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
您好!作为一名中学生,您的学生及再传弟子因您的行为而编纂的《论语》,为我们所敬仰。也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缊,不亦君子乎?”您让我明白,学习的方法、与朋友的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有的旷达胸襟。.。.。.
为我们步入社会而奠定思想基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您让我明白,知识是需要温习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为我们的学习方法起到了点睛之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您让我明白,学习和思考是分不开的,因为学了不代表是自己的,只有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才属于自己。为我们的学习方法起到了指点作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您让我明白,不要不懂装懂,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难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最智慧的。为我们的学习,也为了我们的社交提供了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您让我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为我们的谦虚开启了道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您让我明白,只有经历了风霜,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为我们经受挫折,却有顽强的意志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让我明白,自己做不了的事,不要勉强别人去完成。为我们的思想提高了一个高度。
谢谢您,虽然您的身份尊敬至极,虽然您已逝世,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文明正能量——孔子身后的乌龟
有件事不知道说出来失不失礼。
大概是在开学第一周吧,我还未被初中这种特殊的气氛所感染。也不是独来独往,有时和稍微熟点的朋友在一起,聊聊自己以前的学校,感觉还是不错。
晚餐后那段时间比起课间要长很多,我经常放弃在寄宿班内写作业的机会,跑到操场上去溜达几圈,放松一下心情。那天也是如此,但正当准备回去的时候,我忽然被身边的同学拉到了一个石像旁边——那是孔子的石像,放在初三楼层的一个小角落里。
我还没反应过来,她拉着我的手指向石像后方。我一看就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了,那座孔子石像不知道被哪个调皮的学生破坏,居然在石像后面画上了一个乌龟!
真的有!我们的大笑引起了身边初一寄宿生的注意有些人零零散散的过来看,笑过了就向回走。我们也是这样,正当视线快要离开石像时,一个高年级的学姐走了过来。
我一开始没注意,认为她是好奇才过来的,直到发现她手里拿着的刚刚开盖的矿泉水瓶。我不清楚她要做什么,就拉拉已经向回走的同学。同学刚刚转过身来,只见学姐手向后一抬,再一扬,小半瓶子水泼到了那个乌龟上,这个举动把我和同学都给吓着了,愣愣的盯着学姐看。
学姐又朝乌龟泼了几次水,直到瓶里的水所剩无几,她才一仰脖子灌到嘴里,把瓶子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走了。我走到石像后面一看,乌龟已经被水冲刷的若隐若现了。我又用手抹了几下,几乎看不出什么痕迹。
我和同学什么都没说,相互对望着尴尬的笑了笑,之后走进了教学楼。
如果我们、大家都和那学姐一样,校园会不会更加美好呢?
那就从这里开始传递起文明的正能量吧。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也亦如斯,奔流到海不复还。从出生到死亡,从起始到终结,不曾停歇。
长天寥廓,高原风吹皱春潮,暗涌亘古的血性。生生不息的雪山,膨胀着日月的精华,孕育着生命起始的轮廓。水,从岩壁上,苍茫的云烟中倾流而下,在悠长的古韵中幻化成生命的起始,亦是水的起始。在蛮荒中开拓,凝成婴儿的雏型,开启了命运的齿轮,开始造就灵魂的落差。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忘川之上,腾起龙的身影,绚丽成一种迷幻的奇诡。嶙峋的起伏,是幼年时求知与好奇,回旋着雄浑的气势,带着对生命的惊奇,嘶吼,奔流。一川烟雨,在粼粼波光种变的浩瀚深邃。水从峡口涌出,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斑驳在朦胧的苍茫里。幼年时求索,看一叶泅渡,观天地辽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帆竟发,在水道上淡淡哀愁。把酒临风,望远去鹤影,俯瞰大江东流;梦回洞庭,阅尽万倾烟波,借问魂归何处;日暮乡关听江枫滑落,看渔火闪烁。青春年少,正是大好年华,妄想凭一腔热血换取江山万里。信步永姿,游吟水调歌头。水在流泄,沿途碰出生命的璀璨。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渐入平原,八百里茫江,渔舟唱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盈盈水汽,袅娜成九州华夏。泊一苇古风,洗一路风尘。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少年已过,是中年的无奈与惆怅。金戈铁马,曾豪迈一方;河山万里,却如旧梦过矣。中年,是暮鼓,开始步入结局。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水在渐变平缓。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入海,带着平静与苍凉。水,洗涤勒平庸、痛苦甚至是辉煌。海风阵阵,银色的浪,不舍昼夜。谁流成魄。幻成亿万斯年的遥远与广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暮年到生命的尽头,是水入大海,最终归于一片蔚蓝。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水,从远古而来,汇成江河,有向远方奔流而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人的一生,从一个胎盘孕育而来,在羊水中突破,在社会中长大,在奔跑中离去。如水一般,不曾倒流。子曰: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水若人生,生若子曰:过犹不及。
半部论语定天下。正如水是人生命的基础。儒家文化深入华夏,渗入龙的血脉,活跃在九州之上,遨游于天宇之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而仁者寿。东栏一株雪,看的几度清明春秋。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子曰:恭、宽、信、敏、惠为仁。我道孔子言天下,便是我心孔子曰。
开学以来在柳老师的呼吁和帮助下,吾班有序地进行了每日阅读、积累一句名句的活动。其大都为孔子的舆论,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孔夫子对后人带来了无穷的启迪!
此人的舆论中有论学习态度的,有论做人道理的,有论生命意义的,有论君子之见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还记得刚开学,本以为自己在班上成绩会很好,不甚骄傲,却不料落败于月考中。心中不服,想必是没发挥好。却在一次次小考中名落孙山,我瞬间变得胆怯起来。后来有位同学与全班交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名句,令吾豁然开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本领,也都有比我强的地方,虚心学习,才能更好发展。特别是在“强手集中营”的南外,更是不可懈怠,认清自己的本态,与人交流、查漏补缺是进步的最好方式,吾至今才领悟这样的道理,而早在数千年前,孔子早已给了我们启示,他难道不伟大么?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一向有着极好人缘的我,却在新集体中遇到许多麻烦。忆一次长绳训练,我因鞋带松散逃了一次绳,却见某人大声呵斥:“___,你太强了,逃绳噢!”周围有起哄的、有安慰我的,我脸都涨红了,心里极不平衡,真想报复她!但那毕竟是一念之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吗?不要责怪他人不了解你,要想想是否理解了他人。事实上,这件事犯错的的确是她,之后我也并没有说一句话,而是一次次认真地练习。在处理这件事上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互相排斥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恶果,在这点上我们人人都该向孔子看齐。
与孔子结伴,令吾一改不爱操心的本色,愿意接触新的事物,感悟这些贯穿时代的哲句。
与孔子同行的日子,是一段蜕变的过程,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从小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更是必知的常识,必背的经典。
随着渐渐长大,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加深。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个有一个荣誉的桂冠,孔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来去读《论语》,去关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从“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安贫乐道。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做人准则。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读懂了孔子的谦逊、好学,也是他学术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鲜明。那一位大学者似乎正抚着他长长的胡子,带着他传世的经典之作,吟着他常说的那几句话从远处缓缓走近。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自此这位文化圣人的思想有一次震惊世界,风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将在每个人脑海中鲜明。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敬爱的孔子先生:
您好!我是来自两千年后的人类,这令人多惊讶啊!我托空气穿越时空,贴上敬仰的邮票,放进云中,小心翼翼地送到了您的面前。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人之初,性本善……”在我的脑海深处扎根,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儒家思想的滋润下,它渐渐发芽,不断成长。
后来,对您的了解更深入了,那一句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犹如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犹如海上航行者看见飘来的羽毛,犹如悬崖上失足者抓住树根。我欣喜自己可以读《论语》,学儒家思想。
可是,当我遨游在《论语》的海洋中,远处飘来的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着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羽毛般落在我面前,挥不去也抓不到。
我该如何理解呢?
廉颇与蔺相如是当今家喻户晓的人物。蔺相如对廉颇的无理,廉颇的恶意,采取“恕”,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蔺相如是优秀的,对于廉颇的`“负荆请罪”,并没有有意刁难,而是原谅了他,这就是“恕”。
我还在思考“恕”可以终身奉行时,日本左翼分子的行为使我对“终身奉行”产生了怀疑。
一个小的世界是舞台,一个大的舞台就是世界。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一个美好的人生是由犯错和宽恕的双轨铺成的,带领我们驶过漫漫旅途。
是啊!一个人还是终身奉行“恕”比较好。若我们不懂得“恕”,该怎么办呢?
“恕”真是个令人猜不透,摸不着的啊!
此致
敬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题记
他是一个来自古老战国的孤人,飚风卷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风中这个齐鲁大汉依旧一丝不苟,这种严肃在风动的夕阳中与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同样也挥别一个个夕阳。
每一位圣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的磨砺与洗礼。他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生注定的苦行。
孔子的人生实在是令人振奋的,因为他一心想要“救世”。为了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栖栖惶惶的马车在纵横阡陌间奔走扬尘。虽找不到“明君”,他并没有放弃,创办私学,传道授业,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他们,在那么一个不安的时代,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宿命,他们怎能不伟大,又怎能不为这伟大而颠沛?
孔子的人生或许有些悲凉,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痴”人。他54离家乡,历经14载,途经7诸侯,无奈返故乡。周游列国的确是他的一大遗憾啊!流逝的时间正如流逝的水一去不复返,你只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却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就是那么“痴”,痴在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朝的礼、乐,这种痴人永远追寻万物逝去的方向,总希望天下回到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因为他相信当混乱的历史有了理想与方向,会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生机无穷的魅力。孔子,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就如那�
孔子的人生实在是令人振奋的,因为他一心想要“救世”。为了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栖栖惶惶的马车在纵横阡陌间奔走扬尘。虽找不到“明君”,他并没有放弃,创办私学,传道授业,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他们,在那么一个不安的时代,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与宿命,他们怎能不伟大,又怎能不为这伟大而颠沛?
孔子的人生有些疲倦了。宝剑折断,铩羽而归,他还能做些什么?于是,他不加选择地打开竹简,让这个世界有了一个伟大文化的源泉。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一部部经典,一句句名言,却没有老子那么神秘生硬,没有孟子那一腔热血,就是那么易懂,就是那么贴心,因为他把生活当成一种“艺术”,他在用生命给后人写书。
这位慈祥的老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弹指一挥,造就一位圣人,也许,他不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
他正准备带客人去见孔子,恰好孔子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惊呆了。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其实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或者面对生活,都极有意义!
他背在身后的手中握着竹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嘴里不断地念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很久很久以前,清晨的阳光透过被风吹起的布帘,微弱却闪烁着的光芒照在竹简上、照在书桌上、照在茶器上、照在少年的脸上,照醒了这位沉睡的少年。少年睁开眼,有点朦胧但充满激情的眼睛透出了对未来辅佐皇帝、管理一国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的憧憬,对现在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困难的不屑。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少年用自己的实力演绎了他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用自己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今天,理想学子们将要迈出步伐去追赶孔子的步伐,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
理想学子们的队伍如长龙一般向向三孔胜地走近。我知道我离孔子越来越近了,离儒家思想文化越来越近了,离“君子”越来越近了。跨进了孔府的大门,这带有浓郁学士气息的地方就是孔子的家乡,也是我向往已久的梦想。
来到这里,我懂了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从自己的利、害,想到别人的利、害,学会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午后的阳光在人影的穿梭中来到了我们身边,照亮了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也照亮了镜头前的灿烂的笑容。
这次我离你又近了一步,当我再次梦到你时,你背在身后的手中握着竹简,在学堂里来回踱步,嘴中还在念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这个字眼,我相信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孔子,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时父亲离世,撇下这孤儿寡母。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虽然母亲留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地漂泊在世,但是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孔子却免费教育他们,一文不收,只希望自己教育出的学生将来能出人头地。
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也了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过多达三千名学生,而着名的就有七十几个。许多国家,还创办了孔子教育学校,这说明孔子思想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他55岁时率弟子一起周游其他列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其他列国,可是他们一行人在周游过程中多次被困遇险。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原则,“仁”可以将它理解为对人的关心,"义"则是道德,他讲求学生道德好,对他人关心关爱,他的学生把他说的名言警句记录下来,流传至今。孔子的《论语》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目。
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使自己被后人评为“世界文人之首”。他不仅在中国历填上了浓重的一笔,也在许多人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两个字——孔子。
孔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真的了解孔子吗?并不吧。接下来就让我跟你说说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修订书目而做努力。在与弟子周游列国的四十年里,修订《诗》,《春秋》等名留千史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别看画上的孔子矮矮的,看似不经打(这就好像说包公很黑一样。.。)。实际上,孔子据说真实身高达九尺三寸,都差不多两米多了,又怎么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文弱书生。但也怪不得壮如公孙冶,也再也不敢冒犯孔子。当然,这也跟孔子的伟大思想和渊博脱不了干系。
孔子能够如此渊博也跟他的家世有关。孔子出身贵族,而当时的政策也只给贵族读书。当然,也幸好他出身贵族,才能够有书读,毕竟当时没有九年义务这种那么人性的东西。但是,可惜的是,到孔子这一辈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啊。所以啊,别看以后的孔子有多风光,人家什么乡村歌手,管农场的,管仓库的等等等等,反正啊,什么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都做过了。估计当初嘲笑孔子的人也没想到,这个穷小子未来的地位不仅高,还名流千古了。
虽然说,孔子当时已经凄凉到这种地步了,但是他心中教育别人的心却从没变过啊。在春秋时代该咋办?做官。然后咱孔子老先生就凭着自己极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是老先生他固执啊,一直坚持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霸道”思想不符啊,所以也得不到重用啊。得不到重用就教不了人该咋办?孔子急啊,躁啊,就琢磨这在外边开个补习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颜回啊,子路啊,都是从这个补习班里出来的啊。
所以啊,各位,孔子那么强大不是没道理的啊,就人家那么惨的环境下都有着那么远大的理想,谁还敢做咸鱼啊?
作为教师,孔子热爱教学。除了中途当了几年官,被阴谋家离间下台,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不投资,不炒房,安贫乐道,心无旁骛。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典型的“舍小家,顾大家”。孔子向往荣华富贵,但反对以不义手段得之。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教学的一大特色是随意。他没有教科书,没有统编教材,不设必修课,不发文凭,不评三好。无组织,但有纪律,学生规规矩矩。他主要通过和学生聊天完成教学任务,类似于今天的小班教学。因为小班教学,他知道每个学生的底细,知道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他会问: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从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他不挑剔,没有入学考试——据说有面试,有教无类,好生差生一个样,不搞区别对待。好学生他当然喜欢,比如颜回。脾气坏的也喜欢,比如子路。他的学生宰予,说话不算话,大白天睡觉,气得孔子大骂“朽木不可雕也”,但他没有开除宰予,宰予后来成了“孔门十哲之一”。
他不体罚学生,也不“叫家长来”,也不罚学生“抄N遍课文”,更不用恶毒的语言骂人。他是怎样维护课堂秩序和教学秩序的?我想,一是因为他爱学生,将他们当人,不当自己是老板。其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让人瞧不起。这就是孔子的能耐。一般人说得到,做不到。
在孔子的时代,国家不管民间教学。没有教学和科研考核,没有高考指标考核,没有既定的人才标准让他完成,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教书育人。没有国家的英明领导,没有校长热情鼓舞,孔子为什么那么卖力气?我猜,其一是事业心,为理想而奋斗。其二是孔子要依靠教学质量谋生存,一心一意谋发展。学生教不好,没有生源和学费——据说是腊肉干,他吃什么,喝什么?国外私立大学办得好,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的课堂无处不在。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在师生游泳的归途,在君王议政的庙堂。在这一群人里,孔子是老师,但更像带头大哥。他领头在前,学生相伴在后。师徒在仁途上风尘仆仆,在春风里手舞足蹈——“咏而归”。孔门虽然没有实际上的学院,但他们有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了理想和理想主义者,就没有孔子和孔子书院。
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
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敬爱的孔子:
您好,我是两千五百年后的一个普通的学生,我十分仰慕您。仰慕您的才华和您为人处事的方法。您在当时周游列国,虚心求学。创办私塾,为当时和后人的社会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您都被大家赞颂。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您虽然历尽了种种困难与挫折,但你并没有被这一点点困难而一厥不振,反而发奋图强以好学,博览,广交而著称,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你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时出了名的圣人,许多人都拜您为师,向您虚心求学但你自己不这样认为。您有一段相当经典的对话:“三人行,有我师焉。”可见你是多么的谦虚。
我从未见过您是长什么样。但是我仿佛能看到您朴实的身影,紧缩的眉毛,因为直到你离开时也未有你所看到的礼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策略上,你主�
您说的仁,体现了人道精神;您说的礼则是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是怎么看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想得头昏脑胀。读了《论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多与他人交流,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以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我不能和你面对面的交流,但读着您的书就像和您面对面交流一样,从中我获得很大的收获比如说做人要有诚信,读书事需要思考等等。我为不能生活在您那个时
昆明市实验中学
初一(3)班
王宇航
20xx年4月28日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但是自从看了《孔子师法》这篇课文,我就深受感动。
看完这篇文字,我暗暗自责。孔子在人们眼中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但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深刻。为了提高学识,他从曲阜走到洛阳,一路熬夜。不知道他遇到了多少挫折,但他没有退缩。看到老子就是让我感叹的礼貌态度。我在很多地方不如他。
首先,这是不礼貌的
每次见到老师,我总是低着头,迅速地从老师身边走开。还有一次,在街上,我遇到了我父亲的朋友,他亲切地和我打招呼。我默默地离开了。但是学完这篇课文,我准备彻底改变自己。每次见到老师和熟人都主动打招呼。
第二,不谦虚
我曾经是个自大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有一次数学考试,试卷上全是公式,我连错了四个。试卷发了,脸红了,只考了12分。但是学完这篇课文,我要谦虚,认真,不骄傲。
第三,我不喜欢学习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总是不喜欢上学。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讲很多知识,让我很累。但研究了这段文字后,我意识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孔子千里迢迢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就是为了读书,这让我感叹。
我在很多地方不如他。我会加倍努力,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即使在日本和东南亚也是很有影响的。
孔子不只在思想上,而且在教育上也有他的特殊成就。他的治学态度、求知之法和教育之道等,直到现在也是一直被大家承认的。他对知识,主张“温故知新”,就是说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的东西。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在孔子追求知识的方法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跟“温故知新”紧密相关的。我认为“温故知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呢?因为知识是联贯的,学习新知识时,很容易忘掉旧的。然而,如果你再一次复习旧的,并努力寻找和新知识的联贯关系,通过复习找出锁链或关系,并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中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又从新知识中找到过去不理解的那部分旧知识的答案,这样反复几次,你的知识也就扎实了。
比方说,快要考试时,有个人如果认真学习,把学过的旧知识连结起来,考试后他的学习会大有长进,我想这个人就是从旧知识中找到了新的启示,新的知识。在温故中,把新学的知识联贯起来思索,成为新的系统,虽然是为了考试用而强迫自己,但可以说,这是“温故知新”的一个实例吧!
所以我想“温故知新”是一个非常好的追求知识的方法,是孔子教育实践中非常成功的经验。
大圣人孔子当然是人人皆知,可他是古人,我们怎么会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呢?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翻阅书籍,欣赏他的画,我已对他的外貌有了大致的了解。他高高的额头,长长的两眉,一双不大不小的富有智慧的眼睛,长长的胡须,身高中等,一副有着博学深思的样子。
孔子也是一个大教育家,他有许多的弟子,如果用金银铜牌来决定孔子最喜欢谁,金牌一定是颜回,因为他最博学;银牌一定是子路,因为他直爽可爱;铜牌一定是子贡,因为他最尊敬孔子。
大家一定有个疑问:孔子是怎�
我现在给你讲一个关于子路和孔子的故事:从前,子路是一个将军,回家时他看到孔子在教书,子路觉得一个有点文化的老头还是挺好欺负的,所以子路拿起剑走到孔子学堂前来回挥舞,孔子见到了不理他。慢慢的,子路被孔子的宽容和大度感化了。当他到学堂请罪时,孔子说话了:你愿意做我的学生吗?子路说:我愿意。从那以后,子路不再是只会舞刀弄剑的匹夫,而是成为了富有学问的学者。
伟大的孔子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孔子的耐心和仁德令我向往,如果世间真有穿越,我愿意回到春秋时代,做孔子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