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下属沟通(五篇)

如何与下属沟通(精选5篇)

如何与下属沟通 篇1

正确定位

“一把手”拥有诸多权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地凌驾于下属之上,当然,我们并不鼓励管理者完全忘掉自己的身份,一味地和下属“打成一片”,甚至失去自己应有的领导风度。和下属的关系,说到底是分工协作关系,一切目标 的完成都离不开下属们的认真执行、多方协作。管理者要正确对待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所处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创造一个和下属融洽相处的工作氛围。

明确责权利

管理者授权关系到下属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管理者要把握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结合的“度”,责权利三者之间的结合越合理,下属的工作就越有积极性,如果管理者不能公平把握这个“度”,就会引起激烈的矛盾 冲突,更谈不上与下属的和-谐相处。

管理者要让下属知道具体的责任能容、权利范围和利益大小,要让下属明确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明确该位置应承担的责任、应具备的权力和将得到的利益。责权利三者是统一的,责任者既是责任的承担着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管理者能以责定权、以责定利,在责任明确的前提下,赋予责任者履行责任的权力,并制定有关报酬、奖励、待遇方面的规定。明确了责权利,管理者很容易受到下属的拥戴。

充分信任

管理者与下属之间是一种协作关系,协作就需要信任。信任是一种尊重、鼓励与赞美,是一种给予下属自信的有效方法,是下属自觉自发回报管理者的精神动力之一。

管理者表达信任的方法有很多,信任下属的管理者通常巧用赞美,适时地给予下属鼓励肯定下属的工作业绩;信任下属的管理者会给下属充分的空间,给予他们适当的权利,让他们单独处理一些事情。相信绝大多数的下属都会乐于在管理者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秀。管理者这些表达信任的方式都会让下属认为自己获得了上司的信任,这样下属便可以在企业中树立起个人的尊严、威信和形象,这是下属在一个企业中内心自尊的重要需求之一。

信任下属的管理者在下属遇到问题时,不会轻易否认他,而是与下属一起排除万难。当我们信任下属时,就同样会获得下属的信任,这种彼此的信任会使得合作十分愉快,也能很快完成工作目标;当管理者对下属将信将疑,过多地干涉下属的工作时,就会自陷困境。

善于沟通

沟通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有效的沟通可以拉近与下属之间的心理 距离,使本来不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平和的氛围中得以顺利解决。

当然,沟通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 。当管理者能平心静气倾听下属的意见,再掌握一些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就具备了与下属相处的资本,具有了这样的资本,管理者在与下属相处时就拥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做下属拥戴的管理者

管理者与下属的相处往往关系到一个团队的氛围,甚至会影响 到公司的业绩。例如,从责任传递上角度来说,对于一个深受下属拥戴的管理者而言,责任的传递是很简单的事情,你传递了10,你的下级会全部接受,乃至焕发出15,甚至20的责任心;但对于一个不受下级拥戴的管理者而言,责任的传递就会非常困难,此时,你的管理则毫无有效性可言。因此,管理者应该处理好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成为下属拥戴的管理者。

如何与下属沟通 篇2

换位思考

俗话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作为领导,在处理许多问题时,都要换位思考。比如说服下属,并不是没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领导者不替对方着想。关键在于你谈的是否对方所需要的。如果换个位置,领导者放下架子,站在被劝说人的位置上瞻前顾后,同时,又把被劝者放在领导的位子上陈说苦衷,抓住了被劝说人的关注点,这样沟通就容易成功。

与下属做朋友

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领导者的说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情感的征服。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架起这座桥梁,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领导者与对方谈话时,要使对方感到领导不抱有任何个人目的,没有丝毫不良企图,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自己,为下属的切身利益着想。这样沟通双方的心就接近多了,就会产生“自己人”、“哥儿们”效应。

情感是交往的纽带,领导能够很好运用,和下属交朋友,使自己成为下属真正的自己人,是完成群体目标的主体力量。

多激励少斥责

这一劝说技巧主要在于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褒奖,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工作任务。对于下级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或者是失误,特别要注意,不要直言训斥,要同你的下级共同分析失误的根本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鼓励他一定会做得很好。要知道斥责会使下属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很难平复,对以后的工作会带来隐患。

例如,你是位领导,带领几个下属去比赛保龄球,比赛的时候,下属抛过去的球打倒了七个,作为领导可能会有两种表达。其一:“真厉害,一下就打倒了七个,不简单!”这种语言是激励,对方听起来很舒服,其反应是,“下次我一定打得更好!”。其二:“真糟糕,怎么还剩三个没有打倒呀!你是怎么搞的?”对方为了缓解领导对自己的压力,就会产生防御思维和想法,其反应是:“我还打倒了七个,要换了你还不如我呢!”两种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语言,前者起到激励的作用,后者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

积极的激励和消极的斥责,对于下属的影响就会是两种不同的结果,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影响,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如何与下属沟通 篇3

若要影响他人,先要缩短心理距离。

相比起一般的人,人们更愿意听取朋友的意见。而有两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拉进双方距离:相似性和赞美。

有的领导人为了在下属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采取指令性的语言,把自己跟下属区分开。但是,请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跟你说话,你会发现对方这种讲话方式会让你不愿意认真听,同时内心产生一种抗拒感。聪明的领导人会运用宽松的语言,找到与下属的共同点,拉进心理上的距离。共同意识的提出,能使激烈反对领导的人,也不再和领导者意见相反了,而且会平心静气地听从领导者的劝说,这样,领导者就有了阐明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攻入下属的心。

另外,赞美也是一个能够拉进距离的好方法。作为领导,应适时地给予鼓励慰勉,褒扬下属的某些能力,引导他们顺水行舟,更加卖力地工作。数据表明,对他人品格、态度或表现的积极评价可使被赞美者对赞美者产生好感,并心甘情愿地遵照后者的意愿做事。

在你讲话的时候,你什么都听不到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领导人在下属还没汇报完就开始自己滔滔不绝。细想一下,当一个人话说到一半被别人打断,心中记着还没讲完的话,他又怎么能好好地听你的话呢?领导倾听不是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内容,而是要做到敞开心胸,毫无偏见,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理解他的处境。把“自我中心”抛在一边。当领导认真倾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员工的反应会更积极,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领导的重视。其实,聚精会神地倾听是让员工觉得自己有存在价值的方式之一。

推心置腹,替员工讲出顾虑

作为一个领导,在工作当中有时会把一些相对困难的任务交给下属。下属面对领导的要求,只能勉强答应,心中难免会有怨言。此时领导不妨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替他把顾虑讲出来,比如:“我知道你现在比较忙,你可以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后再完成这个事情。”或者:“我知道短期内要联系这么多家公司有难度…”如此一来,员工便会觉得老板在安排工作之前有考虑实际的情况,而不是随意地分配任务。这样,老板随后说的话也就更容易被员工听进去。

运用你的“认同权利”

领导者可以在员工中建立自己的专家权威。员工在做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此时领导能提供对员工有帮助的指导,比如提供自己过去积累的经验、对企业产品的认知、怎么样提高工作效率,员工会慢慢信赖你的水平。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管理者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或者一些优秀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钦佩。这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认同权力”。当领导成为员工的“仰慕对象”,领导的影响力会大大提升。

如何与下属沟通 篇4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财务部陈经理

下属:财务部员工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

案例情景:

财务部陈经理结算了一下上个月部门的招待费,发现有一千多块没有用完。按照惯例他会用这笔钱请手下员工吃一顿,于是他走到休息室叫员工小马,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饭。

快到休息室时,陈经理听到休息室里有人在交谈,他从门缝看过去,原来是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两人在里面。

“呃”小李对小马说,“你们部陈经理对你们很关心嘛,我看见他经常用招待费请你们吃饭。”

“得了吧”小马不屑的说到,“他就这么点本事来笼络人心,遇到我们真正需要他关心、帮助的事情,他没一件办成的。你拿上次公司办培训班的事来说吧,谁都知道如果能上这个培训班,工作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升职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我们部几个人都很想去,但陈经理却一点都没察觉到,也没积极为我们争取,结果让别的部门抢了先。我真的怀疑他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

“别不高兴了,”小李说,“走,吃饭去吧。”

陈经理只好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

案例分析:

1、谁犯了错误:

陈经理作为中层经理,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可能经常给员工加薪和升职,利用手中现有的一点权力进行“小恩小惠”。这样来博得下属的好感,融洽人际关系,为工作增添“润滑剂”,所以陈经理如果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下属实行“小恩小惠”是正常的,没有任何“小恩小惠”才反常。但是在这个案例中陈科长的“小恩小惠”得到了下属的抱怨,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使用的方式不对,员工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培训的机会没有争取到,所以对员工来说,“小恩小惠”就变了滋味,没有了效果,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保健因素没有到位之前,激励要素是没有用处的。这是错误一。

公司的招待费用省下来,按道理是要上缴回公司的,陈经理没有权力用来请员工吃饭的,更何况他是财务部经理,掌管公司的财政大权,把招待费节省下来请员工吃饭,以后怎么“克扣”其他部门的费用?消息传出去,部门的威信就会降低。这是错误二。

以后陈经理主持会议时说:“我们公司最近的开支比较大,公司的利润已经很低了,竞争也很激烈,按照目前的降价速度,我估计三个月以后我们将没有利润。所以我建议销售部要努力控制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和招待费。”

话是说得冠冕堂皇,但如果销售部那位不给面子就掺了,他可以这样反驳:“是呀,我们也在一直考虑控制费用的问题,但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担心万一广告费降低,我们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等到客户和消费者把我们忘记了,就是花目前三倍的费用恐怕也无可挽回了。至于我们的招待费嘛,客户来公司参观,我们总不能不招待,更不能太寒酸,也要体现我们公司的实力和形象。当然了陈经理提到的控制费用的观点很好,未雨绸缪,我建议还是从我们内部开始,内部部门并不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不必要的费用要尽量压缩。我听说有些部门,节省下一些招待费,不是上缴,而是作为部门内部的吃喝费,这个风气可不好,所以我建议从这个上面做文章,可能更恰当。”

销售部经理是怎么知道陈经理的把柄的?当然是小李告诉的喽。老板要是仔细追查的话,陈经理死定了!通报批评是免不了的,否则没办法摆平销售部经理。陈经理就认倒霉吧,谁让自己的把柄被别人抓住呢?

那这个事就不可以做吗?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老板也是默许的。一般来说开明的老板会认为,只要是在预算内的钱,你能节省下来,就是你的本事。再说招待费的数目也不是很大,你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中,没用发票来冲帐,也没有和自己的朋友吃饭,而是用来招待同事,主观上还是为了工作,可见你的心里还是有公司的。所以一般来说老板不会管,而是默许,但这个事是可以做,不可以说,更不能让别的部门的人知道。其实其他经理也都怎么做,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没有人主动把这个当事儿。。

小马作为基层员工也太不给自己上司面子了,怎么可以当着“外人”,随便议论自己领导的不是呢?尤其是“死对头”销售部的人?这就把自己部门的形象降低了,别人会想:“你在这个烂经理手下工作,可见也不是什么好鸟。”小马也没任何好处,只是嘴皮子上快活了。对于培训机会,我认为不是因为陈经理没有为小马争取,而是因为小马自己没有争取,经理每天的工作很多,你不强调培训机会的重要性,而是等待他作出争取的动作,他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对小马是大问题,可是或许在经理那里是小问题。即使有时间考虑,你不争取,他会认为你对培训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怎么会争取?即使会争取,面对其他部门的竞争,没有你强烈的争取作为后盾,他怎么能坚持?经理也是平凡人,他没有自己团队作为后盾,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所以上次的培训机会不是因为陈经理,而是因为小马,而没有争取到,小马埋怨陈经理是错误的。

2、到底应该怎么做?

分析了上面 两个人的错误以后,其实办法也出来了。

作为陈经理以前没有为手下争取培训的机会,这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来补救。

面对下属的误解也不要逃避,今天“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明天呢?难道要“满腹委屈”地去上班吗?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决定要请他们吃饭,就要假装没有听到,而是走进去边说边招手:“小马,现在有空吗?我有事情找你。”

小李看到这样,就会知趣,为了掩饰他刚才和小马聊“八卦”的事实,可能会说:

“小马,我们对帐的事,明天我找你,最近被烦死了,不打扰了。”

于是小李起身走了,陈经理和小马回到他的办公室,安排吃饭的事。

按照常理,这样的事应该有一个陈经理的“铁杆”来搞定,而不是一个经常多嘴的小马,并且双方已经有很大的默契,电话上两分钟就说定了,不用去休息室找。现在他们回到陈经理的办公室,陈经理最好不要直接谈去哪里吃饭,而是可以说:

“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小马一定感到很突然,不知道经理找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所以会说的很圆滑。“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切正常。”

“哦。过几个月公司有个管理培训,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其实陈经理也不确定,但三个月之内都没有培训也太说不过去了。陈经理也可以单独申请培训机会,要是老板不批准,辞职算了,没趣。)

小马脸上顿时发出光来,抬头注视着陈经理的眼睛,急切地说:“培训是好事情呀,上次的培训,我们部门没人参加,我们还后悔呢,没有抓住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有机会您一定要帮我们争取呀。”

陈经理点点头,关注地看着小马说:“上次的培训我还以为我们不喜欢呢,也没有人催我,你也不提醒一下。既然喜欢就要努力争取嘛。不争取就得不到,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再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可能照顾不了那么多,你们也多原谅。下次培训我一定帮你争取。”

小马感激地看着经理说:“那就多谢您了,我明白了,多谢照顾。”

陈经理身体向后一靠,放松地说:“培训回来可要给我们上课的,不能光你学了就算了,要教我们的,哈哈。怎么样,你通知一下其他的同事,今天晚上我请客,就当是我赔罪。”

小马感激地说:“多谢经理了,你又要破费了,我这就去通知。”等到小马一转身,往外走,快要出门了,陈经理说:“小马,等一下。”小马回头说:“还有什么事,经理。”这时陈经理严肃地说:“以后注意点,别让其它部门的人知道我们经常有活动,否则影响不好。”

这样处理下来,关于上次培训的误解得到了解决,提醒了小马注意保护部门内部的小秘密,吃饭的由头也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与下属沟通 篇5

1.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认识到下属或他人都有很多优点,但我们并没有发现。作为店长,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员工、发现员工的优点并予以适当的表扬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惜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懂得用,一谈激励就是简单地发奖金和绩效考核,最终钱花的不少,而效果却并不明显。最重要的应该是不断发现员工身上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举动也要加以表扬,要记住,表扬永远比批评的效果好。只要每个店长都能坚持这样去做,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2.沟通应是双向的。沟通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听,你既要讲,更要听对方讲,大家都坦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也才能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沟通过程中只有一方是积极主动的,而另一方消极应对,那么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

3.注意积极倾听对方。光听是不够的,你还要去积极地倾听,去听清、听懂进而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样才能为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

4.维护对方的尊严。在沟通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店长要充分尊重自己的员工,无论是讲话的语气、语调,还是在沟通时的一些举动,都要体现出对员工的充分尊重,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5.沟通方式的灵活多变。沟通的形式不能是固定的,也没有哪一种沟通形式是最好的,只有相对比较适合,这就需要店长根据不同员工所具有的特点,对沟通内容加以调整。

6.真正去了解并理解对方,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员工。每个人因自身定位、经历、环境的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作为店长,不要光从自身出发去考虑问题,要多从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了解员工的看法并听取他们的建议,从他们讲话或行为的动机去考虑,才能真正理解对方,得出的结论才能更符合实际,沟通才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7.隔阂时要主动改善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一些隔阂或误会是很正常的,这就更需要通过沟通来消除。作为店长,更应该从大局出发,表现出高姿态,主动找员工沟通以期改善关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