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
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作文300字:蜂窝煤中的数学问题湖南省岳阳市朝阳小学六年级陈景曦
奶奶买了100个煤球,直径是10厘米的,共80元钱。大伯也买了100个,直径是20厘米的。大伯给了商贩320元钱。
“大伯,你算错了吧?只要给160元。”
大伯说: “没错啊!一直都是这个价啊!”
“对呀,一定是你算错了。”送煤的商贩笑着说。
我没有作声,心里纳闷极了: “10厘米的煤球每个0.8元,20厘米的煤球不就是每个1.6元吗?怎么会是3.2元呢?
我将疑问告诉妈妈,妈妈说: “煤球的价格和它的面积是相关的。”
圆的面积怎么算呢?回到家,我打开数学书,找到了圆的面积公式:S=兀r2。
妈妈告诉我,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圆的半径的平方。
弄清楚公式的意思就简单了。先算直径是2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月=20÷2=10,S=rrr2:3. 14×l02,结果是314平方厘米。再算直径为1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r=10÷2=5,。S= 兀r2:3.14×52=78.5(平方厘米)。
我仔细观察这两个结果,发现314是78.5的倍数。3.2是0.8的4倍,看来他们没有搞错价格,是我弄错了。在高度一样的情况下,直径为2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是直径为10厘米的煤球的面积的4倍,价格自然也是它的4倍啊!
星期六,我们家来了两位客人——姐姐和姑姑,生活中的数学。爸爸和妈妈忙着招待她们,没时间买些零食让我和姐姐吃。于是,我自告奋勇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就让我去试试看,让我去买吧,好吗?”爸爸妈妈笑着点了点头,给了我50元钱。
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我先推着小推车快速地跑到我和姐姐的最爱——薯片区,拿了两包番茄味的“乐事”薯片,一包2.5元,两包就是5元。接着,我又到了面包区,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好香啊!我都不知道从哪个面包开始挑了。我拿起一个面包,闻了一闻,好像是咸的,又放了回去;我又拿起一个面包,闻了一闻,这回是甜的,一看价格,10元,太贵了,所以放了回去。最后我在面包区里拿了一个7元5角的面包。
然后,我推着推车来到了酸奶区,看到了两种价格都是14元5角的酸奶,但一种是250毫升的,一种是230毫升的。我刚想去拿230毫升的,突然想到,如果价格相同,就要选多的。于是,我拿了250毫升的酸奶。一看生产日期,是20xx年8月1日的,是昨天的,我把它放到了小推车里。
我算了算,5+7.5+14.5=27元,没超过50元,就去收银台付了钱,拿着东西回家了。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每长一岁,妈妈都会用尺给我量量身高。我家的墙壁上记录了我从出生到8岁时,这8年间我的身高变化。看着这一串串的数字。我心中突发奇想。身高可以测量,那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来测量它的长度呢?看到外面大大小小的圆形,于是一个大问号就冒出了我的头脑。我怎么用尺去测圆的长度呢?
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来了,我可以用软软的米尺去测量圆的长度。家里的凳子正好是一个圆形,于是我拿出学校徐老师发的米尺,用米尺把凳子围一圈,嘿嘿,你看,我把凳子的长度给测出来了。爸爸说:“不用米尺也能测出圆的周长。已经有人研究出了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那就是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爸爸这么说,我可不相信,绿色作文网为了验证爸爸说的真实与否,我让爸爸用他的公式算出我家凳子的周长,我家凳子的直径差不多是34厘米,圆周长=34×3。14=106厘米。我用我的米尺测出凳子的周长差不多等于104厘米,一对比,真的相差无几。顿时我折服了,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公式,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在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大致取3。14。
我真的很惊叹,那些数学家们竟然能归纳出这么好的公式,以后我也要向数学家们学习,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做一个喜欢思考的孩子。生活中的数学真有趣,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嗞啦,嗞啦!”油锅里还冒着热气。妈妈一大早就起来给我做早餐,那香味可都飘进我房间里了。我升着懒腰到厨房一看,妈妈正在烙饼呢!
妈妈看见了我笑着说:“起床啦,快去洗漱准备吃早餐。”我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到厨房里一看,刚才还在锅里的饼,现在已经老老实实的躺在盘子里了,那香味,乍一看使人很有食欲,再咬上一口,味道棒极了!
见我吃的这么香,妈妈便说:“一张锅可以可以烙两张饼,每烙一张饼需要两分钟,我要烙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我只顾着吃,想都没想,就随口答道:“这还不简单,当然是2×3=6分钟了。”妈妈笑着摇摇头:“不对,再想想,题目中说的是一张锅可以烙两张饼,问题是需要多长时间,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最佳方案,也就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再想想看。”
我停下口中的食物,皱起眉头思考。“哦!想到了。”我欢呼起来,“绿色作文网说说看。”妈妈一脸期待地望着我。“既然一张锅可以烙两张饼,那么烙两张饼就只需要两分钟。还有一张饼需要也需要两分钟,所以就是2+2=4分钟。”妈妈耐心的听完我的方案后说道:“虽然是节省了时间,但还不是最佳方案。”听完妈妈的话,我挠了挠头。妈妈见我一脸疑惑,便说道:“我们可以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一分钟后取出一张饼,然后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三分钟三张饼不就可以很快烙完了吗?”
听了妈妈的讲解,我又思索了一会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明白了烙饼问题,我又开始津津有味地吃着妈妈烙的香喷喷的饼。
原来生活中也有数学,我们应该把数学代入到生活中。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就会发现数学其实很有用处。
我们先去了商场。商场好大呀,简直是一个大迷宫。在我正抱怨的时候,哥哥说:哪里有问题?这个商场,不就正好是一个一笔画就画完的图形码?我先一愣,又问:怎么可能会是个一笔画图形呢?哥哥笑而不答,递给我一张纸,让我仔细看上面的图形。
我仔细一瞧,的确,整个商场和这个图形一样,找出口很简单。因为凡是图中有两个单数点的图形,画时只要从一个单数� 而在这个商场中,只要记住入口和出口就一定能走出去。这时姑姑发话了:你们两个小家伙还不快点。哎,来了。
吃午饭时,姑姑又说:上午,我买了一套衣服,衣服x元,裤子58元,一共用去180元,上衣多少元?我一想,这不就是一道普通的方程嘛,便马上列出了算式。
星期天的中午,老爸见我无所事事,便给我出了一道数学生活实践题,题目为:“我家的书房和阳台是连在一起的,总面积是18平方米,如果用30厘米×30厘米的方砖来铺地面的话,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如果一块这样的方砖价格是8元,那么铺设书房和阳台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
一听老爸说完题目,我便有了思路:先算出一块方砖的面积大小,再把总面积18平方米化成平方厘米,然后把由18平方米化成的平方厘米再除以一块方砖的面积,求出来的就是一共需要多少块方砖的块数。最把求出来的块数乘以每块方砖的价格便算出了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算式如下:30×30=900(平方厘米)18平方米=180000(平方厘米)180000÷900=200(块)200×8=1600(元)
算完后我把答案告诉老爸,老爸说答案对不对你自己去阳台和书房的地面数一下,地砖块数是否和你计算出来的一致。我飞快跑去,认真的数了一遍,果然,和我刚才计算出来的块数是一样的。老爸夸奖了我,我真高兴,这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真有趣!
今天,对于我来讲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我写了第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用算式帮奶奶算了旅行时要支付的三天车钱,我整整算了三次才算出来。第一次算出的金额是828元多算了30元。第二次少算了10元,直到第三次我才把算清楚。 应该是798元。
奶奶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认真。
春节,所有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事是收压岁钱,我也不例外。
今天中午,妈妈手里拿着一叠红纸包走到我的房间,对我说:“蓉川,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全在这你自己保管。”妈妈走后,我拿起第一张红包,上面写着奶奶,我拆开一看500元;接着,拿起第二张上面写着舅妈,里面是1000元;拿起第三张上面写着公公,里面是500元……500+1000+500=5200元,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压岁钱跑到妈妈面前对他说“:今年我赚了。我总共收到五千二百元,哈哈”。妈妈似笑非笑得看着我,便对我说“:你别忘了,我们给爷爷奶奶买的过年礼物总共978元,奶奶给你500元你看是正数还是负数?我们去二爷爷家,爸爸给了爷爷600元,爷爷给你200元,这又是一个负数”。听了妈妈的话我皱起了眉头。
原来,数学在生活里也会经常出现,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好好学习,注意生活中的数学。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8、绿萝_关于感悟的作文400字
我们家里养了很多盆绿萝,妈妈说:“绿萝可以泡在水里生根发芽,等到根长长了,就可以移植到土里。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绿萝的生长和别的植物不同:它先长茎,茎长出一段,长一片叶子,茎再长一段,再长一片叶子。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浅一些,靠近花盆深绿色的就是老叶子。
大盆绿萝的叶子呈心形,比我的手掌还大,碧绿碧绿的颜色像一块块美丽的翡翠。它的茎长得很粗,沿着花盆中间的一个圆形直管往上爬,茎越来越长,绿萝也越长越高。
小鹏绿萝的茎细细的,好像两根绿色的面条绞在一起,小绿萝的叶子呈卵圆形,只有我手掌的一半大。花盆的上面有吊钩,可以把它挂在高处,绿萝长长的茎垂下来,好像是从花盆里涌出的一个绿色的瀑布。
看着这些绿萝,我感叹于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让我想到了社会,能适应社会的人,就能生存,不能适应的,早晚会被淘汰。我爱绿萝,它不但让我家空气清新,变得美丽、有生机,还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9、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是我国幻想之物,拥有奇异的色彩和雄浑的体魄。尾巴都是鱼尾,大而不可张扬,十分霸气。躯干部如蛇尾一般身体分节,背部强有力的肌肉被一层黝黑的鳞片盖住,发着淡淡的捉摸不透的光。一张凶猛的面孔,一双犀利并发着光的白珍珠般的眼睛,散发着一阵莫名的杀气。,最显眼的是头顶的两只角,像是麋鹿的王冠。但那是一双生着花草的王冠,绿藤粉花,姹紫嫣红。龙不像其他动物,它拥有灵活的六肢,强有力的鹰爪,紧紧抓住了中国的繁荣和富强。
在外国人看来,中国竟然如此可笑,把这种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生物当做图腾。而队友中国人来说,这是中国的象征,是历史的灵魂,是自然于一身造就的物种,是万物的神兽、首领,代表着中国人的意志。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的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信奉的图腾,是吉雄伟的象征。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舞龙事件就有三百多起,其他文献记载数不胜数。
龙真的不再是一个未知的生物!
当你看见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有人问我。我没有说话,因为那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龙已经不仅仅只是中国的象征了,那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一种执念,那颗种子已经深深播种在人们的心里了。那不是束缚,那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仰。自然的色彩带着一份心,一份纯真的心。当牛看见龙的时候,你就不会想到那象征着中国;当你看到那自然的色彩,你就会想到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
龙已经不再是一个未知的生物,而是永存于心的信念。
10、“隆隆”亦龙
遥远的黄帝时期,人们自给自足、崇尚自然,他们渴望出现神明赐予希望。于是,龙的形象诞生了,伴随着数千年来人们的崇敬和景仰,
古人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后人则补充“其能显能隐,呼风唤雨”。由此可见,龙在人们心中是非常神圣而又无所不能的。
的确,龙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了。十二生肖中的龙是接地气的龙,他最贴近我们的生活;龙舟赛上的龙是威风凛凛的龙,一条条争先口后,不仅展现了比赛的精彩,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龙须糖、龙须面等中国传统美食更是体现了龙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
龙是传说。华夏儿女却铭记龙的精神,并将它传承下� 老一辈所讲述的关于龙的故事,历史上许多关于龙的神话,无不表现其精神的可贵和华夏儿女对其的喜爱和尊敬。
龙是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龙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渐渐的变成一种新文化,并且他还在不断地用他的神秘色彩吸引着人们,吸引人们探索龙的奥秘。
龙是象征。他修长的身姿代表了莽莽黄河,他坚韧的鳞甲是屹然的华夏大地,他“隆隆”的低吼是炎黄子孙在发声——为中华发声!
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代表的是一种信仰,一份民族气节,是一种无以言喻的情感。
我们将记住历史,记住中华民族辉煌靓丽或低迷衰落的历史;牢记传统文化,牢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刻,我们为中华“发声”!
11、书声几韵月搂风_写景散文1200字
最美不过微风里的月亮,月光轻轻摇下,在地上激起一份美丽,而那书声,是更美的风景,只有来得早,才能见到的风景。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不,我又因为数学在路费问题上立了一个大功。
那是去年春节期间,爸爸带着我和两位姐姐去海南旅游。可是在出行方式上有了争议。爸爸把两种方法的相关费用告诉我:坐飞机,常州到三亚2990元/人;坐火车,常州到上海南28。4元/人,上海南到海口325.5元/人,海口到三亚100元/人。我想:我应该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连忙拿出纸和笔计算起来:坐飞机,2990X4=11960元;坐火车,28.4+325.5+100=453.9,453.9X4=1815.6元,11960—1815.6=10144.4元。通过计算,我发现坐火车能节省10144.4元!我兴奋地告诉爸爸,坐火车能节省1万多元,太合算了!爸爸朝我竖起大拇指,夸我算的好,就这样,我们坐上了火车,开始了海南之旅。
两千多公里的旅途虽然让我们疲惫不堪,但沿途的美丽风景又使我们感到快乐无比。在三亚和海口的好多景点游玩之后,我们准备回家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飞机票更贵了,到常州要3500元/人,火车票也很难买。我们买了三亚到广州的汽车票,322元/人,广州南到上海虹桥的高铁票,793元/人,虹桥到常州的高铁票74.5元/人。终于到家了,爸爸让我算一下回程比坐飞机少用了多少钱。我又算了起来:322+793+74.5=1189.5元,3500―1189.5=2310.5元,2310.5X4=9242元。我告诉爸爸,回程少用了9242元,爸爸满意地点点头。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海南风光,也让我更懂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涵了很多数学知识,比如价格、重量、图形。在暑假里,我开始尝试帮爸爸妈妈购买各种生活用品,而购物小票就是我认识价格最好的"课本"。
有一次,我到超市里买饮料,各种各样的饮料摆满了货架。爸爸说:"找一找正在打折的商量",我突然看见大瓶椰子汁正在促销,6瓶椰子汁只需要18。6元。那么就可以知道每瓶是18。6除以6等于3。1元。原来每瓶需要4。2元,所以打折的比原来便宜了1。1元。1。1元乘以6等于6。6元,所以我买椰子汁一共便宜了6.6元。
后来我去书店买书,发现一套《雪狐》正在打折。这套书一共3本,也可以买1本。3本一起买的我叫套装,1本的叫单本。我发现套装的价格是50元,而单本的价格是20元。这下大家可以看出什么?没错,套装的价格比买三本单本的价格便宜。便宜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20乘以3等于60元,60元减去50元等于10元。我认为这数学的陷井挖得真多啊,一不注意,就会掉进去。其实现在套装的价格正在打折。我刚才看的是原价。现在我们一起来讲打折以后书的价格吧!套装正在打9折。所以实际价格是50除以10,再乘以9,等于45元。现在套装的价格比买三本单本的价格要便宜更多了。
数学真有趣,我喜欢数学!因为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
我从小就爱数学,爱做数学题,特别是数学广角。说起数学广角,我想起了这个学期的“鸡兔同笼”问题,起初我一听这名儿,便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不简单。但我并没有被问题吓倒,难题反而能激发我的兴趣。我开始不断研究此类题,我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题可以用假设法、解方程和列表格多种方法。不过我更倾向假设法,因为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挑战性,十分有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头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条件下共有几只脚,再与原有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是多少,再从中求出兔的数量。
从中我 还 发现了几个数量关系:
①兔的只数=(实际总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
②鸡的只数=(每只兔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也会随时遇到,前些日子妈妈带我去万寿宫买练习本,簿练习本0.8元/本,厚练习本1.5元/本,妈妈给我9.9元钱让我买8本练习本。我立刻就明白妈妈是在考验我呢!我可不能让她小看了我,我就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买了5本厚练习本、3本簿练习本。
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爱动脑筋,善于思考,那么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自
开学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储钱罐,让我用来放每天认真写作业、帮妈妈做家务等“赚”来的奖励,看着储钱罐里的1元硬币日益增多,我可高兴了。记得是上个周五的晚上,写好作业的我心血来潮,想数数储钱罐里共存了多少钱。1、2、3、4、5……100、101、102,终于数完啦!我笑得合不拢嘴,好多啊!妈妈说我是小财迷。望着快装满的储钱罐,再“赚”来的奖励怎么办呢?我皱起了眉头。最后妈妈用一张100元面值的纸币换走了我100个硬币,看着手里一张100元的纸币和2枚一元的硬币,我傻了,那么多的硬币才换了一张纸币。由此我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100是由100个1组成的。
第二天周六,我揣着我的“奖励”和妈妈一起来到文体店买学习用品,最后选了两本课外书、一个削笔器和一个橡皮擦,共要花多少钱呢?我在心里算了算:5+5+20+3=33(元)。这时妈妈问我:“算算买完这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呢?”我用了最近老师教的简便运算:102-33=102-30-3=72-3=69(元)。我付给营业员阿姨一张100元的人民币,阿姨问我:“小朋友,阿姨该找给你多少钱呀?”我在心里算了算:100-33=100-30-3=70-3=67(元)。“阿姨,您应该找我67元。”阿姨夸我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妈妈也朝我竖起了大拇指。从那之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帮着爸爸妈妈一起算“小账”。
数学真的很奇妙,我要好好学习和运用它,和它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10月9号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我在家庭作业上遇见了一道难题,这道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市电力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每度0.50元计算。小王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问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合计
76元 63元 45.6元 184.6元
读完这道题,我的脑子里浮现了许多问号,这道题该怎么做?这道题的思路是什么?这道题该怎么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如同一只只调皮的小鸟,在我脑海里飞来飞去,弄得我脑子里一团乱,过了许久,我终于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又过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了做这道题的思路:首先我们先要算出1月份的度数,1月份的度数该如何计算呢?我先用0.57乘100算出100度电需要多少钱?0.57×100等于57(元)再用76和57做比较,结果是76比较大,这也就证明1月份的度数超过了100度,所以我们再用76-57得出19(元)这19元就可以算出超过100度的度数,列式为:19÷0.5=38(度)最后,再用100+38=138(度) 就算出1月份的度数了。
接下来我开始算2月份的度数:还是先用0.57×100得出57(元)再用63和57做比较。证明2月份的度数也超出了100度,下一步我就用63-57得出6(元)这6元也可以算出超过100度的度数,列式为:6÷0.5=12加上100度,最后再用100+12=112(度),就这样,我把2月份的度数也算出来了!
接下来我开始算3月份的度数,第一步也是0.57×100得出57元,然后用45.6跟57比较,结果是57更大,这也就证明3月份的度数小于100度,按照题目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算,下一步列式为: 45.6÷0.57=?
算到这儿,我突然傻眼儿了。咦,45.6除以0.57怎么计算呢?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刚学到把小数化成整数的方法,于是我就把0.57化成57,把45.6化成4560,这样算出来等于80。也就是说45.6÷0.57=80(度)这样3月份的度数也算出来了,最后一步。只需要把1月、2月、3月的度数加起来。就得出了这一季度小王家用电多少度了。列示为:138+112+80=330度
在写上答:小王家第一季度共用电330度。
通过这道题让我懂得了数学是那么的有趣,数学不只是要靠计算,而且还要通过思考来解决生活问题。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经过一年的学习,又要放暑假了。
又是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日子。早上6点,我床边上的闹钟忠心耿耿的把我吵醒了,我气极了,只出一掌飞飞掌,把闹钟拍飞了。好了,起床干正事,我站在老爸床边喊了n次起床,他都不理我。这真是对牛弹琴――白费劲。我自顾自的吃早饭去了。老爸终于起床了,一看钟呀!7:20了,还差十分钟就要迟到了!迟到了,又要扣钱,舍不得呀!临走时说:“儿子!要是你今天上午写完十章练习题,我下午就带你出去玩。”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到了12点,我终于写完了,手上一丁点力气也没了,最终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吃过午饭,老爸去开车一开发现轮胎爆了,只能先去修车了。修轮胎的人说:“我这有四辆三轮车,都是两个轮胎爆了,还有两辆小汽车,一个一个轮胎爆了,另一个三个轮胎爆了,修一个轮胎十分钟,你们可以等,也可以过会儿来。”
老爸见状露出邪恶的坏笑:“儿子,算算什么时候来,别让你的玩耍计划泡汤。”唉,认命了!我想:有四辆三轮车,两个轮胎爆了,修一个要十分钟,所以就用4 X(2X10)=80(分),而有两辆小汽车,小汽车有四个轮胎,四个轮胎有一个是一个轮胎爆了,另一个是三个轮胎爆了。一共爆了四个轮胎。所以就用(1+3)x10=40(分),再用40+80=120(分)。加上我们家爆的个轮胎,…所以一共是130(分)130=2(小时)……10(分)。老爸夸奖道:“儿子真棒!”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今天,因为我数学考到了96分,妈妈为了激励我,特意给了我10块钱,并说:“可以去超市随便买东西。”
我一听,一蹦三尺高,“但是”妈妈一本正经地说:“有一个条件,就是买的东西要刚好10块钱,如果多了要自己付,如果少了下次就没有这个奖励了。”我拿了10块钱,心想:这个很简单啊,然后高高兴兴的去超市买东西了。
走进超市,看见货架上摆放着整整齐齐、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立刻傻眼了,生吃凉粉,那里面可以加甜酱,看起来还不错,可是一看价格,太贵了不能买。然后,我突然想起来,可以买一个东西,那里面有吃的,还赠送飞船,我可以玩儿,也可以增加动手能力,然后我飞快的找到了卡通乐暑条,一看价格是4.8元,这个可以买。这时我想,10-4.8等于5.2元,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东西。
可是我想,那里根本没有我喜欢的玩具,买书又不够,我只能继续挑零食了,可是挑了好久,都不合适,这时,我特别想吃辣条,所以我就拿了两包辣条,可是,这个时候妈妈说不可以买辣条,我只好眼巴巴地放回去了。我突然看到了小麻花,那不是老师用来奖励同学们的小麻花吗?那一次我没吃到,一直对这个小麻花耿耿于怀,今天终于看到你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一称,结果是5.1元,我很想放回去,可是妈妈说:“称好了的东西不能放回去了,如果大家都这样,那超市不就乱套了吗?”。我一听,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但是一想到,以后这个奖励就没有了,我闷闷不乐的走向收银台,阿姨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你的东西是9.9元,要是拿一个袋子刚好10元”。终于,刚刚好10块钱,不但买到了吃的,而且下次考得好,妈妈还会奖励我,我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通过这次超市买东西,我不仅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以后我要认认真真的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因为我很喜欢数学,并且喜欢总结一些规律,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想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和大家交流沟通,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要是学好了,就能在生活中买东西,省下不少钱来呢!比如:当我们买火腿肠时,你是否想过买零售的呢,还是买成包的呢?其实,你如果算一算,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钱呢
。假如买10根零售的话,每根4角,十根就是10×4=40(角),也就等于4元,而成包的十根只要3.7元,比零售的便宜了3角呢!这样算来,一年就是3×365=1095(角),也就是说一年就可能节省109.5元哩!再举个例子吧:一小时要滴3600滴水,那么一天下来就是3600×24=86400(滴),一年就是86400×365=3153600(滴),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地球上水资源逐渐缺乏,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特别是洗衣服的时候,花费的水最多了,同样多的水,有些人能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有些人却不能。为什么会不同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解答:假设一件脏衣服上的污垢是 10克重,有1桶清水为 10升,洗完衣服拧干后,湿衣服里面还有 1升水j将 10升水倒入盆中,这时污垢有 10克,清水有 10升,每升清水溶解1污垢。由于拧干后,衣服上仍有 1升水,这 1升水也含污垢 1克。这就是说洗后的衣服上含有污垢 1克;k将 10升水分成2盆,每盆就是:10÷2=5(升),先用第一盆水洗,污垢 10克,清水 5升,每升含有污垢 2克,再用第二盆冲洗,污垢 2克(第一次拧干后衣服上含有的),清水 5升,衣服上带 1升,共 6升清水,因此每升水含有污垢1/3克,再次拧干后,衣服上仍有 1升水,但是这时衣服上含有的污垢只有1/3克。从上面推断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种方法清洗出来的衣服更洁净一些,水也节约了不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全国能省下很多很多水,也就不会为没水而担忧了。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上也有“数学”,比如我们的手,“一??”是 10厘米,量一量裤子是6??,就是6×10=60(厘米)长了;我们的脚步是 50厘米,那么从家到学校有多少步,就能求出家到学校的距离了。
举了这么多典型的例子,我想到了一句俗话:“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是啊,学习数学不能死背公式,得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更上一层楼,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不会的尽量做对,会的必须做�
春天来了,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我的脚也噌噌噌”地长,原来的旧鞋子都小了,妈妈决定到淘宝帮我网购一双新鞋子。
买鞋子首先要知道穿多大码的鞋。妈妈让我把鞋子脱掉,站在一张白纸上,她沿着我脚的边缘把脚的轮廓画下来,再用尺子在纸上量出我脚的长度。呀,25厘米。妈妈,我该穿多大码的鞋子?”妈妈随口说道40码”我不解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是40码?怎么算?”妈妈说:你开动脑筋想一想不就知道了吗?”我回到房间,苦思冥想:脚长25厘米﹦40码鞋子,怎么算出来的呢?我记起以前买鞋时也量过脚长,23厘米穿36码的鞋。我拿出草稿纸在上面写道:脚长25厘米﹦40码,脚长23厘米﹦36码。难道是25+15=40,23+13=36?但我再一想,不对呀,这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才对。到底是什么公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灵光一闪,先把25×2=50,再50-10=40,是不是这样呢?我验证一下,23×2=46,46-10=36,耶!完全正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激动地高呼我算出来了!鞋的码数=脚长×2-10,对吗?”妈妈笑笑说:真聪明,就是这样。”我心里美滋滋的。
爸爸下班刚回来,我便缠着他说:爸爸,只要你告诉我你穿多大码鞋,我就能算出你脚有多长。”爸爸说:真的?”千真万确!”我穿42码鞋。”爸爸说。我采用倒推的方法(42+10)÷2=26,我脱口而出:26厘米”爸爸高兴地直点头: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紧接着,我又帮爷爷算,帮奶奶算,帮妈妈算,忙得不亦乐乎。
瞧,生活中的数学多有趣,让我们一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去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汽车上的“图形”变换 隔壁王大哥说要开汽车带聪聪去博物馆参观,聪聪别提有多高兴了。王大哥说:“别太兴奋了,路上我可得考你哟!” 聪聪说:“考就考呗,谁怕谁呀!” “呵呵,口气倒不小,别到时候抓小脑瓜哦。上车吧!”
汽车开动了,王大哥突然问:“现在汽车是在平移呢,还是在旋转?” “当然是在旋转了!”聪聪脱口而出。 “汽车在旋转,你还能稳稳地坐在这里吗?早出车祸了!” 聪聪连忙纠正:“哦,我说的是车轮在旋转。” 王大哥说:“可我问的是汽车!你应该这样回答:汽车在直路上开时在平移,而车轮在旋转。” 聪聪不服气地说:“不过,我说车轮在旋转还是对的。” 正说着,外面下起小雨来,聪聪赶忙把汽车旁边的窗玻璃关上了。 王大哥笑着问:“你关窗玻璃是在平移还是在旋转?” 聪聪这回认真了:“你问得也太含糊了,你到底是在问我摇玻璃窗的摇把怎样运动呢,还是问玻璃位置的变换呢?如果是前者那是旋转,如果是后者则是平移。” “哟,倒说起我的不是来了。行!”
雨渐渐下大了,王大哥打开了雨刷器,落在前窗的雨点一下一下被刷了下去。聪聪一面兴致勃勃地看着,一面对王大哥说:“我知道,你又要问我这雨刷器现在是在旋转还是平移了,对不对?” “聪明,不亏是聪聪。你知道问题了,就请回答吧!” “当然是旋转!你难不倒我。”聪聪肯定地说。 “既然如此,那就再请回答,这雨刷器每从右到左刷一次,旋转了多少度呢?”王大哥问。 聪聪毫不犹豫地说:“圆周是3600,现在雨刷器每次只旋转了半周,那就是平角,是1800。” 王大哥摇摇头说:“现在的问题是,雨刷器每刷一次是不是旋转到半周了?” 聪聪这下开始抓脑瓜了,雨刷器明明从窗右面的底边刷到窗左面的底边,王大哥怎么会这样说呢?想了一会,聪聪突然兴奋地说:“哦,我明白了。
雨刷器旋转的度数,应该少于180。,因为雨刷器的一端不可能装在玻璃的底边上,也就是说,圆周的中心点还在底边的下方。对吧?” 王大哥笑着点点头。
汽车停了下来,原来博物馆已经到了。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星期天,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中午,吃完饭,我就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吃,我正准备开口的时候,妈妈阻止了我,对我说,你不是刚学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吗?我来考考你,看你学的扎实不扎实,来,你把这个苹果的体积算一算,我左瞧瞧右瞅瞅,心想这苹果又不是正方体,也不是长方体怎么算呢?我突然想到老师的话,便胸有成竹地对妈妈说:你先帮我准备一个正方体或是长方体的量杯,里面装些水。不一会儿东西就到齐了。我先用尺子量量杯的长和宽,它们各是20CM和15CM,又看了看这个用水做的长方体,并量出它的高是14CM,我将苹果小心翼翼地放在量标里,水上升了很多,升到了18CM,我恍然大悟,一口把公式说了出来:
18-14=4CM,4X20X15=1200立方厘米,苹果的体积是1200立方厘米。
妈妈听了自豪地为我竖起了大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