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小摄影师》【优秀10篇】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续写。即根据《小摄影师》再构思一些情节。

续写的作文 1

在一个叫快乐林的地方。长着许多苹果树。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一群小猪,在这里美美的饱餐一顿后。很满足的躺在草地上睡午觉。不一会儿就打起呼噜,进入了梦乡。

这时,笑狼来到快乐林,他远远的就闻到了苹果的`清香。快走几步,他突然停住脚步。看着眼前的景象,立刻就乐了。小声说:“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这时,笑狼看见一群可爱的小猪,心想:终于有小动物和我一起玩儿了,今天的运气这么好。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爱的小猪们起床了,他们看见笑狼,有的吓得脸色发白,直接头晕到在地上。有的吓得飞快地跑进一个树洞里,有的吓得全身上下直发抖,一不小心。摔进了一个地洞。还有一只最小的小猪,不知道怎么办,只好缩成一团。笑狼看见小猪们害怕的样子。大声地说:“我是一只好狼,你们不要害怕,我不会吃你们的,我只会吃香甜的水果,请你们放心。我只是想和你们交朋友。”小猪们听见了笑狼的这一番话,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大家都不相信这一只可怕的狼真的有那么好心吗?就这时,最大的一只小猪说:“那我们就先把他留下来吧,他看的表现。”于是,这只笑狼就暂时留下来与小猪们一起生活了。在后面的日子里,这只善良的笑狼帮小猪们摘苹果洗衣服,还帮小猪们洗了一大堆臭袜子。

到了最后,小猪们相信了笑狼是全世界最善良狼,就与他交朋友,笑狼开心极了!

小摄影师三年级续写作文 2

第二天早晨,高尔基没有坐在窗边工作,他在沙发上等着小男孩。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来到了大门前,秘书一看是个小男孩,就说:“你就是高尔基说的那个小男孩吧,我们等你很久了。进来吧!”

高尔基看见小男孩,马上问小男孩:“你又来拍照吗?”

“高尔基同志,是的。老师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小男孩说。

“请您再次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小男孩又开始摆弄了:“请您把头发理一理,把报纸往下移一点好吗,再把脸向左移一点好吗?”

“一切准备停当。”小男孩高兴地说。

只听“咔嚓”一声,高尔基的照片拍好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看他拍的照片。

高尔基说:“你拍得真棒,真是一位小摄影师。”

小男孩听了高尔基的话,心里美美的,开心地跳上了电车回家了。

《小摄影师》续写 3

第二天,小男孩又来了。因为昨天忘了拿胶卷,所以来的时候有些垂头丧气,还有些忐忑。等他用“飞毛腿”跑到高尔基家门口的时候,他问秘书:“叔叔,我还能不能给高尔基先生拍照了?”秘书亲切地说:“高尔基先生正在等你呢,你快过来吧。”小男孩被秘书带进了办公室。高尔基先生正在写作,小男孩低着头,红着脸说:“我以后再也不粗心了。”高尔基先生和蔼地说:“知道错在哪里,改正了就是好孩子。”高尔基先生摆好了姿势,小男孩“咔嚓”一声拍好了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就飞快的跑了。

第三天,小男孩小心翼翼的把洗好的照片挂在墙上,照片上的`高尔基面带微笑,身穿黑色衣服,戴着鲜艳的领带,手拿报纸,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同学们都夸他是一个真正的“小摄影师”。只有他自己明白在高尔基先生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摄影师》续写 4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练习。指导学生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通过默读,归纳表现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非常尊重小男孩意愿的句子。

2.第2题,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练习。可告诉学生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再让他们说出这些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本文的朗读既要表现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热爱和尊敬的感情,又要表现出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慈爱的感情。朗读时,要从语气、重音、语凋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4.“△”是选作题。学生可自行选择做还是不做。“表演”的要求不可太高,能分角色朗读加上必要动作即可。

[自主性练习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重视的句子。

①高尔基拿了张纸,____________

②高尔基走到窗口,____________

③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____________

2.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如果他再来,高尔基会怎么做?如果他不来,少先队的墙报怎么办?选择其中一种结果,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再说给同学听。

3.语文活动:“学演课本剧”。

先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以后,配上恰当的动作,在语文活动课上表演。看谁演得最生动形象。

[评价指导]

课本剧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编自演,教师作些指导。评价时一定要充分肯定学生,使其具有自信心。要特别偏爱基础差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小摄影师续写作文500字 5

自那次离开后,小男孩一直对没能拍成照片耿耿于怀。他时常在学校里向同学们讲述自己见到高尔基先生的经过,言语中满是遗憾。同学们纷纷给他出主意,让他再去试试。

终于,小男孩鼓起勇气,又一次来到了高尔基的住处。这次,他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带了充足的胶卷,还画了好几张拍摄草图,规划好不同的场景。

当他见到高尔基时,高尔基有些惊讶,随即笑着说:“小家伙,你又来了,看来你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啊。” 小男孩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高尔基先生,我太想给同学们拍出最好的照片了,所以又来麻烦您。” 高尔基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男孩按照草图,先是让高尔基站在窗边,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拍下了一张充满希望的照片;接着,又让高尔基坐在书桌前,拿着笔书写,展现出他工作时的`专注,拍下了第二张;最后,高尔基和小男孩一起站在院子里,身后是盛开的鲜花,两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拍下了一张温馨的合影。

小男孩带着这些照片回到学校,精心制作成墙报。墙报一经展出,立刻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大家都对小男孩的摄影技术和勇气赞不绝口。而小男孩也明白了,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付出,就一定能收获成功。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更多动人的故事

《小摄影师》续写 6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续写 7

小男孩回到家,对自己说:“哎,浪费宝贵的机会都是我的。错。不知道高尔基同志会不会让我再给他拍照。”。

第二天,小男孩鼓足勇气来到高尔基的办公室,羞愧地说:“亲爱的高尔基同志,很抱歉昨天你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今天我可以再给你照张相吗?高尔基和蔼地说:没关系,成年人都会犯错,你还是个孩子!小男孩深深鞠了一躬,向他致谢。

小男孩说,请坐在沙发上喝咖啡。高尔基坐在沙发上,按照男孩的要求喝了一杯咖啡。男孩摆弄了半天,说:“我之前就准备好了。”高尔基歪着脸对他微笑。咔嚓一声,高尔基和蔼可亲的样子被拍了下来。小男孩看着珍贵的照片,开心地笑了。

《小摄影师》续写 8

【教学思路】

课前,由学生搜集高尔基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具体教学时,首先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后,以问题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

3、懂得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⑴ 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ū)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提示是“穴”头)

吩咐(fēn fù):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动作演示。举例:侧过身子、侧面)

⑵ 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⑶ 比一比,再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课文。

〖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由学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

〖讲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从两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片,贴在他们的墙报上。二是高尔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进的纸团,得知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自己拍照,让门卫放小男孩进来。)

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从二方面想:一是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让人进来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这是破例,是对小男孩特殊照顾,也说明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热忱的关心和爱护。)

三、学习第6~11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

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画出来。(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哭着走远”说明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能用高尔基胶卷,想马上回家取胶卷;“上车走了”是小摄影师因为自己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而悔恨,对自己一时疏忽而懊悔。)

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⑴ 朗读画出的语句。

⑵ “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口头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才使用它。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⑶ 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面带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热忱慈爱,当小男孩哭着说忘带胶卷时,高尔基赶紧站起走到窗口大声喊道:“我给你胶卷”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热爱的感情非常强烈;从高尔基见小男孩,不见记者的态度上,说明他对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视。)

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

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读第12~15自然段

1、小男孩会再来吗?

(再来可能性大。理由有两点: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必然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会受到高尔基热情接待。)

2、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总结全文〗

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板书〗

小摄影师

男 孩    对比衬托   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跑             喊

小学三年级作文:《小摄影师》续写 9

秘书听了,连连说:“好的。”于是,秘书走到门口,对外面的杂志社记者说:“非常抱歉,高尔基让我转告你:他现在很忙,不能接受你的采访。”杂志社记者只好失望的说:“对不起,打扰你了。”说完,他就走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男孩一路狂奔,连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他只想为高尔基照张相。于是,小男孩飞快地跑了起来,等他跑到高尔基家时,自己早已气喘吁吁的了。正当小男孩要丢纸团时,秘书出来了,他拦住小男孩,和蔼地说:“你不用扔纸团了,高尔基让你直接进屋。”小男孩一听,欢蹦乱跳地随着秘书来到了高尔基的客厅,正好高尔基就在客厅聚精会神地写作呢!小男孩惭愧地说:“对不起,高尔基同志,我耽误了您的时间,你的相也没有拍成,我们继续吧?”高尔基一听到小男孩的声音,就回过头来,说:“好吧!”高尔基按照小男孩以前的吩咐,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突然,咔嚓一声,高尔基的形象被定格在照片里。

过了几天,小男孩洗好了照片他给高尔基送来了,高尔基接过相片仔细地看,他连连称赞地说:“孩子,照得非常好,你要坚持你的梦想。”小男孩点点头,乐呵呵地笑了。

过了许多年,小男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愚公移山续写作文 10

年近九旬的愚公带领全家老小移家门前的两座大山。他的坚韧意志和拼搏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从此愚公家门前再也没有大山阻挡。

愚公移山感动天帝的事迹很快就冲上了互联网热搜头条,短短几天点击率就过亿,全国各地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也多了起来,原本偏僻无名的小城顿时热闹火爆起来。当地市长趁热打铁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的经济被拉动起来了,老百姓的钱包也鼓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差,生活垃圾和旅游垃圾随地乱扔,久而久之竟然堆成了一座数百米高的垃圾山。最近国家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卫生城市”评选,当地作为互联网热度久居不下的城市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眼前的垃圾山又该如何处理呢?市长每天茶饭不思,绞尽脑汁地寻找解决对策。

几天后,市长登门拜访愚公,希望他再次拿出当年移山的精神重出江湖,移走这座垃圾山。此时的愚公已年近期颐,但为了家乡的建设,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答应了。经过简单的准备,愚公带领他的子孙们再次出征了。愚公的曾孙曾在山东蓝翔技校学习进修过挖掘机技术,此刻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只见愚公的曾孙开着挖掘机将一堆又一堆垃圾装上大卡车转移到别处。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垃圾该何去何从呢?投进深山?污染山川!倒入河里?污染水源!埋到地下?污染土地!露天焚烧?污染空气!这一车又一车垃圾俨然成了烫手的山芋。愚公苦思冥想也找不出合理的办法,一时急火攻心,病倒了。好朋友智叟来看望他,心疼地说:“你怎么还这么顽固不化啊,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这是何苦呢!”愚公不以为然:“这片土地生养了我,如今家乡需要我,我没有理由推辞!”智叟钦佩地点了点头,说:“你要知道,问题是用来超越的,不是拿来面对的。其实垃圾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与其消灭它,不如利用它。”愚公沉吟了片刻,试探性地问道:“莫非老兄已经有了对策?”智叟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张图纸,原来是一座滑雪场设计图。愚公茅塞顿开,大喜过望。

当年冬天,本市最大的一家滑雪场开门营业了,地址就在之前的垃圾山。原来,愚公按照智叟的建议,一家人将垃圾山就地利用,运来当年移山时遗留下来的山石,均匀地铺在垃圾山的最上方,起到夯实的作用。然后愚公从哈尔滨请来造雪工程师,运用现代机器,人工造雪,铺设雪道。没过多久,昔日肮脏不堪的垃圾山摇身变成洁白无瑕的滑雪场,晶莹剔透的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

“垃圾山秒变滑雪场”,如此脑洞大开的环保方式再次冲上“热搜”榜首,全国各地来这里休闲娱乐的游客逐日增加,当地的经济发展又上了一层楼。周边城市纷纷派人前来学习观摩,愚公和智叟接到的讲座邀请接连不断。令人高兴的是,在不久之后的“卫生城市”评选中,本地全票通过,并且被树立为“全国卫生城市”典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