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分析]
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不尽的魅力。刚刚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的学生们,重返校园便能接受《快乐地玩》这样一份殊的礼物,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再高兴不过的了。
本组教材正是抓住了儿童喜欢玩的天性,以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一首构思新奇的诗歌和一篇极其贴近学生实际的现代文呈现给了他们一方触手可及的游戏天地。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回味起儿时的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带着一颗童心,与学生们一起去品其间的乐、感其中的趣。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了解同学们都喜欢玩什么,怎么玩会更有趣,也可以自己动脑创编适合自己的游戏。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
一、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愉快的暑假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假期里体验到的快乐,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之中。
2、刚刚开学,许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一定出现许多问题,在指导写字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姿势,为下一步的写字奠定基础。
www.baihua wen.com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读诗、背诗、识字,写“村、居”两个字。
第二课时:复习古诗和生字,写六个字,处理课后练习。
六、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七、几点思考:
1、关于古诗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一、二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对古诗的讲解究竟把握到什么程度?我的体会是,把握识字这个重点无可非议,但并不是说在识字的同时我们什么都不做了,像高鼎的这首《村居》,描写的是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一定要让学生跟诗人一起饱览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但是因为我们重点要完成识字任务,古诗的内容又不适合一句一句枯燥的讲解,怎么办,所以我在一开课,就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之中。(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的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啊------”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乐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孩子高高举起一只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春天的气息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春天的美丽与孩子们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儿时,情不自禁的`笑了。)想象一下,老师绘声绘色的讲完这段故事,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接下来就向学生交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学习高鼎的这首《村居》,同时认识“村、居”这两个字,并指导写这两个字。
2、关于识字
(1)建议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识字,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短小的韵文或古诗。(介绍韵语识字:韵语教学的全称为“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简称:韵语教学)。它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姜兆臣同志于1982年在全国首创的一种快速、高效启蒙汉语教学法。韵语识字法是将同韵的字编写成简短有趣的韵文,让儿童容易掌握“整体”的语言环境,然后再在“整体”的基础上认识“部份”的生字。先整体后局部、先轮廓后内涵,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关注字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识字就是学生会读这个字的字音就行了,其实不然,了解字形,理解字义,这三者的结合才算真正认识这个字了。我们想想,学生的错别字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关注字义的理解,所以学生在运用汉字的时候,同音混淆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在古诗中识字,因为古诗中的生字比较孤立,缺少具体、直观的语言环境,所以学生就更容易忽略对字义的理解。针对这一课的11个生字,怎么去关注字义,我的想法是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像“居、拂、堤、醉、散”这几个字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诗的意境来理解,有的还可以结合字形来理解,如“拂、居”等,还要关注多义字,如“醉”。在这里是“陶醉”的意思,本意是喝醉酒的意思。多音字“散”可以用扩词法来处理。像“杨、烟、童”等字不用讲解,学生也明白。
3、自编短文,复现生字,巩固生字:
在一个小山村居住着许多人。春天到了,堤岸(àn)两旁的杨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yáo)来摆(bǎi)去,像喝醉了酒。几个孩子因为放学很早,就趁着家家户户冒起炊(chuī)烟的时候,在一起散步。
4、关于写字:很多老师反映,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总是指导不完,有的就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写,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
(1)分散写字。把要写的字落实到两节课来写。第一节写“村、居”两个字,要注意“居”的里边写的要宽一些。
(2)重点指导,归类把握。指导“烟”,因为这里有一个新部首,“散”和“放”在一起指导,有相同的偏旁,但写法不一样,一个是左大右小,一个是左小右大。
(3)放手观察,自己摩帖。对于笔画少,字形比较简单的字,建议让学生在独立观察中完成,老师加强巡视。
还需强调的一点就是,写字的要求要高于一年级,不仅写对,要写美观。
5、关于课后练习:
增加成语积累:居安思危居高临下居心不良安居乐业后来居上因小失大前因后果。
原文: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草长莺飞二月天,
《村居》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翻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村居》赏析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二、教材说明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录音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3个字,要求认识4个字。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7个生字的读音。
烟:要用形声字规律记字形和字音。
趁: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c”。
纸:翘舌音,声母不要读成“z”。
长:多音字,本文读zhǎng。
莺、拂、堤、醉四个字只识不写,要记住字形,读准字音。
2、写字教学。
要一个一个指导学生把要求学会的字写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趁: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捺脚要写长些,包住里面的“”。
纸:右边是氏字边,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
(三)词句教学
村居:在农村居住。诗以《村居》为题,指诗所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本课难理解的字词不多,大多数词句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诗句的大意可根据词语意思和生活实际了解,以下描述供教师参考:
早春二月,草儿发了芽儿,黄莺唱起了歌,
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
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不要让学生死记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四)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背诵是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古诗,可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再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句子读流利,在练读中对词句有个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逐句了解大意,对诗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地朗读了。所谓理解地读,就是读出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导,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通过读加深理解诗的内容,加深体会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朗读,可参考如下示例。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可看图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想象能力训练。为了做好此题,教学中应多方面着力渗透:借助课文插图(或投影、课件)引起学生的想象;结合词句意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应适当描述诗中情境;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
在充分渗透的基础上,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和表达练习会变得容易。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1、最近学习的几首古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谁来背一背其中写春天美景的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
2、解题,引导看图。诗题《村居》,表示诗中写的情景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那么,诗人村居时亲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看画面(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六)看图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八)完成课后第3题:进行想象、口述训练。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张舜民〔宋代〕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清平乐·村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字词解释】
茅:茅屋;檐:屋檐;吴音:吴地的地方话;相:互相逗趣、取乐;翁媪:老翁老妇;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亡赖:顽皮、淘气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标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见长,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普通农家的描写,表现出一幅平和、安宁的乡村生活的画面。上片词人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接着描写老人们悠然地过着晚年生活,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下片转写青年人,不同年龄的`人们在忙着自己的农事。“溪头卧剥莲蓬”,传神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并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来,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