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一篇有关于海伦凯勒的童年故事,令我非常感动。
事情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亚拉巴马州。海伦出生时只有9个月,因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听力丧失。
小海伦7岁的时,父母替她请来一位叫沙莉文的老师。她发现海伦身上蕴藏着对生活的强烈的追求,她决定把海伦培养成有用的人。沙莉文先教她拼单词。她高兴极了,每天在桌上,床上,地板上,墙上有手数孔。因长期磨擦手出了不少血,不久海伦又试着用笔在纸上写字,每天桌上和地上都留下了一大堆她写的纸片。
然后沙莉文小姐又教她说话和用手指耳朵听话。最后她成了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觉得海伦·凯勒是个残疾人,却以坚强的毅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价,最后成一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了奇迹。
1950年,黄永玉和曹禺第一次见面是因为萧乾。当时,黄永玉从香港来到北京探望沈从文,正逢巴金到北京开会,萧乾就约着巴金、曹禺、沈从文等一行人到北海喝茶,黄永玉一同参加。
1987年,张国立因主演话剧《朱莉小姐》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当时给他颁奖的就是曹禺曹公。对于这台剧目,曹公非常喜欢,之后还特意邀请张国立到他的家里畅叙戏剧艺术表演。那次,曹禺为张国立题写一幅条幅:“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2016年,张国立得以在《见字如面》的舞台上再续与曹公的前缘,朗读他回黄永玉的信。因为他的精彩演绎,又得以被邀请到黄永玉家中做客,并又被大师赠与画作。一见到张国立,黄老就一迭声地说:“你特别像萧乾,无论是动作、神态、声音都特别像。”他还嘱咐张国立,不要浪费这先天条件,有机会一定要演下萧乾。
在黄老脱口而出“你特别像萧乾”时,冥冥中一个甲子的缘分闭合成了一个圆。这是这个节目无意中促成的特别美好的机缘,毫不刻意,又神来之笔水到渠成。导演和表演嘉宾都是娱乐市场大潮中善于停下来思考的人,谢谢他们,如此纯粹地诠释人们心中对人文关怀的日常需求,不鼓吹小众,不营销卖惨。是呀,在或远或近的时空中,寻找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本来就是人们应有的主流需求。市场不光要有尽兴的娱乐,也可以有温柔细语的感怀、有对文化本身的沉静思索。
童年,都会给人感觉是美好丰富的。但是,将自己的童年描写出来的作者,会是那样的童年吗?不,不是的。作者的童年就是所谓"在黑暗,潮湿的小屋里,度过令人窒息的童年。
"不仅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让人为作者的童年深深怜悯。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另一面:乞讨?黑暗?痛苦。但是他是靠怎样的毅力度过这个惨不忍睹的童年的呢?是永不言败的精神?将痛苦转移的方法?还是惊人的毅力?虽然以上说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使他度过这段痛苦的时间的是:自己担当的一面。
无论是别人准备嘲弄,施舍,给予的时候,他都能用他的"盾牌"抵挡回去,这个盾牌的名字就叫:尊严。当遇到种种不幸的时候,你都能拿起你的"盾牌",抵挡这些麻烦,让自己忘掉这些痛苦的事。文中的作者也是这样的,让自己在难受的时候,他不能找别人大哭一场,也不能诉说。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抵挡这些痛苦,维护自己的尊严,让自己充实。
但是,他也只能默默看待别人幸福的家庭。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道理,让你抛开你的世俗烦恼,一起看看这个能给你受益匪浅的"圣经"吧!
看完这次京剧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的京剧是多么的好看呀!让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吧!”
也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喜欢上看这个节目,由燕子姐姐主播的《来吧,看动画》。它每天晚上9:00钟准时直播,放一部意义深刻的动画电影。《地动之日》也就是其中之一。
《地动之日》讲述的是发生在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小刚身上的故事。小刚他原本一心直想考上好的中学,所以拼命地学习、用功,只顾自己的,对别人的事情漠不关心,当同学向他请求帮助时,很坚定地拒绝,任何课外活动也不参加。当一场大地震来临时,他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看到那互帮互助,和同学的父母离去悲惨的场面。所以对生活改变了看法,并且加入了救援队中去帮助别人。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不得不想起那次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在强烈的地震中,一座座房屋倒塌了,地动山摇,道路崩塌,天塌地陷,骨肉分离,那悲惨的画面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然而,一座座时代丰碑,一个个英雄人物,却随之站立起来了!
《地动之日》——令我难忘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