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九月,充满丰收的喜悦,我们迎来了600多张朝气蓬勃的新面孔。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对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到职中这个大家庭,你们的加入,将会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同学们选择了职中,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你们的自豪,从这里开始人生的自信,开启新的希望。下面给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自信自己的选择。我们学校创办于1997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省首批管理四星级中职学校,全校现有1700名学生,150多名教职工,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社会文化艺术、会计、美术绘画、美容美发、酒店管理7个专业。
近年来,我校全面实施文化育人、技能育人、管理育人、情感育人四位一体的全面育人工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大德育理念,强力推行军事化管理,教学质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明显提高,学校魅力、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全省一流的中职学校,今年招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600多人,向大校、名校、品牌校和特色校的行列迈进。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学生为天的理念,在此向同学们公开我的QQ号,希望同学们通过留言,及时反映学校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会及时办理答复;公开我的手机号,同学们在校期间,24小时开机,用于反映突发事件,便于争取时间,及时处置,一般性问题在QQ上反映,突发、紧急事件通过手机反映,希望同学们配合。
二是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第一、适应新的生活。来到新的学校,我们要了解学校的校情、校史以及校园的基本情况,更要了解所学专业、课程、技能等专业方面的'问题。尽快适应学校的一切,尽快进入角色,尽快完成从普通中学生向职业中专生的转变。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做到能容人、能容忍。
第二、适应新的制度。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非常严格的制度,推行军事化管理,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特别是认真学习践行《弟子规》,学习践行好《弟子规》行为规范100条,着眼于同学们文明行为的养成。
第三、适应新的环境。制定生活目标、学习目标及规划。无论干什么,首先要有目标。人必须要有长期清晰的目标,利用目标指引来实现个人发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吃苦精神,同学们一定要牢记:宝剑锋从磨砺从,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是要努力做到“六好”。
“第一好”是指要有好品德。我们的校训前两个词是“践规修德”。因为“德”是做人之本,也是指导我们思维、行事的灵魂所在。一个人的善或恶、好或坏、成或败、瘦或硕,无不源自于其品德。要注意你所想的,你的想法会变成你的语言;要注意你所说的,你的语言会变成你的行动;要注意你所做的,你的行为会变成你的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你的下意识会变成你的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你的本性可以左右你的命运。而所有这一切,其源头就是取决于你的品德。
“第二好”是指要有好本事。学者应该学无止境,锲而不舍;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大家要努力掌握好技能,学到真本事。
“第三好”是指要有好谋划。善于规划自己,不能浑浑噩噩,要谋划好在将来岗位中要如何做,应该追求什么目标?
“第四好”是指要有好态度。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得有好态度,好态度首先表现在奉献和敬业中,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五好”是指要有好心气。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耐挫能力。要勤奋,不怕苦,不怕累。
“第六好”是指要有好身体。健康是人类的财富,要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强化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要想做人,就要有好品德;要想做事,就要有好本事;要想成大事,就要有好谋划;要想取信于人,就要有好态度;要想取信天下,就要有好心气;要想勤耕不辍,就要有好身体,要切记!
各位同学们,开学之初,送给同学们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诗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今天,站在我们的校园里,一种自豪感、自信感油然而生,从同学们一张张活泼的面孔中,看到了同学们的希望和活力,我们的同学中,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我们的教育原则就是张扬每一个同学的个性,让所有来职中学习的同学都能快乐学习、快乐成功、快乐成才!只要同学们努力,只要同学们付出,就会有收获时灿烂的笑容!只要我们努力,一个充满魅力、充满自信、让人民满意的美丽职中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代表六年级全体学生,在这里发言。
首先,我要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各位同学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愉快的假期生活也许还令我们回味,但是新学期已经悄悄来临。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在假期里,我就渴望早日回到美丽的校园,因为温馨的校园强烈地吸引着我。不知道是否同学们和我一样呢?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坛、平整宽阔的操场,和蔼可亲的老师们,还有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所以,能融入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是我们每个学生的骄傲。
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不少的做人道理。我们这些点滴的进步,无一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让我们一起大声的说出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不快乐、伤心、难过是过程,快乐,才是终点。同学们,新的学期,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涯又是一个新的阶梯。我们要把以前那些作业偷懒、依赖父母等等的坏习惯统统改掉,在新学期里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当然,我们必须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知道一个小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轻风锁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转眼之间,我们已经长成了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要向所有的弟弟妹妹们做好榜样,认真学习。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也即将为初中的学习做准备。
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大哥哥大姐姐们即将迎接毕业考试。所以奋斗的火炬已正式交接在你们手上,如今,该是你们书写辉煌的时候,该是你们为校争光的时候,该是你们放飞梦想的时候!请你们都去书写人生中最华美的篇章吧!相信你们会做的更好!
让我们学习《奔跑吧兄弟》的精神!努力向前奔跑吧!未来需要我们谱写!
谢谢大家
我的演讲完毕!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在这个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旅行也需要与世界接轨。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他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的,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哈佛大学的一任校长曾经说过,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