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
中秋佳节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酌着酒,吃着月饼,看向只有这天才最圆最亮的月亮,想起小时候的自己看到月亮时说的话,不仅哑然失笑。
小时候,自己不认识月亮,以为那是天上的白玉盘,是仙人用的;后来啊,又觉得那是仙人用的`瑶台镜,挂在天上不会落下来。那时的自己,告诉爹娘之后,看着爹娘笑,自己竟也笑了起来,还真是又傻又天真呢!
那时候啊,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是多么惬意!可现在,只有自己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只剩浓浓的思念了!
小时候的月亮,在小时候的自己眼中,是像玉盘、瑶台镜一样的,圆圆的。在现在的自己眼中,已没有那时的圆了,在心里,已是残缺的了,失去的那部分,是家人;留下的那份,是自己,自己何时还能看见圆的月亮呢?
忽然,李白眼前出现了一片灿烂的亮光,眼睛像是受到刺激,闭了起来。等光线弱了后,他睁开眼睛,不可思议地眨了眨,他看见了什么?哦,他看见了已故的家人,还有小时候的自己正在赏月。年幼的自己,用稚嫩又奶声奶气的声音向爹娘:“爹、娘,那个玉盘为什么会挂在天上?是你们挂上去的吗?”这让李白想起,这不是自己小时候吗?自己怎么会在这里?是谁让自己来这里的呢?半醉半醒中他吟起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李白看向天空,他又看见了,已几十年没看过的,圆圆的月亮。恍惚间,李白流下了两行清泪。
最近,我在看《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一共看了五天,这五天,我感觉过的很快很快。
看完之后,我上网查了一下,《朝花夕拾》是不是白话,:不是白话。这个即让我震惊,又不让我震惊。震惊的是《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里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吗:‘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既然鲁迅这么喜欢白话,那他写的《朝花夕拾》为何不是白话呢?而且鲁迅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比《朝花夕拾》早写完。不让我震惊的是,如果《朝花夕拾》是白话的话,我看的就不会这么慢了。同样是初二学生的必读书,而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字还比《朝花夕拾》多,我竟然只用了一天。
在《朝花夕拾》中,我认为最容易看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因为这篇文章,我在初一时学了,而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本就很容易看,所以,我再看第二遍的时候,看起来就更容易了。
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我认为《阿长和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也很容易看。其实,在我认为,《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既不是,也不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很多句子与词,我们不懂,而《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却是只有几个字,几个词和几句话我们不懂,而白话,对于我们来说,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我们都能看懂。
《朝花夕拾》,在我的脑海中,仍旧是个谜。
感悟鲁迅的童年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回忆性散文,它不同于回忆录那样按顺序写,而是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片段进行创作。
说起鲁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鲁迅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表面上的他是严肃、庄重的,但是翻开他的童年篇章,却发现伟人的童年也是有趣的。《朝花夕拾》就是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了对那个年代多种束缚的不满,批判和嘲讽了封建社会制度。
长妈妈、父亲、范爱农、藤野先生,都是鲁迅描写的对象,通过刻画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亲朋师友的怀念,也包含了对当时社会的评价。在回忆中,时常夹杂着作者悲怆的描述,并且要“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可以说,鲁迅代表的正是当时中国蓬勃兴起的新文化。
新文化一开始并不被一些人接受,鲁迅受到了他们的`反对和嘲讽,但鲁迅并不因此而放弃推广新文化,反而更加努力的去揭示旧文化的缺点,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
读完了《朝花夕拾》,我深受感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的未来而去努力呢?我要学习鲁迅勇敢的精神和正直的品质,不墨守陈规,大胆创新,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都有贡献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讲述的就是鲁迅儿时的经历。
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忆。
“那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仅仅是一个长了一些野草的园子,可其中却不乏有趣景色和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作为21世纪的我们看来,百草园只不过是个废弃的。草园子。没有KTV中玩得那么愉快,也没有游乐园中那样丰富的游乐项目,可那个年代的小鲁迅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最快乐的童年时光。21世纪的快乐早就变得充满了利与益,那种最质朴的,纯真的快乐也许没有了吧?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一位带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拥有着可爱,善良的性格。她会让鲁迅懂得许多民间的习俗。虽然反映了长妈妈的愚味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她会睡觉时躺成一个“大”字,独自一人占领整张床。然而“长毛”的故事却使鲁迅认为她是多有伟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会关心鲁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在那是个无人爱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爱的书,可表达了长妈妈的爱。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乐于助人,善良,纯真的人,给了鲁迅母亲般的爱。
也许,等我们年老时,写下自己的儿童生活,嘴角也不禁会上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