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的重要考点最新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双十协议】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殖民统治
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 时间: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2)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日本占领了广州武汉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后方,日本基本上停止了正面战场大规模战略进攻;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上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3)结果:宣告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__中国计划破产。日本改变对华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4)影响:国民党发生分裂,蒋介石集团抗战动摇;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的伪国民政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工具。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政治上:扶持工具、以华制华
2、经济上(野蛮的经济掠夺)——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农业方面:强占耕地,掠夺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实行统制政策,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从中攫取巨额利润。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3、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消磨、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4、军事上: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肃清沦陷区抗日力量;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
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3)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内外服制度是主要政治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为强化王权,商王垄断神权。
2、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王族功臣和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地方诸侯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2)影响:土地人口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3)类型: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4)分布特点:王族占据战略要地及富庶地区,是分封制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5)分封制的作用
(A)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B)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3、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 社会等级。
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
1、背景: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必要性、根本原因)。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可能性)。
2、方式与手段: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把全球囊括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概况:
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a.目的:扩大领土。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C.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4、影响:A.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C.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含义:一是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一是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原因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是根本原因;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使欧美日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轮船等交通工具先进和交通便利为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条件;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是最基本的手段和因素:
4、影响及评价: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文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3)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内外服制度是主要政治制度。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为强化王权,商王垄断神权。
2、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王族功臣和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地方诸侯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
(2)影响:土地人口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
(3)类型: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4)分布特点:王族占据战略要地及富庶地区,是分封制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5)分封制的作用
(A)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B)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3、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 社会等级。
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
1、背景: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必要性、根本原因)。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可能性)。
2、方式与手段: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把全球囊括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概况:
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a.目的:扩大领土。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C.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4、影响:A.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C.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含义:一是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一是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原因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是根本原因;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使欧美日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轮船等交通工具先进和交通便利为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条件;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是最基本的手段和因素:
4、影响及评价: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文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1.原因:
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
③中共的努力
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⑤国际因素。
2.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
时间:1935年12月9日
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
地点:北平对象:学生
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⑤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各派的态度:
A.亲日派:讨伐张杨
B.亲英美派:和平解决
C.中共:和平解决
结果: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⑥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⑦两党协议改编红军为八路军和第四军(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朱德、彭德怀,下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 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
⑧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作用: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4.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②主要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③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②日本诱降的影响;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
经过: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中共中央的对策: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豫湘桂战役:1944年。� 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独裁统治的特征:__、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