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下面是整理的历史的见证作文700字(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透过文物,仿佛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了古代。九月十三日下午,我们在杨帆、陈露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常州博物馆,参观文物展览。
走进神奇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展,看着一件件展品,就像一本浩瀚的汉代大百科全书,我们十分好奇,纷纷围在讲解员阿姨身边,听她娓娓动听地讲述两千多年前,汉代繁荣昌盛的景象。
走进文物长廊,一股庄重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素纱禅衣。古人用“轻纱薄如空”,来形容素纱禅衣一点儿也不过份。在它的介绍中,这件衣服竟然只有四十九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现代都几乎没有办法仿制出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缭绫》中写到:“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很多人都以为诗中那缥缈如雾的轻纱是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虚构出来的,直到素纱禅衣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才证明诗人不是凭空想象,历史上确实存在的。
长廊尽头,似乎躺着一个东西,感觉阴森森的。走近一看,我不禁冷汗直流,这里居然躺着一个棺材。我害怕极了,想立刻走开,生怕里面会有僵尸蹦出来。但看了它的介绍后,就松了一口气:这只是一个复制品。我细细观察,发现它不再那么恐怖:底子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祥瑞的图案,上面刻画了六条龙,三只虎,三只鹿,一只凤凰和一名仙人,显得富丽堂皇,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水平。
马王堆的陪葬品有很多,有陶金饼、木壁、杨梅、梨子等。那些水果似乎还像两千年前散发着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而且里面还有珍贵的大象牙和木犀角。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十分奢侈。
时间就像一只离弦的箭,转眼间就到三点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常州博物馆。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袭击上海,黑暗笼罩了整个上海市市民得马上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因为北站被封锁了,大批的难民便像洪水似的“涌”向南站。南站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对日军来说是个好机会,毫不犹豫地把炸弹投向上海南站,炸死无辜难民五百多人。不久,日本侵略军又再次轰炸火车站,炸死无辜难民两百多人。只听见几声轰炸声,只看见一团团的烟雾,只闻见呛鼻的烟味,上海南站顿时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痛苦声、喊叫声,从一堆堆废墟传来。到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
在一个角落,一个衣裳褴褛的三岁小孩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看到被炸到而坍塌的建筑物,听到那响亮而巨大的轰炸声,害怕得哭了。他不知道这是战争造成的,他不知道他的父母为什么不起来安慰他;他只知道他的父母睡着了,他柔软的小手拼命地摇着他们的身体,让他们醒来保护他、安慰他……
命运之神依然照顾着他,他被一个好心的年轻人送进了孤儿院。这里的阿姨很慈祥,其他的小朋友也很友好。他们一起学习、嬉戏、生活。他感到很满足。
但好景不长,日军非常残忍,过了五年,他们又来上海,打算轰炸孤儿院,享受他们认为的所谓的那“杀人的快感”。一阵慌乱过后,“梦星”孤儿院除了那个小男孩和几个孤儿,其他人都死了。五年前的景象又一次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号啕大哭。那个小男孩成为了流浪儿。可能命运之神太忙了,没有时间照顾他,在冬天的一个晚上,被冻死在墙角。
战争是多么可恶,一次又一次地残杀无辜的生命,使原本可以安然地度过一生的男孩,却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
啊!和平,和平!和平,我们正在呼唤你,我们需要你,你听见了吗?在背后操控的人们,你们听见了吗?世界的人民们,请不要将这个可爱,美丽,生机勃勃的家园因战争而变得丑恶不堪,好吗?让我们放下武器吧!让我们追求和平吧!让“和平之花”永驻人间吧!
打开语文课本,一张黑白的旧照片出现在眼前。它记录着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真实情景。
看着照片,时间仿佛回到了八十年前的那一天。由于上海北站是战区,交通瘫痪,南站成了通往外地的唯一出路。下午,火车南站热闹非凡,挤满了人,大家都在期盼火车,期盼早日逃离动荡的上海。人群中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大约一岁大的孩子。妈妈亲着宝宝的小脸蛋,宝宝被逗得直乐,爸爸望着火车来的方向,焦急地说:“车怎么还没来”
突然间,天空传来了战机的轰鸣声。大家抬头一看,不好!鬼子要来炸车站了!顿时,人群乱作一团,惊恐万分。爸爸拉着妈妈和孩子就跑,高声喊着:“快跑!快找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话音刚落,只听几声巨响,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惊叫声、哭喊声淹没了一切。慌乱中,抱着孩子的妈妈和爸爸走散了,妈妈受了伤,却仍然不顾一切地想冲出人群,找个安全的地方把宝宝放下。又一波炸弹袭来,车站已经是尸体遍地,血流成河,碎片四溅。妈妈也被倒塌的建筑物重重地砸中了头。她拼着最后一口气,把宝宝托给了身边的人,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宝宝大声哭了起来,可惜妈妈再也听不到了。
仅仅十几分钟,南站就变成了一个死一般寂静的废墟。扭曲的铁路,断裂的天桥桥梁,破碎的房屋,遍地的尸体。不知何时,那个已成为了孤儿的宝宝爬了出来。此时,他衣衫褴褛,浑身血迹斑斑,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然而,他再也见不到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了。一位路过的记者用相机拍下了这让人痛彻心扉的一幕。
后来,宝宝被好心人收养了。十几年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为了避免同样的不幸再次发生,他毅然加入了解放军,加入了保家卫国的行列,誓与侵略者斗争到底。
南站事件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我们不能忘记侵略者带给我们的欺辱和伤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肩上仍然担负着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201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中国危亡,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四分五裂到强大统一,从战乱频繁到国泰民安,从受人欺凌到扬眉吐气。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烈。历史将我们带回100年前的武昌城。一幅幅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英雄画卷又浮现在我的脑海,先烈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文学社由蒋翊武、刘复基任正副社长,文学社借“研究文学”为名,在新军中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当时的湖北新军已经成为革命起义的主力军。
革命党人敏锐地察觉到革命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开始酝酿发动武装起义计划……由于计划的意外暴露,许多革命党人都被捕了。彭楚藩身着宪兵服,本可冒充前来拿获革命党人的清政府军警,但他决心与被捕革命同志同生死,共患难。自称革命党人,与刘复基一起被捕。不管当时的清军怎么严刑拷打,要他们供出同伙,他们都坚贞不屈,最后,三位烈士慷慨就义。历史的场景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们为了革命,所展现出的英勇气慨和献身精神,怎么不令人佩服怎么不令人感动岁月如歌,沧桑百变。首义的历史遗留给荆楚儿女的是光荣,是骄傲,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
扬州是水做的城市,水是流动的血脉,桥是骨骼,那历经岁月与人事雕琢的模样,富有魅力,娴静端庄,细细诉说过往古今。扬州的历史,便被这岁月一般的流水细细地雕琢在了桥栏上……
古代的扬州,是安定幸福的鱼米之乡。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北方人口不断南移,南方的稳定使其成为了当时的经济重心,扬州逐渐发展以致繁荣昌盛,于是思想文化便在这小桥流水之地得以蕴育。文人杜牧,深知扬州景美在于桥,精髓在于月。之后,就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流传千年的诗词为扬州古城拂上一抹神秘而古朴的色彩。这汉白玉的石桥,也便成为了扬州美景中独树的一帜。
后来,金兵二度南下,屠城而过,曾被历代文人所向往的扬州城沦为一片废墟,破败不堪。然而扬州昂扬的精神不死,扬州人坚定的信念不死,他们便在这残砖瓦砾之上,再次建起一座美丽富饶的城池。洁白如玉的二十四桥依旧静静地卧倒在洒满银辉的扬州土地上,静静的承载这二十四位风姿绰约的玉人教吹箫的梦想……
元末明初,战乱纷繁,淮扬人口流亡多半;太平天国时期,扬州又不幸成为两军交战的重要战场;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烧杀抢掠,扬州百姓外逃不计其数……
滚滚不尽的历史浪潮中,扬州城的命运总是被推向风口浪尖,或沉或浮,只得随波逐流。古往今来,繁荣与破败在写满扬州历史的绸缎上不断交织升华,编织成的是扬州红绿相间的文化积淀……
如今的扬州,桥文化更是闻名于世界。二十四桥无疑成为了这其中最具关注的焦点,她在见证扬州那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见证了并见证着扬州人不屈不挠,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