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写作方法讲解
本单元。写作的形式是续写,怎样才能写好续写呢?
首先,要知道续写的含义。续写就是别人文章写得好,但自己感到言尚未尽、意更无穷,有许多话要接着说下去,方感透彻、痛快,这就有续写的需要。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我们不禁会问,清兵卫这个爱好能否坚持下去呢?他的父亲、老师是否继续干涉呢?在这以后会有什么故事呢?故事的最终结局是怎样呢?这就有了续写的需要,同学们都有兴趣把这个故事延伸下去。
其次,要了解续写的特点。续写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原材料基础上再创造。说到创造,同学们就会联想到作文的创新。创新就是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大凡优秀的作文,都是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而创新又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想象是续写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续写可言。在续写中的想象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任意思维、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续写中的想象要在原文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续写内容中的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情节的发展也要合理。
再次、要明确续写的要求。不同的年级,对续写有不同的要求。如小学阶段的续写,只要求把某个故事写完整;到中学阶段,要求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但又余意未尽的故事有创造地延伸。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的续写,针对九年级同学的。写作水平而提出以下的。写作要求:1、续写要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要相对完整,力求有波澜。2、要写出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3、想象要合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考虑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力求有创意。4、要有明确的中心,应与原文保持一致。5、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针对这次的作文要求,我们去探讨下这篇续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与原文的联系。
续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那我们必须要了解原文。
1、了解原文的主题。《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要求同学们要续写时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
2、了解原文的人物性格。文章中刻画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而在续写中既可以坚持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
3、了解原文的描写。如文中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光头误是葫芦的细节描写,真是神来之笔,令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在续写时可以借鉴。
4、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同学们在设计续写情节的合理性。
总之,通篇了解原文,把原文熟记于心,有利于同学们写好续写。
二、要充分发挥想象,构架全文的。写作思路。
在续写前,我们一定要进行通篇构思,理清。写作思路。一般的。写作程序可以是这样:确立中心→编写提纲→.写作→修改→成篇。在此,我们对这次续写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构思:
1、情节的设计。情节是否曲折动人、波澜起伏,直接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而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要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如这次续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节: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最终放弃绘画,这样的设计是参照原文的情节。又或者这样设计: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偶遇画家得其赏识→作品获奖轰动全国→父亲、老师支持绘画。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有了创意。
2、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清兵卫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定要在原性格基础上进行。人物性格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如可以把清兵卫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人物;也可以把父亲和老师塑造成认识孩子、支持孩子个性发展的形象。
总之,续写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二是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故事的发展脉络;三是要有创造性。同时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找准切入点,大胆想象,写完即自然收束,这样的作文必然成功。
名段示例与赏析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史,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选自张新民《落棋有声》)
这片段非常精彩。构思巧妙,文段写了厂长通过下棋去了解工人的气质和作风,以备提拔。俗语说:“棋风如人格”“一着之差,全盘皆输”,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点去行文。语言精辟,如“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句中的“竟然”,点明了小李胜棋得意忘形,甚至目无上级。再如“笑吟吟”、“含笑的眼睛”、“朗声大笑”,这三个笑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厂长对小李的不同态度。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巴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次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选自老 舍《骆驼祥子》)
这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不愧是个语言大师,他用娴熟的笔法,从祥子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子的无限痛苦。这个片段,作者更注重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这句话表面是祥子在自我安慰,实际上他是迫于生计,一天不拉车就没有饭吃。又如“反正坐着也是出汗”这句表面是写祥子自我安慰,实质上他是无比痛苦的。这些心理活动描写都是刻画了�
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题目
根据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的。写作要求,续写一个片段,重点突出对清兵卫性格的刻画,要注重细节描写。
●思路导引
要刻画清兵卫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原文清兵卫的性格。在原文中,清兵卫表现出痴迷葫芦,具有独立的个性及执拗的性格,那我们在续写中不能丢掉这些性格特点,特别是他的独立个性这一点。当然,根据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可以随之改变。原文中清兵卫具有不敢反抗的性格,我们在续写中可以刻画他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再者,找准切入点。原文中所有的大人都对清兵卫这个孩子不理解,那么我们在续写中可以设计有个大人理解他、支持他爱好的情节。原文中父亲粗暴扼杀了清兵卫的个性,即清兵卫长大后有没有心理阴影?我们可以从这点切入,写好片段。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写作方法讲解 徐 亮
本单元写作的形式是续写,怎样才能写好续写呢?
首先,要知道续写的含义。续写就是别人文章写得好,但自己感到言尚未尽、意更无穷,有许多话要接着说下去,方感透彻、痛快,这就有续写的需要。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我们不禁会问,清兵卫这个爱好能否坚持下去呢?他的父亲、老师是否继续干涉呢?在这以后会有什么故事呢?故事的最终结局是怎样呢?这就有了续写的需要,同学们都有兴趣把这个故事延伸下去。
其次,要了解续写的特点。续写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原材料基础上再创造。说到创造,同学们就会联想到作文的创新。创新就是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大凡优秀的作文,都是有新意有特色的作文。而创新又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想象是续写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续写可言。在续写中的想象也是有限度的。不能任意思维、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续写中的想象要在原文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续写内容中的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情节的发展也要合理。
再次、要明确续写的要求。不同的年级,对续写有不同的要求。如小学阶段的续写,只要求把某个故事写完整;到中学阶段,要求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但又余意未尽的故事有创造地延伸。例如《清兵卫与葫芦》这篇文章的续写,针对九年级同学的写作水平而提出以下的写作要求:1、续写要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要相对完整,力求有波澜。2、要写出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3、想象要合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考虑情节发展的多种可能,力求有创意。4、要有明确的中心,应与原文保持一致。5、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针对这次的作文要求,我们去探讨下这篇续写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与原文的联系。
续写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那我们必须要了解原文。
1、了解原文的主题。《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要求同学们要续写时不要偏离原文的主题。
2、了解原文的人物性格。文章中刻画一个痴迷葫芦,但又无力反抗大人对自己爱好扼杀的少年形象。而在续写中既可以坚持这个人物形象,也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
3、了解原文的描写。如文中写清兵卫痴迷葫芦,错把老头子的秃光头误是葫芦的细节描写,真是神来之笔,令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在续写时可以借鉴。
4、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原文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同学们在设计续写情节的合理性。
总之,通篇了解原文,把原文熟记于心,有利于同学们写好续写。
二、要充分发挥想象,构架全文的写作思路。
在续写前,我们一定要进行通篇构思,理清写作思路。一般的写作程序可以是这样:确立中心→编写提纲→写作→修改→成篇。在此,我们对这次续写的重要环节可以这样构思:
1、情节的设计。情节是否曲折动人、波澜起伏,直接影响文章的可读性,而续写小说的情节设计要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如这次续写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节: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最终放弃绘画,这样的设计是参照原文的情节。又或者这样设计:酷爱绘画→再次遭到扼杀→偶遇画家得其赏识→作品获奖轰动全国→父亲、老师支持绘画。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有了创意。
2、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清兵卫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定要在原性格基础上进行。人物性格可以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改变。如可以把清兵卫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人物;也可以把父亲和老师塑造成认识孩子、支持孩子个性发展的形象。
总之,续写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二是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故事的发展脉络;三是要有创造性。同时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找准切入点,大胆想象,写完即自然收束,这样的作文必然成功。
名段示例与赏析
[名段示例1]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史,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帐“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选自张新民《落棋有声》)
[赏析] 这片段非常精彩。构思巧妙,文段写了厂长通过下棋去了解工人的气质和作风,以备提拔。俗语说:“棋风如人格”“一着之差,全盘皆输”,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点去行文。语言精辟,如“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句中的“竟然”,点明了小李胜棋得意忘形,甚至目无上级。再如“笑吟吟”、“含笑的眼睛”、“朗声大笑”,这三个笑的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厂长对小李的不同态度。
[名段示例2]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巴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次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选自老 舍《骆驼祥子》)
[赏析] 这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不愧是个语言大师,他用娴熟的笔法,从祥子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子的无限痛苦。这个片段,作者更注重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这句话表面是祥子在自我安慰,实际上他是迫于生计,一天不拉车就没有饭吃。又如“反正坐着也是出汗”这句表面是写祥子自我安慰,实质上他是无比痛苦的。这些心理活动描写都是刻画了�
片段作文导练与点评
[片段作文]
●题目
根据续写《清兵卫与葫芦》的写作要求,续写一个片段,重点突出对清兵卫性格的刻画,要注重细节描写。
●思路导引
要刻画清兵卫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原文清兵卫的性格。在原文中,清兵卫表现出痴迷葫芦,具有独立的个性及执拗的性格,那我们在续写中不能丢掉这些性格特点,特别是他的独立个性这一点。当然,根据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也可以随之改变。原文中清兵卫具有不敢反抗的性格,我们在续写中可以刻画他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再者,找准切入点。原文中所有的大人都对清兵卫这个孩子不理解,那么我们在续写中可以设计有个大人理解他、支持他爱好的情节。原文中父亲粗暴扼杀了清兵卫的个性,即清兵卫长大后有没有心理阴影?我们可以从这点切入,写好片段。
●例文片段
清兵卫陆续的一些爱好,都被父亲以不务正业为名阻止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许多年,不知不觉清兵卫已经是一个四岁男孩的父亲了。可他却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一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
一天,他乘公交车回家,眼睛茫然地向窗外看去,忽然一个急刹车,他猛一抬头,一个光彩熠熠的大脑袋映入他的眼帘,这个寸草不生的脑袋他似曾相识。“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那个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此时的清兵卫哪还会留意这些,他回忆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葫芦、画……他不禁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恨。清兵卫到家后,正看见父亲在训斥自己的儿子。儿子哭得脸都花了。问明了原因,才知道儿子的小朋友送他一个小葫芦,被父亲发现后抢去扔了。见他回来,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不依不饶地让爷爷赔。
“爸,你也是的,他喜欢就让他玩嘛,干什么扔了?让他哭成这样。”清兵卫一边说,一边给儿子擦眼泪。他父亲见他们父子同心,又气又急,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羔子,竟然敢教训起老子来了。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们两个一路货色,没出色!就会摆弄这些垃圾!”清兵卫听到了父亲的话,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那你又算什么?我小时候你就干涉我的自由,不让我有任何爱好,我弄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拜你所赐!这也就算了,反正都过去了,可现在又来干涉我的儿子,我可真是忍无可忍了。以后,我儿子的事,你少管!”“好!我不管,我走!”清兵卫的父亲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决定竟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遗憾。
●点评
这个片段非常精彩,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大胆设计了“清兵卫的儿子玩葫芦遭到清兵卫父亲的训斥,而最终清兵卫与父亲闹翻了”的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出乎人之意料。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了清兵卫勇于反抗父亲,维护儿子的爱好的觉醒形象。同时,作者也擅长抓住细节描写。如“葫芦!他不禁脱口而出”这一句,又不禁让我们想起原文中那段清兵卫错把光秃顶看成葫芦的精彩描写,仿得妙。
整篇作文导练与点评
[作文训练1]
●题目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留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问,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思路导引
关于续写,写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续写是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而给出了原文材料又是单一的,写作的内容虽然走不出这个局限,但我们可以在情节的设计上,人物性格发展及故事的结局等方面展开想象,大胆构思。如在情节设计方面,应从原文中找准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情节。当然,在情节设计上,不要过多地参照原文情节,应大胆构思,尽量做到千人千面。总的来说,续写不同于其他作文写法,但只要大家烂熟原文,放开思维,大胆想象,也能写出奇文。
●范文1
对于绘画,他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葫芦的喜爱,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画夹,在上面勾勒着。他专注于他的爱好,留意身边的每一种事物。
他父母还会不时唠叨一两句,但这对于他喜爱绘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在学校里教员那副让人生厌的面孔和那些刺耳的话,让他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他却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反抗,只是看着他的画在教员的手下变成废纸,心里刀割似的疼。
然而他并没有像先前放弃葫芦一样轻易放弃绘�
那次听一个同学说, 离他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面的景色“让人陶醉”,他便动了心,暗暗决定去造访那个小岛。
于是,第二天学校里就少了一个背画夹的男孩,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尖利的怒吼声。而此时,他正躲在船舱的角落里,紧抱着画夹,听着大海的波涛声和忽远忽近的脚步声。
在船停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小岛边时,他下了船,坐在一块石头上,支起画夹,开始描绘他的梦。他准备下一艘船经过这儿时,就回去。
作品完成了,他只等船来回家了,他天真地望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很自然想到了它的下场……看见他醒过来,父亲急忙坐到他身边,把那幅画在他眼前晃晃: “这是你画的?”他神情木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先生要高价收购这幅画,并且要你和他一起学画!”父亲指着身旁一位穿着讲究的先生,语调已经兴奋得不能抑制。
清兵卫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惊呆了,他机械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哇!”的一声叫出来,发疯地向外跑去……
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叫清兵卫的。男孩了。
●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在本文里清兵卫对绘画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并取得成功。小说在此本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作者却别出心裁——清兵卫承受不住巨大的惊喜,疯了。这个结局令人深思。文章的语言流畅、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很自然想到它的下场……”句中的“不禁打了个寒战”,刻画出清兵卫非常害怕,为下文的“喜疯了”蓄势。
●范文2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砸碎了他十几个葫芦以后,清兵卫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葫芦。他又迷上了绘画,就像当
初迷上葫芦一样,这下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
清兵卫失去他心爱的葫芦后,有好些天他都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坐着,叫他,他也不搭理。直到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一个海边写生的画家,他的生活才又发生了变化。清兵卫站在画家身后,看到碧蓝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和天空飞翔的海鸥,在画家的笔下犹如赋予了生命一样。他激动得脸颊通红,两眼放光,着魔地看着画家行云流水般地挥舞着画笔。直到夕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那画家收拾好画具离开,他才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自那以后,小镇上的人们常常看见一个孩子在海边、码头画画,那个孩子就是清兵卫,他是那样的着迷,几乎天天放学都要去写生,回到家里就端着画报,一个人躲在屋里。他父亲常常嘀咕说这孩子又中邪了,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
清兵卫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画,他就会停下来看个仔细,常常忘了时间,若遇见有人在写生,更是诸事忘到脑后,非要看到人家收拾好画具走了以后,他才肯回家,为这他没少挨父亲的骂。他为了画好暴风雨时的大海,一有暴风雨来临,他就披上雨衣,躲到海边的岩洞里专注地观察大海的咆哮,直到他画了一幅画,即是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与大海搏击,他将画送给了那位卖给他葫芦的老婆婆。
清兵卫还喜欢画人物肖像,他喜欢观察各种人的特征与他们的职业特点,所以小镇街头的小贩、渔民和许许多多劳动的人都成了他的素材。然而,一次上课时,他一边观察讲台上的教员,一边给他画素描。不幸的是,他被发现了,当教员看到自己在讲台上的形象,被如此生动地表现在纸上时,他怒不可遏了。当晚,清兵卫的家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即教员带着那素描家访来了,清兵卫的父亲当着教员的面用斧子劈碎了清兵卫所有的画具,那教员满意地离开了清兵卫的家。清兵卫面无血色,默默地收拾好画具的残骸,准备将它们葬在海边。从此,小镇上的人们再见不到那背着画夹的熟悉背影。
清兵卫的绘画生涯仿佛就此结束,然而他给老婆婆的那幅画,后来却被一个旅游的画商看中了,卖了个高价钱。据说,当你盯着海浪看时,海燕仿佛就要被吞噬了,可是当你盯着海燕看时,海燕却像是冲出海浪,冲上云霄了。听那画商说那是利用了视觉误差的效果。
●点评
文章抓住了清兵卫因父亲砸碎了他的葫芦而像丢了魂一样切入,写清兵卫在这时遇上了画家写生并深深地触动了他,从此以后,他就迷上了绘画,但结局和原文一样,爱好最终被父亲和老师扼杀了。作者还抓住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如“好几次要拿筷子吃饭,可伸手抓过去却像是在拿画笔。”这句刻画了清兵卫爱绘画已达到如痴的地步。
●范文3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自然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清兵卫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是画得不满意吗?”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是吗?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吧,可以跟我说说吗?”姑娘轻轻地问,她说话的声音很动听,像银铃一般。
“好吧,不过我们别在这儿,在这儿让我父亲看见就糟了。”清兵卫说。于是,他俩向河边走去,他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清兵卫把这段日子里他与葫芦、父亲、教员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全说了出来,然后痛快地哭了一场,把憋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姑娘被打动了,她同情他、可怜他。过了一会儿,姑娘打破了沉寂:“我去去就来,你等着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一会,姑娘回来了,一手拿着画笔、水彩,一手拿着纸,对清兵卫说:“你可以为我画一张画吗?”
“当然可以。”清兵卫痛快地回答,那声音里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你想让我为你画什么?”清兵卫问道。
“什么都可以,不过你可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画这幅画。”姑娘说。
清兵卫动手画了起来,等他画完,姑娘拿起画满意地点点头,并留下了清兵卫的姓名,地址。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给姑娘绘画的事儿清兵卫早已忘却了。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两张门票。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欢迎到美术馆参观,我的孩子,×月×日上午9点我在美术馆门口等你,别忘了一定要和你父亲一块来。署名是美术馆馆长。
在清兵卫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去。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时,那位好心的姑娘向他招手、冲他微笑,她依旧穿着那身粉红色的衣服,依旧和樱花绽放般美丽。“是你?你是美术馆馆长?”清兵卫不解地问。“怎么了,不相信吗?”姑娘笑着说,“哦,这位是你父亲吧!”
“是的。”
“我说这位姑娘,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们来这儿,,我的孩子刚刚放弃绘画,绘画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你还想让他执迷不悟吗?”清兵卫的父亲板着脸说。样子怪吓人的。
姑娘并没有生气,依旧微笑说:“先进去吧!”
来看画展的人很多,他们随着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在一幅画面前停住了,清兵卫痴痴地望着那幅画,父亲的眼光却停在了画的落款上: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清兵卫。父亲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还用说吗,你儿子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奖金。”姑娘说着,把一个信封递到了清兵卫父亲的手里。清兵卫的父亲打开一看:500块钱!
“天啊!”他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拉着儿子说:“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清兵卫也被搞得糊里糊涂,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连声说:“谢谢,谢谢。”
“别谢了,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儿上学,以后继续学画。”姑娘说。
父亲当然同意了,清兵卫高兴极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多久,清兵卫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拿着葫芦玩。孩子们都说,他们父母说了玩葫芦的孩子有出息。教员也逢人便说:“瞧瞧我的学生多有出息。”而且给了清兵卫一个大葫芦,比上次没收的那个还大……
●点评
这篇续写符合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波澜迭出。文章一开头就与原文衔接,通过父亲的怨言,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笑。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且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天啊!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句话点明了清兵卫父 作者想象大胆,创造性强,一改原文悲剧的结局,天才终于被伯乐发现了。
有一次,清兵卫从海边绘画完回家。刚做完工回来的父亲见了,就圆睁着眼呵斥:“像你这种家伙,总喜欢这种无聊的玩意儿……”
想起最近的测试,清兵卫没及格,又说:“这种玩意儿没什么用,你要把时间花到正道上来,这样才不会虚度时光呢!你要是有绘画这么积极,成绩也不至于这么差!”
清兵卫低着头,沉默着……
同之前的葫芦一样,他对这爱好异常专心。
有一天,他在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绘画。忽然看见一个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墙前站着一个静立的人儿,清兵卫把她错看成画了。“这画真好!”心里这么想,便想伸手去摸这幅“画”——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静立的人儿同她的好友走进店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片刻也不离绘画,终
想到清兵卫之前也是在自己的课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说:“上次你在我课上玩葫芦,现在竟画起画来,真是不思悔改,像你这种孩子是不会有出息的!”于是,清兵卫的画,终于被揉成纸团扔进垃圾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着火炉边发呆。就像当时没收了葫芦的情景一样。
这时候,教员来家访了。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多多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父母说,清兵卫的母亲吓得战战兢兢的不敢出声。而他的父亲气得什么似的。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缩成一团,在教员身旁的墙壁贴着许多画。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后,教员回去了。清兵卫的母亲哭着唠唠叨叨说着许多没有意义的怨言。他的父亲抓住身边的清兵卫揍了一顿。还说:“像你这种家伙,不务正业,能有什么出息,赶快给我滚蛋!”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墙上的画,清兵卫的心头一紧,只看见一张张画被撕得粉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心中暗暗庆幸着还有一幅画。
两个月后,比赛结果出来了,清兵卫的那幅画获得一等奖,不菲的奖金装入信封送到他家。清兵卫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高兴极了,说:“喜欢绘画也无可厚非。”
那幅画画的是清兵卫一家幸福地坐在一起,清兵卫的父亲手中拿着葫芦,那葫芦光彩熠熠,栩栩如生。
《清兵卫与葫芦》续写500字
自打清卫兵的葫芦被他的父亲一个一个用铁锤砸碎后,清卫兵彻底绝望地放弃了收藏葫芦这一爱好。而他的性格也由内向转变成了自闭,每天独来独往,几乎不与别人搭话。唯一庆幸的是他没有因为上次的打击而消沉,反之,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爱好,那就是画画。这项新的爱�
这天,清卫兵又像往常一样,在夜幕拉下后才背着画板跨入家门。一进屋,他就看见父亲板着脸坐在饭桌旁。清卫兵礼貌地叫了声“父亲”,然后转身准备回房间。他的父亲冷冷地说了声:“站着!”清卫兵立刻立刻停在原地,原来刚跨出去的脚又缩了回来。他低着头,准备接受父亲唾沫横飞的责骂。
果不其然,“你又上哪画那些没用的东西了?还有,你瞧瞧你的衣服,染的些什么东西,花花绿绿的成什么德性了?你说!”父亲的斥责像根木棒似的,棍棍都敲在他的心上。“我没有,父亲。”清卫兵冷静地回答。“这孩子怎么这么拗?”清卫兵的父亲在心里嘀咕着。不过他也不想太难为清卫兵。“没有?得了。我没那闲工夫和你扯。下次再这么晚回家的话,我绝不饶你。”“是,父亲。不过……明天学校有个参观活动,会晚点回家。”说完,他跨开步伐,转向离开。
“同学们,不要掉队。一个接一个地跟好了。”教员的叮嘱在展厅里回荡着。这是一个作品展览会,这里面的作品都是一些有钱人从四处收集而来的出色或著名作品,而这个展览会也是有钱人自己组织的。今天,是开放参观日。
清卫兵心不在焉地想着自己的绘画,压根没把教员的叮嘱装进脑袋。结果可想而知,清卫兵掉队了。他有些着急地加快脚步,想早点找到自己的队伍。突然,他看见前方的一件作品钱,围着一群密密麻麻的`人参观着。他好奇地走了过去,挤入人群中。当他看见被人们围观的作品时,他惊奇地叫了一声:“啊,我的葫芦!”他的这句话像灯光信号似的,使围观的人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这是哪家的小孩啊?真没礼貌!”“这小子疯了吧?”“不会是个神经病吧!”“他的葫芦,有可能吗?”……人们议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清卫兵则有口难辩地站在那里接收着人们唾沫般的洗礼……
“干什么去?”清兵卫的父亲严厉呵斥刚要出门的清兵卫。
“我…我去同学家…”清兵卫满脸通红紧张地说。
“去同学家还用背画板吗?也不嫌丢人!”
清兵卫无可奈何的放下画板走了。
自从清兵卫放弃了葫芦后,渐渐爱上了绘画,可是父亲依旧像以前一样反对他的爱好。
清兵卫不敢在家里画画了。一天自习课,同学们都在玩游戏,清兵卫赶紧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纸画了起来,突然之间教室里安静下来,清兵卫抬头一看,上次那位没收他葫芦的教员出现在他面前气呼呼的说:“你这种小孩屡教不改,画画有什么出息?”说完拿起画就狂撕,清兵卫看了脸色发青,生怕教员像上次那样,到家里去。好在教员没有去了,清兵卫放心地透了一大口气。
清兵卫不敢在家里画画也不敢在学校里画画,只好偷着画。一天,清兵卫趁父亲不在家,一个人背着画板跑到山顶上去画画了。画着画着,突然之间下起了大雨,清兵卫躲在了树下,不幸的事发生了,一道明亮的闪电在清兵卫的眼前划过,清兵卫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幸好有认识清兵卫的。人路过,发现了倒在树下的清兵卫,抱着清兵卫送回了家,过了一会儿,清兵卫才醒了过来,雷只是击中离他半里远的树干,并没有伤着他。
清兵卫不小心被雷劈的事传遍了整个镇,第二天,清兵卫来到学校,他一进校门 ,感觉到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望着他,而且离他很远。来到教室上课,连老师也用异样的眼光望着他。放学了,走在路上的同学们都远离他,有的见到他掉头没命的跑,清兵卫觉得不对劲,抓了一个人问,原来都是那天被雷打,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好人,所以不敢和他在一起……
自从清兵卫被雷打了以后,大家都认为他是恶人,没有一个人理他,谁家的东西不见了,都要上清兵卫家门口骂上两句,每当清兵卫被说时他仍是低着头,脸色发紫,不敢做声。
就这样,清兵卫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渐渐长大了,同时他慢慢也放弃了画画,现在清兵卫已经长大成人了,可是他一事无成,父母去世后,他就沦为乞丐了。
牵着孩子的父母见到他总是绕道走,指着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清兵卫教育自己的孩子:“看你不听话,长大了和他一样。”
自从Seibee的爱好转移到绘画, 他对绘画的爱好甚至超过了葫芦。放学后,Seibee总是背着画板走在街上。他详细描述每个人的样子,有时还会去阴森的田野写生,赛比认为这是一种享受。也许是他身材上的天赋。他画的比他看到的更美更真实。
自从上次“葫芦事件”后,Seibee变得警觉起来。他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后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父亲说:“这样对吗?好好学习,长大当大官,挣大钱。这个能力会给老子面子。”Seibee表面上答应,心里却希望父亲能放松照顾,有更多的时间画画。
又是一堂修身课。教室里很安静,但寂静被一声尖叫打破了。不是别人,正是教官,他高大魁梧的身躯被一只蟑螂吓得魂不附体。他的同学都往后一靠,哈哈大笑,教官慢条斯理地什么也没说。他觉得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这种尴尬的氛围真想让他找个洞钻进去。当班级恢复平静后,Seibee觉得刚才教官的形象很有趣,就用画笔在纸上画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太专注了,没发现教官站在他身后。他发明的时候,教官的脸红得像岩浆,脸上的肌肉不停抽搐。Seibee似乎听到了教官咬牙切齿的声音。教官的手拽着赛比的耳朵,把他拖出了教室。同学们不停地往外看,教官对他的批评在所有的走廊里回荡。最终,老师再次找到了Seibee的父母。
当指导老师告诉Seibee的父母发生的事情时,他当然不会告诉任何人他害怕蟑螂。他只是找到了另一个理由来讲述整个故事。Seibee的'父亲的脸立刻蒙上了一层灰色。此时母亲在默默抽泣,而Seibee一直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教官走后,父亲立刻大步走向Seibee的房间,然后一脚把门踹开。“小兔崽子,我就知道你还在搞这些恶心的东西,还想给老子抹黑。”我父亲公开责备我。然后他像小鸡一样把Seibee抱出房间,又回到房间里,把Seibee的画和画画的工具,还有挡光的木板连同小台灯一起砸碎。Seibee的心彻底死了,他的两个梦想被这个粗鲁的父亲无情地摧毁了。他决定画完人生最后一幅画,他自己辞职了。他坐在草地上画落日。这是一个温暖的日落,但他画得如此悲伤。“好,好,好,画得好。”Seibee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旁边是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他说,“孩子,你很有天赋。要不要跟我学画画?”Seibee对此更加吃惊。以Seibee对这位先生的了解,他本来就是个画家。Seibee重新点燃了他对妄想的探索。画家出高价买下赛比的画,把钱给了父母。在儿子的抚养费和钱的压力下,父亲最终决定让儿子跟这个人学画。
现在,Seibee是一个一流的画家,也是一个4岁男孩的父亲。他从不阻止他的儿子做他想做的事,因为他知道被抹杀的感觉。在一次慈善拍卖中,他看到了一个葫芦。他能清楚地分辨出,那是教官当初没收的葫芦。最后被Seibee以70万的高价拍卖。他看着葫芦笑了。就连他也分不清这是开心的笑还是抱歉的笑。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续写作文1500字
自从清兵卫的父亲用锤子把葫芦打碎以后,清兵卫又迷上画画,而且画得栩栩如生,可父亲好像又不满意似的,又嘟囔了起来。每当清兵卫画画时,他父亲少不了那句话:“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以前痴迷葫芦,现在又迷上绘画,真不知道你哪根神经接错了!”这时,清兵卫不言不语,只是瞪眼望望父亲,然后继续画他的画。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他在课上画画,又被那位教员发现了,那位教员自然更是火冒三丈,“好啊,你个清兵卫,上次上课你弄葫芦,这次你又画画……”自然和上次一样,教员没收了他的画,把这件事又告诉了他的父亲。
父亲自然对他又是痛打一顿,之后抓起桌子上清兵卫画的一沓沓的画,撕了个粉碎扔到了门外。清兵卫站在门口,眼望着被父亲撒得满地的碎片,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有往外流。他知道他的爱好没有发展下去的可能了,父亲撕碎了他的画,也撕碎了他的梦。他瘫坐在地上,望着满眼的纸片发呆,他决定放弃。
这时,一双脚出现在清兵卫的眼帘,清兵卫无力地抬起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身穿粉红色的衣服,宛如枝头上正在绽放的樱花。她正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碎纸片,清兵卫看着她,姑娘冲他微微一笑,清兵卫勉强地回了一笑。
“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姑娘和蔼地问。
“我想学绘画,”清兵卫慢吞吞地说。
“既然想学,就学呗,干嘛还把这些撕得粉碎呢?是画得不满意吗?”姑娘又问。
“那是我父亲撕的,他不让我画,我干什么他都不同意,他说这是没出息。”清兵卫沮丧地说。
“哦!是吗?那你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吧,可以跟我说说吗?”姑娘轻轻地问。
“好吧,不过我们别在这儿,在这儿让我父亲看见就糟了。”清兵卫说。于是,他俩向河边走去,他们找了一块草地坐下,清兵卫把这段日子里他与葫芦、父亲、教员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全说了出来,然后痛快地哭了一场,把憋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都哭了出来。姑娘被打动了,她同情他、可怜他。过了一会儿,姑娘打破了沉寂:“我去去就来,你等着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一会,姑娘回来了,一手拿着画笔、水彩,一手拿着纸,对清兵卫说:“你可以为我画一张画吗?”
“当然可以。”清兵卫痛快地回答,那声音里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你想让我为你画什么?”清兵卫问道。
“什么都可以,不过你可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画这幅画。”姑娘说。
清兵卫动手画了起来,等他画完,姑娘拿起画满意地点点头,并留下了清兵卫的姓名,地址。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给姑娘绘画的事儿清兵卫早已忘却了。一天他收到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两张门票。还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欢迎到美术馆参观,我的孩子,×月×日上午9点我在美术馆门口等你,别忘了一定要和你父亲一块来。署名是美术馆馆长。
在清兵卫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去。当他们走到美术馆门口时,那位好心的姑娘向他招手、冲他微笑,她依旧穿着那身粉红色的衣服,依旧和樱花绽放般美丽。“是你?你是美术馆馆长?”清兵卫不解地问。“怎么了,不相信吗?”姑娘笑着说,“哦,这位是你父亲吧!”
“是的`。”
“我说这位姑娘,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让我们来这儿,我的孩子刚刚放弃绘画,绘画是最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你还想让他执迷不悟吗?”清兵卫的父亲板着脸说。样子怪吓人的。
姑娘并没有生气,依旧微笑说:“先进去吧!”
来看画展的人很多,他们随着人群慢慢地往前移动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在一幅画面前停住了,清兵卫痴痴地望着那幅画,父亲的眼光却停在了画的落款上:一等奖作品获奖者:清兵卫。父亲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还用说吗,你儿子的作品得了一等奖,这是奖金。”姑娘说着,把一个信封递到了清兵卫父亲的手里。清兵卫的父亲打开一看:500块钱!
“天啊!”他顿时脸上笑开了花,拉着儿子说:“我的好儿子,我太高兴了,我居然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清兵卫也被搞得糊里糊涂,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连声说:“谢谢,谢谢。”
“别谢了,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这儿上学,以后继续学画。”姑娘说。
父亲当然同意了,清兵卫高兴极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不多久,清兵卫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拿着葫芦玩。孩子们都说,他们父母说了玩葫芦的孩子有出息。教员也逢人便说:“瞧瞧我的学生多有出息。”而且给了清兵卫一个大葫芦,比上次没收的那个还大……
《清兵卫与葫芦》续写700字
“干什么去?”清兵卫的父亲严厉呵斥刚要出门的清兵卫。
“我…我去同学家…”清兵卫满脸通红紧张地说。
“去同学家还用背画板吗?也不嫌丢人!”
清兵卫无可奈何的放下画板走了。
自从清兵卫放弃了葫芦后,渐渐爱上了绘画,可是父亲依旧像以前一样反对他的爱好。
清兵卫不敢在家里画画了。一天自习课,同学们都在玩游戏,清兵卫赶紧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纸画了起来,突然之间教室里安静下来,清兵卫抬头一看,上次那位没收他葫芦的教员出现在他面前气呼呼的说:“你这种小孩屡教不改,画画有什么出息?”说完拿起画就狂撕,清兵卫看了脸色发青,生怕教员像上次那样,到家里去。好在教员没有去了,清兵卫放心地透了一大口气。
清兵卫不敢在家里画画也不敢在学校里画画,只好偷着画。一天,清兵卫趁父亲不在家,一个人背着画板跑到山顶上去画画了。画着画着,突然之间下起了大雨,清兵卫躲在了树下,不幸的事发生了,一道明亮的闪电在清兵卫的眼前划过,清兵卫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幸好有认识清兵卫的人路过,发现了倒在树下的清兵卫,抱着清兵卫送回了家,过了一会儿,清兵卫才醒了过来,雷只是击中离他半里远的`树干,并没有伤着他。
清兵卫不小心被雷劈的事传遍了整个镇,第二天,清兵卫来到学校,他一进校门 ,感觉到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望着他,而且离他很远。来到教室上课,连老师也用异样的眼光望着他。放学了,走在路上的同学们都远离他,有的见到他掉头没命的跑,清兵卫觉得不对劲,抓了一个人问,原来都是那天被雷打,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好人,所以不敢和他在一起……
自从清兵卫被雷打了以后,大家都认为他是恶人,没有一个人理他,谁家的东西不见了,都要上清兵卫家门口骂上两句,每当清兵卫被说时他仍是低着头,脸色发紫,不敢做声。
就这样,清兵卫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渐渐长大了,同时他慢慢也放弃了画画,现在清兵卫已经长大成人了,可是他一事无成,父母去世后,他就沦为乞丐了。
牵着孩子的父母见到他总是绕道走,指着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清兵卫教育自己的孩子:“看你不听话,长大了和他一样。”
【简评】
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续写。有承袭,有创新。人物性格和原作一脉相承——父亲和教员专制、蛮横,清兵卫胆小、懦弱。情节是原作的纵向延伸,自然不失巧妙,平淡不少波澜。主题也是有所承袭,有所拓展,除了继续批判封建家长的专制暴戾,封建教育对青少年的摧残外,还深刻了揭露了封建迷信意识对人的戕害。如果说封建教育是谋杀清兵卫精神的元凶,那么封建迷信思想是致清兵卫精神于死地的帮凶。
整篇文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冷静客观的叙述,文风朴素而沉郁。细微处又不失精当,比如清兵卫的“我…我去同学家…”结结巴巴的语言,和“发紫的”神态描写细致真切。情节干脆利落,结尾处戛然而止,更是意蕴深刻,让人深思。(指导老师:夏峥嵘)
一、总体构思:
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最好两节课连在一起。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系统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见板书设计)
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根据他们的发言,结合课本剧表演的内容,启发思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师:他们的表演,情节虽然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强调:
(1)围绕“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编剧。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想象合理。
4、提出本次习作要求。(见板书设计)
(三)自由写作。
1、教师提供三种写作形式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见板书设计)
2、学生写作。
(四)自我欣赏。
1、小组交流:我觉得我的文章这儿写得比较好……
2、请部分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习作,师生点评。
(五)简单修改习作。
学生自由表达:我想这样修改我的文章……
(七)总结延伸:
师:这堂课,我们尝试着把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的写作结合起来。课前,大家发扬合作精神通过查资料、请教别人等各种途径获取多种信息,然后发挥想象,精心构思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课上,大家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写作方式进行写作;而自信的展示、客观的评价、自主的修改,使你们的作品锦上添花。课后,请大家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再送交老师阅评。
板书设计:
1、续写: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故事进一步发展,再次创编故事。
2、续写的要求:
(1)人物性格、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2)情节合理、完整。
(3)想象要有创意。
(4)描写要具体生动。
3、续写的类型:
(1)给一个开头,要求续写成一篇文章。
(2)阅读一篇小说,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在文章结尾处加以续写。
写作要求:
(1)围绕结尾句选材、续写。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你可以选择:
(1)记录故事: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2)续编故事:接着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写下去。
(3)创编故事:自己根据理解自主创作。
教学探讨:
在编排演课本剧的基础上续写小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能激起他们热情和兴趣的工作。当然,从阅读体验到表演心理体验,再到创造、创新,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
三、设计亮点
这节写作课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本化、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吻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方式;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自己评价、修改习作,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绘画,他的热情绝不亚于对葫芦的喜爱,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画夹,在上面勾勒着。他专注于他的爱好,留意身边的每一种事物。
他父母还会不时唠叨一两句,但这对于他喜爱绘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在学校里教员那副让人生厌的面孔和那些刺耳的话,让他恨得什么似的,可是他却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反抗,只是看着他的画在教员的手下变成废纸,心里刀割似的疼。
然而他并没有像先前放弃葫芦一样轻易放弃绘画,()因为在他心中,一个很茫远却日渐清晰的梦已经开始慢慢萌发出青绿的嫩芽……他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看真正的森林,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那起伏荡漾、连绵不绝的林海,所以,他特别喜欢写生。
那次听一个同学说, 离他住的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面的景色“让人陶醉”,他便动了心,暗暗决定去造访那个小岛。
于是,第二天学校里就少了一个背画夹的男孩,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尖利的怒吼声。而此时,他正躲在船舱的角落里,紧抱着画夹,听着大海的波涛声和忽远忽近的脚步声。
在船停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小岛边时,他下了船,坐在一块石头上,支起画夹,开始描绘他的梦。他准备下一艘船经过这儿时,就回去。
作品完成了,他只等船来回家了,他天真地望着茫茫的大海,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围着一大群人。母亲坐在床边抽泣着,父亲正满面愁容地踱来踱去,手里拿着那幅画,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很自然想到了它的下场……看见他醒过来,父亲急忙坐到他身边,把那幅画在他眼前晃晃: “这是你画的?”他神情木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先生要高价收购这幅画,并且要你和他一起学画!”父亲指着身旁一位穿着讲究的先生,语调已经兴奋得不能抑制。
清兵卫被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惊呆了,他机械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哇!”的一声叫出来,发疯地向外跑去……
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叫清兵卫的男孩了。
“干什么去?”清兵卫的父亲严厉呵斥刚要出门的清兵卫。
“我…我去同学家…”清兵卫满脸通红紧张地说。
“去同学家还用背画板吗?也不嫌丢人!”
清兵卫无可奈何的放下画板走了。
自从清兵卫放弃了葫芦后,渐渐爱上了绘画,可是父亲依旧像以前一样反对他的爱好。
清兵卫不敢在家里画画了。一天自习课,同学们都在玩游戏,清兵卫赶紧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纸画了起来,突然之间教室里安静下来,清兵卫抬头一看,上次那位没收他葫芦的教员出现在他面前气呼呼的说:“你这种小孩屡教不改,画画有什么出息?”说完拿起画就狂撕,清兵卫看了脸色发青,生怕教员像上次那样,到家里去。好在教员没有去了,清兵卫放心地透了一大口气。
清兵卫不敢在家里画画也不敢在学校里画画,只好偷着画。一天,清兵卫趁父亲不在家,一个人背着画板跑到山顶上去画画了。画着画着,突然之间下起了大雨,清兵卫躲在了树下,不幸的事发生了,一道明亮的闪电在清兵卫的`眼前划过,清兵卫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幸好有认识清兵卫的人路过,发现了倒在树下的清兵卫,抱着清兵卫送回了家,过了一会儿,清兵卫才醒了过来,雷只是击中离他半里远的树干,并没有伤着他。
清兵卫不小心被雷劈的事传遍了整个镇,第二天,清兵卫来到学校,他一进校门 ,感觉到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望着他,而且离他很远。来到教室上课,连老师也用异样的眼光望着他。放学了,走在路上的同学们都远离他,有的见到他掉头没命的跑,清兵卫觉得不对劲,抓了一个人问,原来都是那天被雷打,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好人,所以不敢和他在一起……
自从清兵卫被雷打了以后,大家都认为他是恶人,没有一个人理他,谁家的东西不见了,都要上清兵卫家门口骂上两句,每当清兵卫被说时他仍是低着头,脸色发紫,不敢做声。
就这样,清兵卫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渐渐长大了,同时他慢慢也放弃了画画,现在清兵卫已经长大成人了,可是他一事无成,父母去世后,他就沦为乞丐了。
牵着孩子的父母见到他总是绕道走,指着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清兵卫教育自己的孩子:“看你不听话,长大了和他一样。”
【简评】
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续写。有承袭,有创新。人物性格和原作一脉相承——父亲和教员专制、蛮横,清兵卫胆小、懦弱。情节是原作的纵向延伸,自然不失巧妙,平淡不少波澜。主题也是有所承袭,有所拓展,除了继续批判封建家长的专制暴戾,封建教育对青少年的摧残外,还深刻了揭露了封建迷信意识对人的戕害。如果说封建教育是谋杀清兵卫精神的元凶,那么封建迷信思想是致清兵卫精神于死地的帮凶。
整篇文章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冷静客观的叙述,文风朴素而沉郁。细微处又不失精当,比如清兵卫的“我…我去同学家…”结结巴巴的语言,和“发紫的”神态描写细致真切。情节干脆利落,结尾处戛然而止,更是意蕴深刻,让人深思。(指导老师:夏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