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灵像一棵重新生长的大树,吸取到了更多的养料。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实用书,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里所说的道理,十分浅显易懂。
书中用四种汉堡比喻四种人的幸福观。第一种汉堡是口味诱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埋下未来的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只顾及时行乐,不管任何负面后果;
第二种汉堡是口味很差,但可以确保日后健康,吃它等于眼前很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未来的目标,他们被称为“奔波劳碌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现在没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后也会影响健康。这类幸福观的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我们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最后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本-沙哈尔给幸福的定义是:快乐加意义。
相信所有追寻幸福的人读罢这一段文字,都会掩卷叹息。我们不禁感慨,我们都曾千万次地追问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为什么整日劳顿而没有快乐;那些学习着的,为什么耗费时间却收效甚微?那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为什么精神空虚百无聊赖;那些手握着幸福的,为什么身处其中浑然不觉?
信念决定命运。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它不在攀登的顶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脚,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享受创造着的现在,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书还没有读完,我的这种被点化而顿悟的激动,还在继续中。
《幸福的方法》这是一本让你触摸幸福的书,这本书旨在帮助你了解幸福的真相,并帮助你过得更幸福。
任何幸福的生活决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而改变,幸福的生活是靠积累而成的。如果想要实现幸福的生活,我们首先要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而平常的小事情,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意义与快乐,那样,我们日常生活里这样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感到茫然和困惑,但是只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用坦然平静的心去体会,用知足常乐的意念去存储,知足的人最容易得到幸福,对生活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觉时刻就在身边,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快乐,这就是我们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其实追求幸福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我们在生活中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三重奏》的豆瓣评分达到7.6,网播量接近10亿,可谓是流量与口碑双丰收。节目能有现在的成绩与开始几期的铺垫不无关联。很多节目的发展趋势是低开高走,这纵然令人欣喜,但如果一档节目从第一期到收官都能维持稳定的热度,更难得可贵。
《幸福三重奏》就属于发展平稳,但一直身居高位的后者。节目第一期播出后,因为陈建斌老师表现太过精彩瞬时圈了一大波粉,当时大家正在把徐峥以“山争哥哥”的名义送上流量席,陈建斌此时横空出世,被冠以“文武哥哥”的美名,与“山争哥哥”争夺”叔圈101“的C位。
到第二期,陈老师凭自己的搞笑功力在弹幕词云中妥妥的C位出道。
当观众有了追剧动力,大S、汪小菲,福原爱、江宏杰两对夫妇的口碑与关注度开始逆袭。汪小菲的直男属性看似与大S的少女生活格格不入,但二人结婚多年早已摸索出一条和平共处之道。越到后面,汪小菲好男人的一面越发显露,他和大S的相互扶持与彼此理解成为观众看下去的又一动力。
福原爱和江宏杰结婚时间是三对夫妇里最短的,二人还处在热恋期,每天像过家家一样,非常甜蜜,随时随地都在撒狗粮。
《幸福三重奏》展示的三种夫妻生活形态各不相同,但都很和谐。江宏杰和福原爱的偶像剧画风、大S与汪小菲上演的“撒娇女人最好命”,以及陈建斌和蒋勤勤的诗情画意,是观众的一面镜子,也是榜样。
婚姻关系依旧是当今社会最寻常且与每个人都会发生关联的一种情感关系,但在每一个时代,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和期待又会有着显著的差别。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爱与责任依旧是婚姻存续的基本动力,但繁忙、焦虑与重压,也无形中构成了影响婚姻质量的某些因素,明白婚姻的本质、找寻时代背景之下个体差异不同的婚姻相处模式,是现代社会婚姻关系里的一种刚性诉求。
远离尘世的纷杂,让婚姻回溯到一种更本质的状态,这是《幸福三重奏》所给出的唯一的情境设定。
三组明星夫妻,在怀柔郊区的小院当中,重回二人世界。看似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实际上是对夫妻两性关系更为本质的回归。
蒋勤勤与陈建斌、大S与汪小菲、福原爱与江宏杰,他们看上去是三个差异性极大的夫妻,但却也有着不少相似的特质。
蒋勤勤与陈建斌年龄稍长,属于典型的“老夫老妻”,大儿子已经长大,二胎则正在怀中孕育,结婚20xx年的他们,日常已经被工作和孩子所填满;
大S和汪小菲的闪婚事件仿佛还在眼前,不知不觉间他们的婚姻也已经走过了八年,如今已经有两个孩子的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尝试过两个人独处的时间;
福原爱与江宏杰年纪最小结婚时间也最短,但平时忙于在两地训练的他们,婚后也很快有了小孩,几乎没有真正享受过二人世界。
幸福是什么?可能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可望得到幸福,而幸福是什么,这没有个严格的定义。在没有阅读过《幸福的方法》前,我本人对幸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原来幸福并非拥有丰盛的金钱和物质,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怎么才能拥有幸福呢?
幸福是什么?我们都希望拥有幸福,都能感觉到幸福但却少一个完美的定义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书中说道: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我们需要确立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才能离幸福更近或者拥有幸福。书中举例说到,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到了一个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乐的地方,他以为自己到了天堂,在他庆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上帝出现了,上帝告诉他,其实你现在是在地狱。另外一个故事说到,有一个年轻人和一群老人一起去登山,年轻人非常迫切的希望登到山顶,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拉欣赏沿途的风景,结果他并没有在老人们前面登上山顶,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幸福并非是每天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和结果并非是最重要的,过程才应该是接近和体会幸福的捷径。
如何实现幸福?泰勒·本 - 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为能拿到世界冠军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当他自己拿到世界冠军的那一刻,他却并不感觉自己幸福,返而是迷茫,为什么会这样?这引起泰勒·本 - 沙哈尔博士的深思,作者到处寻求答案,他发现幸福并非是短暂的、单一的,而是长远的,多样的。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历、不同的阅历,幸福感是不一样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幸福没有固定的公式和统一的标准。因为幸福是相对,所以就引出了一个惯性,习惯和他人比较。
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号角吹响,一部分人真的比其他人跑的快了,真的奔小康去了。所以没有发达起来的人,有些失落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前,普遍的贫穷,大家没有比较就没有失落。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较以前,现在的贫富差距是有所拉大,但是我想幸不幸福的参照系不应该是任何外在的东西,参照系应该是过去的自己。我常常对自己说当渐行渐远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刚刚出发的样子,这样我才能始终记得出发的原因,才能始终怀有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