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
他叫李子铭,我刚带他的第一天,子铭几乎不说话,只有想要什么时,就用手指,他的意思多半靠我猜。进餐时间我不喂他就不吃。午睡时,我不拍他就不睡,而且还会想笑就要大声笑,想哼歌就哼。还经常尿床大哭,我怎么哄他都没用,就这样,子铭成了我最关注的对象。
一次市儿保所例行体检,在进行测量身高体重的仪器面前子铭不知为何很怕,任我费尽口舌,他也绝不往前跨一步,大声哭着喊着,就是不肯站到仪器上。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抱上秤勉强过关。这以后他经常拒绝参加活动,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愿做,我们只好由着他站在一旁。
我和她的妈妈沟通过,家长说在家也是这样,拿他没辙,让闹个够,自己就停下来了。有时,我们受不了就干脆打一顿。原来,子铭的智力与同龄孩子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是很强,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有一天,户外活动是多变的绳子游戏。我发现子铭很羡慕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快乐地蹦蹦跳跳、爬爬钻钻。我想请他参与,可想到他每次胡闹的情境不免又有些犹豫。我又观察了他一会儿,他的眼神似乎在说:“老师我想玩儿,老师我要玩儿!”于是,我坚定的走过去拉着子铭的手,蹲下身把他搂在怀里低声说:秦老师特想和子铭一起玩儿,咱俩比一比看谁先到终点好不好?”子铭十分开心地跟着我走到起点。用他那不协调的动作努力尝试着、爬着、双脚跳着……。看到这个场景,我们在场的老师十分震惊,就连孩子们也为子铭加油助威。以前,我认为子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事都不会做,却从未想过子铭也有自己的愿望。看着子铭脸上绽放着从来没有过的笑容,让我真切的体会到“特别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只是表达方式比较不同”。此后,我对他仔细地观察,从他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因势利导,用爱走进他、了解他、读懂他、帮助他。
一是关心亲近。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特殊的孩子常常会考验我们的爱心。幼儿教师的责任感鞭策着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因此我们要将一份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我对子铭很特殊:早上来园总要抱上一阵子,搂搂他;亲亲他;和他说说话;进餐时陪在他身边;午睡时坐在他床边直到他睡着;还请爱说爱玩的几个孩子陪他玩。现在,子铭虽然还不是主动跟同伴玩,但是看得出他有这方面的愿望,因为,他能叫小朋友的名字了。
二是耐心等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育子铭时,我并不急着一下子改掉他的不良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早上来园时,我会和他主动聊天,引导他和我多说话,建立起他对我的信任和亲近感。
三是家园配合。共同培养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在一段时间的交往接触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子铭缺乏亲人的关爱。他父母忙于生意,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于是,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要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亲近,玩一些亲子类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增进与孩子的情感。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他心里最清楚。
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子铭每天来园都会主动与老师问好,下午离园时会拉着我的手亲吻我的脸,“啵”一下说,“秦老师拜拜”。
子铭的变化告诉我对于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关爱,而不是特别的约束。“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不能成为教育”,这是教育工作的至理。用爱心走进孩子世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只有真正了解、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中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比如上幼儿园粘妈妈,将安全感移交在妈妈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发展上,拒绝参加活动,封闭自己的行为。
2、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平等与规则,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
3、、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方法或指导时,就会胡闹、破坏,一些让成人困惑的行为就产生了。如案例所说妈妈将孩子关起来,当成人不能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时,他也会反过来关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坏时,会吸收模仿成人。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情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待人待事。
4、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面对自己做的事情并将责任推向家长,如果家长追究,就会发脾气逃避责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1、家长缺乏耐心,善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至于发脾气行为影响孩子。不难看出,孩子有暴力倾向与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遇事着急通常会大喊大叫并说些粗野的话,孩子也会如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成人对他的态度忽好忽坏,所以孩子会遇事时发脾气,使用诅咒的语言,暴力的行为,在成人不断地训斥中,孩子反复使用这样的语言、行为,让周围人感受到威慑力。
2、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当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讲述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回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3、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
4、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护,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成人。
三、“规则”帮助孩子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给孩子的基本规则,必须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要遵守。(范文网 )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1、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a、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孩子们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b、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坚定地告诉孩子并执行。
c、争抢时告诉幼儿规则:谁先看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d、面对幼儿发脾气是的暴力行为,告诉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e、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f、不可以打扰别人。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哭是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时期过去就会好的。
3、规则是具有弹性的。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成人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孩子发脾气。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个小时或固定的时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扰与破坏,一个小时之后孩子并没有离开电视,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结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弹性的规则,让孩子看完结尾,保持孩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规定的时间到了到了,故事也结束了,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家长要提醒孩子,坚定而亲切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会大哭大闹,没关系,这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孩子哭一会,给他空间,让他慢慢调整,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接纳,这是和他的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自己的约定。
4、购物、买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则:只能挑三样东西,满足孩子的愿望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这样做,对大一点的孩子,给孩子5元钱,让孩子选择适合的商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满足孩子愿望。
5、在交往中让孩子们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培养幼儿逐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6、成人更应该遵守规则。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孩子情绪控制能力有限,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总之,孩子的发脾气原因多种多样,从中让我们看到孩子发脾气的背后一定的缘由,利用发脾气的契机,真正要了解他们,走近他们,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发脾气,,从中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爱。
晨间点名,我改变了一下点名的方式,请点到名的小朋友说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商震!”“马!”“嘉伟!”“大象!”……“林林!”“孙悟空!”我愣了一下:“孙悟空是动物吗?”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鸦雀无声。我下结论:“孙悟空不是动物。”话音刚落,义义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身上不是有毛吗?”宁宁接着说:“对!它还有尾巴呢!”“他还会打妖怪!”“孙悟空是猴子啊!”
“孙悟空会说人话,他和真正的猴子不一样。”我向小朋友说明我的观点,一些小朋友表示赞同,义义则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它身上有毛、有尾巴,为什么不是真正的猴子呢?”
我解释:“孙悟空只有在电视里、动画片里出现,真正的动物是真实存在的小动物,孙悟空其实并不存在。”
听我这么一说,小朋友好像有点头绪了。“对啊,我在电视里见过孙悟空!”“他会72变。”“他还会飞呢!”我借机补充:“对啊,孙悟空会飞,你们见过真的猴子会飞吗?”
小朋友好像明白了:“对啊,真的猴子是不会飞的!”“原来根本就没有孙悟空啊?!”孩子们好像有点失落,有点沮丧。
孙悟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我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个虚拟人物的角色形象呢?如何帮助孩子分清动画与现实的差异呢?
我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调查:你喜欢哪些动画角色,这些角色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一样。
很快,孩子们自己就找到了答案:原来,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是作家和编剧编出来的!但这些角色都跟生活中的`形象有关系,就像孙悟空,就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动画片是假的,但动画片所表达的情感是真的,带给人们的美好与希望是真的!我想,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的童话世界,也要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的自然世界,要让孩子们感受童话的神奇,也要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真实……
周周爱告状.吃饭时状告“××没吃馒头”,上课时状告“××说话了”,午睡时状告“××没睡觉”……我想,周周之所以爱告状.是因为他正处于“自我中心化”的年龄阶段,一般都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忽视同伴身上的优点,也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当他向老师告状时,他就会获得一种“对方不如自己”的暗示式自我表扬,特别是老师因此而批评对方的时候,他会获得某种满足感。
区域活动,周周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周周又跑过来告状了:“老师,诺诺收拾水彩笔的速度太慢了,我都收完两盒了,她一盒还没整理完。”我说:“不急,我们再给他点时间。”我注意到,诺诺正将彩笔按同色系排列在一起,彩色笔摆放得非常整齐。
活动点评环节,我特意将诺诺整理的彩笔展示给小朋友看:“这是诺诺整理的彩笔,请大家来说一说,诺诺是怎么整理的?”
小朋友们一个个举手:“诺诺很细心,把彩笔整理得非常整齐!”“诺诺按照颜色规律排列彩笔,所以速度有点慢,但我喜欢诺诺整理的彩笔!”
“是呀,诺诺整理的时候非常认真,有条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诺诺整理的速度慢,而要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整理得整齐有规律!”我一边表扬诺诺,一边用眼神看向周周,周周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接着又说:“周周动作麻利,收彩笔速度很快。以后还要像诺诺一样把彩笔收拾得很整齐。”周周笑了。
我也笑了,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动物比赛的故事:沫蝉很小,却是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乌鸦样子很丑、叫声很难听,却是很聪明的动物;老鼠不被人类喜欢,却有上树、打洞及涉水等多种本领……每一种动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总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第二天,周周又选择了美工区,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模仿昨天诺诺的方法将美工区的彩笔一盒一盒整理好,并整齐地摆到了区域橱里:“老师,我向诺诺学习,把彩笔按颜色整理好了!”周周不再告状了!
其实,像周周这样的孩子很多,正是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思维特点,使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多了一份计较,少了一份宽容。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引导幼儿在讨论中了解同伴身上的优点并学会欣赏同伴,让孩子们随时感受到被同伴欣赏以及欣赏同伴的喜悦和幸福。
我上任业务园长的第一天,就有要好的保育教师私下向我透露保育工作的“内部”情报:一是保育学习常常是双方的“对抗会”,二是工作检查一定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私下逐个找了几个业务强、号召力强的“资深”保育教师沟通,发现要做好保育工作管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了很久,最后确定了一个突破口——从第一次保育学习的物质准备和到场时间入手。
我不仅提前在周工作重点上对保育学习做了明确的告知:一是学习的内容,二是到会的时间,三是请大家带记录本,而且还在学习的当天上午,微笑着对每个保育教师进行了口头通知。
下午,我提前5分钟,面带微笑坐到会场。保育教师们三三两两进来,有说有笑,我用余光观察她们是否带了笔记本。在超过规定时间5分钟以后,最后一名保育教师进入会场,但观察下来有近半没带笔记本。我依旧微笑着看着大家,终于,说笑声平息下来,全部的目光停在我的。脸上。我微笑着说:“都到齐了,现在是四点十分(预定四点开始)。”迟到的那几位相互对视了一下,刚想张嘴,我又继续说道:“谢谢那些提前到的老师,耽误了你们宝贵的十分钟。”想说话的那几位把话咽了回去。我接着说:“今天是这学期的第一次学习,我可能要讲一些重要的事情,大家平时工作繁忙,如果不用笔记下,在做的时候可能会有疏漏,到时还得浪费时间重新开会、重新强调。我想请没带本子的老师回班拿,带了的老师再等上几分钟,大家看这样行吗?”带了本子的自然点头同意,没带本子的先是愕然,相互看了看,陆续走出门。6分钟以后,最后一名保育教师气喘吁吁地跑进会议室,边坐下边解释:“好不容易才找着。”我还是微笑着说:“谢谢带了本子等了16分钟的老师,也谢谢跑步去拿本子的老师,你让大家少等了好几分钟。下次学习咱们来个规定:带了本子的老师可以到会议记录上自己签名,咱们准备两种颜色的笔,在规定时间内到的用黑笔签名,超过时间,黑笔消失,只有用红笔签,你们同意吗?”来得早的几位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同意”,后面的几位也点头附和着。
第二次保育学习前,我依然微笑着,在会议记录表旁边摆上了两色水笔。这次,每位保育教师都是准时到位,而且每人都带上本子,有的脸上也洋溢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此次事件,让我发现了“微笑”在管理过程中的魅力:
第一次微笑让大家温馨,让自己自信。这一笑,淡化了大家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火气的预设,大家因此都放平了心态,我对自己下一步正常开展工作也充满自信。
第二次微笑让大家轻松,让自己沉着。这一笑之前,大家肯定在预想,我会如何给她们一个“下马威”.可进门时看到我的微笑,她们又找回了以往学习的轻松。我看到她们的自然,便也沉着地寻找到此次管理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有迟到5分钟的现象发生,有近半的教师没按要求带笔记本。
第三次微笑让大家集中,让自己突出。在无声的微笑中,大家不由得将声调降下来,关注到我这张微笑的脸。此时的微笑真可谓是“无声胜有声”.我也自然地进入管理的下一个关键步骤——说出问题。
第四次微笑让大家倾听,让自己明确。这次的微笑包含了对在场所有教师行为的关注:没迟到的、带了本子的得到了赞许和感谢,而迟到的、没带本子的也有了正确行为的准则与方向——我得用最快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行为,别让别人再等自己。
第五次微笑让大家认同,让实践成规。此时的微笑,是一种认同。按时到会,学习时要带本子是大家进行了尝试并认可的,因此将这些要求变为一纸规定就顺理成章,执行起来更是清晰透明。
管理中的微笑不仅是笑对自己,更重要的是能换来他人的微笑。纵然管理的艺术千变万化,但我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