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利剑观后感【优秀6篇】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于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历史周期率”》。本文是编辑枫为大家整编的巡视利剑观后感【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利剑巡视观后感 篇1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

在认真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后,透过一组组镜头、一幕幕场景,我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高官们,如今纷纷跌下“神坛”、沦为阶下囚。在专题片中,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现身说法,内容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充分凸显了巡视利剑的作用,彰显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

这部片子的播出,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从严惩治贪腐的战果。揭示了巡视利剑锋从何出、威力倍增的力量之源,让我们深刻领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把巡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赋予了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力的推动了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通过一个个深刻的案例,集中展示了巡视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些成果对广大干部来说,是一次又一次撞击心灵的警示;对广大群众来说,则是一次又一次的鼓舞。

从王珉到黄兴国,从王三运到苏树林,还有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等,“巡视利剑”斩落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据统计,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利剑”是悬在各级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它不仅可以“利剑出鞘”斩落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更可以“利剑高悬”告诫各级官员,让那些面对党纪国法依然心怀侥幸、瞅准时机就准备铤而走险的人,心生忌惮,断了贪腐的念头。

权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失去监督的权利就是灾难之源;失去约束的欲望就是洪水猛兽。惟有让巡视的“利剑”始终高悬,才能对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强而有力的震慑,将“潜规则”、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贪腐现象一网打尽,不断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篱笆,还党内政治生态一片清明。

“巡视利剑”在告诫各级官员的同时,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党心、民心,让全党和全国人民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从严治党不力,表现为腐败蔓延、纪律松弛、作风和选人用人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通过一个个深刻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对于腐败问题,党中央的态度是零容忍,发现一起将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巡视利剑”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震慑力和凝聚力,不仅在于“巡视利剑”的锋芒,更在于“巡视利剑”的长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充分发挥巡视工作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完善巡视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了巡视工作的定位,突出政治巡视,同时,创新巡视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专项巡视和“回头看”等,使巡视更加规范化,更有实效。

看过《巡视利剑》,人们会深切地感到,现在的巡视已经远远不是“抓几个贪腐分子”而已。十八届中央巡视从一开始就打破既有模式,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推动了巡视内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与时俱进,特别是明确政治巡视的定位要求,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面性问题,发挥了更加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

有多大的责任,就要有多大的担当,作为一名党员,要以案为戒,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作风、洁身自爱,不忘初心,心存敬畏,把自我监督、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永葆党员干部先进性、纯洁性。

巡视利剑观后感 篇2

《巡视利剑》观后感

根据院党委的安排,我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看到这些“大老虎”铛锒入狱让人大快人心。一句“发现问题,构成震慑”,振聋发聩。观看之后,也让我感触颇深:反腐永远在路上,正义从未缺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巡视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体现,巡视组深入基层,为党中央当好千里眼、顺风耳,也为百姓当好意见箱、快递员。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有机集合,发现问题,查处问题,解决问题。透过明察暗访、“回马枪”等种种手段,让违法乱纪之人无处藏身。“巡视利剑”是悬在各级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仅能够“利剑出鞘”斩落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更能够“利剑高悬”告诫各级官员,让那些应对党纪国法依然心怀侥幸、瞅准时机就准备铤而走险的人,心生忌惮,断了贪腐的念头。

在十八大后落马的老虎中,卢恩光是最特殊的一个,其他人的罪名中基本都有受贿这一项,卢恩光却只有行贿一条罪名。卢恩光行贿的目的有二:一是为升官,二是为发财;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的“五假干部;卢恩光在司法部附近租了房子,七年多时间很少回家,一门心思投机钻营。每晚回到租住房都要反思当天情况,多年来每天睡觉前默诵“知足常乐,老天厚爱,你已功成名就,睡觉”;早晨醒来再激励自己继续“奋斗”,默诵“不知足常进取,功名就在前边,努力前行。”卢恩光自述:每天早晨就是再困,到那个点就是周末我也不允许自己睡懒觉,你该起床了,功名就在前面。就警告自己,坚定不移地往前走,走到哪儿算哪儿。把投机钻营当做终生事业,足见其心理扭曲、欲壑难填。

透过该片将巡视工作成果展示出来,既证明了我党反腐工作的决心,给人民群众信心,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

《巡视利剑》观后感 篇3

《巡视利剑》观后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的历史进程,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用好这件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中央首轮巡视工作时就强调,“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围绕巡视工作任务、落实巡视整改工作和运用巡视成果,总书记亲自部署推进,使巡视焕发出全新活力和巨大威力;中央先后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了277个党组织,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推动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正如专题片所指出:“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

发挥巡视政治导向作用,强调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的关键所在。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剖析专题片披露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出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在于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党要管党必须从严治党,体现在巡视工作中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政治巡视。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政治生态;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对照“四个意识”找差距,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巡视不是权宜之计。习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如果说巡视是政治体检,那么“回头看”就是政治复查。通过“回头看”,一方面切实督促落实整改责任;另一方面对新的问题线索深入了解,形成更大威慑力。这是习总书记完善巡视制度顶层设计的重大创新。专题片显示,正是通过“回头看”,黄兴国、王珉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才最终浮出水面,并且释放出“巡视不是一阵风”的强烈信号,彰显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与韧劲。确保巡视利剑作用的最大程度发挥,还要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报告反馈、整改落实、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还要继续创新组织制度,内部挖潜、盘活存量,充实队伍、优化结构;还要继续创新方式方法,使巡视工作更专、更活、更准。

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5年来党中央推动巡视工作不断深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从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从坚持常规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到灵活运用新的巡视方式方法,从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到启动新一轮条例修改工作,都突出了一个特点:及时把实践创新固化为制度成果。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必须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必须举一反三,对照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的立场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原因,推动深化改革,加强日常监管,扎紧制度笼子,促进管党治党标本兼治;必须持续加强巡视机构自身建设,使巡视巡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需要。

“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习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郑重指出,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广东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充分认识完善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创新巡视巡察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着力提升“四种能力”,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巡视利剑》观后感

黄干强

《巡视利剑》观后感 篇4

《巡视利剑》观后感

近日,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在央视播出。透过一组组镜头,我们看到,曾经意气风发、颐指气使的高官们,如今纷纷跌下权力的“神坛”、锒铛入狱,王珉悔了,苏树林哭了,武长顺白头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始终举头高悬、剑指四方、震慑常在,其强度、力度、效果更是前所未有。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是悬在党员干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彰显的是党中央坚定反腐的决心。权力失去监督是灾难祸害,私欲失去约束是洪水猛兽。惟有让巡视的“利剑”始终高悬,才能对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将“潜规则”、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贪腐现象“一网打尽”,不断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篱笆,还党内政治生态一片洁净天空。

深化政治巡视。政治性是贯穿巡视工作全过程的根本特性,必须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强化巡视政治展位。对巡视组而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对照党章党纪党规,紧盯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突出问题,并及时如实反馈,从严抓好问题整改。对各级党员干部而言,必须将巡视监督作为一种提醒和爱护,坚决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栽花、少挑刺”的庸俗思维,主动接受监督,学会在监督下干事,习惯在约束中工作,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党忠诚负责上来。

坚持问题导向。党纪如尺,量出高矮胖瘦;监督似网,虑出真假美丑。开展好巡视工作,关键在于抓住问题这个风向标。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像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巡视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将发现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综合运用好个别谈话、调阅资料、巡视调研、询问、个人有关事项核查等,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不放过“蛛丝马迹”,火眼金睛找出“老虎”“苍蝇”,肃清“乌烟瘴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形成震慑常态。唐代御史韦思谦讲过,“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巡视要形成震慑态势,就必须用好专项巡视、全覆盖巡视、巡视“回头看”、暗访式巡察、交叉巡视等手段,带着问题去,盯着线索查,形成精准震慑、整体震慑、持久震慑的强劲态势;要多杀几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干部感到震慑常在,使问题干部无处藏身;要对发现的党风廉政、“四风”等问题,把握好节奏,分清轻重缓急,该反馈的反馈给巡视对象,该移交的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办,确保件件都有着落,赢得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利剑出鞘,地动山摇。一轮轮下来,人们发现,巡视绝不是摆样子,而是真正的动真碰硬。正因为如此,武长顺等人格外“重视”巡视,在巡视组到来之前要“捋一捋”、销毁罪证,还要千方百计打听巡视组的动向,甚至借举报他人把水搅浑,妄图让自己趁乱逃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实践中,巡视工作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精心准备、精准发现,通过大量认真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攻

破腐败分子的“防线”。不但有动真碰硬的决心,更有能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智慧,这是形成强大震慑的“秘笈”。

力量来自党心与民意的凝聚。巡视发挥利剑作用,关键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基础在干部群众的充分信任。正如专题片中所展示的那样,中央巡视组到了哪里,就用实际行动把党中央的决心与信心传递到哪里,让干部、群众充分信任党、信任巡视组。干部、群众从观望到犹豫,从犹豫到鼓起勇气,巡视组以耐心的工作一步步打消他们的疑虑,让干部、群众敞开心扉、放下戒心,讲真话、说实话。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让巡视成为真巡视、取得真效果,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路径。

事非经过不知难。片中巡视组工作人员娓娓道来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夜,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多少斗智斗勇、不惧危险的较量,一箱箱档案、一沓沓案卷、一份份谈话记录,见证着五年来巡视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见证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奋进历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有呼声,党就有回应,党心民心紧紧联在一起,何愁利剑不锋利?

利剑锻造,民心所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就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贪污腐败便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相容的“蛀虫”。“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巡视利剑》观后感《巡视利剑》观后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12轮巡视,涵盖277个党组织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决心,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巡视这柄利剑,让“武爷”们再也不能“下黑手”,让群众能够讲真话、说真事、动真情,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巡视作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始终高悬于每名党员干部头上的,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形成震慑,真正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新风正气浩然长存!

巡视利剑观后感 篇5

巡视利剑观后感

近期,观看了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感触颇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战略布局,把巡视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巡视,成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为什么能发现这么多问题专题片中,将有数位中央巡视组组长出镜,披露巡视从准备、出发、进驻、反馈等的全过程,介绍巡视组发现问题的各种“独门绝技”:查档案,查出五假干部卢恩光;下沉一级,发现王保安、杨振超、陈树隆的许多违纪违法行为;通过听兰州干部群众的声音,了解到甘肃省副省长虞海燕违规提拔干部的问题……除此之外,巡视组还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这些工作方法,对我以后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腐败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顺应党心民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巡视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巡察制度,其在封建社会时期,在整顿和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调节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巡视作为一把利剑,被赋予其新的职能和定位,在抑制腐败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积极开展巡视工作,目前已开展十轮巡视。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巨大的震慑效应。

《反腐倡廉蓝皮书》指出,十八大以来立案查处的中管干部中,有一半以上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苏荣、申维辰、朱明国、万庆良、金道铭、秦玉海、杜善学、谭力、武长顺、韩学键、梁滨、杨卫泽、陆武成等 40 多人的问题线索也都是巡视发现的。巡视发现一系列腐败现象,揭露了当前腐败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特点,例如,“封闭式权钱交易”、“小官巨腐”、“苍蝇式腐败”、“能人腐败”、“一家两制”、“吃里扒外”、“近亲繁殖”等当前腐败的现象和新特点。腐败污染政治生态,腐败蚕食廉风正气。“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清正的从政环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命题。政治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旦受到严重污染,治理起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巡视制度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直面问题,激浊扬清,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促进了清正廉洁的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廉政体系探索出了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巡视在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因此,必须深入推进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廉洁政治生态的加速形成。实践证明,巡视是反腐的重要一极,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让巡视这把达摩克斯之剑高悬,让震慑常在!

巡视利剑观后感 篇6

巡视利剑观后感

孙菲 2017.9.18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的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党的巡视工作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并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实事求是,揭示多地贪污腐败的分子,观看第一集中的辽宁拉票贿选案,在三次大选中,参加投票的616名省人大代表中,有523人收受钱物,共查处955人,这表明选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王珉、苏宏章等想掩盖辽宁省拉票贿选的事实本质,巡视工作组同大量的干部进行谈话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谈话过程中结合会议记录资料辨别其中的真假,揭露事实真相。从王珉的自我谈话中可以看出,在他任职的最后一任,表现出了收摊子的态度,只想不出事,少出事,缺乏了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忘记了自己的能力,由于他的放任和不负责任,导致了下级更严重的违法乱纪,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也揭露了出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贿赂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巡视工作作为工作重心,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习近平同志指出,巡视工作要明确职责定位,巡视内容不要太宽泛,先后进行了50多次巡视工作的指示,形成特色的巡视体系。从苏树林的经历看出,人在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权利越大越容易迷失自我,如何能让自己在众多诱惑面前,坚守自我,坚守自己的党性,才是一个好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质,此在他的落马过程也反映出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主测评、民主调查也是对党领导干部的监督和鞭策,群众对巡视组的信任也是巡视工作展开的基础。从天津武长顺的落马经历可以看出,巡视组在受理信访时,群众对巡视工作的检验是时刻监督的。武长顺利用自己的亲信和亲属谋取私利,巡视组如何从中逐渐瓦解他们,可想其中的困难,他对企业的镇压、对人民的伤害、对下级的震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及其恶劣的影响。权力来自人民,必然要接受来自人民的监督。实践证明,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都有效方式,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人民监督在这里相遇,使党能够经受住四个考验。

第二集,卢恩光是一名五假干部,处处透露着金钱交易,他对权利和政治的贪婪与痴狂使得他的罪行逐渐露出水面,从中可以发现,我们对党员分子的培养,一定要明确党员的入党动机,入党介绍人应同介绍党员积极谈话、了解思想,并对其入党事件负责人。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式中明确自己的入党动机,我们时刻要牢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痴迷于权力与金钱。从司献民的经验来看,使用公款进行内部的娱乐,一手遮天,党的领导弱化、党的领导不力,监督管理失之于宽松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深化党的知识学习、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精神,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严格自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黄兴国表面上清风廉政,背地里却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没有担当管党治党的责任,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打折扣,内心完全没有对人民的负责,有的只是对权利和金钱的热衷。

第三集,巡视回头看是对各地杀出回马枪,巡视像是一把利剑一直悬在头顶,而不是让各地官员认为只是一次风波,虞海燕在第一次巡视时发现其问题凸出,凭借着关系结束了这次巡视,此后他变本加厉,利用职务谋取大量私利,群众和干部对他的不满和举报日益增多,最终在巡视的回马枪中落马。这其中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抱有任何侥幸心里,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采用模糊虚伪的信息试图掩盖事实,其次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党工作组的重要内容,要严格和公开选拔,这也是中央巡视工作组的重要监督内容。王三运的落马是注定的,贪腐行为进屋疯狂,达到了不可描述的地步〖〗,这其中反映了官商关系的不阳光,如何监督这种关系是非常急需解决的。再巡视工作既是对老问题的观察整改情况的检查,又是对新问题的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头看是党内监督严肃性的体现,巡视不是走过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整改效果。杨振超、陈树隆等抱着侥幸的心里,采用隐蔽的手段谋取私利,但最终难逃法网,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第四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一次在党内法规中对巡视全覆盖提出的硬性要求,党内监督不留空白。王保安利用党职务给关系户开绿灯,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平。全覆盖式管党治党的重大突破,全覆盖中发现央企中存在问题居多,党的问题严重,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党面临的重要问题。徐建一作为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的落网,利用职务让内弟获取大量的利益,自己从中获取利益,这引起了大量群众的反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