐曲情绪平和、节奏优缓时,动作却静中疾驰,急速旋转。又如,华尔兹3拍舞曲只跳两步,或者是3拍跳成4步,这就是音乐对动作昨不同步控制,这种在节奏上变化处理与音乐韵律的不变性,对动作的控制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从而给人以崭新的美的体验。

3 舞者音乐素质的再培养

舞者音乐素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基础感觉层面、理性认知层面、想象升华层面。

3.1基础感觉层面

这是初级阶段。人从生下来之后,就进入了被音乐包围着的社会环境,环境塑造了人的听觉。处在这一层面的人,通常具有旋律、节奏、音量、音色、速度和力度的一般性感觉;和声、复调、调式、调性、曲式、织体的感觉相对而言要少得多。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被动的,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获得了上述的感性认识。

3.2理性认知层面

这是必须要经过学习才能进入的阶段。对于舞者来说,必须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有音乐的定义、音乐的物理属性、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社会作用、塑造音乐形象的各种手段、旋律的定义、旋律的类型、以及旋律在塑造形象中的作用;节奏的定义、基本的节奏类型、复杂的节奏类型、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相一致的风格、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形成对立的风格;速度的定义、速度在塑造形象中的作用、速度的分类、均匀速度与变化速度;力度的定义、力度的分类、音乐力度与动作力度的关系;节奏、速度、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音量的定义、音量的分类、音量与艺术形象的关系;音色的定义、音色的分类、音色与艺术形象的关系;西洋管弦乐团的组成、民族管弦乐团的组成、现代电声乐队的组成、用电子计算机制作音乐的过程;复调的定义、主旋律与副旋律、和声性质的副旋律、复调性质的副旋律;调式的定义、调式与乐曲地域风格的关系、西方音乐调式、民族音乐调式、现代派音乐中的无调式理论;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与特点;浪漫派音乐的风格与特点;民族乐派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现代派音乐的风格与特点;曲式的定议、常见的曲式结构、动作编排与曲式结构的关系等。

上述内容,有的需要一般了解,有的则要求牢牢掌握,形成音乐技能。例如:记忆、哼唱旋律的能力,视唱简谱或五线谱的能力,分析、记录动作节奏的能力,分析曲式结构的能力,分析音乐多声部结构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

3.3想象升华层面

前一阶段解决的是音乐技术性的问题,但www.baihuawen.com要在音乐美学的高度上全面地把握音乐,就需要从技术分析阶段上升到艺术理解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要解决的是舞者对音乐的想象升华能力。

对于舞者来说,前一段的学习是打基础,这一段的学习是提高的过程。舞者在场上的比赛是对音乐内涵的表现,表现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音乐作用的含义关键在于根据音乐作品提供的全部信息,充分调动头脑中的想象力,体会音乐的语言。虽然音乐不是图画,但它用声音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或是高山流水、鸟鸣幽谷,或是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虽然音乐不是文学,但它用声音再现了生活的悲欢,或是欢庆胜利、心潮澎湃、或是肝肠寸断、生死别离。以美学的角度看,音乐作品中包含有优美、崇高、和谐、冲突、滑稽、幽默、悲剧性、喜剧性等内容。舞者对音乐的理解只有达到了美学的高度,想象力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此刻的创造力与表现力才有坚实的艺术基础。音乐是高度抽象的艺术,正是它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给舞者的创造力与表现力的发挥留有极其广阔的天地。

4 提高舞暑音乐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学习音乐来提高舞者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是极其必要的。其途径概括起来有三种:听音乐、学音乐、走出音乐学音乐。

4.1听音乐

音乐的环境造就音乐人,提高舞者的音乐素质,最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舞者的学习、训练、生活

的地方,要安装相良的设备,挑选稍美的音乐资料,用音乐"包围”舞者。此外,经常到音乐厅聆听艺术家们现场演奏、浪唱的音乐,直接进入音乐的艺术氛围,以此来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4.2半音乐

为舞者编写适用的教材,拟定(教学大纲〉,聘任音乐教师,开设音乐基本理论课和音乐欣赏课。

4.3走出*乐学音乐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是对生活的概括和反映,仅就音乐学音乐还不能抓住音乐的本质。因此,真正想要弄懂音乐,一定要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风土人情,了解人们的理想与愿望;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听高山流水,看日出日落,走山间小路,望大淇孤烟。前面所论述的在美学的角度上把握音乐的素质,需要的正是这些感性的经验。

各种艺术门类所使用的材料不同,但原理相同。美术与文学、音乐与建筑、舞蹈与雕塑等,都在更高一个层面上相连相通。所以,只有走出音乐学音乐。才能获得广阔的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舞者的音乐素质。

5结论与建议

加强对舞者音乐素质的培养教育,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比赛成绩。建议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组织专家编写教材,配备专职音乐教师,开设音乐理论课,音乐欣赏课,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为舞者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 篇3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概况

(一)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舞蹈专业教学作为普通高校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各地高校得到了迅猛普及和发展。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重视度只增不减,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走势。舞蹈教学不断发展,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模块。虽然各高校舞蹈教学的方式和标准迥异,但都重视在舞蹈教学中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高校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层面、塑造形体美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20世纪末期,我国倡导“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政策,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不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舞蹈和表演能力,而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色的复合型人才。否则,舞蹈教学在艺术教育中难以同科技人才的培养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缺乏专业特色,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容乐观。大多高校由于舞蹈教学师资和科研方面的匮乏,多是生搬硬套其他专业舞蹈学院的教学内容,不仅教材过于陈旧,教学过程也毫无新意,无法满足学生舞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很多高校舞蹈教师不太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相对孤立的状态,缺乏充分的交流,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开展。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此得不到应用,更是让舞蹈教学的质量一落千丈,高校想谋求新发展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舞蹈教学与社会脱轨,缺乏知识支撑。高校在舞蹈课程上的开课大多自由松散,缺乏理论系统的规章制度。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理论课所占课时量较少,且门类不够齐全,呈现出散漫无序的状态,致使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往往是“能跳不能说,能舞不能懂”。针对以面向社会教学的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不能单纯使用灌输性的方式,或是逐字逐句地口传心授,而未能正确引入视频教学等科技手段来辅助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这一大弊端,使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大相径庭。

二、舞蹈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舞蹈对训练学生的协调性、敏锐力和匀称外部形态有着特有的功效。舞蹈训练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讲解、系统丰富的训练,源源不断地接受肢体与外部信息反馈,使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做出准确的反应,增进身体的敏锐度、感受力。学生通过舞蹈这一系统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肢体的线条,纠正不良的自然体态,增强其肢体的灵活性,扩展其自身素质,增强体质。其次,舞蹈教学是美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蹈能让人在舞蹈美中感知以舞姿挖掘本色之内涵,一步一踏,一收一放,以看似简约实则繁复的舞之韵律,回归美的宁静致远。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强弱是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识。然而,舞蹈的学习能让人深层次体味到美的深远,让美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并以此培养出高素养、高品位的人。高校舞蹈教学将舞蹈知识、动作韵律以及审美能力传播给学生,将舞蹈艺术蕴涵的美学思维、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赋予到艺术教育之中,这为深入建设高素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舞蹈教学之发展构想——兼收并蓄,开拓创新

高校艺术教育要想在社会转型期中站稳脚跟、得以长足发展,唯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深化各个模块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舞蹈教师需不断扩大并熟练掌握多重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掌握舞蹈内在的艺术规律,深刻领悟藏于动作背后的内涵实质以及各种元素组成的舞蹈动作,了解所形成风格的内在因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感知到舞蹈的魅力,为学生日后在舞蹈表演、编排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一些经验。各高等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校理应建立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专业课要均匀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等量齐观。在教学手段方面更要趋于多样化,剔除单一教学手段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舞蹈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当代高校舞蹈教学虽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相对来说经验与积淀都较浅薄,需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项繁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贯彻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舞蹈教学发展不断科学化,多元化。在兼收并蓄与开拓创新中对症下药,直视现状,予取予舍,厚积薄发。在“面向传统”与“面向自我”间探索与尝试,使舞蹈教学在艺术写真与传承基础上奏出美与动、意与韵的完美和声。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篇4

一、新课改及小学艺术教育对小学教师素质的新诉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积极健康的职业人格

传统的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一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不仅是考察学生优劣的标准,而且也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参照。为了使天性调皮的小学生乖乖学习,提高成绩,打骂惩戒式的严加管教一度成为应试教育下的一种“时尚”,“严师”也因此成为小学教师的标杆。但随着科学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应试教育下基础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厌学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抑、心理问题频发等,使社会和基础教育本身开始关注并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培养等学习成绩之外的教育指向。基础教育导向的转变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学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大胆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幽默、诚实正直、开朗大方、情感稳定、善良宽容、待人热情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职业性格。因为小学教育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基础发展关键期,教师的这些特质对于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2、小学艺术教育急需能胜任舞蹈艺术课程的专兼职艺术教师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师中,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受过专业化、系统化艺术教育和培训的艺术课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小学教师队伍中的艺术教师对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兼职”艺术教师的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在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艺术教师,很多小学进入课程表的艺术课程形同虚设,敷衍了事、雀占鸠巢的现象屡见不鲜。艺术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基础艺术教育的瓶颈,使得小学舞蹈艺术教师或具有一定舞蹈艺术基础的学科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小学教师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舞蹈学习对学生人格体系的核心——自我概念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研究对象为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分三类:第一类为舞蹈专业组,此组大学生均为舞蹈系学生,开有专业舞蹈课,且每天都有1小时以上舞蹈练功时间;第二类为舞蹈兴趣组。此组学生为非舞蹈专业的舞蹈兴趣班或舞蹈队的大学生,每周有2次左右的舞蹈培训课,每次90分钟,偶尔有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第三类为普通学生组,即非舞蹈专业的其他专业大学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测验结果显示:

1、舞蹈学习对大学生生理自我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普通组大学生在生理自我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是因为舞蹈学习过程中涉及了软度训练、形体训练、技术技巧训练和舞姿训练,学生通过这些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塑造了优美的形体,培养了优雅的气质,加之他人的积极评价,自然会使得形体和气质得到良好修饰和改善的大学生对生理自我的认知趋于积极。

2、舞蹈学习对大学生道德伦理自我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的学生与普通组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舞蹈专业组大学生在道德伦理自我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组的大学生。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美育价值早已为人所认同,即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美妙的形体、动听的音乐、炫丽的服饰,营造一个“美的世界”,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和对心灵的涤荡,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这些对于大学生道德的发展无疑具有隐形的教化作用。正如同我国西周的乐舞,人们通过乐舞能得到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达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3、舞蹈学习对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二级维度和整体自我概念具有积极影响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舞蹈专业组和舞蹈兴趣组在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二级维度上得分极显著地高于普通组大学生,舞蹈专业组在全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地高于舞蹈兴趣组。这一结果表明舞蹈学习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舞蹈学习对自我形体、气质的塑造,以及专有的舞蹈特长,能促使个体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这种来自舞蹈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会泛化和影响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整体自我的认同与悦纳,对自我产生更积极的认识评价,进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4、舞蹈学习时间长短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具有积极的贡献

分层回归发现,舞蹈学习的时间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可以依此进行推论,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越长,对其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因为一般而言,舞蹈学习者的形体和气质会随着舞蹈学习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和提高,时间越长,良好形体的塑造越明显,精神气质也越佳,由此带来的对自我的积极体验也越明显,这都会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从实证研究结论不难看出,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不仅对培养合格专兼职小学舞蹈艺术教师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具有积极健康人格的小学学科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能够胜任小学舞蹈教学的小学艺术教师

1、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小学舞蹈教师

艺术素养是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成熟的,通过对人的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而建立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包括艺术感知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等。高师舞蹈课程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高超舞技的舞者,而是要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健康向上的艺术情趣,进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使学习者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了良好艺术素养,在将来的小学舞蹈艺术教育中,则更能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包括学生。他们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美”,他们会将自己发现的美好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在教育者营造的“美”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积极健康地成长。

2、培养具有良好舞蹈表演能力的小学舞蹈教师

舞蹈表演能力是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节奏化、韵律化、情绪化、戏剧化等表演手段来表达思想,表现现实生活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小学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决定了其展示给小学生舞蹈作品美感的程度,是对其最直接的美感刺激。加之孩子天性的模仿和对美的追求,教师通过舞蹈表演展示的形体美和舞蹈美也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回答“要表演什么”“如何表演”“如何使表演生动形象”三个基本问题,满足将来小学舞蹈艺术教育的实际需求。

3、培养具有较好舞蹈创编能力小学舞蹈教师

小学生思维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舞蹈艺术教育定位更多的是以具体的舞蹈形象为载体的舞蹈审美教育,而不是以舞蹈理论知识为载体的知识学习。加之儿童舞蹈主题的生活化、趣味性、自娱性的特点,使得就地取材、随机取材进行儿童舞蹈创编表演成为了小学舞蹈课程教学的重点。于是作为一个小学舞蹈教师,只有掌握相当程度的舞蹈,尤其是儿童舞蹈创编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小学舞蹈的教学工作。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正是将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培养未来合格的专兼职小学舞蹈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小学舞蹈教师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课程的师范性。具体到舞蹈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会跳舞的学生,而且要培养会进行舞蹈教学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对于未来从事小学舞蹈教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其未来要面对的是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远不够成熟的小学生,因此,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通过强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亲切性来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无论是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首先要求表达准确,切不可似是而非,造成歧义误解;其次是生动,生动的表达能唤起小学生的兴趣,减少舞蹈训练中的枯燥无趣;最后是亲切,教师的语言如果过于生硬,神情过于严肃,学生非常容易发生情绪的抵触和心理的逆反。因此亲切的语言,尤其是符合小学生语言习惯的亲切表达,在生硬的舞蹈技能训练中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2)评价反馈能力

评价反馈能力是指教师对小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并将评价内容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的能力。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导他们对动作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使学生建立形成性评价的意识,掌握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同时,强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渠道,以及评价反馈艺术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篇5

一、前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去跟着怎么学”的被动式教学痕迹仍清晰可见,这不但使课程改革收效甚微,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认清当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舞蹈课课时偏少。某项对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课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前教育为三年学制,除去实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5个学期。每个学期上课12-15周,每周2个课时,那么五个学期的课时最多是150节,对于专业技能性很强的舞蹈教学而言,该数量的课时相对偏少,课时的不足使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展开,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到舞蹈相关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

(二)无统一配套的舞蹈课程教材。实施系统的教学,教材是依据。而教材结构、内容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的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密切的联系。当前,大部分大专学前教学舞蹈课程并没有适用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大专院校学生而言,要求过高或过低,偏离了教学实际,对大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因舞蹈课程不属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专业的课程管理者,通常课程设置是由授课教师完成。课堂上,舞蹈教师的授课缺乏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方式看似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不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舞蹈基础差。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传达情与意的艺术,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甚至未接触过舞蹈,学习舞蹈务必从头练起,也因学生年龄大骨骼已发育定型,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专学前教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不够了解,同时教学时没有依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把握不准。例如,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粗略学习一些舞蹈基础知识或者在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行舞蹈创编教学,这些都是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

三、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一)合理编排课时。舞蹈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性别、舞蹈功底、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舞蹈知识;对于男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男性气质的舞蹈类型进行教学,例如拳类、操类舞蹈。女性学生则选择广泛,一般的舞蹈类型都可以考虑。对舞蹈功底较弱的学生,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三)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认为,舞蹈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形体矫正等与舞蹈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舞蹈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舞蹈欣赏、音乐欣赏、健美知识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舞蹈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五)重视舞蹈课程管理。大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与高效管理,由专业的舞蹈教学管理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授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选择适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规范,更系统。

四、结语

总的而言,目前大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希望教育者能认清现状,从实际入手,不断探索、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舞蹈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