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次,我和几个哥哥在一起玩游戏:看谁先把泡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这个游戏听着很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先是年龄最大的哥哥上场,他拿起鸡蛋,轻轻地往水里放,鸡蛋先是在水面上浮着,当哥哥得意忘形的时候,浮着的鸡蛋沉了下去,哥哥十分灰心地走到了后面。又一个哥哥上来,他把水搞混,再轻轻地放入鸡蛋,鸡蛋还是沉下去了,哥哥又沮丧地走到了后面。我便想:不用盐怎么让鸡蛋浮起来呢?该我了,我在水里放了两勺盐,搅拌均匀,用手把鸡蛋抬着放进水里,大约一分钟以后,我慢慢地把手放开,鸡蛋就浮起来,我得意忘形的笑了。
因为,往水里加盐增加了水的密度,也增加了水的浮力,所以鸡蛋就可以在盐水里浮起来。
假日的早上,我发现家门口的菜园里有几只蜗牛,我想和蜗牛玩“游戏”。
我拿来绳子,与蜗牛绑在一起,突然想起,要是蜗牛放在绳子上会怎么样呢?
于是,我把蜗牛放在绳子上,横的放,蜗牛能往左和往右爬,当我把绳子拉直,一端用手拿着时,蜗牛只能沿着绳子往上爬,再倒过来时,我想:蜗牛肯定倒着爬,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它继续往上爬。哈哈,原来蜗牛在竖线上时只会往上爬。
这就是我的小小发现。
假期里的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鸡蛋壳溶解?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说:“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我找来了鸡蛋壳、醋、玻璃杯。我先把鸡蛋壳放进玻璃杯,倒醋进去,醋要淹没鸡蛋壳。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去观察一下,起初,鸡蛋壳没有任何变化。我有点沮丧,怎么鸡蛋壳还不溶解?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性。”第二天起床,我看到鸡蛋壳上冒起了小泡泡,我在想,鸡蛋壳发烧了吗?下午鸡蛋壳起了更多的小泡泡,用手一摸鸡蛋壳,真的变软。到了晚上,鸡蛋壳开始有裂缝,又有了黑点。后来鸡蛋壳的黑点和裂缝越来越多,鸡蛋壳渐渐地不见了。
这是什么原理呢?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给我解释到,鸡蛋壳里有碳酸钙,碳酸钙遇到醋之后就发生了化学反应,最后鸡蛋壳渐渐地没有了。
通过这次观察,我的收获很大。生活中要多学习,才能用科学来解决未知的事情,这次观察让我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我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今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凿冰玩。
用什么冻冰好呢?我那眼睛向四周不停地转着,突然,我看见了冰箱,一个念头从我脑中闪过:把水放入“速冻中”。说干就干,我先把水灌入我曾经用过的木碗中,再把木碗放入冰箱,我就去干自己的事了。
大概过了两个半小时,我去拿冰箱中的冰,我取出冰后,发现这冰冻的时间过长了,冰上覆盖了一层不透明的冰,这“拦路虎”可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不过可难不倒我。我先拿来锤子,用锤子敲开上面这层厚厚的冰后,我就想办法把中间敲开,不过,我用手敲了好几次可冰就是一丝不破。我只好拿来小榔头,对准冰块用力一砸,这回冰块乖乖地裂开了。我倒出来一瞧,哦!不得了了,细菌变的有雨点那么大了!我想:可能因为太冷了,细菌集中到一起的缘故吧!
通过玩耍,我们会有许多的发现哦!
很快要吃晚饭了,但菜很少只有两三道菜。奶奶说:“咱们今天来吃醋煮鸡蛋吧!”我们全家欢呼了起来,都说“好啊!好啊!”。今天奶奶要亲自下厨了,平时都是我的爷爷煮饭的,可今天却变成了奶奶煮饭了,我们都很期待。
我立刻跑到厨房去看奶奶煮鸡蛋。奶奶首先把鸡蛋放到一个碗里,接着把醋倒在碗子里,注意要把鸡蛋浇满。奶奶说要把鸡蛋泡久一点才好吃,我观察了一下,过了一会鸡蛋旁边冒起了一点点的小泡泡,越来越多的小气了泡升起来了,鸡蛋好像有一层小毛毛,摸起来好像有点软软的。
我立刻跑去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蛋壳有一些化学物质和酷产生了一点反应才会这样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以后我经常这样玩了,以后我也细心观察,认真发现身边的科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有
记得暑假的一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知了在树上唱着歌儿“知了……知了……”我在蒸笼似的家里,拿着一块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又重新找回来的磁铁玩。
我拿着磁铁左吸一吸,右吸一吸,嘿,还真让我吸到了一根针。我又继续探索着,一块小铁片“落网”了。
我把搜索到的这两样东西放在桌子上,用磁铁吸着玩儿。这时,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磁铁把针吸起来,针好像不情愿,晃晃悠悠的,似乎要从上面“跳”下来;而当针和磁铁间隔着小铁片时,针却牢牢地贴在上面,不用点力是拔不下来的。
这是为什么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我那学识渊博的叔叔。叔叔拿着磁铁、针和小铁片翻来复去弄了大半天,也弄不出个所以然来。“婷,这些东西先放我这,过几天再告诉你答案。”叔叔想把这些东西留下来研究研究。“嗯,你拿去吧,反正我没用,那我先回去了。”回家的路上,我思索着: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想不到这几个小东西竟难倒了知识广的叔叔。
过了许多天,叔叔打电话给我:“婷,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查了好久也没有查到,你还是去问别人吧。”
哦!我的发现真伟大(不是我自夸,这个问题我问过好多人了,他们也都不知道),但这都归功于玩,如果我整天只知道读书的话,那么就不会发现这个问题了(你可别以这个为理由去玩哦!)。
最后我总结一句话:学中带玩,玩中有学,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方式。
我喜欢玩的游戏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玩的还是寻宝游戏。
游戏规则是 藏宝时,先选两个人藏,这次藏了两个悠悠球,那两个人喊:“藏好了!”我们就一溜烟一样的跑到了藏宝地点。第一个球被我准确的找到了,第二个球很难找,我就拾了个树枝。藏宝人大喊:“越来越近了!说的就是你!”我半信半疑的用树枝抽开一个方便袋,哇!找到了!那个悠悠球就在这儿!“偶耶!”我高兴地喊,“我可以藏了!”其他人都叹气了,为什么自己找不到呢?偏让她给找到了!他们边叹气,边往屋里走。我和那个大哥哥一起藏悠悠球,藏完了,就喊大家过来玩。他们谁也找不到。有一个大姐姐,可幸运了。两个悠悠球全找到了。又换成她和那个大哥哥一起藏。藏啊藏,我们派了个奸细,他回来了,说:“白球藏在树底下。”我按着他的指示,找到了白球。粉球也是按他的指示去做的。很快,我又成了藏宝人。最后一局是给糖吃的。
我喜欢寻宝游戏,因为它给了我很大的乐趣。还提高找东西的能力。让你全身的“小雷达”转起来。所以,我喜欢寻宝游戏。
一天,我在公园里嬉戏,一会儿玩碰碰车,一会儿玩……这时,我来到荷花的池边,不时会有几条金鱼窜出水面,突然,我发现一条红白相间的金鱼地窜出水面,落到了荷叶上,再落回水中。咦,荷叶上怎么没水珠,难道它太渴了,把水都喝完了?于是,我准备证实一下。
我把这张荷叶往水里一浸,过了一分钟,再把它拿上来,我想:“不见得它水还喝得下。”一分钟已经到了,我把荷叶往上一拎,结果出来了,有几粒水珠从荷叶上跳了出来,嗯,难道荷叶不进水,我用惊奇的目光盯着荷叶,我一边试了好几次,结果都一样。
后来,我翻了《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荷叶上有一种物质不能让水进去。看来,多看书才能增长知识啊。
我家有个神奇的磁力魔棒,这是爸爸出差去北京买的这个玩具。这个玩具能锻炼人的想象力,有了这神奇的磁力魔棒,我的想象会更加丰富多彩。
我拼什么图形好呢?哦!拼自己的房间吧。这里有我的拼桌子椅子和自己。
我用了二十多分钟时间,拼成了它们。这不我在一张洁白的纸上为‘我’出好了题,放到自己用神奇魔棒拼的桌子上,‘我’坐在椅子上正看呢?
我又拼了一个像银子做的垃圾桶,里面装满了垃圾。我还做了门子和床。床是用一条条的磁力魔棒做的,门是弯弯曲曲的。
磁力魔棒主要是磁力的运用和思维,拼这些物体不是磁力棒两头都能拼的。因磁力棒分南极和北极的。南极和南极是不能吸引的,北极和北极也不能吸引,只有南极和北极才能吸引。
在玩中,我收获到了知识。
曾经在书中读过,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怎么可能呢,分明看到的就是白光吗?今天我在玩中发现了这一事实。
我是个特别爱玩的孩子。吃过午饭,我找来瓶子,里面装满水,再放一些洗洁精,然后用一个通气的细管子搅匀,在房间里吹起泡泡来。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管子末端升起,时而落在地上,时而悬在空中,有时吹起泡泡来接二连三 ,像一个个七彩球,美妙极了。我兴奋地叫起来:“我要做泡泡大师啦!”
正在午休的爸爸被我惊醒:“嚷什么呢?”“看呀,什么颜色都有,好大的泡泡!”我又蹦又跳地嚷着。“三棱镜在阳光下也是七彩的,柜子里有三棱镜,你试一试。”爸爸又说。
我把三棱镜拿到太阳光下,太阳光透过三棱镜,竟分成了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激动地叫起来:“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原来玩游戏也可以学到知识。伙伴们,你们在玩中发现了什么?
我很喜欢玩,而且有自己别出新载的玩法。
有一天,我拿了一块手工课上用过的小磁铁、两个小铁片和一根大头针玩起来。我把大头针放在磁铁上吸了吸,感觉吸力很小,只要用手指一拔,大头针就能掉下来。我想:如果中间隔上一块小铁片,准比这吸力还小吧?于是,我便把磁铁上放了一块小铁片去吸大头针。咦,真奇怪!大头针像着了魔似的,一下子就跑到铁片上,紧紧贴住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它取下来。我反复试了几次,结果都是这样的。
我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就去问爸爸。爸爸听了半信半疑,他拿了大头针在磁铁的正、反面吸了几次,还放上一块小铁片同样做了几下,终于肯定我的发现。什么道理呢?爸爸也被难住了。
哈,那一块貌不惊人的小磁铁,居然把爸爸都给难住。我的发现有趣吧!
玩耍常常是被
那时候我的好朋友洪杭来我家,我迫不急待地说:“我们来一场阅读比赛吧!”“好啊!”他兴奋地说。于是我选了第十五课玩出了名堂,上面讲:“荷兰的列文虎喜欢玩镜片,于是他把厚玻璃四周膜薄做成放大镜。后来又把两个放大镜合起来做成显微镜。观察水,发现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有一种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了微生物,赢得了尊重。”他看的是十四课蜜蜂,“法布尔捉了一些蜜蜂做上记号,走了两里多路放出来,验证了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而说:”它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他的本能。“
我收获到玩是有很大魅力的,要认真玩,仔细玩,就能玩出大名堂。他收获到要认真观察就有大发现。
今天可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在今日此刻,我要和爸爸进行“枪法大比拼”。我从哪里找的'枪呢?当然是射击玩具了。这个玩具很有趣。摆上枪靶后,推开按钮,动听的歌曲从里面传出来。只要瞄准好目标,一勾枪栓,这时,枪中不会飞出子弹,但是音乐会突然停止,如果打不中,里面会发出尖叫的声音,其中击中的枪靶会被底下机关蹦飞起来,吓人一跳。 开始比赛了,我和爸爸做好了准备,都相当射击冠军。我拿起枪,屏住呼吸,拿枪的手不停地颤抖,好像打不准似的,不停地瞄着。我毕竟不如爸爸,四个枪靶,只打中了三个。而爸爸毕竟老练,他弹无虚发,全部打中目标,得到了“神枪手”的荣誉称号。
这次比赛中,我虽然失败了,可我脑海浮现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枪内没有子� 可在这里,不瞄准是打不到的,这还会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我想了想,又仔细观察,发现每个枪靶上都有一个小亮点,闪着光,我推测可能是红外线气流的作用,就查找了说明书,果然是红外线的功劳,真是玩具中也有科学啊!
科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就连玩具里也充满了科学。要是我们多留心,多去观察,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发现更多的奇妙科学。
星期天的早上,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把整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妈妈说我真能干。
到中午了,妈妈开始做饭,突然,妈妈看见油杯里没有油了,妈妈就从厨房里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大大的桶,一看,桶里也没油了,而且是一滴也没有了。
然后,妈妈就去阳台上,把一个非常大的桶拿了出来,里面满满的油。然后就拿起油桶往那个瓶子里倒油。那个油桶的口很大,所以倒不进去,老是撒。妈妈就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个漏斗该多好啊!”我正在那边玩水瓶,突然听到妈妈说的话,我看着瓶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急忙跑过去告诉妈妈,妈妈听了说试试吧!
我们就开始按照我说的做了。妈妈先拿起一把刀,轻轻地,从瓶子的中间慢慢地割了下去,我们把上半部分拿了下来,然后扭开瓶盖,这样一个简单的漏斗就做成了。
这样,妈妈就轻松地把油倒进了瓶子里。
通过这一次做漏斗,我知道了什么事情都要仔细细心。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在玩耍中发现了一个科学知识。
今天早上,我喝水的时候,就在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放了一点糖。喝了一大口,于是,我越放越多。爸爸看见了,说:“不要吃太多糖!”我装作没听见,就继续放。我又拿来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给其中两个倒满糖,在另外一个杯子里装满水,然后把有糖的杯子里的糖给有水的杯子里倒,每当水快要溢出来时,我就用筷子慢慢地搅着,水就没溢出来。就这样,我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把两杯糖都倒进去了,一滴也没溢出来。我说:“这是为什么?”
我带着疑问上网查了一下,果然找到了答案:原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结构中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空洞,空洞里可以溶解大量被溶解的分子和原子(不只是糖),溶解后的糖分子和水分子排列得很紧密,就不会占很大的空间。另外白糖是颗粒状的,原本就排列得不紧密。所以,两杯白糖可以装的一个杯子里。
今天,我的收获真大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玩中也能发现许多新知识。
一天,我和小伙伴一起拔河。
拔着拔着,我们拔累了,一个小伙伴说:”我们休息一会儿吧!“因为绳子的一头在一个小伙伴手上,绳子的另一端在我的手上,所以我就无意识的上下晃动着绳子。这时,我惊奇的发现,绳子好像在向前移动,可是,仔细的观察之后,我又发现绳子的波浪并不是向前移动,而是上下摇摆,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先将一条长绳的一端系在树上,再在长绳的中间系一个彩色丝带,最后用手抓住长绳的另一端,上下摇晃。你就会发现,那条彩带并没有向前移动,而是上下摇摆。但绳子给人的整体视觉感受是在向前移动。
这就是我玩耍中的发现!
今天我买了一个悠悠球回家玩,我把悠悠球向下一抛,悠悠球便转动起来。我想,悠悠球为什么可以转的这么快呢?
我跑去问爸爸,爸爸说:”我想应该是轴承的问题。“之后,他给我耐心的给我讲了了起来,”悠悠球分为绳、球壳、球体和轴承,其中轴承又分为离合器型、滚珠型和普通型……“我等的不耐烦了,就说:”爸爸,快进入正题吧!“爸爸说:”力量带动了轴承,再加上绳索的摩擦力,悠悠球就能转起来了。“我高兴的说;:”爸爸,您真行。“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悠悠球为什么能转动,我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