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这一天我国的各个地区都会以各种形式庆祝端午节。2021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端午节是几月几日通用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纪念屈原说
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其实要到六朝才出现,不过这种说法却最为流行。
纪念伍子胥说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一、赛龙舟
相传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因屈原愤投汩罗江,百姓们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无果,便划龙舟来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之后人们于每年五月五日就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二、吃粽子
端午还有吃粽子的习俗,传说在屈原投江之后,人们怕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便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在每年端午的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来祭奠屈原,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三、吃五红
相传在历五月五日的这一天,五毒妖怪就会出现为害人间(五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所以在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有避五毒的说法,在民间会吃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寓意吃这些菜可以把妖怪吓跑,着五种菜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
四、画额
很多地区还有用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五、挂艾草、菖蒲
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
六、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制成的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