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条缝隙作文(优秀8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留一条缝隙作文(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留一条缝隙作文 篇1

蚁熊给自己留了一条缝隙,因为它没有将蚂蚁赶尽杀绝,也不会打扰蚂蚁们的饱餐美味佳肴。

恪守一片沃土,收获一片金秋。蚁熊懂得给自己一条缝隙就永远会丰衣足食。物如此,人犹然。给自己那贪得无厌的“欲”留一条缝隙,你脚下的路将会变得平坦。

她将“缝隙”留在大漠

乘着历史的巨轮,游荡在历史的大河中。我似乎听见古时那厚重的边塞驼铃声,叮咚,叮咚!夹杂的哭泣声分明是昭君在忧伤,回头长安城,依旧那么和祥,可谁又知此时一个弱女子强担负起千万百姓的安定,面对前方漫无边际的大漠与身后千千万万个百姓,她选择了大漠,抛弃了故乡,生她养她的故乡,她坐着挂彩的马车将她给自己留下的给百姓留下的给这个国家留下的“缝隙”完美的画在了广阔的沙漠中。这条“缝隙”不宽,只有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那么宽,担它给了人民希望,给了国家希望!

他将“缝隙”留在书中

他将“缝隙”留在书中,而这本书就是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史记》。

一个被世人看来是小的不能在小的书,却在司马迁的君主面前成了弥天大罪。于是,一种可以让男人比死更痛苦的刑法成了对司马迁的惩罚,自此,他希望的加功进爵,为国民排忧的抱负已化为烟雾,漂过了历史的长河,化为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推司马千的腰,于是他铸了一把“利剑”,想用这把“利剑”划破在他人生中这黑色的“缝隙”去追求光明。这一天来了,来的不是很快,但这一天对于我们来说意义不也更大。因为他铸了一把“文学巨剑”是文学史上最夺目的那把,他用这把“剑”划破了他心中的伤;划破了前方的“黑色纱障”;也划破了古与今之间的历史城墙。

他给自己留下了一条能够改变人生的“缝隙”,也给“古”与“今”留下了一条“大缝隙”,使我们能看到我们原本不能看到的东西!

朋友!给自己留一条“缝隙”吧!因为它可以使你划破前方的“黑色纱障”!

朋友!也给别人留一条“缝隙”吧,因为它可以使你们的情更深!

朋友!在给欲望留一条“缝隙”吧,因为它可以使你在人生路上平平坦坦的,也会使你少一份忧虑,多一份放心!

留一条缝隙作文700字 篇2

曾多次听在家装修的木匠提到:“留一条缝隙。”而装修后的地板上也赫然留存着缝隙,可谓疏密有致。粘合贴切。

留一条缝隙,留一丝缺憾,避免太过“丰满”,太过完美。就像装修房子时那样。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出现地板的开裂,挤压拱起的现象,而这恰恰便是未预留缝隙的缘故。

那为何又要留存那一条缝隙呢?古语有云:“小满则溢,月圆则缺。”可见凡事太过完美并非可取之道。像那水,你盛满了整个容器,那你便再也倒不进一滴水了;像那月,你今夜欣赏了月圆那你明日便见不到圆月了。你所看见的,只有那溢出的水和那缺了一块的月。

小时候,常喜欢将瓷瓶装水放入冰箱里,再拿出时便冰冰凉凉,在炎夏里最是解暑。可有一次打开冰箱门时只看见了瓷瓶的碎片和有着瓷瓶样式的冰。问了母亲才知道,这是水倒得太满了,结冰之后撑破了瓷瓶的缘故。自那以后,我便不再将水倒得满当当的了。

这又何尝不是未留一条缝隙的缘故呢?若我那时的水倒得少一些,也就不会撑破了瓷瓶了。

留一条缝隙,看似是留下了遗憾,但你又怎知这事、这物不是因这一丝缺憾而完美呢!

断臂维纳斯不曾因双臂的缺失而遭人诟病,反而(加:大家都)认为它是雕像界的巨作,可见缺憾有时并不因表现而定义。你有时看似有着遗憾的事物,它却可能正是因此而完美。多这一分太多,少这一分太少。

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的。

留下一条缝隙,并不是说这样的人生便是失败的人生。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挫折,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若你的人生太过完美,它反而失了真实,而你也无从回味。

大的方面而言,人生需要遗憾;小的方面而言,处事需有余地。凡事点到为止,过分追求十全十美反而会迷失了自我。过分步步紧逼反而会失去所得。凡事留一线,正如留下那一条缝隙。

留一条缝隙,给自己一丝缺憾,给事物一些余地。

留一条缝隙,缺憾不是缺憾,你会收获别样的完美。

留一条缝隙作文 篇3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不仅是提醒我们做事要灵活,无法支撑时可以保存实力,东山再起,更是在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留有余地,凡事不能做绝,要有变化的空间,才能应付自如,谋求长远。

西楚霸王,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听得让人好生钦佩这豪气冲天的英雄。然而这万丈豪情却也是他的致命弱点。为了追丈夫气概,不甘落于后人,使他在追求功业的道路上走到了尽头。他无法容许自己身上有污点,不允许完美中有缺憾,于是,鸿门宴上放虎归山,乌江边上拒绝渡江。试想,倘若他为自己“留一条缝隙”,不过分追求英雄气概之名,历史或许将因此改变,项羽也将落个能屈能伸、灵活自如的美名,较之那悲情英雄之名又有何不如。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的策略则要明智得多。对待敌人,该松则松,该紧则紧。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反抗之敌,对于投降的则宽大处理。敌强我弱,则养精蓄锐。敌弱我强,则主动出击。无论在何时何事上都留有余地,进退自如,绝不为追求一时之完美而放弃长远之计,为自己“留一条缝隙”。着眼于长远,才为良策。

也许有人会问,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也能在绝境中爆发,这又如何解释?不错,绝境之中有时会激发人的潜能,但是我们又如何能够每一次都将自己置身险境,然后期盼奇迹降临,祈祷幸运之神每一次都给予我们潜能来发挥,这实则是一种撞运气的表现。为自己“留一条缝隙”,并非盼望每一次都会有作用,但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深谋远虑、心思缜密,做人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们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方式。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该疏则疏,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做事总该留有余地,这样不仅有纠错的空间,更有发展的机会。“留一条缝隙”,实则是给人生留一条长远之路。

留一条缝隙 篇4

作为木匠的曾祖父,因留意一条缝隙,能使木工不易散落。人也是这样,做人和处世,如果时时追求圆满,人与人之间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

留一条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先生的糖的故事体现了它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这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留一道缝隙,多出一点朦胧感。人生中的况味是百转千回,亦如车轮的辐奏,会在泥地上延伸出一道悠远的痕迹。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作文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在生活与生活密不透风的间隙间,与那些打马而过的旧时光早已挥手告别。犹如乘在一辆疾速的列车上,窗外风景疾速倒退,我们紧紧地盯住眼前的目标,不敢大口喘气,最终因太过紧张颓然倒下。不仅没抓住点什么,还错过了大把迷人风景。

所以,凡事都得讲究留一道缝隙的原则,在追逐的过程中隔一点点空间,我们要知道,车头太快往往会撞上他人的车屁股,得不偿失。

留一点缝隙,让生活更加美好,让自己更加显出魅力。缝隙是一颗救命丸,在危急时能给予你帮助。缝隙是一种力量,让世界少一点绝境。缝隙还是你的成功之锁,让你成功而不会有后顾之忧。

记住,成功的种子在缝隙中萌发。

留一条缝隙作文 篇5

有一位木匠晚年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于提醒:“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做人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余秋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香港人还可以到陆羽茶楼去喝茶,但上海人却只能去星巴克了。”这句话让人听来倍感悲凉。我们形容生存状况不好,就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现在看来,我们留给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几乎连一道缝隙都没有了。

我一直替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晚年处境感到悲凉,甚至悲哀。当初,北京要拆掉所有古城墙时,只有梁思成谨慎地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并在报告中列出了不拆的利和对古城墙的处理办法。但是,没有人理睬他。在那些对古代文化一概封杀者的心目中,古城墙就是落后保守的封建文化,对这种毒瘤,要一道缝隙都不留。梁老在悲伤之余,大声疾呼:“扒一片城墙就是扒我身上一层皮呀。”林徽因也曾悲伤地说:“你们现在毁掉的是真正的古董,等你们将来再建,那就是个假的了。”最终,两位文化学者眼睁睁地看着北京古城墙被短视者几乎全部毁掉,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好一个“一道缝隙都不留”的思想,这条准则真算是金科玉律了,竟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近年来,这种行为换了张脸,美其名曰“保护性拆除”。这个概念很妙,你把它拆了怎么保护,放进冰箱里冻起来?还是放进保险箱里锁起来?那些对古代文化符号进行清扫的人,为了他们的城市化,为了扩大可利用的土地范围,为了把那仅有的几块地卖了一遍又一遍,连那些古代文化最后的生存缝隙都不留!

“水满则溢,月盈则缺。”一个没有一点古文化符号的城市,注定是要被胀破的,而那个破口就是文化的缺失。再看看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程度高,但当你漫步在君士坦丁堡、阿姆斯特丹、伦敦这些历史名城时,成百上千年的建筑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是普通民居。西方人留给古代文化的,不只是一道缝隙,更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说实在的,如今,我们的城市中残存的古代文化符号已经少得可怜,已经用不了那一片天空了。只希望后来者不要沿着前人短视的脚步,将最后仅有的缝隙留下,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让他们只能从图片上了解什么是四合院,什么是骑楼……

留一条缝隙作文 篇6

泥土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承载生命的荣耀;高山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深谷幽涧的美景;绿叶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斑驳树影的变化。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吧,让清新的泉水渗入其中,滋润你疲惫的心。

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两个身负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了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于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方能轻松快乐的生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过于追求完满,追求成功,追求金钱名誉,有的人甚至苦苦寻觅一生,就算最终得到心中所想,却已日薄西山,人生的快乐和多彩被纷飞的文件和无尽的应酬所代替。睿智的人却懂得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在疲惫之时跳出圈子,去享受自由的生活,同时也暗中蓄积能量,为下一次冲刺作准备。他们既享受了生活,亦更容易取得成功。

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留一条缝隙作文 篇7

蚁熊吃蚂蚁时绝不会赶尽杀绝,它每挖开一个洞只吃掉一小部分蚂蚁,再把其余的全部放掉,经自寻找下一个蚁窝。

犯进没有给自己留条缝隙,致使自己喜极成疯。屡试不中的犯进,对于他的的那种坚持不懈、不服输的精神是应当值得肯定,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老年中举的他却喜极成疯,落了个如此的下场实数不该,如果当初他为自己留一条缝隙,再失败时不气馁,再成功时不骄傲,也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所以做人应该为自己留一条缝隙,留一条精神沙锅的缝隙。

祥林嫂没有工给自己留一条缝隙,致使自己郁郁而终。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诈,祥林嫂认为自己是个不祥之人,原以为捐了门槛之后的她便会获得新生、重新做人。便为此而忙碌得半生,殊不知他只是徒劳一生,捐了门槛得她也没有获得新生更没有让她减轻一丝一毫得罪恶感。反而让她落泊终生,到死也不明白这时怎么了。

如果祥林嫂当时为自己留条缝隙,让自己从封建礼教得枷锁中解脱出来,不要盲目的听从别人的话,自己有点主见的话,我想也不致于落得个如此下场。

所以做人应该为自己留一条缝隙,留一条思想观念上得缝隙。

华老栓没有给自己留条缝隙,致使自己落了个丧子之痛。思想麻木得华老栓认为人血能救儿子一命,孰不知他正在把儿子一步步的送向断头台,送向死亡。

所以做人应该为自己留一条缝隙,更应该为别人留一条缝隙。

如果他当时拿钱请大夫为儿子看病,也不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吃力不讨好得事。如果他当时不要人云亦云,有点主见,也不会落得个如如此下场。

朋友们,为自己、为别人留一条缝隙吧,这样我们才会活的更加幸福快乐。

留一条缝隙作文1400字 篇8

小小的一条缝隙,却包含了多少人生哲学。留一条缝隙,便是给了自己一个欣赏风景的窗口,给了自己一个与人交往的妙方,给了自己一个立足社会的法宝。

江山如画,美俯拾皆是。然而,只有站得远一些,高一些去欣赏它们,你才可以从一个全局的视角更深刻地认识它们,才不会让自己的呼吸扰乱它们的空气。不留一丝缝隙,贴近了去看,看到的终究不过是咫尺的一小块天地,终究写不出胸襟开阔,意境弘大的佳作。留一条缝隙,方可“不畏浮云遮望眼”,方可“一览众山小”。

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是真正懂得交友之道的。就像看一个人、一幅画,你要站在适当的距离去观赏,这样你才能看到这个人整体不错,这幅画优美柔和。切忌瞪大了双眼,贴近了身子去看,这样不仅会令别人感觉不舒服,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多了些挑剔,少了些欣赏,你会觉得:这个人脸上有雀斑、线条不够柔和;这幅画某处不够精致,某处有些瑕疵。你会觉得事事不尽如你意,事事不够完美。然而,世界本就不存在完美,以不留缝隙的挑剔眼光去看人,只能放大了其缺陷,甚至导致两人关系破裂。被公认为读书种子的刘师培,原与章太炎——章疯子惺惺相惜,经常鸿雁相传、探讨国粹,甚是相得。然而,为了更方便切磋学问,章太炎搬到刘家,而这一行为,却加速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两人生活习性相异,章作风率性、囚首垢面、不拘小节。夜赋高歌,终令刘家“不能堪噪”,于是“逐之”,彼此心中因此种下芥蒂。可见,朋友间,也要把握好距离,只有如此,朋友间才能在亲密间不失个人空间,才能令人更惬意,在这样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生长出的友谊之树方可地久天长。

聪明人都知道处世要给自己留一丝喘气的机会,要给自己一条抽身的道路;聪明人都懂得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聪明人都明白要急流勇退,需要退步抽身早。阎锡山是聪明的,当“山西王”风华不再,他退居蒋介石旗下,他深知“理凭力伸”。而之前双方也曾剑拔弩张,如今,他急流勇退主动向蒋交权,以求保全自己;他一改指点时弊的作风,深居简出,谨言慎行;他主动与蒋保持距离,搬至偏僻的“青山草庐”,不问政事,静思笔耕。曾国藩是聪明的,每当自己兵权日盛有盖主之嫌时,他总能适时地解散部队弱化自己,从而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时局中游刃有余。相较而言,翁文灏就差了许多,在众多外力的裹挟之下,翁文灏这个纯粹的地质学家未能走出政治纠葛,他个人虽淡泊名利出淤泥而不染,虽在紧要关头幡然醒悟,抽身而退,但他已失足于政治泥潭,溅起了一身浑水,成为新华社公布的四十三名战犯之一。他本是一位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却在历史十字路口错上政路,为蒋利用成为“戡乱”工具,成为“罪大恶极,国人皆可杀”的战争罪犯。二儿子翁心翰空战时殉国,大儿子翁心源不堪凌辱,于动乱中含冤自杀,多么可悲!而这一切,皆因他作为活跃在政学两界的名流,与政治靠得太近,成了牺牲品,这是其个人悲剧,亦是时代悲剧。

因为有了缝隙,山林间有了松柏斑驳的倩影;因为有了缝隙,绝壁上摇曳着鲜花的姿容;因为有了缝隙,柏油马路没有在夏日里变热隆起……太多太多的缝隙,太多太多适当的距离,造就了无数绝美的胜景,造就了无数生命的奇迹,造就了无数事物间平和无碍地共存,叔本华说,聪明的人在烤火时懂得与火保持一定距离,既达到了取暖的功效,又避免了被火焰灼伤。为人处世都是这个道理,你不能自己藏在角落里,却抱怨世界太冷,没有人情味,你亦不可与之太近,近得失去了自我,灼伤了自己后才悔不该当初。留一条缝隙,你的人生从此有了暖暖的阳光;留一条缝隙,你我之间有了自由的空气,有了常开不败的友谊;留一条缝隙,你的人生旅途便少了几丝不必要的风险,多了一丝惬意。

留一条缝隙,坚信,美之花由此散发芬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