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由冯延巳所创作的,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千万片落梅多情缱绻,凋落之际,还学白雪随风飘转。昨夜笙歌多么易散,我酒醒之际更把哀愁添。
高楼凝望,春山四面多凄寒,大雁从我的眼帘中过尽,深深浅浅的暮烟给人以冥漠之感。久倚栏杆不见所欢,相思的泪水把珍美的巾帕湿遍。
站在高楼上,看那千万片梅花从树枝上落下,梅花啊,你本无情之物,为什么还仍然是那么独自多情,仿佛雪花一样随着轻风在空中飞舞。想起昨天晚上,宴席中歌舞飞扬,美好情景眨眼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散酒醒,更增加了无穷的愁绪。
向远方望去,群山环绕,早春季节,四面吹来的清凉的寒风,大雁飞过,傍晚时光,远方泛起了或浓或淡的雾霭。从早到晚,我呆呆地站在这儿,依着栏杆,眺望那心中思念的人,然而始终看不见,心中愁肠百结,不禁潸然泪下,只能拿出手绢轻轻地擦拭。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南唐派”的词,“南唐派”的代表是“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下面我们学那位宰相冯延巳的一首《鹊踏枝》。
二、朗读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旧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三、理解
1、教师简介
春天悄悄来临了。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因此,就只能拖着瘦羸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
2、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谁道是那愁情抛了又来,久久不能离开。每到那春天,惆怅还是依旧袭来。每天在花下饮酒浇愁,可身体却因酒而坏。镜中的容貌也一天天地瘦来。走上河畔,堤岸杨柳依依,满地碧绿青草在。问心中的愁绪啊,为什么年年在心头徘徊?独自站在桥上,冷风飕飕,只钻袖怀。一轮新月已经升到树梢,可怜人啊,归回步子才迈。)(陈庆德翻译)
四、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情感是“闲情”二字,这里的“闲情”就是“闲愁”。我们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似有雕塑造型。抒情主人公独立小桥,冷风吹衣,树梢上已升起一轮弯弯的新月,情景交融,韵味无穷,有一种凄清之美。)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这首词还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下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五、背诵、作业
《唐诗宋词选读》第七专题是“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一篇是教学篇,一排内是自读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词的开端“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着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间千古共同的悲哀。接着“昨夜笙歌”二句,转写现实之人事,在前三句所表现的意象衬托下,此二句也于现实人事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
下片开端“楼上春山寒四面”,以悠闲之笔点缀出极富俊逸高远之景致。“楼上”已是高寒之所,再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形象地显出词人孤寂凄寒之感。接着说“过尽征鸿”,写出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词人心中之怅惘哀伤,不言自现。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写出了一片苍然之暮色,也映衬着人的哀愁心境。结尾二句“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说词人独自凭栏许久。“人不见”乃为内心寂寞之中经常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境界,与前写的春山四面之凄寒和远近暮烟之冥漠相照应,进一步表现了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思量”且“遍”,可见其怀思之情的始终不解;“鲛绡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的悲苦哀伤。全词所写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充满了象喻之意味,结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
冯正中写梅花的落就已经表现了他的特色。每个人写花落都不同的。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简洁有力。可是冯正中说“梅落繁枝千万片”,多么曲折盘旋,沉痛悲哀。梅落还不够,“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正是冯正中用情的那种固执,那种在苦难悲哀走向灭亡之中都要挣扎的用情态度。所以饶宗颐说他是“开济老臣的怀抱”。
前面三句是写眼前的`风景,“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是写昨天晚上的情事。而这情景之间彼此是有呼应的。良辰美景的
“梅花”不能够常有,赏心乐事的“笙歌”也不能常有。今天面对着梅落繁枝是我昨夜酒醒后的早晨之所见,所以学雪随风转的落花的飞舞,是他笙歌散去之后的惆怅哀伤的盘旋飞舞。“楼上春山寒四面”,如同上一首“独立小桥风满袖”。楼上是这么高,这么孤立,而且四面春山,表现出一种隔绝和寒冷的感觉。
“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鸿雁是传书的,我有所期待,可是过尽征鸿,没有一封我的书信到来,而这个时候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这是等候之中的一种落空的感觉。在孤独寒冷之中,我所盼望的没有来,而四面一片迷茫。那种失望和西方的荒谬剧《等待戈多》传达的期待,盼望的落空是一样的。不过它们表达的形式不同,《等待戈多》完全是用没有意义的对话,你就觉得这么荒谬,枯燥和单调。可是中国词所写得怅惘哀伤,幽婉缠绵,你能感觉到情韵的绵长。
“一晌凭栏人不见”,我长久地在楼头伫立。这时间感觉还曾在哪里暗示出来呢?前半首说“梅落繁枝千万片”,那是早晨。“昨夜笙歌容易散”,昨夜刚刚过去。“过尽征鸿”在这四个字之中已经从早晨来到黄昏了,已经到了“暮景烟深浅”的时候。我长久地依靠在栏杆上,但我所盼望的那个人没有出现。但冯正中不放弃。后面接下来说“鲛绡掩泪思量遍”。鲛,传说海底有鲛人,可以织出绡,一种非常美丽柔软的材料。鲛人传说可以泣泪成珠。泪是这样悲哀,珠是这样美好。掩,是用手捺一捺,把眼泪拭干。温柔敦厚,诗教也。中国人一般不用那种决绝的痛哭哀号,流下泪来还用鲛绡把眼泪轻轻地擦去。但是,他放弃了吗?没有。“鲛绡掩泪”,还要千回百转“思量遍”。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
本文增加目标:了解作者冯延巳词风,理解词中的意境。
鹊踏枝
南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 “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
C.“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
D. “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E. 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
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B C 简析:B 项,楼上,解释为宴会之所,人去楼空之意,过于坐实,楼上一词本就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则指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C 此词为闺怨词,抒情主人公非词人,而是代言闺人之怨,“不见人”指不见思念的游子。
2、 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而不甘零落时随风飘飞的景象。(2分)
用意:(1)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多情缱绻的性格。(2分)(2)描画了缤纷而凄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2分)(3)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铺垫)。(2分)(第二问任答两点即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