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宝藏”有很多,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还能增长知识。
我们家养了四只鸽子,它们都长着雪白的身子和又黑又亮的眼睛。一只鸽子脖子上的羽毛发黄,我就叫它“黄毛”;一只鸽子头顶羽毛没长全,我就叫它“秃头”;剩下的两只最漂亮,全身雪白雪白的。,它们一大一小,我就叫它们“大白”“小白”。这些小生命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
一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样去给它们喂食。我先给它们到了一杯水,它们大口大口的喝着。看着它们贪婪的样子,我的心里满是欢喜。等他们喝够了,我又给他们抓了一把麦子,撒在笼子里,它们立即“梆梆”地啄起来,头一点一点的,真有趣。
看着它们吃食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鸽子啄那么硬的麦子,却不用牙齿嚼,怎么消化呀?我又仔细一看,发现鸽子根本没有牙齿。真奇怪,没有牙齿,鸽子怎么消化硬邦邦的麦子呢?于是,我四处找答案,终于在一本介绍动物知识的书上找到答案。
原来,鸽子的脖子上有一个食囊,麦子进到食囊,食囊里能分泌一种物质,帮助鸽子消化食物。我又学到一点知识,这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呀!
今天,我观察了一条金黄色的小鱼。从它的的上面看下去,它就像一个金黄色的水滴,真漂亮!可是令我疑惑不解的是鱼在水里怎么呼吸呢? 哦,我终于知道了,书上说鱼用嘴巴吞水,呼吸水中的氧气 ,剩下的水则通过鳃排出去了。
原来,鱼在水里是这样呼吸的。我还看见它的“小手”在那里不停地摆动。我想,大概是用来平衡身体的吧。
在我家花园里,有一个大鱼缸,里面有五只鱼。大大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活泼极了观察中的发现!它们的腹鳍像他们的脚,在水里轻轻地摆动。像是在水中漫步呢!
我又想到: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里,为什么不用背着氧气罐呢?鱼是靠什么生活在水里的呢?一连串的问号浮上我的脑海,我跑去问妈妈。
妈妈说:“我不知道。你可以上网查一查。”“好的!妈妈!”我说道。于是,我就上网百度了一下。百度的结果的中心句是这样的:因为鱼的鳃只适应从水里吸收氧气,而对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吸收,所以它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看到我能通过百度搜索寻找答案,感到很满意,就对我说:“写得很好耶!”我高兴地说:“当然啦!”“那你可别太骄傲啦!”妈妈说。
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呢!!我很高兴!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写作课,主题是:细观察中多发现。让我知道如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首先,老师告诉我们,观察一样事物可以用手触碰、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的方法,能更加细致。随后,老师放了四杯水(也可能是饮料),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猜出哪种是喝的。这立刻引起我的好奇心,兴致勃勃的。观察起来。我先观察了第一杯水:摸上去感觉凉凉的,看着像杯白开水;第二杯水则略有不同:摸着没啥感觉,我又用鼻子闻了闻,一股酸味扑鼻而来,看着也不像清水,我便想到了调味用的白醋;第三杯水:大致和第一杯水相同,而且带有烫手的温度,应该也是白开水;第四杯水就比较容易:类似于一种饮料,而且还带有气泡,我立马想到了雪碧。
观察完后,老师公布了答案,都与我猜的一样。果然,细致观察的发现就是不同,往往能有不一样的精彩。老师还和我们讲了莫泊桑拜师和徐悲鸿画麻鸭两个和细致观察有关的故事,都让我感触深刻。
生活中只要细心去观察、体会,就有不同的发现。相信通过细致观察,每个人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个悠闲的下午,我在姥姥家的园子里无所事事的`溜达,突然我发现葡萄架上有一个蜘蛛网,还有一只恐怖的大蜘蛛,蜘蛛网上还粘着几只可怜兮兮的小虫子,我想:为什么蜘蛛可以在上面行走自如,而那些小虫子却粘在上面动弹不得呢?我怀着疑问打开新买的《昆虫记》准备把问题探究到底。
原来蜘蛛网的中心是实心直线丝,没有黏液,是休息区,但外围的丝是捕猎区,叫辐射丝,上面含有粘性极强的黏液,只要轻轻一碰猎物马上会被黏住,而且主人会爬过去查看和享用这美味,这时也很安全,因为它已经给自己涂上了一层像油一样的物质,可以再上面行走自如。
我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异常兴奋,很有成就感。原来小小的昆虫也会有大大的学问!自己查资料是这么开心。
我们都有一双细心、会发现的眼睛,只要我善于动脑,善于观察,我们也许是下一个哥伦布,下一个牛顿。
小时候一直觉得萤火虫是个怪东西。怪在哪里呢?因为它小小的身躯竟然会发光!
夏天的夜里,我们到野外去散步,突然碧绿的草丛中飞着许多小精灵,就像仙女提着小灯笼。我们在后面走着,它们就在前面跳着舞踩着风,还时不时的转身对我眨眨明亮的小眼睛。
所以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萤火虫是跟我们一样要交电费,才可以发光。现在我渐渐地长大,学会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终于,我从昆虫百科里面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萤火虫的尾巴上有一个功能和现在的发光器差不多的器官。这个器官是专门帮助萤火虫发光的。哈哈,萤火虫已� 因为它给了我童话般的梦。我想和萤火虫去远行,飞向银河,点亮满天的星星。
听说,猫是一种很厉害的动物。我发现,它走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仔细观察,发现猫的脚掌和我们人类一样可以缩起来,也可以张开。猫不用爪子的时候,爪子是缩起来的,抓老鼠的时候是张开的。它的爪子下面有一个肉垫,真像我们桌子底下的桌脚垫啊。
猫大部分是白天睡觉,晚上起来抓老鼠。猫在外面大小便时,都有一个习惯:先挖一个洞,在洞里大小便,大小便完之后,就把大小便埋起来。看起来,它挺讲卫生的嘛!
猫的耳朵可灵了,老鼠走路的声音它都能听到。猫一听见老鼠走路的声音,就悄悄地跟在老鼠后面。老鼠一不留意,猫直扑过去,老鼠就被抓住了。猫的舌头上有很多小刺,它常常用舌头上的小刺把毛舔干净。猫的牙齿尖尖的,咬食物常常会咬不到一些很小的肉,猫就用舌头上的`小刺把肉舔干净。
猫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着你去发现呢!忘了告诉你,猫是一种哺乳动物,同时它还是一种胎生动物。听完我的介绍,你喜欢可爱的小猫咪吗?
一天,爸爸领着我从新世纪广场玩得正开心,突然,乌云密布,空气闷得很,看来马上就要下雨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广场,回家避雨。
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燕子飞得很低,我很惊奇,心想:燕子会不是得了一种传染病吧,怎么飞不高了?我把这个问题问了爸爸,爸爸笑着把事情的原因告诉了我,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在下雨前的一段时间,因空气潮湿,虫子的翅膀上都沾上了小水珠,所以都飞不高了。燕子为了能吃到虫子,就会像小虫子那样飞得那么低了。
大自然真奇妙啊!
(赵文驰三年级作)
观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它可以带给你许多新奇的发现。世界上好多著名的大科学家都是通过观察,而发明了新事物,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察带给我去努力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有一次,下雨后我和妈妈出去到广场散步,我发现地上全是小蜗牛。于是,我捉了一只带回了家。我把蜗牛放到玻璃上好好观察了起来。我发现蜗牛缩回壳里形状像海螺而且吸力好强大,吸到玻璃上掉不下来,它爬过去后留下一串粘液痕迹。我仔细一看,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前边的一对触角长得较短,我用手轻轻一碰,触角立刻缩回去,一会儿又伸出来了,好有趣呀!我开心得手舞足蹈。然后我央求妈妈又给我讲了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我了解到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小蜗牛是产卵而生,它们以植物的叶子为食,触角是为了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如果触角碰到障碍物就立刻转变前进的`方向。当遇到危险时,它就会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
通过仔细观察,我从中获取了知识与快乐。在以后,我一定会多留心观察,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秘密。
夏季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老爱变化。早上看起来还晴空万里,转眼就可能变成乌云密布。
如果你仔细观察下雨前的变化,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下雨前,你仔细观察房屋的`墙角,会发现有湿润的变化;下雨前,你仔细观察蜻蜓,会发现数量急速增多,飞行的高度很低,大约一米左右;下雨前,你仔细观察地上的蚂蚁,会发现它们十分忙碌,驮着食物在搬家……
书上说:下雨前,蛇会出洞,蚊子成群,青蛙集会,猫洗脸,所谓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这些现象我都想仔细观察。
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世界很奇妙!
今天早上,我把一小勺小小硬硬的小豆豆放入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里浸泡。妈妈特意说:“不能全部放水里”。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又来看了我的小豆,它已经长成了一个个“小胖子”。我一按,“啪”,四分五裂。可惜还没发芽,我双手合十,念:“保佑小豆芽快长大!”
9月21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早上,我起床之后,惊奇地发现,我的小豆芽像个顽皮的孩子,挣脱了外衣,长出了白白的嫩芽。
9月23日 星期一 晴
晚上,我回到家,准备浇水时发现小豆芽顶上长出了两片叶子,而茎也从嫩白逐渐长成了嫩红色,我用尺子量了一下,4——5厘米。我又仔细看了看,有几个小豆芽还没长出叶子,我着急了,单独挑出来,拿个杯子,装满水,让它们从头到尾泡在水里,妈妈叮嘱我的`话,全抛到九霄云外了。
9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以为那小豆芽可以茁壮成长,可不仅没长大,还发出一股怪味。此时此刻,我才猛然想起妈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暑假里,我得到了四只甲鱼蛋。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其中的两只小甲鱼破壳而出。我给老大取名“懒懒”,给小弟取名“卡卡”。
因为它们在夏天出生,气温在25度——35度左右,所以这时的小甲鱼显得格外活泼!小甲鱼最爱吃蛋黄、小虾米和瘦肉之类的。刚刚出生的小甲鱼要吃蛋黄1个月,再慢慢进入吃荤类或龟粮的阶段。我发现小甲鱼喜欢伸着长长的脖子、抬着脑袋晒太阳。因为太阳给小甲鱼补钙,它们的甲壳通过吸收阳光变得更硬。不过,一到了15度左右,小甲鱼就不太动不太吃,它们会挤到石头中间互相取暖。再到10度及以下,它们就开启冬眠的旅程啦!我给小甲鱼们送来了金土黄的沙子,它们躺在沙子里不想出来了 !
明年春天,小甲鱼会从沙子里伸出长长的脖子吗?
科学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观察蚯蚓,蚯蚓细细长长,小小的,蚯蚓身上有环带,口,身体黑乎乎的',还有一些土,蚯蚓的食物就是吃一些垃圾,也会吃一些有机食物。
蚯蚓很怕光,也很怕水,一场大雨下过之后,蚯蚓都会出来透气,这时候是抓蚯蚓的最好机会,不过要快点抓,不然蚯蚓就会被晒干,消失了。
在上学路上,有一株含羞草,默默地成长在墙角,同学们经过这里,都争着去“羞羞”它。你一摸我一摸的,含羞草垂下了头,像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十分有趣。
这根含羞草大约有20厘米高。茎上有非常小的刺。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由32片小针叶组合而成。有一天,我用手摸含羞草,含羞草却不“羞”了,我再次拨弄它,它还是不“羞”。含羞草为什么不“羞”呢?我带着疑问回家查阅了许多书,最后在《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含羞草叶柄的基部,有着一个水鼓鼓的薄壁细胞组织———叶枕,叶枕里面有许多水,你用手触动一下含羞草,叶子震动了,叶枕下部细胞的水分,立即向上部和两侧流去,于是叶片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放松下来。由于我们太多的摸它,它来不及补充水分。就产生了“不羞”的情况。
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呀,以后我要更加好好学习,了解大自然的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