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银月当空,这么美的景色,在我的眼中却是那么忧伤:明明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却天各一方……
一个人在窗前,望向窗外,思绪却飞向了天边……
中秋节,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一个象征着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在这一天,“团圆”却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古有文人墨客感慨:“何事长向别时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有莘莘学子,为学习不得不与其家人分离,加班族为维持生活,而不得不在这月圆之夜,拼命工作。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因为这世间的“必须”,被迫与其亲人分开,即使在这中秋之夜,也没有办法相见。一生有多少中秋,而我们又有多少个中秋能与家人团聚呢?
于是,我不由得思索起来:中秋真的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吗?真的又只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吗?
忽然之间,我的脑海中忽然恢复清明:或许,中秋节未必这么简单。它是一种启示:告诉正在忙碌的人们,有时间多陪陪自己的家人,而不是等自己所在乎的人离开才突然“醒来”,才意识到自己陪她(他)的时间太少,这样的梦醒已没有任何意义。有时间感慨,倒不如多陪陪自己在乎的人,多珍惜他们。中秋,只是一个机会,一年中,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但是这一次都不能珍惜的人,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道理,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可就象是因为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在生活的逼迫下,无法去做。所以,在我们还有时间的时候,请不要浪费。或许,你总是认为,只有衣食无忧的生活,才能使你的亲人开心。可是,你要知道,亲情永远在一切的前面。
我在望向那夜空,看见那透过窗户的她的笑颜,不是忧伤,而是那种淡淡的甜美,就像亲情,不需要太多一样……
我拿出手机,拨出了那个号码:
“妈,还没睡啊……今天是中秋节,吃月饼了吗……嗯,嗯,我知道……嗯……”…………
灰蒙蒙的天,像在暗示着某种痛。中秋意味着合家团圆的日子,本应该是快乐地与家人一起欢度的时光,但是这一次,却因不久前外婆的突然离世,使全家上下都陷入在一片悲痛之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的诗句中虽然透露着对离别的哀怨与悲痛,但对我来说,这却是第一次硬生生的悲痛。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中,我想深深地缅怀一次我最尊敬但却永远都不能一起共度中秋节的人——我的外婆。
她,一个健朗略带幽默的老人;她,一个心灵手巧却有着孩子气的老人。如今,当我看着家人都团圆在一起开心地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可这样一幅幅让人如痴如醉的画面在我眼前却像一根尖锐的针一样,狠狠地刺痛了我的心。我静静地走到外婆的遗像面前,滚烫的泪水渐渐地划落在我的脸上。
我知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老病死是永远都不能避免的。它像是一个魔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会失去自己身边的某一位亲人,或者是朋友,所以,在我们还有时间跟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化悲痛作为自己的力量,所以对于我来说,我也深刻地明白,外婆的希望是想我能以异的成绩来回报她。
中秋节,一轮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的身上。瞧,黑夜之中闪着一颗明亮的星星,我知道那一定是外婆看着我。于是,挂着泪水的嘴角慢慢地上扬,我笑了。
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体验中秋节日的快乐,班主任卢老师倡议我们班的同学们到天宝蛋糕学做月饼,时间定在九月十日下午,我们都很赞成。
下午两点半,我们在学校集合,乘车来到了位于城东开发区的天宝蛋糕园。下车后,工作人员要求我们按顺序一组一组往里进,并且,因为这里对卫生要求很高,所以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帽子,要求我们洗手后才让我们进入制作间。
首先,面点师给我们讲解了月饼的种类,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花边之分。
然后,面点师教了我们如何做月饼。我们大家听完后,争先恐后地做起了月饼。我先把桌子上的面团放到面粉上,避免把面粘在手上,随后,把面团做成饼状,把月饼馅放在饼上包起来。这时我想:“这不和包水饺差不多吗?应该不难做的。”果然,不出五分钟,我就做了六七个。
再把包好的月饼生坯放到一台机器里面一压,月饼就做好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把月饼放到烤箱里烘烤,因为我们年龄小,这项由面点师替我们完成。经过十来分钟的烘烤,在我们的焦急等待中,月饼出炉了,我们一片欢呼!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参加这样的活动真好,不仅心情愉快,还学会了一门手艺,真好!”
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一家吃完饭后便出去赏月了。我们都坐好以后,我问爸爸:“你说月亮像什么?”老爸眼珠一转,拿起一个月饼,笑着说:“这月亮吗,当然是象月饼了。”我又转过头来问妈妈:“那你说月亮像什么?”妈妈沉思了一会儿说:“像银盘吧,古人云:‘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不是吗?”我说:“月亮不是像太阳吗,只不过一个发红光,一个发白光吧!”说到这,我们都笑了。
突然,爸爸问我:“你知道有关月亮的诗吗?”我回答说当然知道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以月作媒,怀远抒情;杜牧的《旅宿》“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烟月相伴,借月思乡”。“你懂的还真不少呢!”老爸点点头说。我说:“那是当然!”妈妈问道:“那你知道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吗?”我说:“当然知道了,我不仅知道而且还会背呢!”妈妈说:“那你背背看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滔滔不绝的说着。爸爸问道:“那你知道古人为什么喜欢用月亮来吟诗呢?”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我爸爸便继续说道:“许多诗人喜欢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是因为朋亮是美好纯洁的象征,她常常会拨动游子的心弦,借月怀乡,写来特别亲切。”“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点点头。我抬头望了望眼前的月亮。
啊!今天的月亮真圆啊!它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皎洁!中秋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