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故事的阅读我们经常都会明白一些道理,一些经典的哲理小故事,读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有的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就是不懂,那我们失去的可能比我们现象的还要多。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德国是个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说到奔驰,宝马,西门子,博世……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于核反应堆中最好的核心泵是在德国一个小镇上产生的。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一定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吧。
在去德国考察前,我们在描绘着、揣摩着这个国度。到达港口城市汉堡之时,我们习惯先去餐馆,公派的驻地同事免不了要为我们接风洗尘。
走进餐馆,我们一行穿过桌多人少的中餐馆大厅,心里犯疑惑:这样冷清清的场面,饭店能开下去吗?更可笑的是一对用餐情侣的桌子上,只摆有一个碟子,里面只放着两种菜,两罐啤酒,如此简单,是否影响他们的甜蜜聚会?如果是男士买单,是否太小气,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几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闲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后,服务生很快给她们分掉,然后被她们吃光。
我们不再过多注意她们,而是盼着自己的大餐快点上来。驻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饥饿的样子,就多点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让,大有“宰”驻地同事的意思。
餐馆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们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满,看来,今天我们是这里的大富豪了。
狼吞虎咽之后,想到后面还有活动,就不再恋酒菜,这一餐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吃掉,剩在桌面上。结完账,个个剔着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馆大门。
出门没走几步,餐馆里有人在叫我们。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谁的东西落下了?我们都好奇,回头去看看。原来是那几个白人老太太,在和饭店老板叽哩呱啦说着什么,好像是针对我们的。
看到我们都围来了,老太太改说英文,我们就都能听懂了,她在说我们剩的菜太多,太浪费了。我们觉得好笑,这老太太多管闲事!“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立马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
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阿桂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
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我们脸都红了。但我们在心里却都认同这句话。一个富有的国家里,人们还有这种意识。我们得好好反思:我们是个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平时请客吃饭,剩下的总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丢面子,担心被客人看成小气鬼,就点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会怪我不大方吧。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些习惯了,并且还要树立“大社会”的意识,再也不能“穷大方”了。那天,驻地的同事把罚单复印后,给每人一张做纪念,我们都愿意接受并决心保存着。阿桂说,回去后,他会再复印一些送给别人,自己的一张就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有一个爱吃醋的太太,每当丈夫回来,她都会翻丈夫的衣领、检查丈夫的口袋,看看有没有女人的头发和口红印,每天都找。如果发现蛛丝马迹,她就会大哭大闹。
有一次,她连续找了一个星期,都没有任何发现,结果她坐在椅子上痛哭。她的丈夫不解地问:“你为什么哭?”
“我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在你身上找到女人的头发了。”太太回答。
丈夫回答:“那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哭呢?”
太太哭得更伤心:“没想到,你现在堕落到跟秃头的女人在一起了。”
嫉妒无疑是爱的一种表现,但往往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不可理喻。面对嫉妒者,应该设法给予明澈的空间,作为嫉妒者,应该多给自己自信,同时学会把信任还给对方。否则,一味苛求对方,甚至无中生有,只会让狭隘的思想遮住自己的双眼。
定力与技巧
一弟子学习射箭,师父告诉他,要学习射箭,先要练好定力。定力怎样练呢?就是站成射箭的姿势,每天站上3个时辰,等练到纹丝不动时,再来教他如何射箭。
弟子练了3年,终于练成。可师父说,他只具备了身体上的定力,要练习射箭,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定力,心理上的定力怎样练呢?
师父教他站在高高的危崖上,站成射箭的姿势,每天站上3个时辰,等练到纹丝不动时,再来教他如何射箭。弟子一练又是3年,最终练成。弟子找到师父,师父说,现在可以教他射箭了。
师父仅教弟子射箭3个月,弟子就能百步穿杨。弟子不解地问,为什么练习定力需要6年,而学习射箭仅需3个月呢?
师父说,不只是射箭,定力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基础。而学习射箭,只是一种技巧,技巧再好,如果没有专注的定力,也难以击中目标。世上好学的是技巧,难做的是定力。
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
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
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感悟:
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寺庙里新来了一个小沙弥。那天,师父派小沙弥去菜地种菜。山上的土壤贫瘠,这一小块菜地,是师父领着众僧经过好几年才开垦出来的。可是,小沙弥准备播种的时候,发现菜地与盐碱地之间有一尺多宽的空地,看得出来,这空地土壤肥沃,这么空着太浪费了,于是小沙弥自作主张,在这一尺多宽的空地上也种上了青菜。
半个月后,小沙弥发现四周的青菜叶子开始发黄,甚至整棵都蔫了。他慌了神,忙找来了师父,师父说:“把菜地四周边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小沙弥照着做了,经过一段时间,菜地里的青菜重新恢复了生机。
对此,小沙弥疑惑不解,师父意味深长地说:“不被坏事物侵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划清界限,不管对人,还是对事,都应以一尺为戒。”
听完师父的话,小沙弥顿时如醍醐灌顶……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懂事的亨利
亨利的父亲过世了,他还 有一个两岁大的妹妹,母亲为了这个家整日操劳,但是赚的钱难以 让这个家的每个人都能填饱肚子。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样子,亨利决定帮妈妈赚钱养家,因 为他已经长大了,应该为这个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了。
一天,他帮助一位先生找到了丢失的笔记本,那位先生为了答谢他,给了他1美元。
亨利用这1美元买了3把鞋刷和1盒鞋油,还 自己动手做了个木头箱子。带着这些工具,他来 到了街上,每当他看见路人的皮鞋上全是灰尘的时候,就对那位先生说:“先生,我想您的 鞋需要擦油了,让我来为您效劳吧?”
他对所有的'人都是那样有礼貌,语气是那么真诚,以至于每一个听他说话的人都愿意让这样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为自己的鞋擦油。他们实在不愿意让一个可怜的孩子感到失望,他们知道 这个孩子肯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面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忍心拒绝他呢!
就这样,第一天他就带回家50美分,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些食品。他知道,从此以后每一个人 都不需要再挨饿了,母亲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操劳了,这是他能办到的。
当母亲看到他背着擦鞋箱,带回来食品的时候,她流下了高兴的泪水,“你真的长大了,亨 利。我不能赚足够的钱让你们过得更好,但是我现在相信我们将来可以过得更好。”妈妈说 。
就这样,亨利白天工作,晚上去学校上课。他赚的钱不仅为自己交了学费,还 足够维持母亲 和小妹妹的生活了。他知道,“工作不分贵贱,只要是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钱就是光荣的” 。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右边的和尚发现,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是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仍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直到过去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是生病了。我应该五看看他"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罗汉拳时。他十分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这口井终于让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罗汉拳了。"
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还依然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蝾螈火中救人
农民的房屋失火了,他饲养的家禽纷纷逃出了院子。鸡鹅猪兔、羊马猫狗,统统被吓破了胆 ,只敢站在远处观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转眼之间,房脊屋梁全都让火焰吞没了。忽听 “轰隆”一声巨响,房顶塌陷了,房屋的上空腾起了一大团火。
从田里赶回来的。农民绝望地望着那冲天的火柱,号啕大哭,因为他那年迈残疾的母亲和刚出 生不久的儿子还 被大火困在屋子里。
就在这时,矮树丛中爬出了一只相貌丑陋的蝾螈。它立定粗短的腿呆了一会,又向四周看了 看,然后就一头钻进了火海。
蝾螈的举动把围观的家禽们吓呆了,它们大叫一声,还 吓得倒退了一步。只有公鸡还 算老练 一些,它沉着地说:
“不用惊慌,烈火是蝾螈最理想的生活环境,它天生就不怕火。”
“天啊,可怜的蝾螈会被烧死的!”母鹅哭哭啼啼,深表同情。
“蝾螈是在火焰里蜕皮的。”公鸡解释说,“只有它才具备这种本领。火焰只能让它的皮 肤变得更加坚韧,当它从火焰里走出来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年轻了。”
公鸡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会儿,它悲哀地叹了口气,又补充说:
“要是我们进火里,只会被烤成熟肉。”
忙碌并没有错,因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点不对头了。
在日本的历生成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由于年少荒嬉,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于是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而独自跑到一荒山去见当时较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热切地问道:“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更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十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嗯,那也许要三十年。”武藏缓缓地说到。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者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眼中的“流剑手”,对你而言代表什么?是权位?是金钱?还是哪些目标或理想?“流剑手”对你的组织而言又代表什么?赚钱?占有关键地位?还是服务社会,实践关怀?
是什么原因让宫本武藏说,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练剑,反而无法成为流剑手呢?而成为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宫本说的是什么意思?要看自己什么样的内容呢?
在工作与生活中,全球快速变化、快速传播的信息洪流,促使每个人也莫不是汲汲营营地追求新知,唯恐不学无以活到老;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却又迷惘于“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这样追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人生吗”等思考中,因而久久不能成眠。
这些现象莫非也是“眼睛全都盯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自己呢”?
或许,是该用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时候了。什么使你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地“练剑”?那背后的心才至关重要啊!当你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时,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人生之本?人生之本,就是人不是机器,不能编一套程序一直运转,直到报废为止。人每天都在重新选择,如果你选择走老路,希望你觉得快乐,或者值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
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它就用刀子把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完整的珍珠也不复存在。
一个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终于诞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后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进保温箱。”医生怕产妇受不了打击,匆忙地剪断脐带,包起来交给护士。之后的1个月,每天把婴儿抱给产妇喂奶时,每个“新妈妈”的怀里都有一个娃娃,只有“那个娃娃”的妈妈见不到她的孩子。“黄疸重症,现在不能看!”大家总是这样骗她,并私下商量,什么时候带她去看那个畸形的儿子。一个月过去了,不能再瞒了,医生、护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想她会尖叫着晕倒,想她会转身离开,想她会痛哭失声,甚至为她准备了一张空着的病床。
她终于见到那个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的孩子。“好可爱!”她居然笑着说。那天生重症残障的孩子,就是现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体不满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妈妈说他“好可爱”的那一刻吗?乙武洋匡说:“出生一个月,我终于诞生了。”
乙武洋匡,由于自传《五体不满足》而� 他也生于日本东京,在家人与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许多行动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学业教育,并读到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1997年出版的自传,叙述了他如何在电动轮椅上求学,和童年所接受的许多手术等等。他的事迹激励了许多日本民众,自传的销量达到380万本。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一此书籍,并接受日本电视台TBS的工作,负责“新闻的森林”节目的企划和播出。
故事点评:母爱给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乙武洋匡一颗平和的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给我们:正面、积极、乐观的思考态度是多么重要啊!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时。他十分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还依然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猴王传位
一天,年迈的猴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刚才随手从一棵李子树上摘了三颗李子,其中有一颗是甜的。现在你们每人挑一颗吃,谁吃到的那颗是甜的,谁就继承我的王位。”三个儿子觉得这样很公平,于是一致同意了猴王的。决定。它们每人都从猴王手里拿过来一颗李子,塞进了嘴里。
“父王,我这颗是甜的!”大儿子惊喜地说。
“父王,我这颗才是甜的!”二儿子争辩道。
“是吗?你们俩人吃的都是甜的?”猴王问道。
“是的,父王,我敢发誓我吃的才是那颗甜李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异口同声地说。
“那么你呢?”猴王问小儿子。
“父王,我吃的这颗李子又苦又涩,王位就给哥哥们吧。”小儿子轻声地说。
“不,孩子,我决定把王位传给� 猴王早已先尝过,只不过想借此来判断三个儿子的品性如何。结果小儿子说了实话,而大儿子、二儿子明知所吃的李子又苦又涩,但为了得到王位,便欺骗猴王说自己所吃的李子是甜的。却没料到聪明反被聪明误,王位最终属于了诚实的小儿子。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生存之道 1 :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