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管理通用3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仓储物流管理通用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仓储物流管理范文 篇1

关键词:物联网;仓储管理;智能化

1 物联网与物流仓储管理体系的关系分析

RIFD技术和GPS技术是我国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最常用的两大感知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感知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传感技术、M2M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用于下述方面:冷链活动常选用温度的感知技术;物流安全防盗活动常选用侵入系统的感知技术;对各业务流程的控制活动常选用视频的感知技术等。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模式而言,与其他网络的发展模式会有所不同,物联网是以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个架构,互联网诶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感知层的主要构成为甲级传感器和感应器,其网络层主要用于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和其他网络,应用层主要是他们作为一个有效的用户,并确保仓库物流管理的衔接。物联网需要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除了有效应用这些技术外,根据实际使用的东西,可以将应用程序分为三种基本方式:智能对象标签、目标对象跟踪、环境监测与智能控制对象。在这个阶段,物联网的应用处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有实现“物”联网,才能真正优化物流管理。虽然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已经使用物联网,但它还不能有效的发挥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库的功能,因此需要物流企业网络系统的组合,物流信息系统的重建,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致力于高效的东西,积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开展后勤和情报工作,以推动变革,以确保我们的物流系统和仓储管理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2 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应用现状

从物联网的本质上看,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及智能化特征。上述三大特征共同决定了物联网的高效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将为推进智慧物流革命发挥重大积极影响,进一步拓展物流仓储管理体系发展空间。

这些年来,很多知名的物流公司都已经意识到物联网的重要性,尤其是其先进性和科技含量,进而他们开始尝试借助物联网来发展物流产业,进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网络,以信息基础为基础,具备整合感知和传输互联的功能,此外还能快速的处理信息等。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将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将物联网引入物流产业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尤其是运用在仓储管理体系中,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物联网的工作效率,还能带动物流产业提前进入发展的高峰期。反过来,这也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与物流产业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大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用户借助网络体系查询产品的信息,也降低了物流仓储管理的压力和负担,同时节省了用户的查询时间,实现了真正的人性化服务。

3 物联网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1 物联网在出库管理与入库管理中的运用

无人搬运车和智能机器成功引入仓储物联网。在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无人搬运车逐渐趋于智能化,实现智能化的无人搬运车称之为智能搬运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搬运车正日益成为物流仓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物流终端的一部分,构成了新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使物流仓储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操作,并实现共同的智慧物流。从这个角度看,智能网络和技术背景的另一种网络技术,智能搬运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将起到显著影响。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按货物存储仓库管理员的清单进行发送,货物将传递给仓管员。仓库操作员则根据从RFID设备,或手动输入,设置为国家商品数据,货物信息将出现在仓库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中,存储操作完成后,生成存储产品的数据表,产品数据记录产品存储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储存时间,多余的存储空间,质量状况,仓储经理和代码库的数量等问题的信息。信息收集是指一个管理数据库的仓库管理员在系统中输入产品型号,名称和数量,系统自动显示当前的库存情况。基于这些产品的保税仓库操作员信息,店长核查后取出,完成库的操作。商品空间完成的车辆(如叉车)收集运输物资到某些货物仓储,由工作人员完成存储检查,然后将当前位置信息存储系统的访问信息确定后通常会由仓库管理进行最终确定。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迅速,准确,不间断的自动与它的技术部署的信息系统输入货物的当前存储位置。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所定义的存储空间,并且存储空间时,存储配备电子标签,以确定货物的存储,通过该信道在读取器的嘴仓储,相关的信息可以被自动插入到系统货物仓库物流管理。目前的存储系统记录信息,并检查它是否被允许通过的信息保存和存储库存信息,如果发生错误生产信息将由解决员工来完成。

3.2 物联网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库存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库存的转移,它主要是用来改变物品的位置和数量。通过股权转让功能的实现这一库存管理系统,从这个国家的库存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的能力合并成一个国家,透过股份,不仅有利于转移的实施以确保货物的排放量科学,合理性,也保护了货物运输的安全存储。目前,我们大部分的物流业已经成功地推出了事情的定位技术,物品的储存,找到的对象和货物流条件下的放电状态跟踪,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他们的行动,并在在正确的时间实时评分,以确保材料的变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材料存储位置的变化的可持续性。

以的智能系统为基础的物流卡车收到指令后,结合库外流动信息点的具体情况,将该库转移实现物流仓储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仓库将保留重要场所的货物,存储环境直接影响货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主要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系统。物联网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设备设施普通化,服务终端互联自主化和智能化。物联网的这三样特征一起决定着物联网已经具备了测量功能和获取可靠信息的功能,因此物联网对库存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超峰。2011年仓储业发展回顾与2012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2(3).

[2]李振汕。物联网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J].物流科技,2011(3).

[3]余志平。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6).

[4]杨洋。物联网技术与北京物流业的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仓储物流管理范文 篇2

【关键词】物流配送;仓储管理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仓储意义

现代物流是在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物流技术基础上,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客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而配送作为流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已经构筑了一条更为畅通的流通渠道。配送不仅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更是一种现代化送货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反映,它完善了整个物流系统,将支线运输和搬运统一起来,使运输得以优化,提高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同时,配送中心使分散库存得以集中,加强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低库存或零库存,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或商品流通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库存(JIT)、联盟及物流供应链理论的出现,使仓库扮演的战略角色转变为以较短周转时间、较低存活率、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顾客为内容的物流目标。如今的仓库不再是长期储存货物的设施,其主要体现了“蓄水池”作用,调节供需,即销售一头与生产一头的连通协调;二是起保管养护作用,防止损耗,提高储存效益;三是起检验作用,有利于保证商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符合要求。仓库的运作大大加快了,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产品在企业内流动的速度上。

二、仓储库存管理在物流成本中的重要性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环节,其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从成本构成看,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库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缺货风险越小;库存越少,持有成本越小,缺货风险越大。另外库存周转速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仓储成本涉及因素较多,库存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仓储成本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潜力最大的部分。从物流发达国家的资料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美国物流的运输成本近20年来在GDP中的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则由过去接近5%下降到不足4%。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成品库存约15天,原材料库存约30天,商业销售库存约3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的时间不超过10天。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略高于2%,货损率带来的成本仍然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因包装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50亿元,保管不善的损失达30亿元。因此对库存良好的管理,严格掌握库存物品的数量、品种、进出情况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严格的保管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丢失、霉变等,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减少废品、次品的回收和退货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仅以一煤矿为例,2009年该矿1-11月份办理物资入库349931664.70元,较2008年1-11月份300516334.79元多入49415329.91元;累计消耗342895580.87元,与去年同期257784235.1元相比多出库85111345.77元;1-11月份储备资金平均占用12023079.29万元,与2008年1-11月份平均占用15439154.56元相比降低3416075.27元,使库存资金平均周转率达到了262.52%,与去年同期145.34%相比加快了117.18%。物资周转率的提高不仅及时的保障了矿井生产,而且降低了库存资金的占用。

三、物流配送模式下仓储的功能

由于物流的概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仓储的功能与传统仓储的功能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搞好仓储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提高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仓储活动除以商品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和出库供应为主外,另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发运等。在顾客需求个性化和企业批量客户化生产的条件下,仓储部门面临着销售计划的多变、产品品种数量的增加和批量的减少及仓储条件的有限性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搞好仓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不断降低运作成本,是仓储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五、现代仓储管理与传统仓储管理有较大的区别

传统的仓储管理以管好库存商品为目标,是静态的管理活动,现代仓储管理作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降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宗旨,是动态的管理活动。现代仓储与传统仓储相比,在管理范围、理念和手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仓储物流管理范文 篇3

[关键词]物流;仓储管理;优化;成本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8\\3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物流的仓储管理,这对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仓储系统及时进行优化处理,对于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对物流仓储管理制度的优化。

1 我国目前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

1.1 仓储技术程度较低

首先,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还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技术上发展的不均衡使我国的整体仓储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其次,管理人员对于物流仓储管理技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信息化技术在仓储管理体系中没有得到全面高效地利用。此外,没有做好整体性的规划也是我国目前仓储技术水平低的原因。

1.2 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目前的物流占有重要的比重,近几年发展也较快,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很短使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物流行业在仓储方面人才的培养和运用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目前仓储方面主要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体的操作人才,综合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企业物流仓储人员的学历平均都在大专以下。人才对于仓储管理的优化将是至关重要的。

1.3 布局不合理

在物流行业各个企业,甚至是部门为了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都建立了自己的仓库供自己部门使用,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就缺乏了统一的管理和安排,产生了本不需要的中间环节,加大了物流行业投入的成本,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浪费。规划不合理的仓库对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1.4 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已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的物流仓储管理中已出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仓储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能节约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促使企业朝着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 物流仓储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2.1 优化仓储的布局

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仓储都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交通要道,但是各个企业甚至是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仓库,对资源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所以要对物流仓储的布局进行优化改革,就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市场活跃度以及交通通达度等情况,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调整经营结构。对于仓储管理体制要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布局,避免重复的仓库建设造成浪费。合理规划的仓储管理体系既节约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也对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仓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都普遍较低,学历层次差距很大,所以就需要培养相关的仓储方面的人才。首先,需要改善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理论教育,还要结合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对于现在的仓储人员也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交流或者派遣员工出国学习,也可以在公司内聘请专业人士对仓储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现有人才和后备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

2.3 加强技术改进

在仓储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进的仓储技术,也是管理体系的基础。现代的仓储管理机制已逐步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综合发展。例如:需要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时间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建立现代的仓储体系的目的就是实现集成化的操作和运用。当前,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等就是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仓储管理中运用的体现。

2.4 建立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的物流仓储体系中缺乏统一的仓储管理体系,虽然企业之间的综合规划与布局和相互合作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是为了更大地提升仓储利用效率还需要企业之间更大程度上合作,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公共的信息交流网络化的平台来实现。只有建立健全仓储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仓储管理,才能使各地仓储管理的信息得到共享,才有利于企业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节约成本与时间,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 结 语

目前我国整体的物流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改进仓储管理体系建设、减少浪费、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信息网络化与自动化的水平。这样就能降低整个企业在发展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相信经过不断的改革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会与世界领先水平缩小差距,实现我国由物流业大国向物流业强国的转变,这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也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提高经营的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