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临近年末了,春节也即将来临。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 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悠远的钟声,送走了一个难忘的昨天;清脆的爆竹,宣告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山,在萧条中把春光积淀;水,在冰封下把清波潋滟;生机,就在这继往的凝练里提取;希望,就在这开来的生发上焕然。新年走来了,步伐迈进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和谐充满城市乡村,大江南北。合拍是我心中的愿望,超越是我眼前惟一的财富!
新年开始了,我们用希望擦亮天空,天空上飘过朵朵云彩,那是前进的旗帜挥舞的情景。我们用力量横扫大地,大地上吹过清新之风,那是前进的步伐展现的热切情怀。
和谐属于整齐的步伐。
在新年,有一种起点叫呼唤,有一种征程叫热切,有一种速度叫超越,有一种节奏叫豪迈。在中国,前进的步伐就是如此铿锵和有力。
新年开始了,在步伐面前,我们拥有汗水和付出,拥有和谐和雄壮,更拥有自豪和幸福!步伐属于统一的和谐。
新年,掌握在我们手上。因为,我们亲手翻开第一页台历,把美好的祝福注进厚厚的新年,用一年的力量修饰崭新的起点。新年,掌握在我们手上。因为,我们掌握着新年的动词:憧憬、眺望、计划、倾听、等待和变化。我们倾听过去的风雨,倾听新年的歌声,倾听自己的心跳,倾听和谐社会的步伐,倾听汗水汹涌的浪潮,倾听捷报飞翔的声音。我们与这些动词相伴。我们憧憬“十一五”规划。在第一年的门槛前,我们高高地昂起头来,一同昂起的还有坚定的信心和不平凡的毅力。
我们眺望一年的美景,放牧一片又一片阳光。在第一时间,用心喊出春天的问候,然后,拿起如椽之笔描绘心中的蓝图。捷报在等我们。我们和新年一起变化,迎接一年的捷报……新年,我是你时光里的开拓者。一秒,也是我的跨越。祖国,我是你血液里的跋涉者。一滴,也是我的超越。
在中国,在新年的吉祥如意里,每一个日子都很凝重,凝重得一心向着一个叫做与时俱进的节奏。
在市场大潮里跋涉,实践一种理念,创造一种价值,不论在长城内外还是在天涯海角,都能做一名征战市场的模范;在科学王国里跋涉,解开一个命题,设计一个品牌,不论在大河上下还是在塞北江南,都能做一名自主创新的英雄。祖国,到处都有我的舞台,到处都有跋涉者的彼岸!沿着唐诗宋词,我们书写新年美好的篇章;沿着丝绸之路,我们追求市场经济的辉煌。就让我们在新年里奋力开拓、顽强跋涉吧!
一秒,也是我的跨越。我是你时光里的开拓者,新年!一滴,也是我的超越。我是你血液里的跋涉者,祖国!人杰地灵最美属于心灵和心灵的映照。
用心栽培新年。在执政能力照耀下,新年的种子有多少,智慧、汗水和创新便有多少,鲜花、果实和掌声便有多少。
在新年里,一腔热情是种子的起点,也是路的起点;一往无前是人的起点,也是地的起点。用美装扮新年。在希望的土地上,富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改革开放走遍万水千山。所有的智慧和潜能迸发出来,在汗水里开花、结果;所有的力量和干劲激发出来,在和谐里茁壮成长。把向往放在心上,一步一步向前;把拼搏垫在脚下,一步一步向前,美景便鲜花一样绽开在眼前,新年便与心同在。在新年面前,醉了的不仅仅是心!
心属于最美和美的伸延……
春节快到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应该都是大家很快乐的,过年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的欢乐!没奶奶的春节我都会想起一件事,一件春节里发生的事。
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在深蓝的天幕下放起绚烂的烟花时,我的胸口都会隐隐作痛。新年来临人们喜欢燃放一些绚烂的烟花爆竹,在深蓝的天幕下,那明亮的焰火,仿佛把无边的黑夜点着,照得如白天一般亮,与天上的明星相照应,显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而我却不爱放烟花,不但不爱,而且讨厌它。因为我认为那东西又危险又难闻,和我不同的是我的表妹,她那时大概只有五岁,然而她最爱放烟花,但我不允许她放,她只得穿着厚厚得棉衣,走出门去看别人放,一只长长的火焰点燃了,她高兴地欢呼雀跃;一只焰火熄灭了,她会无奈的叹息。她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
一次,她正看别人放烟火看的出神,那人见她喜欢烟火,便送了一根给她,恰巧被正路过的我撞见了,我愤怒的走上前,从她手中夺过烟火棒,扔在地上,踏扁了。她顿时哇哇大哭起来,我毫不理会,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她怎么样了,我也没在意。现在,每当看到烟火棒燃烧时,自己儿时对精神虐杀的那一幕,就忽的浮现在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负罪感。
我想了很多补过的方法:向她承认错误,但从她疑惑的眼神中,我读出,她已经什么也记得了。于是,我买来很多烟火,和她一起放,我记得,那天她开心极了,绚烂的焰火与她灿烂的笑容交织在一起,她手持焰火转呐转呐,我仿佛看见一个可爱的天使正朝我微笑,那天真无邪的笑容,抹去了我沉重的负罪感。情不自禁的,我也和他一起手持烟火,转啊转……春节的这件小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却一直记得我的脑海里。
其实照我们安徽砀山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在腊八这一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而且还有“谁家喝的粥越早,谁家明年准是大丰收”的俗语呢!除此之外,我们小孩子在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好吃的糖果、果冻、瓜子等等。第二件事是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事,那就是买爆竹。第三件事就是买各种玩具了,风车、口哨、气球……
到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天还没亮呢就听见别人在放炮了,害得我连觉都没睡好,第二天眼睛四周黑黑的,都成熊猫眼了。
腊月二十四必须大扫除,这一天我可累坏了,又是擦玻璃又是洗地板的,出了一身的汗。大人们则忙着备年货,把鸡肉、猪肉、鱼肉、青菜、年糕等年货准备充足。
最热闹的就是初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和放鞭炮。大人们围在一起,有的人在和面,有的人在擀皮儿,有的人在拌馅儿,有的人在准备烧火的柴火……包饺子时还要在饺子皮里放上钱和红枣。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我则忙着放鞭炮,“霹雳”“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最热闹的就属晚上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烟花在天空不停地绽放,有的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这些美丽的烟花刹那间把整条街都照亮了,整个村子的天空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前些天种的土豆还未长出一片叶子,这春节就急急忙忙地赶来了。所有人都给春节接风洗尘,忙得不亦乐乎。
市场上,超市里,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年货堆积如山,人们挑选着心仪的年货,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张贴春联,倒贴“福”字,挂上彩灯和大红灯笼。我家当然也不例外,老妈为了让家里焕然一新,动员全家来了个大扫除。接着再挂上彩灯,又去买了50只蝴蝶样式的装饰品贴得满屋都是。
除夕之夜,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一顿自制的麻辣火锅,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窗外还不时传来鞭炮声,而烟花也把黑夜映得万紫千红。
到了春节那天,一大早便要吃一碗汤圆,这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甜甜的糖水则预示着一年中一家人的生活会过得甜甜蜜蜜的。
然而,面对这样热闹的场面,却有人大呼:“年味儿淡了!”
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我们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我认为,在走街串门、迎来送往的间隙,不妨陪同家人一起提笔写春联,自己动手剪窗花,亦或是什么都不做,就只坐在爷爷奶奶身旁,听爷爷滔滔不绝地讲着“过去的故事“。在炉火旁,当你望着老人的皱纹,听着噼里啪啦的炉火声,那年味儿,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出来了。
每当除夕来临,伴着屋外隐隐传来的鞭炮声,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就会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想起那只小匣子发出的“年”的声音,想起也许再也无缘相见的儿时伙伴。
那时,在我居住的黑龙江省东宁市这座小城里,年的声音除了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就只剩下人们用一年的辛苦勉强积攒下的一点笑声了。
在小城中,我家的生活略显宽裕。这一年春节前夕,父亲花十多元钱买回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十多元钱在当时那个年代不算小数目。收音机一买回来,我们兄弟几个就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把它搬进屋里,放在了家中最安全的位置。这台收音机是放电池的,为了省钱,到了除夕,父亲才买回电池。我扭开收音机开关,悦耳的音乐从这只当时看来充满魔力的小匣子里发出来,仿佛天籁之音萦绕在整个屋子。在音乐声中,那一年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吃得有滋有味。
那一年除夕,我破例没有像以往那样出去疯玩,就和家人一起,守在收音机前,一直到很晚,才在那“天籁之音”的。相伴下进入甜美的梦乡。
“那台收音机传出的声音是年的声音”,这种意识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很多年。
“我家有一台会唱会笑的匣子”这一消息很快在邻居中传开了。伙伴志明大年初二来我家拜年时,央求我把收音机借给他听听。直到大年初五的晚上,我才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在征得父亲同意后,答应借给他听一宿。
第二天一早,志明在他父亲的陪同下,手捧那台收音机一脸惶恐地来到我家。原来,志明把收音机拿到家后,没到半夜,收音机就不响了。志明的父亲表示歉意后,说等到手头有钱时买个新收音机还给我们家。父亲连说不用,坏了可以再修。可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小城,也没修好这台收音机。小小年纪的我由此与志明产生了隔阂。
不久以后,志明随父母搬迁到了外地,我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四十多年过去了,小城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已是今非昔比,志明的容貌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只是那台收音机传出的年的声音令人难以忘怀。
有时我想,如果能和志明除夕一聚,回忆一下那时年的声音,分享一下现在富足的生活,心中会别有一番滋味吧!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非常少有人闲着无事。姐姐忙着洗衣服,换床单,我帮妈妈一起忙着擦玻璃,拖地板打扫卫生,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打扫完卫生,家里一下子变的干净整洁还漂亮。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包饺子,给我们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忙碌着,而我们却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我们的年夜饭和往年一样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我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留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爸爸妈妈目瞪口呆。可爸爸妈妈是不会说我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我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我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我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却不是我能接受的,看完春节晚会,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我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找出我们新年的衣服,打扮整齐,和一家人一起去拜年。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尽了尾声。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度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骄傲和自豪,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风吹拂着送来鸟语与花香的身影,你看见了吗?
——题记
年味是玻璃窗上的雾气开成艳丽的窗花,年味是一年只搬出一次的大圆桌上丰富的菜肴和果汁化成胃里温暖的滋味,年味是红纸黑墨泼洒出一副春联一个福字,贴在门上便又呈现出一派春暖花开。
也许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龙灯狂舞迎春的热闹、玉兔点头纳祥的喜庆,小孩子们也不再渴望穿新意、吃猪肉,人们早已不再送灶王、打年糕,但谁也忘不了儿时过年留下的深深记忆。
奶奶还在世时,我每年都能趁着两次假期回乡下看望她。一次是国庆,另一次就是春节了。
年味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其实就是一家人团圆的味道。
每年回去,一定会看见哥哥姐姐靠在床上玩扑克牌,姑姑姑爹则坐在床边一面嗑瓜子、剥橘子,一面看着电视中每年必播的还珠格格。奶奶呢,她则会与刚放下行李的父母唠嗑。
这时,我必定会飞快地把书包往沙发上一丢,脱了鞋,爬到床上,和哥哥姐姐一起说说笑笑,不时看一会电视中放过千百遍的桥段,从不厌倦。
不知道是由于记忆力不大好,或者其他什么缘故,奶奶总爱一遍遍地问我们吃了这个糖没,吃了橘子没,吃了吗?吃了吗?偶尔
也许如今的春节不像《红楼梦》中写的有打扫宗祠、收拾供器、祭祀先祖、发放金子铸的小锞子等等活动,但年味其实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淡。因为你还是可以看见长辈们围在桌前分工包饺子,因为你还是可以看见孩子们捂着耳朵睁大眼睛等爆竹炸响,因为你还是可以看见大街上张灯结彩,置办年货的人们穿梭往� 因为你的心里有春天的美好憧憬,有无尽的希望。
年是一艘大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让那些快乐与忧伤的心思挤着闹着上上下下。年是风,是雪,是吐着热气的呼吸,是热腾腾的团年饭。
春风带着年味,把问候和祝福捎给每一盏不眠的灯花,把温馨和感动送进每一扇敞开的心扉。你感受到了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到了,我先向大家拜个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下面我就向大家聊聊我的春节趣事吧。
趣事1:除夕之花
来了来了,除夕来了。今晚不同往日,有了阵阵烟花的陪伴。漆黑的夜空中,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各种烟花绽放于空中。瞧,这些烟花还真美:红,艳如火,绿,翠似玉,黄,明胜光,紫,美若花……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巨手,借住烟花的光,驱赶去了无尽的黑暗,整个乡村被映的犹如白昼!这些烟花仿佛就是镶嵌在天空这块锦布上的一朵朵丝绸“花”,格外璀璨夺目,不愧为烟“花”!我深深地陶醉了……“姐,别发呆了,快来陪我放烟花吧!”弟弟对我叫道,“哦,来了!”我快步走去。“姐,这根给你。”“Thank you”我拿着打火机,火苗在一根细细的烟花上跳动,“滋……”点着了!我手上这根烟花泛着金色的光芒,在空气中炸开,像是极了天上的星星,有说不出的美。烟花美丽而短暂,我又点了一根,和弟弟一起挥舞着,一时间,这根烟花像是极了童话里的魔法棒,我也似乎成了小魔女,神气极了。
趣事2:包饺子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外面阵阵爆竹声此起彼伏,好像是在奏爆竹交响乐似的,好不热闹。今天就是春节,早餐要吃饺子,我穿好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之后,就来到厨房帮奶奶包饺子。我虽然肚子里有一套理论,可实践起来并不如人意,不是馅太多包不上就是样子太难看,经我之手的饺子几乎都毁了容。我瞧了瞧奶奶做的,嗬,麻利的动作,专注的神情,完美的饺子如流水似的从奶奶手里“流”出来。真厉害!奶奶突然停了下来,看到我羡慕的神情,笑了:“来,我教你”“嗯嗯”我连连点头。跟着奶奶学,我的技巧果然大有进步,不一会儿,几个元宝似的饺子就做出来了。我开心地直笑。
趣事3:拜年
吃完美味的饺子,下面就要拜年了。我来到伯伯家,一进门就冲伯伯说:“伯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伯伯乐呵呵的也对我笑“给,这是你的压岁钱。哎,还有这些糖,多拿点多拿点……”“哎呦,我的口袋快爆炸了,不用了,谢谢伯伯……”哈哈,收获真不小啊!
祝今年是:
热热闹闹欢喜年,
嘻嘻哈哈开心年。
团团圆圆团圆年,
和和美美和谐年。
平平安安吉祥年,
红红火火发财年。
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又热闹的节日——春节。吃完早饭,妈妈说:“今天去外婆家过年。”哦!太好了,终于可以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啦!我的心里无比激动。我们先去超市买了一些补品、水果,便上了公交车,公交车上人特别的多,都提着大包小包,看来,都是赶回家过年的。透过窗外,只见家家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新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连平时冷清的小巷也变得十分热闹。远处,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很快,便到了兴蒙乡。我们下了车,直奔外婆家,刚一进门,一阵浓浓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机灵又嘴馋的我顿时意识到,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了。果然,桌子上的各种美食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麻辣大虾、糖醋鱼、排骨汤,还有那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饺子,馋得我口水直流。等客人到齐后,我们便开始用餐。吃着外脆里嫩、香辣可口的炸排骨,别有风味的太极黄鳝……,大家不禁翘起大拇指:嗯,外婆的厨艺真不错!
吃完饭,我和姐妹们决定要去姨妈家摘蚕豆,要过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我们背着小篓罗,戴好小草帽,手牵手出发了。我们一边奔跑着,一边欣赏着风景,一阵大风吹过,河面激起了欢乐的涟漪,大家的心情像这水花一样欢腾。终于来到了蚕豆地里,姨妈说:“摘蚕豆一定要挑大的、饱满的摘。”话音刚落,我们便开始摘了,我把一个较大的蚕豆荚拿在手上,轻轻一扭,嘿!这个饱满的蚕豆荚就落在了我的手心,我把蚕豆壳剥开,仔细一看,里面有着三颗豆,就像三个胖嘟嘟的乖宝贝睡在摇篮里。众人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蒌罗,可我们却已经累的趴下了。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还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天色已晚,我们便迎着晚霞踏上了回家之路,背篓沉甸甸地压在背上,但心里感到无比地轻松、愉快、脚步似乎分外轻捷,我想:这段摘蚕豆的小插曲给我的春节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非凡的意义。
回到家,开始吃年夜饭了,全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大家谈笑风生,开心极了。吃完饭,我们向长辈们拜年,长辈们纷纷给我们压岁钱,拿着一个个红包,心里美滋滋的。月亮慢慢升起来了,满天璀璨的星星照着大地,我们跑到阳台上放礼花,五彩缤纷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给黑夜增添了无数道亮丽的色彩。这些礼花承载着我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美好祝愿……
大多数人觉得,目前中国在年代的时尚中选择了融合,而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在国际的大交汇中迷失了自己五千年的出色精粹。比如韩国的端午祭就是国人不珍惜尊重自己文化的表现,随之而来的是质疑:作为中国最传统节日的新年,是不是也在渐行渐远呢?
在我这边,阴历二十六至二十九,各家各户就将我们的门楣装扮的红红火火,争相邀请其他人家来自己家里吃分岁酒,象征着去年与今年的分界,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携手度过。到处都是一股春节的喜乐融融。大年三十,则要贴春联,撕下去年的,让今年遒劲的笔力来相伴一个春秋。浆糊,刷子的挥舞间,这家人的精气神就得了完全的体现。晚上一家人团坐在一块,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嗑嗑瓜子,静候着倒数的到来。
初中一年级全家出游,徜徉于山水之乐,惊叹于鬼斧神工,这一天就欢快的流逝过去了。正月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还是吃酒,不过改了个名儿,叫正月酒。红包该收的收,在大人的不好意思间,小孩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微笑。初四初五,我就被强行拉去划龙船。这可不同于端午的龙船,而是更偏向于装饰龙的一种。一长条扁木上固定着各种各样的木刻人物,大多来自四大名著和隋唐演义,形态神色栩栩如生。那一个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木雕,飞扬的长髯,紧迫的神色,都仿佛被人身临其境感受三国乱世。过不多时,龙船开动了,主要由龙头卖力,我在21号位只用象征性的提着就好了。话虽这样,在早春的蒙蒙细雨下走路也是非常难的事。间或着龙船被领跑了起来,后面跟着龙身,每一个地方上挂着的铃铛叮叮作响,好不壮观!每经过一家门前,那家人都会出来放鞭炮庆祝,并燃起一堆稻秆,名为“踏红”,寄托新的一年如火焰般红火。讲究点的人家还会撒些糯米以示对划龙船者的祝福。
跑到祖祠前,龙船还要停上一会祭祀祖先。真诚的进祠跪一跪,拜一拜,祈福来年。当队伍重新整装待发,还要再划一会儿龙船,直到指定人家后停下。接着专门的先生出来,陈列按顺序的每一户人家的功绩,对龙船一拜再拜,对祖宗祈福。
中国的年味难道真的愈加淡了吗?我不这么觉得。试看这边的龙船,新年、春节,这部分与中华民族紧密联系的字眼儿,永远镶嵌在每个人的心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每当我们读了这首诗,喜庆之感就会油然而生,的确,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不仅在汉族中很流行,满族、蒙古族、瑶族、状子、白族、高山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形式上更有自己的特色。
别看这节日是多么的喜庆,在它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它只会给人们带来坏运气,人们管他们叫“年”,只要它一来,就会使树木凋零,百草不生,而它一走,万物重生,百花争艳。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年每次来的时间,就准备了爆竹以驱赶怪兽。“过年”这个词语便是这样来得,从此,放鞭炮也就成了过年的一种习俗。
相传,年这种怪兽生性凶残,村民家里的一些家畜总是逃不过它的眼睛,而且,年还时常换口味,从小吃到大,居然连人也不放过,真可谓是谈“年”色变啊!此事发生后,人们都很恐惧,并且在年到来的那一个晚上,整夜不敢睡觉,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守岁,其实,守岁习俗源于南北朝,有古诗写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种风俗流传至今,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饺子,过年吃饺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记得去年我们家里包的肉馅饺子,我也出了一分力,虽说做的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也有七分像,我的原则是“管它是啥样,能吃就行,”不过,这也让一些食量大的人,没了胃口,算是我新一年的一点成就吧。其实,饺子的寓意也很独特,利用了谐音,“和”通“合” 、“饺”通“交”,二者都是相聚之意,象征这合家团聚。
说了这么多,却漏掉了一个我觉得相当有意思的,贴窗花和“福”字。中国的艺术己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剪纸也非常的丰富,各式各样的窗花贴满了窗户和家门,既美观,又漂亮。至于“福”字,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正贴“福”字,二是说将“福”倒着贴,形式虽不同,但是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春节到了,每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我们的老家春节。在大家的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
在国内,祭祖的方法有许很多多种,有些以一个村为一个团体一块去,有些以同一种姓氏为一个团体一块去,还有些以一个家族为一个团体一块去。只须到了该祭祖的日子,大伙就会聚集起来,到村里的某个地方祭祖,但大家的家乡祭祖的方法却独一无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祭的,只须吃完了午饭,就会开始做很多的事情。第一是,在自己家祭祖,由于祭祖都是以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在家把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叫进去,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们爱吃的猪头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说这是给玉皇大帝吃的。等他们吃好将来,就好了!”他们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点燃后,给了我三根,我说:“为何不给我六根呢?”单纯的我以为有六根就来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时此刻,在旁边的婶婶说了一句:“双数不吉利,大妞!”我当时感到非常不解,但我也没多怎么说。
不一会儿,家的祭祖完毕了。接着是去祭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了,在那之间,我和奶奶折了许很多多的金元宝,折着折着,我便闹了笑话,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母亲还笑着说:“你如果给他们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吗?”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顿时我的脸就红了。祭奠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由于他们的“家”在山上,大家要走几千米才走到哪儿,没瓜果只有钱。母亲说;“只须有钱!他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没带了。走啊、走啊,终于到了,大家一家的祭祖活动也立刻结束了。
这次的祭祖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它既让我知晓了家乡的祭祖活动的方法,又让我吃到了美味!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想着能吃到美味的饭菜,香喷喷的点心,还能得到很多压岁钱,我越想越高兴,当晚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脑子里想的全是饭菜,点心、压岁钱,还有那漂亮的新衣服……
春节的早晨,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姐姐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二十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的。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欢乐的春节啊!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逝。转眼,又一年接近尾声了。看着窗外飘飞的落叶,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过新年的景象来。
记得那一年,我大概十岁。除夕这天,家里可忙碌了。妈妈买来一副对联,站在大门外比比划划的。“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我兴冲冲地跑过去问,“妈妈,你要干吗?”“贴春联呗!过年了,贴上这个才喜气!”妈妈笑盈盈地回答。我赶紧帮忙,和妈妈一起把春联端端正正地贴到了大门两边。贴好以后,抬头一看,呵呵,真漂亮!红红的大字“照”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贴完了春联,妈妈便一头扎进厨房预备起年夜饭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不时从厨房里传出来,想必妈妈正在指挥锅碗瓢盆演奏一支交响曲呢!阵阵香味飘来,馋得我不住咽口水,真想赶快尝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了开饭,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鸡、鸭、鱼、肉、蔬菜、海鲜……全齐了,看得人眼花缭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吃起了年夜饭。我馋了半天了,一上桌,便像小馋猫似的狼吞虎咽起来。“慢慢吃,小心噎着!”妈妈夹了块鸡肉放到我碗里,“吃了鸡肉,就又长一岁啦,可不能像以前那么不懂事了!”我眨巴眨巴眼睛,好奇地问:“如果吃了鸡肉就要长一岁,那我希望爷爷奶奶不要吃鸡肉,那就永远不会老啦!”大家哈哈大笑,爷爷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又给爷爷奶奶各夹了一块鸭肉,说:“鸭肉吃了不会老,你们多吃点!”爷爷乐呵呵地说:“咱们贝贝真孝顺!”奶奶呢?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全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气氛。
吃得差不多了,我往窗外一看,呵,家家灯火通明,大概都在吃团圆饭吧!“哧——噗!”一串烟花升上天空,五彩缤纷的焰火把整个夜空都照得绚丽多彩,仿佛
在预祝新的一年会更加美好!
我呆呆地看着,陶醉在这欢乐的海洋里。
为什么人人都说春节好?因为在春节里快乐,可以聚亲戚,可以吃好吃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一切都从这儿开始!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这个辞旧迎新的好日子里。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大年三十,由于亲戚们都要相聚到我家,爸爸奶奶上午早早的就忙开了。经过精心烹炒一桌好饭好菜就快做好了。从下午开始,我们就期待着敲门声。亲戚来了,开门之后的第一句话必然是“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的。渐渐地,亲戚到齐了,他们就一边喝茶,一边围着圆桌聊起天来。谈谈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诉一诉生活上感慨,彼此之间没有半点隐瞒,心与心之间贴得格外的近。
我与我的兄弟姐妹们又一次相聚在一起,而且现在正是如鱼得水。大人们聊他们自己的事,没空管我们,我们也就有些“为所欲为”:躲进一个房间,一起挤坐大床上。交流交流学校里的趣事,不时有人会被逗得差点从床上翻下去。
夜幕渐渐降临,人间万家灯火通明。“开饭了……”随着爸爸奶奶的一声招呼,我们连忙蹦蹦跳跳跑到桌前,看着一桌好菜眼红得不得了。这时,大人们不约而同地说:“差点忘了这件重要的事。”我们也才反应过来压岁钱还没拿呢。虽说这传统我们也经历了不少年,可要接过红包,不知怎么的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一大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在桌旁一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看着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别提多幸福了!
吃完2011年的最后一顿饭,紧接着的就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目——放烟花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走出家门,外面似乎也被染上了春节喜庆的气氛,变得不那么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开放,我们头仰着,看着这些烟花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欢欣……
我喜欢过春节!喜欢春节的亲人相聚与春节那放烟花的景象……
早已习惯于大年三十在乡下老家度过。在乡下总能使你感到质朴的民风,浓厚的年味,亲人的团聚和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返朴归真的原始感受……这些都是喧嚣的都市所没有的。
在过年的那段时间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可以吃好多好多的好东西,还可以出去玩,不过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令我哭笑不得的事。
那天晚上,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母亲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母亲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父亲做肉馅,母亲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母亲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说:“累死了,还真难学啊!”母亲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不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母亲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母亲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母亲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
可是在我端碗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摔在了地上,这时我母亲出来了,看到了地下摔破的碗,就说了一句:“碎碎平安。”这时姐姐听了这句话,也随手拿出个碗,摔在了地上,嘴里还一直说:“碎碎平安。”在那天,我们家一共摔了三个碗,两个是故意的,另一个是不小心的,你说气不气人?好不好笑?
气归气,可是我们过了一个开心的年。2021年来到了,2020年过去了,让我们记住2020那些美好的事,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