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
粽香艾香满堂飘,又是一年端午节。
为进一步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我班孩子更好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6月24日上午我班开展了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王老师讲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孩子们各自带了粽子和鸡蛋,亲身感受了端午节氛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xx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xx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xx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感受咱们三班老师和孩子们的节日氛围吧!
熹微的阳光通过窗纱,惊扰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悠然的光束映照着街边的花丛。对于老家徽州来说,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番新年的喜气。
新年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在,却多了一丝生机活力和会心的笑容。街旁的红灯笼亲亲晃动,仿佛一个身着红袄的'孩子,恍若点燃了小巷清晨的宁静。千家万户的门前是一派火红,若凭高仰视,只见红星闪烁,都是人间烟火。悬挂门墙的红底墨字,嬉闹着说恭喜,与新年的祝福与问候。春联上的一横一竖,刚劲有力,是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祝福。
徽州古城却像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新春苏醒了,重新换发了活力。城楼上的红灯笼整整齐齐的一排,延续着望不到头。轻轻的摇晃,像女孩的小辫儿,上下舞动着,显得俏皮可爱。楼下的石狮子也系上了红绣花,流露着喜庆的同时又不失英武豪迈的气概。踏着古城的石板路,清爽的声音回荡在小巷,沉稳而不失活力。端庄的八脚牌坊屹立在路的中央,旁边闪耀的霓虹灯映照在它身上,庄严转化成了过年的喜气。一阵敲锣打鼓把我的目光吸引过去,才知道是知府巡街,一行身着官服的游行队伍让我仿佛看到明朝弘治十一年徽州知府巡街的历史场景。手握糖葫芦,甜蜜不仅在舌尖,也在心里……
一碗普通的浇头面、另我梦寐以求的徽州臭鲑鱼、肥而不腻的香肠腊肉,这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年夜饭,承载着年味,也承载着一家人团圆的希冀。一年未见的亲人围着圆桌,举杯喝酒,谈着一年的过去,新一年的到来与期望。也少不了红包,一句吉祥话就是一只鼓鼓囊囊的红包,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父亲说:所谓过年,就是与亲人团聚在一起
这个年味浓浓的新春,是圆满的,也是幸福的。它热情地到来,也在恍然间,悄悄地走了……
“咳,今天,我们家有一件‘人命关天’的事——”妈妈严肃地说,“今天家里的花草要一次改头换面的革新进化!”
我一听,差点没吐出血来,就这么小事还“人命关天”?便生气地说:“这芝麻大的`事,我来!”说着,找到几张旧报纸铺到地上,又把家里那些花盆放在上面,接下来主角儿不是我了——改成妈妈了。
妈妈奔来跑去,去拿了包花肥,又取了几盘盆底,还找了一个鞋拔来代替花铲。万事俱备,我作为妈妈的帮手在旁边插搬着花天酒地盆。首先,她把花肥用“花铲”均匀地撒在君子兰的盆土上,又用“花铲”松一下土,乘机浇了两杯水,继而拍紧了土,还用水洗了洗君子兰的叶子,让君子兰看起来“油光铮亮”。
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节外生枝”的吊兰了。我找到一个空盆子,先灌了一半的土,剪下那些“节外生枝”埋下去,又将另一半土填了下去,再施点肥,就等着它长大了。
虽然这些“人命关天”的事干了一个上午,但却让整个家看起来整洁许多,也算是干了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了。
端午节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称之为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等。
每年的龙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挂菖蒲等。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在自己的祖国被秦国攻破后,伤心欲绝,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在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用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习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我们会在门前挂艾草和菖蒲。据说是为了驱邪避毒。每年快到端午节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带我去摘粽叶、采艾草和菖蒲。到了端午节那天,奶奶就教我包粽子,有的是我喜欢的肉馅儿的,有的是妹妹喜欢的糖馅儿的,还有的`是枣子馅儿的,十分好吃。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是我喜欢吃粽子,而是中国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节日所带给我们的文化氛围。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表示孝顺的拗九节、团圆的中秋节、还有表示新年新希望的春节。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是春节,每当春节来临,可以穿新衣服,拿许许多多的压岁钱,还可以吃喝玩乐。
关于过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叫“年”的兽,它非常凶猛、残暴,经常吃人,残害生灵。在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凶猛的“年”来到一个穷困的村庄,看见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正想冲过去吃两个牧童。正在这时“年”听到啪啪的鞭声,吓得惊心肉跳,狼狈地逃走了。可是,它饿得慌,于是又窜到另一个村庄,它又看见一个人在晒衣服,正想冲过去吃那个人。那人穿着一件大红衣裳,眼睛被红色刺得眼花缭乱。夹着尾巴溜了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00字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00字。人们这下明白了“年”有怕响,怕光,怕红的弱点,就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过年时,妈妈都要做一桌子的菜。但有一些菜必不可少,有代表团圆喜庆的饺子,有代表一年比一年高的年糕,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吃。吃过晚饭,来到公园放鞭炮、烟花,玩得不亦乐乎,然后,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联欢晚会,给长辈拜年收红包,这才是最高潮
中国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之一,在过节时,人们用各种各样的习俗来庆祝。如,春节人们会畅饮屠苏酒、挂上新春联、还要放爆竹。重阳节人们要登高、敬老、还要插茱萸……今天,我们班也举行了一个传统节日表演。
表演开始了,我看第一个上台表演的四个人就没信心了。首先,你看,上面四个人穿着洋气的汉服还有道具,可是我们呢,一套汉服见不着影,而且一个道具也没有。我的心凉了半截。
不过,看了几个小组的展示,我觉得我的小组肯定能比他们展示得更好。首先,有些人的。声音太小了,因为我们四个人都是大嗓门,其中我声音最大。而且有的小组说的时间太长了,我向天发誓我们说的时间在5分钟之内。
不知不觉,就到我的小组了。我充满信心地走向讲台走去。开始了,我用洪亮的声音读着稿子,在问答环节,我耐心地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而且我准备的果冻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这次表演,让同学们懂得了团结和友谊,更锻炼了大家的表达能力。
我现在正品尝着自己得到的战利品,满意地笑了。
每年九月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成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星期天的下午,我做完作业后,就去马路对面的广场跑步,刚来到斑马线,就看到一位老爷爷持着拐杖正要过马路,他用艰难的脚步向前走,一辆汽车从远方缓缓驶来,按着喇叭,一点也没让礼的意思,我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到老爷爷的身边,把老爷爷拉回来,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朋友!”我摸摸头,羞涩的说:“老爷爷,谢谢您的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还是直接扶您过马路吧。”说完,我就扶着老爷爷一步一步慢慢地朝马路对面走去,紧接着我继续沿着道路一边跑步一边哼着小曲儿。
大约过20分钟,跑累的我正往回家的路上走着。在小区门口看见一个瘸腿的老奶奶,驼着背,还一直不停地咳嗽。见她这般摸样,不忍心的我赶紧过去扶她回家,送她到屋里,老奶奶表扬我,说:“小朋友啊,真是太谢谢你,你们学校的老师还有家长把你教育的真好。”我一听,脸红起来,说:“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今天是‘老人节’,也是我们帮助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帮助老人的节日。
春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的节日,是中华人民都会过的节日。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西方节日,所以不管工作再忙人们都会抽出时间回家过年。每到春节这一天,大街上都会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晚上,小孩儿们都会拿出鞭炮来庆祝春节,除此之外,外婆还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给亲人吃。第二天家家都会贴春联门神、挂灯笼。这就是过春节所有的内容,这不正像王安石诗里所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吗?而这些风俗永远不会变。但这一年的春节却让我过的格外开心。
除夕的早上,爸爸与姨爹去赶集买东西去了,所以我便和妈妈他们留在了家里。中午,爸爸和姨爹回来了,只见爸爸手里抱着一箱烟花,姨爹背上的背篼里装着一件营养快线和一件白酒。一看见烟花,我就问:“爸,我们今天晚上要放烟花吗?”爸爸回答道:“恩。”听了后,我便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好耶!好耶!”下午,有很多人来喝茶、聊天、打麻将,院子里非常热闹。一天的时间过去了,我盼望已久的除夕终于开始了!一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的说:“爸,可以放烟花了吗”爸爸说道:“等一下再放,吃完饭先歇一会。”这时,姨爹说:“要等到十二点再放。”听后,我不解的问到:“为什么?”姨爹答道:“因为二零一三年是在除夕的凌晨开始的呀,如果你现在放了,那十二点别人放的时候你不就没有了吗?”
想到这里,我便同意的点了点头。在这等候的时间里,已经有很多人放了烟花了,于是我也想放了,可是一想到十二点别人放的时候自己就没有了,所以我还是忍住了。十二点终于快来了,那么这就表示新年的钟声临近了,所以我也就可以放烟花了!离新年还剩几分钟了的时候,姨爹说:“可以放烟花了。”听了后,我便大声叫道:“耶!耶!”说完后姨爹就抱出了烟花,然后点燃了引火线。随着引火线的燃烧,我意识到了新年也快来了。突然,一颗烟花冲上了天空,随之天空中出现了一朵五颜六色的烟花。与此同时,在其他的地方也出现了这种既美丽又喜庆的烟花,虽然不知道这些烟花是哪家哪户放的,但我却知道这些放烟花的人正和我们一起享受着新年带给我们的喜庆与快乐!
这次的春节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快乐!
端午,孩子们总爱在胸前带香包,在操场上奔跑,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闻。今天,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做香包。
以前我只带过香包,从来也制过。我觉得香包很好做,只需要用针缝几下就做好了,可是动起手来就后悔万分。老师首先把用品发给我们,我得意洋洋的打开,里面艾草好香啊,当之� 我们先把桃木球串上,再把针串到线上。我这个从来没做过针活的女孩,注定困难重重。连打个扣都不会,真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女孩?连缝针都不会,捣鼓了“七七四十九天”可算学到了缝荷包的“秘方”一针一线缝着,尽管做不好,针也不“听话”,可我并没有放弃,虽然制出来的像个“没吃饱饭”香包,但还是很开心。
这时,我想到了平时在外面买的香包,被我随便乱扔。家人做的,也从不珍惜。现在,知道了家人为我做的香包,每一针都充满了爱,外面卖的香包,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要好好珍惜。
我想端午的制香包要好好传承,不忘屈原的美德,不忘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好多,流传了几千年了。最初的传统节日是以前古人根据节气的变化跟民簇的信仰祭拜形成的风俗活动日,再加上古代的文人雅士,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口名篇,从而使这些节日得到广泛的流传,一直传承下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就是其中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最初的端午节是夏季驱离瘟神跟祭龙的节日。但后来对于端午节的来历就有了很多种说法,一种传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还一种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但更为广泛流传的是纪念屈原的。因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刚好在这天投身汨罗江,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当时的人们怀着对屈原的敬爱,往江中投入食物,怕鱼虫那些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江上划龙舟为了驱赶靠近屈原身体的动物。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一些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传统节日成了中华民簇的文化瑰宝,形成了一种民心凝聚的民簇精神。每当过节的时候,如果是在家乡土生土长的人,离乡在外了,就会想起家乡的节日风俗,会有一种想家的念想。这是传统节日带来的魅力,形成的每个人对家乡的热爱。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神的文化内涵,每到过节,举国同庆,是我们民簇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插艾叶、吃粽子、赛龙舟举行很多活动。
今天我们也准备了一些食材,趁着家人休息,大家一起包粽子。首先把泡好的糯米、红豆、花生、蜜枣、葡萄干混到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拿出泡好的粽子叶,将一头窝成圆锥形,将馅料填满,再把粽子叶的另半面封住口,最后把粽子用绳子五花大绑。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妈妈包了几个,我终于看出点门道,不禁也摩拳擦掌起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粽子叶,卷成圆锥形,填入食材。这太简单了!包粽子也不过如此罢了。我说。呵!行啊。妈妈说,不过下面可就是包粽子的精髓了!精髓又怎样,看我的!我暗暗地想着。
我把余出的粽子叶围着小圆锥包起来,但不是这里漏,就是那里漏。包好后里面都没米了,我还吃什么呢!哈哈!刚才是谁说简单的?包不好了吧?妈妈说。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还是我来教你,你可要看好了妈妈又教了我一次,这次我看出点了门道,试起来。经过反复操作,一个丑八怪诞生了。啊!原来包粽子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呀!我感叹道。
粽子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吃着香甜的粽子,一边看着精彩的赛龙舟,心里美滋滋的。过节真好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来了,我穿着崭新的衣服,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我家的年夜饭可好吃了!有香喷喷的腊肉炒年糕,有色香味俱全的螃蟹,有汁浓味美的糖醋排骨,还有鲜嫩的'葱油黄鱼……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天,热闹非凡!
吃完年夜饭,我们围在一起打开电视,看起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的坐在沙发上一边啃着瓜子,一边津津有味地看节目;有的一边喝着饮料,一边聚精会神地看电视;还有的边看电视边哈哈大笑,笑得前俯后仰。原来是滑稽的小品啊!
我的表弟提议倒不如我们一起去楼下放鞭炮吧!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呀!好呀!”于是我们兴冲冲地拿着鞭炮下楼了。我们几个小孩子拿着“小金鱼”鞭炮,往地上使劲一扔,“啪”的一声,擦出了美丽的小火花。这时候,大人们也不甘示弱,点燃了一个大大的烟花,只见烟花“唰”的一声飞向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
春节真热闹啊,我最喜欢过春节了!
韩嘉琪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家,传统节日更是琳琅满目,比如: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中我最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不仅可以吃月饼、赏月,更重要的是可以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乐趣无穷。
记得李白的诗中写到:“蟹螯既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中秋佳节我们全家出动买螃蟹。准备在中秋节大宴上美餐一顿。别看螃蟹又大又肥,可逃跑起来不亚于兔子。这不我刚把它们放进盆里。它们便不安分地挥着钳子,吐着一串串泡沫,准备从盆里跑出来。我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它们人钳子从盆上拽下来。这可正合了这群“铁将军”的意。
一只“铁将军”使劲的在我手上钳了一下。我一哆嗦,盆子咣当一声掉了下来。它们便从盆里跑了出来。唉呀!果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我使劲的瞪了铁面将军们一眼。只见他们一边快速的爬行着,一边得意洋洋地瞅着我仿佛再说:“哈哈哈,抓不着我们吧。”我气急败坏地伸出一只手去抓它们,可没想到它们也伸出一只钳子来回应我。于是,我喊来了爸爸妈妈一起加入了这场战斗,于是人蟹大战正式开始。我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一只螃蟹,而反方却拼命的挥动着剩余的腿,殊死拼搏着。我不得不小心对付它,而其余的螃蟹趁着这大好时机,都脚下抹油似的跑啦。爸爸弯着腰,一只大手抓住一只螃蟹的腿把它们丢回盆里。妈妈也不示弱迅速抓住一只,为了更好的指挥战斗,我站在桌子上得意的指挥着这场战役……唉!好好的中秋节。怎么变成了月亮镶天上,螃蟹满地爬,全家一条心,战场显风采!
每次过中秋节,想到那年发生过的事。全家人不由得捧腹大笑。他们对我说:“那年的中秋啊!不知道是哪家的螃蟹跑到我家?”别人家中秋节的传说都是嫦娥奔月。而我家的传说从那年以后全变成人蟹大战。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习俗可多了,有挂艾草、带香囊、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不忍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占,万分悲愤之下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啃食屈原的身体。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妈妈一大早就会带着我一起去买艾叶和新鲜的芦苇叶,回家后就把艾叶挂在大门两边,艾叶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妈妈说这个香味还可以驱赶蚊虫呢!接下来就开始包粽子啦!桌上摆满了各种材料,有鲜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金黄的鸭蛋黄、棕红的枣子和油亮的咸肉。妈妈先将两片大大的、青青的粽叶卷成漏斗形;接着,往“漏斗”里放入白花花的糯米,用筷子摁几下,把糯米压严实,再加入一颗宝石般的红枣;然后,将余下的粽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把粽子裹紧,一点儿缝隙也不留;最后用细绳紧紧地绑起来。
粽子包好了,就准备下锅了。经过漫长的等待,我闻到一股清香,终于可以出锅喽!我最喜欢吃红枣粽了。剥开墨绿色的粽叶,一粒粒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中间镶嵌着红玛瑙般的红枣,那耀眼的光彩染红了周围的白糯米,给白糯米换上了淡红的衣裳。我轻轻地咬了一口,甜甜的,软软的,真是唇齿留香。妈妈看着我美滋滋地吃完一个,笑着说:"多着呢,多着呢!保管让你吃个够!"吃完粽子,我们就会出门去看紧张而又精彩的赛龙舟。
每年的端午节都令我回味无穷,令人难忘!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每逢这时,家家都要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坟墓,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墓地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今天是清明节,母亲领这我来到坟前,那里的大大小小的墓地竖着。看着那样多的墓地,心中感觉不胜复杂,这部分墓中的人爱过,恨过,累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石碑躲在杂草中叙述这他的光荣与泪水。不一会,走着,走着,就到了姥爷的坟前,坟上刻着一个个名字,上面也有我的。我蹲了下来,轻轻地爱抚那块冷冰冰的石碑。回想起以前,姥爷虽然是一位平凡的不可以在平凡的人,但他是一位助人为乐,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过去当过兵,还有一颗坚强的心,不屈不挠的意志。
姥爷还很喜欢给我讲那些大道理,虽然我听不大懂,但我还是一个劲的点头。由于我知晓姥爷都是为了我好,为了我将来有出息。可现在姥爷走了,只留下了一张毫无表情的照片,和一块冷冰冰的石碑。
想着,想着,母亲已经吧纸钱烧掉了,把香递给了我。在默默的祷告中,我再一次的细想,不知先人感受的我,不知晓黄土下的祖人会喜欢如此的氛围吗?
一滴雨珠滴在我的手背上,日渐的雨下大了。我也该回家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不愧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样耐人寻味,不同一般!
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吗?当然是元宵节啦!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我最喜欢在元宵节里做汤圆,首先把糯米粉放进一个大碗里,放入一点水,揉成一个糯米团,然后揪下一点糯米团,大概要一个乒乓球那么大。用两个大拇指捏住糯米团的中间,其它的四根手指一边转一边往外收,捏成了一个小碗的形状,接着,舀一小勺豆沙,然后把头捏紧,放在掌心来回搓圆,等水烧开后,放进锅里煮,当汤圆浮出水面,让它继续在锅里打滚,好像在对你说:我煮好了,我煮好了,快把我捞起来!
我盛了一碗,用勺子舀了一个,放到嘴边轻轻吹一会儿,咬上一口,一阵淡淡的糯米香扑入你的味蕾,再咬一口,豆沙就涌了出来,我赶紧把豆沙吸进嘴里,哇,淡淡的糯米和甜甜的豆沙配在一起可美味了,我三下五除二,把碗里的剩下的全吃完了,连汤都喝完了,不仅是因为汤会帮助消化,还是因为汤里还有剩下的豆沙。
我喜欢元宵节,因为代表团团圆圆。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吃粽子,在电视上看赛龙舟,还有些地区出现赛龙舟比赛!
今年端午节,妈妈带我到外婆家。外婆一见我,可开心了。我急急忙忙下了车,跑上楼,打开电视机,眼睛盯着电视机,看赛龙舟比赛。一共有五条船,我最喜欢第二条船了,因为第二条船不但美丽,而且选手个个非常强壮。比赛开始了,第一条船飞快地"跑"着,第二条船的选手们划得越来越快,马上要追上了。我大声喊到"加油!"第二条船的选手们更卖劲了,好像听见了我的话,更快了,只见那个鼓手更加卖力地划着,过了一会儿,第二条船超过了第一条船,最后胜利了。大家下了船,高兴地抱在了一起。
"吃粽子了!"外婆在楼下喊到。我立刻跑下楼,看见外婆手上端着一盘热乎乎的粽子,向餐桌走去。大家坐在椅子上,等什么时候粽子凉了,大家拿起粽子,拨开粽叶,开开心心地吃起来。飞
今年端午节真是太快乐了!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吃很多好吃的,还能放鞭炮,在春节里也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有一年春节的`.时候,妈妈在包饺子,我就跑过去想跟妈妈一起包饺子。妈妈开始教我包饺子了,我先拿起一团面,然后再用擀面杖把它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面片,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饺子馅放到擀好的面片里,最后使劲一捏,再把面片包起来,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可是不是左边露了馅,就是右边破了皮,于是我又看着妈妈的样子包了一个,这次总算包好了。我觉得包好的饺子好像一个小耳朵呀!我爷爷还会包小老鼠饺子呢!
我吃完饺子,就出去玩儿了,我跟我朋友宋翔远在广场上玩了起来,我们发现了一个雪人,见没人要它,我们就把它踢碎了。
那年春节过得最开心了。
我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而我却更偏爱春节。
每个春节都让我难忘,下面就和大家交流“一个春节”吧。
新的一年到了,每家每户都有着浓郁的“春节味”:大红的衣裳,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有大家的欢笑声!早晨,我醒来一看钟,“呀”!上学迟到了!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今天是放假!”我嘘了一口长长的气。正穿到外套的时候,发现我的衣服被妈妈换成了红色的小旗袍,哦!今天是农历20xx年的最后一天,可要穿喜庆的颜色呀!
吃完午饭,我惊奇地叫道:“爸爸去哪儿了?”哦,原来是去买爆竹了!一刻钟后,爸爸拎着几挂小鞭炮回来了,笑了笑:“擦把脸,走吧!”我飞快地刷了牙擦了脸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了楼下。只见爸爸点起鞭炮,快速跑开。我也便立即捂住了耳朵。“噼啪!噼里啪啦……”随着一连串鞭炮声的响起,我有了一种书不尽言的感觉——啊!那是幸福的感觉!
“婕婕,吃年夜饭喽!”随着妈妈的呼唤,我大步流星地走到餐桌前。哇!年夜饭就是不一样,多丰盛呀:有火锅、炒面、水饺、炒素、红烧肉,还有我最爱吃的八宝饭等等。哈!爷爷也乐得把葡萄酒都拿出来了。大家碰着杯,说着祝福语,欢笑声不断。瞧!爷爷的脸通红,不知是喝酒喝出来的,还是乐出来的呢?在我眼里,欢笑声盖过了鞭炮声,温馨的笑声响彻全中国!
我就是喜欢春节。其实,我是喜欢那种温馨而又幸福的感觉!
李昕悦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具有魅力、更神圣、更盛大,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像一粒种子,埋藏在人们的心里,牢牢的扎根,长成了参天大树。春节,像一条长长的红飘带,牵动了一家又一家人的心,春节的红火与热闹是我最向往的。
除夕晚上,家里人都挤在一起,看 器具,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家供养一个兵丁。有一位名叫张士诚的人暗中串联起来,他找人制作了许多月饼,并在里面加上字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这些月饼很快就被分发出去,起义的消息也被秘密地传递开了。到了中秋之夜,人民群众纷纷行动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
为了纪念这次起义活动,每到中秋节,人们便特别重视吃月饼。就这样,在中秋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