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拿手好戏,又跟得上时代,还挺博人眼球的,做剪辑。怎么样?是不是特别了不起、高大上?是不是觉得我会这等奇异很牛逼?但事实上,这玩意儿学起来很简单的。
你只需要,一双手,一个素材(或多个),一个软件(没电子产品的甭想啦啊)。
把你的素材放进软件里,把没用的删掉,把重点的做细,再加个彩蛋,再把它整体细致地加工“亿”下,就好了!你学“废”了吗?(感觉我教了个寂寞)。
如此简单的一个操作,也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咋好,不过对于我这种好坏全凭心情的人而言,无所谓啦!我心情好就做个卡点视频,我心情差就来个丧气语录,管他哪种做出来都一样,只是精美不精美,全靠当时状态。(所以想让我做个好一点的剪辑,记得要尽力“讨好”我)
为何说心情很重要呢?因为带着不同感情做出来的剪辑,味道是不一样的。就像那天运动会,结束后我兴致勃勃就想用运动会的照片,剪个视频,可我自己看了一遍后竟然有点想哭,不晓得它为啥做的就那么像毕业回忆,可能想到这是我们最后的一个夏季运动会,就莫名有些伤感(想放哀乐)然后冥冥之中就捣腾出了这个玩意儿。
那次我追完剧后也是,本来是想剪个大电影预告片的,可那个细节的逻辑确实有点好笑,就这样硬生生地剪成了沙雕视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玩梗要适度
剪辑真的很简单,剪辑也真的很不简单。在此,剪辑大师提醒您:“切记!剪辑时一定要喜怒无常!莫忘!”
说到我的拿手好戏,那就属跳绳了。
跳绳,那可是我特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一分钟能跳二百多下,嘻嘻,被吓到了吗?
四年级时,我发现,只要一跳绳,我就跳的飞快,而且根本停不下来。我是这样跳的:后脚掌离地,手腕以上不动,光手腕抡着绳子,体育老师也教同学们这样跳,这样不仅不费力,而且又快又轻松。
这样一来,我便成了同学老师公认的“跳绳大王”了,只要有比赛,非要让我参加不可,而且每次回来,我都会带着一个大喜报——又是第一名。
在一次比赛中,我正在跳绳,绳子突然坏了,我不顾一切再次拿起绳子继续跳,当时只跳了一百八十多下。
回班后,我哭丧着脸,别人问我,我也不搭理他(她)们,没想到成绩下来了,我依旧是第一名,我顿时转悲为喜,高兴地跳了起来,我还是第一名,哦耶!
上五年级时,换了体育老师,他问同学谁跳绳跳的好,我还没癔怔过来,同学们六十多根手指头纷纷指向了我。
虽然我已经一暑假没练习跳绳了,但跳起来依旧轻车熟路,依旧那么快。
人人都有一项拿手好戏,我的拿手好戏却是吹口哨。
为什么会是吹口哨呢?那是因为小时候爱看《小猪佩奇》,而这部动画片的第一集便是“吹口哨”。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小猪佩奇学吹口哨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我笑着笑着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吹口哨!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练习。“嘘嘘”这声音并不对。我撅起嘴巴,卷起舌头,“滋滋”吐出来的却是口水。突然有一天,我漫不经心地吹了一声,“呼~”呀,我好像会了,我找刚才那样吹了吹,果真没错。我兴奋得直蹦跶。
晚上吃饭时,我高兴地对爸妈说:“爸妈,我会吹口哨了!”“吹来听听?”爸妈显然很有兴趣。我不再撅嘴,而是将嘴拱成“o”形,卷起舌头便吹起来:“呼~”“啊”爸妈不知为何感叹道。我得意起来,心想:等哥回来我一定好好炫耀炫耀!
转眼周末来了,哥也回来了。“哥,你会吹口哨吗?”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问。“会啊!呼~”哥似乎十分轻松。“瞧,我也会,嘘——”咦?声音怎么不对呀?我急了,又吹:“嘘——嘘”不管我怎么吹,这声音就是不对。“哈哈,这就是你说的,吹,吹口哨?哈哈!”哥已经笑岔气了,忙摆手,又说:“做作业去了,好好练吧,哈哈。”我顿时心灰意冷。
我一复一日地练习,终于“真”会了,这时我才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画画、弹钢琴、唱歌、跳舞等。但我最拿手的是玩魔方。
我与魔方的认识是在一个朋友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去朋友家玩。朋友拿出一个三阶魔方给我看,并让我把魔方的顺序打乱,他接过后很快就还原了。看着他娴熟的动作,我非常羡慕,同时也产生了玩魔方的想法。
回到家,我请求爸爸给我买一个三阶魔方。我欣喜若狂的把魔方捧在手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差点笑出猪叫声。我迫不及待地玩起魔方来,但是魔方好像跟我作对似的,无论我怎么拼它怎么都复原不了。我脑子里突然想起来魔方的盒子里有一张公式,我立即跑过去把公式拿出来可是我怎么看也看不懂,于是我又去了那位朋友家,问他这张公式是什么意思?他回答道:“这张公式的意思是它的箭头往哪一边就是往哪一个方向扭的意思。”我恍然大悟,然后我就开开心心地带着公式走回家了。
我看了一下公式过后我开始拼起来,“上,下,下,右,右,左。”终于拼好了!我兴奋到蹦起来。接着我开始背公式,熟练过后我开始计时我能多少秒能把魔方拼好,2分钟,1分30秒,1分钟,43秒!我开心地直奔客厅。
不会,不要紧只要掌握它的做法和技巧,就能在别人面前展示。这是我在练习我的拿手好戏时感受到的。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我的拿手好戏就是弹钢琴。
记得儿时,每当听到哥哥姐姐们弹钢琴,我就久久不能释怀,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钢琴演奏者,为人们带来动听的乐曲。五岁那年,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为我购置了人生中的第一架钢琴,并我开始学琴。
刚开始,我还对钢琴十分感兴趣,按照老师的要求卖力地练着,可慢慢的,我觉得它枯燥,乏味,甚至产生了厌恶感。每天都要老师督促,妈妈监督才肯练琴。有时还会为此哭鼻子。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钢琴也有了新的看法: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全面发展。现在,我每天都会练琴,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的《彩云追月》,虽然让我头疼了很久,但我还是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听,听一些著名钢琴家是如何演绎的;练,反复练习;录,将自己弹的录下来,与别人的做对比,取长补短。终于,我克服了这个难题,赢得了老师的称赞。日积月累的练习也让我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的钢琴十级,也考了优秀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爱弹钢琴,并决定坚持下去。
加油吧,少年!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坚持下去,你就是最亮的那颗星!
我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自然会许多的“拿手好戏”其中,我最自豪的就是跳高了。
操场上绳子拉起,一声应下,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比赛跳高,我来到了绳子的左边偏三十度的方向,我做出一个奔跑的动作。只见,我向前奔,手脚飞快地摆动起来,在距离绳子不到半米的位置,右脚迈上去,左脚也随着右脚跳了上去,我在我们班是跳高最厉害的。如果要问我可以跳多高,大概129cm吧。但是在一开始练跳高时,并没有这么的轻松。
还记得,我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练跳高的。暑假里,我把想练跳高的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很赞同,于是,我就开始了恐怖的魔鬼训练了。爸妈在店里帮我买了跳高用的杆子和垫子。每天的下午,妈妈都带着我来到了家后边的公园里,来练跳高。妈妈把垫子铺开,再把杆子架好。一开始,妈妈让我练习跳80cm的高度。妈妈轻声细语地说:“首先,你在杆子的左侧,接着,飞快地奔跑,最后你在杆子前一点儿,右脚抬起,左脚飞起。你照我说的,来跳一遍。”话音刚落,我双手不停地摆动,脚飞快的跑起,跳了过去。也是从这个开始,我喜欢上了跳高,也是从这个开始,我开始练跳高了。通过这次跳高,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如今,我只有跳高可以在班上吹牛了。
当一个人孤独时,是否想做些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可以是看一本书,可以是进行一场旅行,还可以是练就一门自己的拿手绝活。不知道他人是否如此,但我便是这样。而魔方就是我的拿手好戏。
我与魔方的相遇好似命中注定。很小的时候一个朋友便送了我一个三阶魔方。玩弄两下便乱了,再也拼不回去了。每天尝试许久,但却总以失败告终。后来爸爸跟着说明书的指导把魔方复原了,可却再次被我打乱。稍大一些,闲来无事,母亲便带着我去上了魔方课。直到那时才恍然明白,三阶魔方不过是魔方世界中的冰山一角。也是那时我才感受到魔方的真正魅力。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攻克各式各样的魔方。苦练了一个月后,我记下了复原魔方的步骤,在大量地练习下,那已成为了一种肌肉记忆。魔方于我而言似一本书,仿佛下一步就写在了纸上,摆在眼前。但半年后,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停了一年课。再拣起后,学单手时却吃力了许多。一是单手不灵活,二是步骤不连贯。不过勤加练习后,终有小成。这就是我与魔方相遇的故事。
我想不是我选择了魔方,而是魔方选择了我。魔方不仅是我的好戏,他们也是我的灵魂伴侣。在一次次自我的突破与进步中,我知道了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喧嚣的世界,魔方使我静下心,让我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我会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不断地超越那个身影,带着我的好戏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