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
“知了,知了。”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的叫着,“都是外面那些蝉,整天没完没了的`叫,烦死人了!”我埋怨道。“不如我们去捉知了猴吧!”妈妈的提议让我来了兴致,于是晚饭后我拿着手电筒和瓶子,便和妈妈兴致勃勃的到楼下冬青丛里捉知了猴。我们从树下的冬青丛里开始找,知了猴的颜色和土壤一样,不细心很难发现它。我仔细找啊找,冬青叶底下,上面,冬青丛深处,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这时,我看见叶子底下有一个,兴奋极了,但是,当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个皮,我非常失望。妈妈倒是好眼力,一会就捉住了好几只,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什么我发现不了呢?我垂头丧气地坐在路边上,妈妈见我灰心了,便安慰我说:“你要沉住气,我教你一个捉知了猴的好办法,你只要看见冬青叶动了,就可能有知了猴……”
于是,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更加仔细的找,不一会儿,我终于发现了一只,在冬青叶上慢慢的爬,哪里跑!我兴奋的把它捏在手里,大声的和妈妈喊道:“逮到了,我终于逮到了。”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我信心大增,又陆续逮了几只,心里乐开了花。天渐渐越来越黑,我和妈妈便回了家,我数了数一共捉了多少只知了猴,哇,竟然捉了十只,我非常高兴,打算明晚还要来捉知了猴。
前天晚上,爸爸说他要去捉知了猴,我听见了高兴的跳了起来,要爸爸带我去,爸爸说路程很远的,我说我不怕远,爸爸拿着手电筒带着我出发了。
我们走了好长的时间,才走到杨树林,我跟着爸爸在每棵树上仔细地找呀找呀!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了三只知了猴,这时天已经黑了,爸爸打开手电筒,我们又继续仔细地在每棵树上找,我和爸爸找完了所有的树,才又只找了六只,爸爸说:“太晚了,咱们回家。”我拿着瓶子里装的9只知了猴,跟着爸爸往回走,走到家时,我已累得走不动了,弟弟却特别的高兴,大喊着:“姐姐真棒!爸爸真棒!”我把知了猴用清水洗得非常干净,然后妈妈就把知了猴放在锅里一会就炒熟了,我、爸爸、妈妈、弟弟每人两只,知了猴真的`很好吃,妈妈让我把剩下的那只也吃了,说我去捉知了猴辛苦了。
捉知了猴真的很有意思,可就是路程太远,太累人了,不过以后有机会我还想让爸爸带我去。
吃完晚饭,我和妈妈放下碗筷,拿上个空饮料瓶,冲出家门,奔向小花园边的杨树林,去抓知了猴。
此时的天还很亮,树林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抓了。他们中有运气好的人,已经抓住了好几只;还有些人没有收获,正低着头在努力的寻找。我和妈妈也不列外,开始了搜寻行动。不知不觉十几分钟过去,我们也是一无所获,我开始有点沮丧,都失去寻找的兴趣了。妈妈看到我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就说;“咱们换个地方,人少的地方没准会有。”于是我们边寻找边移动过去。走着走着,妈妈突然大声地叫我;“凡凡,快来快来,这好像有一只。”我一听三步并两步地向妈妈那里急速的跑去。到了那里我蹲下身子,低下头,朝妈妈指的地方仔细的看去,只见一个圆圆的小洞里隐隐约约有个东西在动,不一会就见有两个爪子伸出来,紧跟着就看到长着两个乌溜溜大眼睛的知了猴的头露出来,我赶快伸手去抓,谁知没抓住,它一下子就像老鼠一样缩回去,呆在洞的深处一动不动。我用手指使劲地够也够不着,急的'我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过来个伯伯告诉我说:“灌点水一会就爬出来了。”听了他的话,我催促妈妈给我去找水,结果灌上水后,等了一会,它还是没有出来,我着急了,随便找了一个小棍挖了个水槽,把洞里的水引开,朝着知了猴缩回去的地方挖去,不知胡乱挖了几下,终于把它挖出来了,放进瓶里。找着这只后,我看到了希望,有信心也有劲了,开始仔细寻找起来。
我弯着腰,低着头,围着树转,用眼睛仔细的巡视着每一个角落。找呀找呀,忽然就发现前面树底部有一个知了猴在笨拙的,慢吞吞的往上爬,我兴奋地立即伸出手把它抓住,放进瓶里。
再接再厉,我又开始新的寻找行动。找着找着,看到前面的草无风自动,于是走上前去查看,不是蚂蚱在蹦,就把草拨开,结果在草根底部发现有一只知了猴从洞里刚刚露出前爪。这回我小心翼翼把手指伸向它,让它抓住,顺着它往外爬的势,轻轻地一提,就把它拽出来了,哈!又成功地抓住了一只。
此后的我仿佛有幸运女神的眷顾,好运不断,接二连三,陆陆续续抓了第三只,第四只……
时间飞逝天很快就黑了,知了猴出洞的时机已过,视线受阻,很难再抓了,我和妈妈拿着今天的收获打道回府了。
知了猴是蝉的幼虫,知了猴是我们老家夏天最常见的昆虫,,它的肉质非常鲜美,它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我非常喜欢吃。这一天我在里没事听奶奶说:“今天晚上带你们去捉知了猴”,我听了非常高兴。盼着天能快快黑下来,我心里非常着急等了几个小时天终于黑下来了,我急忙拉着奶奶去捉知了猴,奶奶说:“还早呢”?吃过晚饭再去。那时,知了猴刚刚出洞上树才是捉它的最佳时候,我催着奶奶赶快吃饭,奶奶把饭菜张罗好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我不一会就吃饱了,奶奶让我去拿两个手电筒和一个小木桶,我和奶奶就出发了,我们来到一片小树林,奶奶说“:知了猴是从地下爬出来的。,要用手电筒从树根向上照才能看到它”。
奶奶照了几棵树捉了好几个,我一个也没捉到,我非常着急,就问奶奶我怎么就捉不到,奶奶说那几棵树我都捉过了,你当然捉不到了。我们要分开来捉,于是我就跑到前面几棵大树哪里用手电筒开始照了,哇“这里有一个正在向上面爬我心里非常高兴”。我就把它捉到我的小木桶里,这几棵树上真多啊!不一会我就捉了好多知了猴,我心里非常高兴,我给奶奶说这晚我们的收获不少啊!明天我可以美餐一顿了,我高兴提着半桶知了猴回家了。
在一个雨后的晚上,伴着清新的空气和知了的蝉鸣声,爸爸妈妈领着我去民心河捉知了猴儿。
当夏天的一场透雨过后,民心河边的小树林中,湿润的泥土上有很多小洞,妈妈说:“这就是知了猴儿的家,它已经在树下呆了3年了,在成熟时就会破土而出。”我用手伸进去试了试,什么都没有。这时候,草丛中的蚊子找到了大餐,咬了我们好几个大包,又痒又痛。突然,我看见远方的一颗绿油油的松树上有一个知了猴儿,我高兴得跑过去,仔细一看,只见它的背上裂了一道口子,爸爸说:“这个知了猴儿已经变成知了飞走了,只剩下了知了皮,它的学名叫蝉蜕,还是一味中药呢。”我遗憾的想伸手去摘这个知了皮,却忽然发现在松枝下面一圈儿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知了皮,就像松树结的小果子一样,真好玩。
天越来越黑了,我们找了很长时间,见到每个可疑的小洞都要伸手试一试,每棵小树都要拿着手电筒照着看一看,却只是发现了许多蝉蜕,我的心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不断地在安慰我,但我还是失望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还有几颗树就走到了树林的。尽头,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不料却是峰回路转又一村,用妈妈的话说是:“成功就在坚持的那一瞬间”,我猛地隐约看见前面一棵树上有一个知了猴儿好像爬了一下,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哇赛!”我大叫道:“妈妈,快过来,这是一只活的!”此时我的心中像有千只小鹿在跳跃,心情激动得像万马在奔腾,但当我伸出手时却犹豫了,这个有着土一样褐色身体的小家伙趴在树上一动不动,我如果抓他,会不会被它咬一口呢?这时爸爸故作轻松的说:“好吧,如果你不愿带它回家,我们今天估计就要空着手回去了。”哎,怎么办,放弃吗?我脑海里斗争着,最终我还是鼓足勇气小心翼翼的把它拿起放在手心里,它似乎受到惊吓,用两个锋利的小爪子使劲夹住我,把我也下了一大跳,还差一点把它扔掉呢。过了一会儿,它适应了,开始在我手上爬来爬去,我也就伸出胳膊,任它自由玩耍。就这样我像看护宝贝一样带着它胜利回家了。
昨天傍晚,我在帮妈妈取快递的路上,偶然看见了一个黑黑的东西在地上蠕动。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知了猴。我想,它是不是迷路了呀?它不是该往树上爬的吗?怎么跑到水泥路上来了啊?
我把它带回了家,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它就在里面乱抓乱挠,显得异常焦躁。我想,它可能是急切地想要找到一棵小树栖身吧?于是,我就把它放到花盆里,它很快就沿着小树干爬了上去,并在一根树枝的顶端停了下来。它大概是要在这里蜕皮变知了了吧?
我就坐在边上安静的等待着它。但是,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直到深夜十二点了,它绿色作文网还是在枝头一动不动。我困得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只好去睡觉了。中间我起来一次上厕所,顺便去看了一下它。哇!它的后背上竟然裂开了一条大缝,上半身也已经钻了出来,但是翅膀还是皱皱巴巴的。它身体白白的,看起来那么娇嫩,那么柔弱,就像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
到了今天早晨,我看见它还待在原来的地方,但是翅膀已经完全展平了,后背和眼睛也变成了灰黑色。我摸了它一下,感觉硬硬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柔弱了。看来,它已经完成了蜕变的过程,从知了猴晋级成了一只知了了。
很遗憾,这次没能看到它完整的蜕变过程。下次,我一定要把这个遗憾补上!
童年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手机,漫长而又炎热的暑假里,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捉知了猴了。
一根小棍儿,一个装了半罐水的玻璃瓶子,便是捉知了猴儿的简单用具。
夏日的傍晚,天气有了些许凉气,小伙伴们便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地集合在一起,拿好装备,细心些的,还带了手电筒。一切准备就绪,“搜捕”工作便浩浩荡荡地开展起来,大树下、废屋旁、小树林中,处处都是孩子们的身影。
“这一个,快来看看!”一声清脆的吆喝划破长空,大家便从各处聚拢来,只见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小眼儿,用手指轻轻的撬开一角,洞变大了,隐约看到一只黑乎乎的东西,瞪着眼睛盯着你,这便是了。
拿着小棍伸到小洞中,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慢慢吞吞地往上爬,等它完全脱离地面的时候,你便捏住往瓶中一扔,一阵水花后,它舞动钳子挣扎几下便老实地呆在瓶底了。也有性子急的,不用小棍儿,三下五除二便把它的。藏身之处翻个底儿朝天,它就乖乖的躲在土块儿下,好像知道即将大难临头,既不爬也不动,任凭你的处置。有的“狡猾”些的藏在洞的深处,小棍儿无用武之地,也没有翻动的可能,那最后一件法宝就派上用场了,把瓶中的水倾倒于洞中,倒满为止,没过一会儿,那“狡猾”的家伙便自己慢慢爬上来,自投罗网了。
天渐渐黑了,猎物越抓越多,小瓶子快盛不下了,这时手电筒也派上了用场,待它们爬上树时,你用手电筒一照,它便定在那里一动不动,你就等着往瓶子里装吧。
要是赶上下雨天,那可就更好了,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获满满一瓶子、一罐子。
回家后,无论多晚,都要把它们一个一个清洗干净,放在水里泡一会儿,再撒上盐腌起来,第二天中午这必是一盘解馋的大餐。
长大后,每年夏天也都会买一些知了猴炸了吃,但童年的那种味道,却一去不返了。
已近黄昏的红阳从楼缝间投到绿荫里,绿荫下,有人已经带上工具找知了猴了。
窗外,聒噪的知了声此起彼伏,我放下手中的作业去求爸爸:“吃完晚饭,能和我去抓知了猴吗?”爸爸笑着说;“当然可以,我可是抓知了猴的高手呢!”
晚饭后,我们就在小区里的树林抓知了猴。在路边的大树下找了一圈,都没看见一只知了猴。可是爸爸找的第一棵树就看见了知了猴,然后我问爸爸;“你是怎么抓住的?能教教我吗?”爸爸说:“当然可以,想找到知了猴,必须要到树林的深处去找。如果白天下雨,晚上的泥土就松软了,知了猴就更容易钻出来了,再爬上树干上或者作文吧叶尖上。”然后,爸爸就让我仔细观察,我看见了知了猴身上是淡红色的,身长约四厘米左右,知了猴有六条腿,爬的慢悠悠的。爸爸说:“很好,宝贝,可以把知了猴放走了,让它慢慢变成知了。”“变成知了是什么样子呢?”爸爸说:“知了的身体为黑色,它有一双透明或半透明的翅膀,上面有明显的翅脉。知了身长和知了猴差不多。”于是我就恋恋不舍地把它放到树上。
第二天早上,我在吃早饭的时候,无意间抬头,看见纱窗上有一只知了,于是我告诉爸爸,他说:“宝贝,你说这只知了猴会不会是来感谢你昨晚放了它?”我说:“有可能啊!”我和爸爸都笑了。
放暑假了正是捉知了猴的时候,我常常和哥哥去洛浦公园捉知了猴。
所谓的知了猴就是知了的幼虫,也就是还没有蜕皮的知了。
捉知了猴的方法很简单:每天去树下看看,看看有没有新挖开的洞。如果有就将手指伸进去,当初我以为是蛇洞就没敢下手,后来看哥哥,把手指头伸进洞里面不一会儿。哥哥轻轻的拉出手指,竟然带出一个知了猴出来,我高兴坏了。
可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从洞里捉到知了猴,因为总是蚂蚁抢在我们前面把知了猴拖出洞口被咬死,因此我们对蚂蚁恨之入骨。
有一次我们去捉知了猴,虽然发现了好几个洞,但里面一只知了猴也没有,我们又在树上找,树上也没有。这时候我们发现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蚂蚁队伍,我们顺着蚂蚁队伍看去,它们身上有五六只脱了一半壳的知了猴,于是我们就从蚂蚁手上抢走了所有的。知了猴,就立马跑回了家。回到家后我给他们几个找了一个盒子,把他们全部放了进去,过了几分钟后我就看到了精彩的“金蝉脱壳”。
对了,你们那里的知了猴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