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采集邓恩铭烈士的有关历史资料、视频以及相关亲历者的回忆,采用融媒体技术生动再现邓恩铭的成长之路和革命生涯。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灯塔大课堂作文精彩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眼下,疫情防控还处在最紧要、最关键的“窗口期”,更需要广大干群众志成城、共度难关。正所谓“特殊时期显本色,急难险重看担当”。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守护者,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本应冲锋在前、坚守一线,通过参与疫情防控,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提升团结协作的凝聚力。针对此次疫情,全国各地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足见形势之紧迫、任务之艰巨。因此,疫情防控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不能有半点疏忽和懈怠,既要倡导全民参与,又要着重突出党员干部的引领和率带作用。一方面,有令即行,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各级党员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或单位统一安排,扎实做好人员排查、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条理化、精细化。另一方面,又要增进团结协作,在思想上、行动上合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疫情防控复杂而艰巨,不能仅靠单打独斗,更需心怀大局,只有在工作中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保证高质高效。
提升自我规范的约束力。为确保依法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不少管理办法,诸如疫情期间减少外出、避免群体性活动、不信谣传谣、听从组织安排,都是明令禁止的。作为党员干部,定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言论上,线上线下、网上网下都要多多传递正能量,特别是针对某些网友自发或转发的消极言论、不实言论,要敢于发声亮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消除群众误会。在行动上,带头自我约束、自我管控。严守生活纪律要,面对亲朋邀请聚会、聚餐,既要果断拒绝,更要耐心劝诫;严守组织纪律,一旦接到工作任务,决不推诿、决不怠慢、不胜不休。
提升解决问题的应变力。从表面看,党员干部参与抗疫工作,就是按照分工细则,脚踏实地一件一件去办、办完即可。实际上,在防控过程中,又难免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在住户排查和人员管控时,如何做到精细化,确保调查数据和“大数据”高度统一?如何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势必考验我们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研判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突击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与群众交谈、劝导时不能按照纸面内容生搬硬套,更需讲究语言策略和问答技巧。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把不支持、不配合的危害与后果说清楚,让群众明白眼前局势,真正从内心紧张起来、重视起来、参与进来。
提升勇于拼搏的战斗力。近日,各地组织部门纷纷出台激励措施,在疫情应对中考验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既是内生动力,也是强烈号召,更是严肃要求。诚然,当重大疫情来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时,正是党员干部表达“对党衷心、为民初心”的关键时刻。责任在心,使命在肩,就是要敢于主动请缨,哪里有困难就往哪儿赶,哪里有需要就到哪儿去,深入基层、冲在前沿、守在一线,为抗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抗疫过程就是党员干部的磨练、成长过程,通过科学有序地防疫战斗,把疫情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也就是对他们能否迎难而上、敢打敢拼的检验。
随着“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的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他们中有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行业代表,有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等普通工作者。他们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是奋斗者的典型代表,更是新时代的“赞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更是需要这样一批“最美者”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谱写一曲“最美赞歌”,鼓舞斗志,砥砺前行。
“英雄闲日月,深藏功与名”的奉献之歌。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淳朴、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一日从军,军魂入骨”。在战场上,他舍生忘死,为新中国、为人民不畏困难、勇于牺牲;在岗位上,他夙夜在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老英雄张富清便凭借信仰的力量,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擎起国家富强的大旗,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用自己60年的光阴隐姓埋名,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宁肯少活20__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之歌。提起王进喜,大家的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词汇便是“铁人”,虽说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艰苦的条件并没限制他拼搏的干劲儿。他曾带领队伍创下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他曾不吃不喝不住扎根油井,只为摘掉“贫油落后”的帽子;他曾忍受腿伤,丢弃拐杖,坚持工作,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喷井;他曾……可终究“铁人”的身体不是铁做的,没有金刚之躯,不可做到无坚不摧,他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斯人虽逝,但他身上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拼搏奉献精神谱写成歌永远镌刻在了人们心中。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守之歌。扶贫征程,道阻且艰。身为一名名校研究生,黄文秀本可以选择条件更加优越的工作,可她却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一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做一名基层公务员。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如果说路途的“长征”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那么人心的“长征”则是一场心灵上的对话。“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她如同一名战士,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坚守在扶贫这条长征路上,她无悔于选择,是扶贫路上的永恒芳华。
太多太多的“最美”,却没法用只言片语来形容,他们谱写的“最美赞歌”却会一直云绕在我们耳畔,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给予我们方向,坚定我们信念,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琴,棋,书,画。而我最爱的是————画。在中国发展而来的画,自然的被称为国画。我最爱的就是这门艺术。
国画,是我国艺术精髓。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所以艺术表现的方式也不同。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东方艺术是可以为诗的,西方艺术是可以为剧的。而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方油画重形似。由此可见,中国画是一门趣味深远的一门艺术。
中国画特别精深。为什么呢?因为画国画,每一笔都要有深,浅,轻,重之分。在下笔之前,你要想好这笔应该落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落,这才是关键。
初学国画时,我连拿笔都不会。画画时也体会不到老师到底是在干什么画的时候也就乱画一通。画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一年后,我虽然还达不到老师的水平。可已经能把国画画得中看了。也能把指定的`某样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了。可是我有一个缺点,就是急躁。老师一画,我就开始画老师在说画的方法的时候我也不注意听,画出的画还是很难看。正式比赛的时候,我虽然能聚精会神地画,但平时还是不能发挥出太好的状态。老师多次说我的这个不足,使我渐渐地改正了这个缺点。
我还有一个不足,就是画画的时候一遇到困难就去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告诉我的话,我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生气。一直到老师告诉我为止,我才恢复脸上的笑容。但是老师告诉我,许多困难需要自己克服。是的,如果我喜欢国画,我就不会惧怕和国画有关的任何挫折。我一定会加油的!
国画,诗人写不出你的妙,雕塑家刻不出你的真;而我,能用笔表现出你的美丽身姿。
我爱国画!
“我宣誓,做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将热爱祖国……”庄严有力的声音在五星红旗下久久回响着。主持人慷慨激昂的开场白不禁让人心潮澎湃,为祖国的沧桑巨变而惊叹。望着徐徐上升的国旗,听着雄壮的国歌。心中想了太多太多:我有多久没有这样认真的看过国旗了?又有多久没有仔细听过这曾唤起无数人爱国情怀的国歌了?此刻,我深深爱上了我们的国旗,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样的鲜艳。同时,我也深深爱上了我们的国歌——世界上永远最美的旋律。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爱国的热情,泪珠竟在眼眶里打转,为什么?感动了?不!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被唤起的爱国心,埋藏在心底已久的爱国心。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好像人已经把物质享受作为他们追求的。爱国仿佛成了一个陌生的词语。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发生在去年的暑假里,我和爸爸去洛阳旅游。在途中休息时,我们趁机出来吹吹风,活动活动,赶了几小时的车也累了。刚下车,就在不远处看到一个跑着的年轻人,身上滚落出了一枚金灿灿的东西。紧接着又从我的脚边滚去,好大一会儿,它才停止“转动”,我这才看清它的真面目。呵!原来是一枚五角硬币,如果真要找到一些词语来形容,在我男孩里首先闪过的就是“脏”!它实在太脏了,周围全是黑乎乎的。而与它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异常耀眼的国徽。这时那名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真是傲慢,看也没看便毫不犹豫地从他自己那枚脏兮兮的硬币上踩了上去。刚开始我也没在意,如今谁又会在意那枚小小的硬币呢?这时,一个与众极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同学,你丢失并踩踏了中国人的尊严!”我探身打量着这位人——一副大学生模样,身着与时尚根本沾不上边的学生装。
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透露出坚定和正义。现场出现了片刻的沉寂,不知突然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响成了一片。而那名时尚的年轻人在掌声与大家的目光之中,捡起硬币红着脸灰溜溜的走了。
祖国啊,我们青年一代不会忘记了你的养育,在你的呵护下,我们茁壮成长。请相信,中国未来的生力军会将“中国”这两个闪闪的大字刻入人类历史的光辉史册。然而我们也深深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一颗爱国心永远胜于一切!
冬末春初,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刻牵动和考验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为此次战“疫”的主力军,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一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此次战“疫”,信心来自于党中央领导。自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防控情况,亲自作出部署和指示,深入一线,抵达武汉,前往火神山医院看望集中收治的重症患者,实地察看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党中央还紧急调配全国的医疗资源,截止目前,共派出300多支医疗对驰援湖北,医疗救治人员共计4万余人,其中包括终南山、李兰娟等多位医学领域的专家。除此之外,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也在不断充实湖北。
此次战“疫”,信心来自于制度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显著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不断积淀。这一优势,使得全社会迅速动员,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驰援湖北重灾区。短短7天168小时,昼夜不息的施工,火神山横空出世,建成并投入使用,再次创造中国奇迹,让世人惊叹。而背后,是4200名建设工地将士,日夜拼命、舍生忘死的奋战,是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同心协力,共克难关。
此次战“疫”,信心来自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党群同心,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精准传达上级的精神和要求。疫情面前,党组织一声令下,广大基层党员积极报名下一线,从社区工作者到无数个志愿服务队,从医务人员到爱心人士,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的家园,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半夜外面寒风阵阵,坚守关卡的人们靠一个小太阳取暖,饿了吃碗方便面,累了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直到早上新的一批人来接手,他们才会交接手头工作。此刻,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一名共产党员。
天空不会总是阴雨,阳光终将穿透云层。在大灾面前,无数人尽显英雄本色。党员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注定在这里发光发热。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狙击战。
经纬嘉园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在党员之家集中观看了灯塔大课堂第七课《不忘初心学党章》。
新的一年“灯塔大课堂”把学习党 www.baihua wen.com 章作为第一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通过观看课程,党员同志们对于党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纷纷表示一定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党章、党规、党纪,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在社区发展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板本寨的水族贫困农民家庭。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父亲对乖巧的长子邓恩铭寄予厚望,希望他考取功名,光耀门楣。邓恩铭6岁进私塾学习,10岁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他聪敏好学,深得老师喜爱。他还经常在课余帮母亲磨豆腐,向父亲学中医,从小就接受生活的磨砺。新式学校里有几位思想进步的教师,采用新法教学,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耳闻目睹清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暴虐,反袁护国斗争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初步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1917年8月,在老师的鼓励和二叔黄泽沛的资助下,年仅16岁的邓恩铭离开荔波赴山东济南求学。出发前,他立下了“头颅热血,不朽永垂”“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的誓言。
到济南后,邓恩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从此,他走上了探求革命真理的道路。进入山东省立一中后,邓恩铭眼界大开,新文化运动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大门,《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让他如获至宝,他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开始从中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也引起他关于国家前途深深的思考。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邓恩铭积极加入其中,并站在斗争的前列。他凭着出色的表现被同学们推举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部长,在斗争中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他们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爱国活动,一起研究、探讨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济南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和山东最早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紧接着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新的党章就此诞生。
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是党中央确定的这次党章修改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应征各位代表的意见,集体同意对党章做出新的修改。新的党章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把学习党章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说,一直以来就与时俱进,把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这些新的论断写入党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新党章将在我党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标志,也将为我党的理论建设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一天就在这书声中开始。
窗外的马路直铺开很远,没有车辆。藏在高楼后的太阳刚刚探出,很静。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站在阳台上,这座城却陷入了沉寂。
日历上又划掉一天。2月28日,这是我抗疫生活的第28天,距2020年高考100天。
2020届的考生可谓经历丰富,生于非典,考于肺炎,还附带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长寒假。之前未曾直面非典的我们,正亲历着一段暂时看不到终期的抗疫生活。
终于过上了不用去学校就能上课的日子,初次打开网课视频的我心里这么想着。
适应网课生活并不轻松,面对没有感情的显示屏,偶尔也会怀念数学老师的“演板”和英语老师的“咆哮”,想每天6:30的到校时间和翘首以盼的课间十分钟。我暗示我自己这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学会去享受。但当我长期面对屏幕眼睛酸痛,肌肉僵硬的时候,“享受”二字也便无影无踪了,心里也更为怀念学校里的生活,甚至连每周五晚的理综考试都变得可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王于兴师,修我矛戟……”合着环卫消毒车的喷洒声,我哼着小调。
阳光很好。坐在阳台,向往屋外的生活,是我此刻所想。
但在这场防疫攻坚战中,下楼扔垃圾都成了一种奢望。自从爸爸包揽了全家出行的任务后,我和妈妈便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之间的交流只限于隔楼相望,在家太无聊甚至期待对楼的能和自己吵个架。但每个人又习惯性地缩进壳子里。见有网友调侃,九楼住户因十楼传来咳嗽声而将其举报,查证后发现只是电脑QQ在线的提示音。小心,谨慎在心中蔓延开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看着时事新闻,我喃喃自语。
在看到各行各业“逆行人”的身影时,忽然心中涌起“美好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感慨。我渐渐发现,困难与美好相伴而生,在自我隔离的日子里,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一同激发起某种平日里未有过的感受。内心甚至会有些小激动,在最好的年纪亲身参与这场全国齐心的攻坚战,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战下,逐步见证病毒的远离。而我就坐在桌前,在这渐渐西移的阳光里,等春来。
看疫情报道是每天的必修课,疫情变化的曲线就像是一道解析几何题,仿佛让我解答哪里是拐点。天气逐渐回暖,预示着冬日已经过去,暖春即将来临,樱花将灿,雾尽春暖。我在此处静候,天地祥和,山河无恙,世间皆安。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公里”,又逢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一场抗疫救援将深深地铭刻在国人心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中体现出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是不言而喻的。
歌德说:“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无数的党员干部、无数的医务工作者、无数的青年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毫不犹豫地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甚至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湖北,与受难的同胞们携手并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身上总会有使不完的劲。这样崇高的爱国情怀,将凝聚起磅礴的奋斗力量。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这次抗疫斗争所展现出的“抗疫精神”,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担当,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决心,让我们更加坚信,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再大的困难,只要除以14亿,我们都能战而胜之;再微小的力量,只要乘以14亿,就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华民族成长的路上不乏荆棘,但我们总是越挫越勇。这一次,我们将再次“抱团”应对,把伟大的抗疫精神延续,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