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精彩13篇】

写作技巧就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细心的小编惊云帮大伙儿分享的13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1

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

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2

叙述是文章的表达方式之一。叙述要求把文章中要表现的人、事件交代明白,使文章线索清晰。叙述在记叙类文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叙述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叙述方式有两种: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按照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的文章,读者容易把握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H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弹琴的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勤奋练琴的故事。文章叙述“我”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在胡同里经常听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练琴的声音一年四季未曾间断过。春夏秋冬,小姑娘锲而不舍地练着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弹琴姑娘刻苦勤奋地练琴,同时融入“我”对琴声的感受和对姑娘的美好感情。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写法,故事情节显得清晰自然。

在运用顺叙的方式时,要注意用好表示时间或表示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另外,要避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为此,要注意材料的取舍与详略。

倒叙不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而是将后发生的情况先写,然后再回转来交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这种写法不仅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便于突出重点,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回忆性的文章,一般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也就是从时间上来说,先写现在,再写过去。

倒叙法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倒过来写,只是先叙后面发生的事情,再讲它的由来罢了。这样,就要注意处理好由倒叙转向顺叙时的文字衔接问题。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才不会给人以过于突然或是前后割裂的感觉。一般可用“事情的起因是……”“原来是……”或者用问�

总之,叙述方式的选用,要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尤其是倒叙方式的运用,不要故弄玄虚,为倒叙而倒叙,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 篇3

技法概述

中考作文,除要符合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言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外,还要符合各地考纲的评分标准,如讲究文采、语言亮丽、语句意蕴丰厚等。这样,考生的作文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语贴切,意蕴深远

杜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佳话,贾岛也有“推敲”的感人故事,名家写作历来重视词语的雕琢、精心锤炼,力求传神。生动贴切的词语可以为一个句子增色不少。中考作文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考生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二、活用修辞,精彩纷呈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修辞的作用就在于给平实的语言赋予超凡的表达效果。”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衣装扮靓。”文章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作文生动形象,满篇生辉;善用拟人既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善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用对偶句式则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

如《安塞腰鼓》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三、巧借手法,推波助澜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表现手法在文章文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文章语言因表现手法而内蕴丰富,文章主题因表现手法而不断升华。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和烘托、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象征、铺垫、照应等。

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正是通过第一段的铺垫、对比来衬托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热烈的特点,从而表达了对质朴、粗犷、豪迈的安塞人的热情讴歌。如没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带给读者的震撼是不会如此强烈的。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管理、反省过自己了吗?你在自律中获得怎样的感悟呢?

请以“自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解读

20xx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题目“自律”很实在,也很有内涵,考题立意清晰,难度不大。题目的说明文字对什么是自律也说得很清楚:约束、管理、反省、克服惰性、抵制诱惑等等,所以审题没有困难。

考生在审题之后,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中的事,人生就像行驶中的汽车,车轮的快慢好像人生的节奏,失去控制的车轮常常会出轨,失去控制的人生最终会导致人生中的失败。考生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比较好写。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一定要是原创的、诚实的、真挚的,打动人,说真话,这样就能拿高分。

考生在写作时,文章的切入点要小,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真情实感,让自己心中的秘密、生命中的经历、心灵的感受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样的作文要比那些矫情的、言不由衷的、模仿抄袭的不知好多少倍!

考生若能在文章中结合国学知识,展现考生的文化底蕴,便可锦上添花。如能谈谈中华文化,如“慎独”等古训当然更好。考生可以写如何将“欲望”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做一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人。这样的例子应该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所以大家都有话可说。

和往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题不同,20xx年的作文题既可以写成议论文,又可以写成记叙文。不像往年的中考题,看起来写议论文合适,可是写成议论文难度大。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滴水之恩”等,两种文体界限非常分明。

如果考生选择的文体是议论文,需要理清楚文章的层次,可以从什么叫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如何自律三个方面下笔写,注重文章的逻辑性,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

如果考生写的是记叙文,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从生活感悟着笔,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从事件中体会到自律的重要性,或是不自律所带来的后果,事件描述应具体,情感表达要真挚。

总体而言,作文题目非常简明扼要,命题者已经给考生立意。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不用自己去设想中心和立意。这样的作文,审题没有障碍,也不容易跑题。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 篇4

技法概述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十分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也决定着文章水准的高下。中考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的选材别有洞天呢?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题解读

20xx年绍兴卷作文题的独特之处是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发现自我之美,自我之长,抒写自我之价值,这是对引导学生关注外在世界的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

从作文题的形式上看,20xx年和20xx年一样,回归到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考查方式。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审视自己。而且文学色彩较浓,富有诗意,这也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但是,在延续20xx年的形式的基础上,20xx年又有了些许创新,即提示语的使用。前几年的作文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基本上是直接出示作文题,而20xx年在作文题前增加的一段提示语:“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审题的难度。优美雅致的提示语,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考生的审题思维,便于考生打开思路,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同时有利于考生克服考试紧张心理,调整考试情绪,使他们渐进作文思维的亢奋状态。

这个命题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正能量的宣扬。人间处处温情在,社会处处有阳光,它反映了社会的温暖和谐。而“我”也参与了其中,享受阳光的同时奉献阳光。引用到文中,结合现实,就是旨在倡导学生要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献出爱心,有自信,乐于助人。

审题时,从“阳光”这个意象中,考生不难联想到光明、快乐、温暖、爱心、奉献、力量、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从而进一步联想到“阳光”可以是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存在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指代,甚至可以引申到平凡、微小和伟大等。当考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时,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能就会有新意了。当然,关键在于学生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写作。

在审题过程中,考生还不能忽视“也”这个关键词。“也”表示同样,蕴含了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考生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这个意思。一个“也”字,要求在具体文章中有考生认识的转变。整体而言,这个作文题能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从身边小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写作中完成一次对自我及身边人、事的观察与体悟。

作文想拿高分,除了要审准题外,还要有新意、有特色,具体来说就是选材独特、寓意深刻、文字具有表现力。选材上要新颖,不要仅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可以活用社会热点中的材料。材料丰富鲜活,视野更开阔。当然要记住最核心的一点:无论用何种文体,考生都要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应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验描写,或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5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

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重要的在于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能急躁,不能马虎,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假如你在语文课上认真地学习了,假如你仔细看过我们介绍的写作知识,那么,面对中考,你应当是胸有成竹了。

在这里,我们还想谈谈拿到作文考题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应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周密审题

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考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只要文章符合题意,一般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

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辨明文体

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3)中考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2.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题目:在阳光下成长以上要求应该说是很具体的、明确的,但在实际考试中仍会有少数考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二、妥善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编写提纲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下面是两篇不同文体作文的写作提纲:

记叙文:《不寻常的考试》(199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题目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议论。(2)字数不得少于600。(3)凡涉及校名、人名、地点时,一律用××代替。

提纲:

(一)开头:议论点题,人生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我经历过两种不寻常的考试。

(二)主体部分:1.刻苦练功——准备参加芭蕾舞学校招生考试

2.雨夜助人——考试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

3.意外遭遇——途中扭伤了脚

4.考试失败——脚伤造成的结果

(三)结尾:对这件事的看法——舞蹈考试失败了,做人的考试中交了正确答卷。

议论文:《不要拒绝做小事》

提纲:

(一)引论:引出话题,提出论点——不要拒绝做小事。

(二)本论:

A.阐述论点:

1.不要轻视小事,“小事"是“大业"的基础。

(1)老子的名言——分析

(2)刘备的话——分析

2.伟大的成就是由点滴努力积累而成

(1)苏联昆虫家柳比歇夫的事例

(2)巴甫洛夫的论述

(3)中国女排的事迹

B.联系实际:

青少年要重视小事

(三)结论:重申论点。

(四)沉着行文

列好写作提纲后,就要落笔行文了。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语言表达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要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病句”。北京地区中考评分标准中语言一项明确规定,文中有1至3个病句尚可评为二类,有4至6个病句就属于三类了。因此,语言的通顺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各类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我们在前面分体指导中都有具体说明,这里不再重复。不论哪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标点使用不规范,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行文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使用标点要注意规则,如: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统称“点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应占两格,一个破折号或省略号不能分处两行。省略号要点足6个点等等。

3.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

考试作文的书写情况,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也就影响着作文成绩。对这一点,考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北京地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规定,错别字每2个字扣0.5分,最多扣3分;全文书写极其潦草使人难以辩认的,扣2分,文中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不要小看这1分、2分,有时候,这小小的分数之差可能直接影响你升学的最终结果。书写的工整规范不是一日之功,应当在平时严格要求、自觉训练。

4.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作文的字数,在总体布局时应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命题作文主体部分应占全文的70%,开头和结尾各占15%;给材料作文,开头要引述材料的,开头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体部分至少要保证65%,结尾可适当缩减。

五、检查与修改

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修改。修改文章,原则上应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但考试作文在写完后不可能有时间做大的调整、改动,所以,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对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修改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默读”。逐字逐句读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作文临场答卷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但答卷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前的长时间的努力,反映着考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功底。因此,要想临场答卷取得满意的效果,功在平时。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6

话题作文大都要考生自拟题目,有的考生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的文章题目;也可拟订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给阅卷者带来愉悦感染。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7

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五、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8

写作文有六字箴言: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引人入胜。为内容和中心服务,不宜拖沓。应简洁、利落。

猪肚: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丰富的内容

豹尾: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刚健,比喻文章的结尾应表现力强

学好这七法、打造完美凤头

1、悬疑法

在文章的开头设置一定的疑问,引起读者好奇,使人想进一步了解事情如何发展,吸引读者的目光。

一般用在故事、小说或是描写事件的文章,用悬疑的方法�

2、破题法

又叫做“开门见山法”或“直起法”,也就是在文章第一段直接说明题意,点破题目的意思,或是揭露文章的中心思想,让读者一目了然,开门见山。

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紧扣题目,直指题心,直接说出题目的意思,把中心思想写出来,会让文章一开头如万马奔腾,气势十足,使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3、引述法

在文章的开头引述古人的名言佳句,或是中外谚语、俗语、诗歌,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增加说服力,引起读者共鸣。

一般用在议论文或是记述文,把自己的想法透过名言佳句表达出来,使文章的开头显得有力。

4、提问法

文章起笔用“提问法”,可以让文章充满浓浓的情感,就好像和对方见面聊天一样,非常亲切。激发读者对题目的好奇,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5、对话法

在文章的开头利用人物的对话,点出主题。这样的开头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性,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作者描写的故事情节。(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般用在记述文,或是童话、小说。用对话作为文章的开头,描写时切勿冗长啰嗦,以免造成文章拖泥带水。

6、假设法

在文章的开头利用假设的语气,反问对方,点出主题,使文章显得气势十足,很有力量。

一般用在议论文。

7、倒叙法

在文章一开篇就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开头。倒叙开头,能一下子给人以悬念,让人(读者)能急着往下读文章。

一般用在记述文中,描写人物或事情的文章。

小贴士

开头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比喻法、拟人法、举例法、对比法、排比法、联想法。.。.要根据作文要求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写开头。

但一定要切记:开头仅仅是为文章主体服务,力求简洁,如果开头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话过多,势必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内容就显得单薄,不够具体。

四个绝招、写出充实丰盈的猪肚

1、采撷一个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能给读者新鲜感。所谓材料新颖,是指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观点……表现在我们要对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独具慧眼,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描写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抒发真挚纯洁的情感,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新”是作文题材的生命活力所在。

2、常中求异(老题材中挖出新立意)

文章材料当以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为妙,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曾经用过的材料就不能再次用了。恰恰相反,旧材料如果经过技术化处理,如转换视角、延伸拓展、逆向解读……做到常用常新,照样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考生要反复斟酌,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角度,挖掘事件最深刻的意义。

3、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主旨

一个新颖深刻的主旨需要一个新颖的立意。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变换“角”度

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猪八戒照镜子”,人物常常嘲笑猪八戒的不是,却忽略了镜子客观反映事实的可贵品质。

②避“俗”原则

立意时必避俗避熟,忌讳使用通用公式。“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

③求“异”思维。

比如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根据“不必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等等都是求异思维的体现。切记求异并不是求离奇,一旦刻意追求怪异就偏离了人们认知的主流,也将不受阅卷老师欢迎。

4、穿插精美片段

在行文的过程中,穿插一组精美的片段,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更能让阅卷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高分自然不言而喻了。

①采用一组美词。例如叠用四字词,引用诗词、歌词、电影经典片段等,这样能使行文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

②设置一组美句。比如排比句、哲理句、双关句、修辞句、名人名言句等,这样形成的一处亮点可以在瞬间点亮阅卷的眼睛。

5个关键写豹尾、简洁有力留余韵

1、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互相照应,特别是在结尾要回应开头,使文�

2、留有空白

作文要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从而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余音渺渺

这种结尾既深刻又发人深省,能够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掩卷深思。

如《父亲》一文的结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天相隔,骨肉永离。爸爸,您在哪里?您在哪里?我无语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啊!

4、总结概括

在结尾时对全文作简单的总结,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5、抒情言志

结尾用抒情的语句,阐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感人肺腑,表达作者的愿望和志向,并紧扣题旨,往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9

[题目设置]

苍鹰搏击长空是风景,雨燕掠过田野也是风景;青松屹立山颠是风景,小草装点大地也是风景……亲爱的朋友,不管你拥有什么,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可 以“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风景”一词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我们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是:不管你拥有什么,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可 从这个中心我们知道,这里的“风景”,应该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景”,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都可以称得上美景,如“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叙写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个性等。

材料的中心告诉我们,不在乎在什么时间,不在乎在什么地点,只要你有一颗崇尚生命、热爱生活的心,你就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在乎你是谁,不在乎你拥有什么,只要你真诚地奉献你的才能,热情地燃烧岁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佳作示例]

例文一、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我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跑向终点时,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我自己淋着雨,却努力地举着雨伞为盲人遮雨时,我知道,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我在公众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偷偷地拾起一团废纸将它扔进垃圾箱时,我知道,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我意志坚强。跑道上,我一圈一圈地跑着,逐渐地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逐渐不听使唤,但我仍坚持着,一步,两步……终于,我跑到了终点,尽管自己是最后一名,但我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因为我没有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纵然老天和我开九百九十次玩笑,让我遭受九百九十次失败,我也应该九百九十次站起来,我没有理由放弃。因为,或许胜利女神会在第一千次对我微笑。只要希望在,只要梦想在,我就不会放弃。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不放弃,我终会达到顶峰。

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我有爱心。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爱心。因为我有我的爱心,所以我会在雨天帮盲人打伞,我会扶着他们过马路;因为我有我的爱心,所以我会摔碎自己的“小瓷猪”,为“大眼睛”捐款;因为我有爱心,所以我会在盲人敲着竹竿过马路时,上前搀扶着他,与他一起横过马路;因为我有爱心,我会把微笑时常挂在嘴边,去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有爱心的人,这世界才春光灿烂,繁花似锦。

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我有责任。正因为这神圣的责任,在公共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从容地捡起了纸屑。我知道,微不足道的举动并不能说明什么,可我出一份力,就能像春风一样,为柳条送去春的消息;我也知道一次小小的善举并不能拯救什么,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会汇成大德的海洋。我相信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不怕流言蜚语,不怕冷嘲热讽,我只求努力地按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事。

苍鹰搏击长空是风景,燕子掠水攀枝也是风景,青松屹立于山颠是风景,小草装点大地也是风景。我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但我意志坚强,有爱心,有责任,所以我坚信:我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819字)

[点评]

本文紧扣命题立意,从展示自我的角度,写了自己青春阳光的个性和追求,读来回肠荡气。文章结构匀称整齐,先总后分再总,中间部分又照应开头的三句话铺展开来,揭示原因,展示自我,内容丰富,个性鲜明。

例文二、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苍鹰搏击长空,燕子掠过田野,轻松屹立山巅,小草装点大地……这些都是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固然美丽,但我们身边却有另一些风景比这自然风景更美丽、更壮观、更让人回味无穷。

母爱是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唐山大地震前,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家里一边打着毛衣,一边逗自己刚满月的儿子玩耍。突然来临的大地震把毫无准备的母子压在了倒塌的屋子下,幸运的是,母子都没有事,儿子在母亲的怀中睡着了,不久,儿子醒来大哭,母亲知道他是饿了,可是她已经没有奶水了,情急之下,母亲摸起了针刺破了自己的手指,让儿子吸吮自己的血液。八天后,当人们发现这对母子时,他们看到一个婴儿吮吸着妈妈的手指甜甜地睡着了,而这位母亲已经死了。母亲用自己的血保住了儿子的生命。母爱让一切豪言壮语失去色彩,为我们座灵魂深处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母爱是生命中最朴实无华、最伟大的风景。

毅力是世间最壮丽的风景

20xx年4月26日,登山爱好者亚伦。拉斯顿来到人迹罕至的兰约翰峡谷,他在攀登中,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他用力去推那石头,可巨石在摇晃中竟压住了他的右前臂,钻心的疼痛使他痛不欲生,他用力想把手臂拉出,可巨石纹丝不动,他只好等待救援。但几天后,这里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继续等下去无疑是死路一条。惟一的办法就是断臂自救。拉斯顿横下心来,在没有止痛药和止血药的情况下,用一把锉刀活生生地将自己的前臂割了下来,其间的痛苦可想而知。断臂后,他艰难地向山下行进,最终被两个旅行者发现,并被他们送进了医院。拉斯顿的故事的确让许多人折服。他坚韧的毅力和精神不正是世间最壮丽的风景吗?

不要以为伟大、壮丽的风景只是由伟人、名人创造的,上面的例子说明,平凡人照样可以创造风景。多看看你的周围,你会发现许多风景。母亲为了上学的孩子做着可口的饭菜,那锅碗瓢盆演奏出的天籁之音不是美丽的风景吗?老朋友相见,热情的拥抱、真诚的问候,不是动人的风景吗?老师批改作业到深夜,像蜡烛一样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不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

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正等着我们发现、创造。(834字)

[点评]本文从“风景”普遍存在的意义上开掘主题,并点出两种最为震撼人心的“风景”,作为文章主体部分,材料典型、新颖,极具说服力。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堕入思维定势——只有伟人才显得伟大、壮丽,平凡人照样可以。

例文三、人间何处无风景

美,缤纷着人间,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关注生活,你会感叹——人间何处无风景!

人间何处无风景?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草长莺飞,春的温馨是一道风景;绿意浓浓,水波粼粼,夏的热情是一道风景;金黄世界,微风飒爽,秋的成熟是一道风景;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冬的澄洁是一道风景。和谐美妙的大自然是人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人间何处无风景?读——厚重的文化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是一道风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伤感惆怅是一道风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自信是一道风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肠如水是一道风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心系天下是一道风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满怀是一道风景。厚重深邃的文化是人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人间何处无风景?瞧——人类智慧的结晶:雄伟壮观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一道风景,神奇诡异的文明奇迹金字塔是一道风景,无限广阔的宽带世界是一道风景,维纳斯残缺的手臂是一道风景,飞向外星的宏伟蓝图是一道风景,融入西洋建筑的联芳楼是一道风景,神七遨游太空漫步苍穹是一道风景,兼具中西文化理念的东方时尚旗袍是一道风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奥运文艺表演是一道风景。古今中外,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人间何处无风景?听——生活的回音:一位青年掏出百元大钞递给一个不足1米的乞丐,半分钟后,乞丐一瘸一拐走向30米远的捐款箱边,把百元大钞塞进箱中,还从自己衣兜掏出几枚硬币放进箱中,那硬币发出的声响,正是那乞丐善良真诚的心声,正是生活中美好心灵的回音,这心声和回音是一道风景;汶川地震,举国震惊,世界震惊,一个个救援队从四面八方汇聚汶川,一笔笔凝结着爱心的捐款飞跃国度飘香汶川,这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古往今来,生活的回音是人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睁开双眸,以发现美好的眼光和热烈的情怀去审视世界,你会发出感叹——人间处处是风景!(806字)

[点评]本文紧紧扣住“风景”,从自然、文化、智慧和生活的回音四个方面出发,分别以看、读、瞧、听、四个字领起,首尾呼应,结构匀称,给人以深深的美感。语言表达上用了几个主要的句式,便铺展了开来。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10

技巧一:标题指路,层次清晰

所谓“标题指路”,就是作者在构思全文时,根据主体部分各段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表明自己的行文思路。这样,既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在重点处酣畅行文,突出重点,又可以使文章疏密有致,卷面赏心悦目,情节摇曳生姿,让阅卷老师击节叫好。

技巧二:书信体式,亲切感人

书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中考时不少考生用它来写话题作文。书信体作文要符合书信的格式,正文部分的谋篇布局要相对灵活,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方面,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所以要写得感人亲切。

技巧三:日记体式,自由活泼

日记是广大初中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写作体裁。它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记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短小灵活的文体。日记体作文既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是共同表达同一主题的几则日记的组合。日记体作文的结构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严格的逻辑衔接,在表达上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都可以随意穿插。这种作文体裁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技巧四:镜头转换,片段组合

镜头转换法是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选取几个生动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片段组合成文。运用这种方法时同学们要注意所选材料必须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

运用镜头转换法组织文章结构时,要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并巧妙地把镜头剪接成文。此法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另一种是横向排列组合。例如,一考生写以《灯》为题目的文章,可以选择以下几个镜头来写:先祖点松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用更先进的灯。通过描写这些片段,展现了社会的发展,这是纵向排列法。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战士的烛光灯。通过描写这些片段,歌颂了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用镜头转换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既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象能力,又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给读者留出自由思维的空间。这种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用“一”“二”“三”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或者直接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

技巧五:首尾圆合,前后照应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在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那儿。”这就是说文章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即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写作时若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上下文脱节,全文结构支离破碎。常见的首尾圆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细节照应、悬念照应、伏笔照应。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11

1、写记叙文最保险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什么样的作文最保险?本着体裁不限的原则,老师们根据以往初中生们的选择和经验,认为适合大多学生中考时发挥的当属记叙文。

“记叙文相对来说比较好写,讲一个故事,适合作文水平普通的学生去写。尽管不容易拿高分,但应该保证能得平均分,不至于拉开差距。”

为什么说写记叙文不易得高分?原来,由于写记叙文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难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一个老师要看几千篇作文,也不可能看得太仔细。但正因如此,也差不到哪去。

2、写议论文易得高分

相对于记叙文的“平庸”,历来中考作文的高分,都属议论文。“议论文的要求高一个档次,写好的话往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也容易拿高分。”

虽然议论文易夺高分,但并不是每个考生都可效仿。“有些考生写议论文空议论,没任何凭据、材料佐证,这就不像也不是议论文了。”言下之意,就是忌“空吟嗟叹”。写议论文还有个“危险”,容易跑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本来文章议论先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焦点在谁先,如果议论成“怎么生”,那就有跑题之嫌。

而除了跑题,议论文也大忌“不匀称”。议论就是要因议生论,无对错判断。如果议论着议论着就否定其中一方观点,那就不似议论,而似“定论”了。

【点好题】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久久不能忘怀。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巧妙的点题很值得玩味。

首推当是简媜的《夏之绝句》,结尾一段:“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这个结尾并没有说到蝉声有什么深奥的内含,只是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一个“平平仄仄平”就是一种绝句的节奏,是一种韵味,这真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点题,完全就是一种音乐的节奏感,不需要用语言的意义来表达什么,只需要你用自己的心灵去昤听,去感受夏日那种生命紧凑而又明快的节奏感,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点题,先就不一一举例。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就初中生考场记叙文应该如何做好点题。

一、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文中点题,可以使行文紧凑,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让读者很容易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向。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能让你的行文紧扣文题,避免偏题,更能让阅卷教师轻而易举地把握你的文章脉络,明确文章的主题。

3、结尾点题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12

1.仔细审题不偏题

在中考考场上,看到作文题,同学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审题,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做到不偏题,不跑题。在审题上同学们可以多花些时间,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不要觉得语文不需要草稿纸,语文也是需要草稿纸的,尤其是语文当中的作文。很多学生题还没看清楚,就着急忙慌地开始写作文,结果离题八万里,作文分数可想而知不会太高。

2.选自己擅长的文体

除了作文有明确规定用哪种文体外,大多数的作文都是不限制文体的。不限制文体的作文不是说没有文体,同学们要选一种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作文。比如喜欢观察生活,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学生,可以用记叙文;思路清晰,喜欢判断推理的学生可以写议论文;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以写童话等。

3.紧扣话题,缩小范围

一般话题作文会给出一段话题,这段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有多个角度可以写。比如一个物体、一件事、一个人、一种情感等,同学们在分析作文的时候,要紧扣话题,缩小范围。这样就不容易跑题了,在作文评分等级中有明确规定,作文偏题或者跑题,给15分以下。15分的作文可想而知语文分数不会高。

4.标题博人眼球

把作文题目审清楚了,大纲也列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起标题,开始写作文了。阅卷老师阅卷的时候,标题是必须读的内容。标题反映出来的内容有很多,如考生是否偏题,文章有无新意等。博人眼球的标题可以让阅卷老师印象深刻,同学们要在标题上下功夫。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标题要紧扣文章主题。

5.文章要有新意

很多中考生清楚,作文评分的时候有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以作文总分50分为例,基础等级40分,主要从内容、结构、表达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发展等级10分,只要符合“有深度、有个性、有文采、有创新”四个当中的一个,就可以赋分。所以,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新意,把发展等级的分数拿到手。

6.结构合理,首尾呼应

想要文章拿高分,除了要有新意以外,还要结构合理,首尾呼应。开头的时候同学们最好开门见山或者运用一些排比、名言警句等引出主题,结尾要点题并且升华内容。还有千万要注意不要出现前松后紧,前面很流畅,后面赶时间凑字数,这样也是不行的。

作文小贴士:在中考当中,语文是第一科要考的内容。语文考得如何,直接影响其它科目考试时的情绪状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打一个漂亮的开门红。想要语文拿高分,作文一定要拿下。作文写作的时候,除了掌握以上写作的技巧以外,还要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是要求中考生把字写得多么漂亮,至少要字迹清晰,让阅卷老师能认得。中考作文还有哪些得高分秘诀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 篇13

“动”要与“静”结合

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浓”要与“淡”结合

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 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定”要与“移”结合

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虚”要与“实”结合

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