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这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
这个暑假,我先后读完了常校港写的的动物励志小说,令我受益菲浅,尤其是《土鸡的冒险》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与使命。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小公土鸡,从小被女主人当成了小母鸡,幸运的活了下来,兔子和兄弟们一个个被吃掉或卖掉,它慢慢长大后,才知道自己是一只会打鸣不会下蛋的实实在在的小公土鸡。养过鸡的人都知道,一个鸡群只有一只成年公鸡,所以它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必须努力不让自己被端上餐桌,成为新一代鸡王。可是,看着同伴一个个死去,它不像别的小公土鸡一样幸灾乐祸,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而是为同伴们难过,真心的难过。当它经历了父亲惨死,敌人的进攻,流血的痛苦后,变成了一个机智、坚忍的优秀首领。
看完了这本书,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公土鸡的爱与使命感令我深深感动,在竞争对手处于水火之中时,它总是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它喜欢的母鸡被夹住了,不顾羽毛掉落的危险,救出小母鸡;当白毛它们盼着年迈的老父亲快死掉的时候,它没日没夜陪伴着父亲;当“假洋鸡”姨妈被众人淡忘时,它默默跑去安慰它,将对早已被主人“解决”的母亲的爱全部献给了“假洋鸡”姨妈……小公土鸡拥有对亲人的一种爱和要保护种族的一种责任感始终牵挂在心,或者作者就想要描绘一个不管亲人变成怎样,但大家都是血脉相连的,危难时刻,必须得搭救、必须得守护的有丰富情感又不记仇的小公土鸡。
这本书结尾写到了小公土鸡到了耄耋之年,察觉鸡群即将全部被送进屠宰场,它还是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坚定地带着鸡群走进丛林,努力想找回自由,做一只真正的土鸡。可是半路上,它永远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所有的小土鸡们,都像它们的爸爸一样,成为有情有义的小土鸡……
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性格不同却本心善良的小土鸡们。这本书我深记刻体会到,连小动物们都那么有爱,那我们人类呢,是不是也要原谅、理解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是不是也可以帮助他人,或许,只是在夏日递上一瓶凉水,只是在车上让出一个座位,只是一个能解除一天疲惫的拥抱。这样就可以使他人感到世界的美好和温暧。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爱、有使命感的人。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没有救生圈的女孩》。
文章讲了一个叫科特的女孩在泳池游泳,当她离岸边还有十几米的时候,感觉支持不住了。于是,她叫妈妈把游泳圈扔给她,可是妈妈却拒绝了这个请求,让她自己游过来。科特只好奋力地游到了岸边,可是她因此生妈妈的气,认为妈妈不爱她。可是,当妈妈问她今天游了多远时,她才发现自己竟然比昨天多游了十七米。
原来,妈妈是要锻炼科特,让她知道:只要相信自己,就能把事情做好。其实,我也有过科特这样的经历。因为依赖,经常叫妈妈帮忙。可妈妈却总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此,我常常埋怨妈妈不爱我。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吃过早饭,妈妈叫我收拾房间。我跑进房间一看,里面一片狼藉:桌子上,课外书东一本,西一本,还有空奶盒和纸团;床上,被子和枕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床的玩具、衣服;地板上,到处是垃圾,还有扭成一团的被子和枕头……这么乱,我怎么收拾得了呀!于是我跑进厨房,又找妈妈帮忙了。
“妈妈,和帮我一起收拾房间,可以吗?”我央求妈妈。
“不行,”妈妈正在洗碗,头也没有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就帮吧!就!”我再次央求。
可妈妈还是很坚决地说:“不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我就不收拾,让它这么乱!哼!你就是不爱我,别人妈妈都会帮忙的!”我有点生气了,说完,扭头就走。
“好呀,你不收拾,我可就不会再跟你睡了!我可不要睡狗窝。”妈妈也大声地说。哎,这个妈妈,又揪起了我的“小辫子”了,要知道,我胆小,喜欢妈妈陪我睡了。没办法,我还得自己去收拾。
虽然对妈妈有些不满,但我还是按她教过我的方法开始收拾,先找来干抹布,把桌子上的灰尘抹掉,空牛奶盒和废纸收进垃圾桶,书本堆回原来的位置。收拾好了桌子,我就收拾床,玩具收进大纸箱,衣服叠好放衣柜,还有被子和枕头也摆整齐。做完这此,就只要扫地了,两下工夫,地也就扫干净了。看着收拾好的干净整洁的房间,我很开心,真不敢自己竟有这么大的本事。
看来,只要相信自己,事情就能做好。
《边城》这本书,读得很慢,但读得很细。
从字里行间不得不佩服沈从文这位乡土文学大豪的文字功底。
各色的农村景物和声音,细致且独到。人物的性格也由寥寥几笔便浮现于眼前。
这是一个没有坏人,没有恶毒之念想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整个故事就发生在这边城之中。故事中的人各个都有着坚韧、耐苦、勇敢、大方的品质。老船长对翠翠的爱使人印象深刻之至。为了翠翠的终生大事多次“舔”着张老脸去顺顺家打探消息,又或是向渡船的各路行人各种打听,而又因翠翠方面的原因始终避而不谈,我仿佛能清楚感受到他心中的焦急与落魄。
他在门前沮丧到抹眼泪,却又会在翠翠从后山回来看到后和蔼地笑并抚摸翠翠的头。
后来最后一次,也就是大病一场后,去顺顺家打探,因怕打扰了顺顺而屹立在旁的窘迫,像极了杨绛文章《老王》里“镶嵌”在门框上的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从之前让大老选择“马路”还是“车路”,到后来迫切地希望能给翠翠一个完美的归宿而尽自己一切努力,我读到了一个老人心力憔悴所想达成的那点“小心思”。而翠翠常常的调皮又或是害羞,置他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处境。
再说说翠翠,是一个懵懂的少女,提到婚事便会羞羞脸的那种。毕竟她才15岁,是一种对于未知事物的渴望而又惧怕的状态,也处于一种贪玩而又比较活泼的年代。最后爷爷突如其来的死给了她很大打击的同时,也让她的心理成熟了不少。
再说说大老和二老,都是心胸开阔的人。因同时喜欢上翠翠而公平竞争,二老甚至不要碾坊而选择渡船也愿意唱上3年6个月的情歌来打动翠翠的心。那个边城的爱都是单纯的,也都是发自内心的。就连吊脚楼里的______,心中也是会一直惦念着那的一个情人,而且也没有人会看不起她们。
就在白塔倒了后,正欲观后事如何发展,也盼望着翠翠能最终和岳云二老过上和和美美的生活时,故事戛然而止。留给了无数的想象。
整个故事很简单,仅仅是边城朴素爱情的描写,也仅仅是一个片段。但能从中带给人无限的力量,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还有就是推荐没看过的也去看一下,很短的故事,很美的文章。
夕阳西下,我坐在家门口的草地上,草地的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水稻田。右手边还有一条小溪流,它好像水稻田边上的一根亮闪闪的白丝带,一路哗哗响着……我轻轻的合上《我要放假了》这本书,主人公细荷的的生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它讲述了细荷一家搬到了新地方,她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她结交了新朋友猫子,但她们的友情却遭遇了一次考验。假期到来,故乡的世态风情在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打着独特印记的画卷,油茶花、野果子、秋天里漫山遍野的茅草……为她的成长背景涂抹上浓重的地域色彩。当多才多艺的潘老师、木匠陈博士来到山口镇,“远方”、“未来”等字眼便悄悄闯入细荷的乡村生活中。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下课时,我们也形影不离。在学习上,我俩有不会的题时,总会和对方请教,如果别的同学遇到困难,我们也会帮助他。从这本书,我知道了友谊的可贵之处。
暑假期间,我绝对不 我要像细荷一样做一个自律的人。每天6:30起床,以最快的速度认真洗漱后去晨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让在于晨。晨读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上午认真完成语文、数学、英语暑假作业,除了这些,我还完成了古诗背默打卡和阅读打卡。
除了学习,我还给自己安排了玩的时间。八月份,我和爸爸、妈妈、江东赫哥哥还有光头叔叔一起去了皖南川藏线。这里的风景和细荷家的风景一样美,绿莹莹的小草中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野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它们就像一个个清纯美丽的小精灵,躲在芳香浓郁的绿色地毯里捉迷藏。在皖南川藏线的月亮湾那里有一个很美的池塘。池塘里的小鱼儿、小虾儿呢,也一夜之间全部冒出来了,它们在刚刚长出嫩叶片的小草丛里进进出出,呼朋唤友,忙得不亦乐乎。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段独无二的过程,它仅仅属于自已。我和细荷通过暑假都成长了。所以,让我们都来好好珍视,好好地经历吧!
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耻辱之心,读了《知荣辱树新风》我有很大的感触。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热爱祖国”。也许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爱国,怎样表现才能体现出我们热爱祖国?”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其实“热爱祖国”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要牢记祖国的利益之上;二要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虽然一个人的智慧有多有少,成就有大有小,能力有强有弱,但只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就是崇高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被誉为“中国人的骄傲”但他说“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这是多么震撼的语言啊!尽管我们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这么伟大,但如果我们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爱护环境就是为我们的母亲——中国做出了贡献,虽然这个贡献是细微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这样做的话,那么我们对祖国的贡献就是巨大的了。
“热爱祖国”是民族凝聚的基础,也是个人成就完美人生的根本。当今,年轻人思想十分活跃,但不管怎样,任何人都必须回答同一个问题:你的'祖国在哪里?你为她做了什么?“热爱祖国”,还要把祖国的事时时放在心上。当前,政府提出要在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减少污染,创造清洁的环境。那么,我们为这件事付出的努力,不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讲到这里我想到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到这里我在提出一个观点:危害祖国的事,坚决不能做。“危害祖国”就是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凡是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我们都坚决不能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大的“危害祖国”离我们很远,但小的事却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朋友们爱国就是爱自己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这个暑假,《如果星星开满树》是我最爱看的一本书了。
它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女孩“小百合”在暑假舞蹈班里认识了车路平和“西瓜小太郎”闻盈,同时还认识了一群武术学校的男生,并和他们一起找到了一个像天堂般的小岛,本以为从此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了。可是没想到自己的朋友蓉蓉却突然独自去了远方;男生“大明”在告诉“小百合”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后,遭到了死神的威胁;而就在同一时候,女孩“小百合”被摧毁了心中的天真无邪,但朋友们陪她度过了这段最黑暗的时光……
“大明”范逸哲、“小百合”小光、“蓉儿”黄蓉蓉、“西瓜小太郎”闻盈和车路平等9个伙伴在一起,总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虽然看上去好像是虚构,但却是作者小时候真实的经历,而故事里“小百合”小光,便正是作者本人了。爸爸总跟我说,“写作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会写出好作文;而写完作文要反复修� ”所以我想,作者一定是因为把感情都投入到里面了,才写出这么好的小说吧。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每个章节都写得精彩无比。我觉得作者写这本小说仿佛是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并由此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身边宝贵的友情。不要像书里的小瞳一样有了新朋友、忘了旧朋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是车路平,因为她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却一直都很坚强,从来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打扮的花里胡哨的。经常帮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不像别的小孩一样,有着父爱和母爱,所以在别人面前,她从不展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事事都尽可能做到完美。但是外表冷酷无情的她,内心却十分细腻,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比如“大英”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她默默地从“大英”身上拿下挎包,背到了自己的肩上。她在外面受委屈了,被欺负了,不开心了,总会一个人跑到自己的秘密房间里,一边哭一边戴上拳击手套打沙袋发泄自己的情绪,直到情绪稳定。车路平,一个坚强的单翼天使,我喜欢她。
“我惊奇地发现,星星们浑身散发着梦幻般的天蓝色,一颗颗静静地站在那儿,似乎已经站了千万年,而且还会一直永久地站在那儿!”多么优美的文字啊……《如果星星开满树》是一本青春与友情的小说,当你翻开它时,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的。
全剧中我最爱的人物是周冲。他受过新式教育,思想进步,有着远大的理想,不同于他自私的父母,他有着火热的心肠,愿意将自己学费分出一半给四凤,但又惧怕顽固的父亲。他天生有着浪漫的思想,但正是这浪漫为他奏出了一曲乌托邦挽歌。他幻想和四凤在冬日的明媚早晨,在无边的海上乘着小帆船向天边飞。他的梦想恰似五彩的气球,现实却是一根钢针,最终留下的只有气球爆破的余叹。
除此之外,剧中的鲁大海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个性鲜明,决不向黑暗的上层势力低头的青年人。他意气风发,爱憎分明,对于一切不平,敢于斗争,他不屑甚至鄙视那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底层百姓的一贯作风,更厌烦鲁贵奉承拍马,狐假虎威的做法,他愿意为自己和所有矿工的公平,和周朴园谈判,他要为自己、为大家赢得他们应有的回报,这样的年轻人正是旧中国、旧社会富有斗争精神的青年的代表。他们大公无私、英勇顽强,在所有人都在无际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黑暗的深渊走去的时候,只有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找寻光明。
而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的存在。他也是我最厌恶痛恨的人物。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已彻彻底底变成利益至上的人了。在三十年后,他重新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无穷无尽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只是侍萍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亦或是真相被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说他一直保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也早在三十年的。岁月中被消耗殆尽。他如今所做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只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这些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可有可无,个人的尊严、家族的声誉至关重要。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利益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了。
再读《雷雨》,在序幕和尾声中,周公馆成了教会医院,蘩漪和侍萍疯了,周朴园成了教徒……伴着那声惊雷,四凤、周冲触电身亡,鲁大海愤然离去,周萍开枪自杀,周朴园主宰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彻底瓦解,这场人间悲剧落下了帷幕。掩卷深思,为何悲剧的始作俑者周朴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或许,这就是当时那个不健全社会的产物吧!
后人评价《雷雨》是一首人性的诗,一出伟大的戏。我想,那场雷雨,不仅是剧中人物死亡的导火索,还是一场人生的雷雨,一场社会的雷雨!在当时,撼动了多少观众的心,又惊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国人!
一场雷雨,冲刷世间万物,拂去了尘埃,抑或是罪恶?雨过了,天该放晴了……
林海音用笔尖绘出她的童年,而《城南旧事》更是栩栩如生地将英子的经历叙述给观众。
英子童年所处的世界是平凡的,可她所见所闻的生活却是不平凡的,人生百态,不过如此。它所描绘的,不仅有人性的善恶,还有社会的冷暖。看完这本书后不仅感慨:旧北平城南的小胡同竟藏匿着如此不一样的人生,柴米油盐的生活却有不一样的滋味。我想,林海音之所以想用文字记录下她的孩童时代,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小胡同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吧,大概对这一切妙曼的回忆难以忘怀罢!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或许已深深烙印在她童年的记忆篇章中。
整个故事都是以英子——一个孩童的`视角来叙说的,是以一个童真的视角来观看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我觉得英子是一个天真,无邪而善良的孩子。胡同里的“疯子”秀贞是一个小孩子不敢接近,大人不愿靠近的一个疯女人,可英子不仅与她搭上话,甚至答应帮她寻找一直苦寻的“小桂子”。这不正是英子的善良赋予了她勇气吗?
而秀贞,胡同的人都认为她是疯子,可我觉得她不过是一个苦寻孩子的可怜母亲。人们可能未经历过失去孩子的痛苦,就无法对秀贞绝望又无奈的复杂心情感同身受。鲁迅笔下也有这么一位人物——祥林嫂,她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可悲的?有一个冷面狠心的婆婆,好不容易逃出来又被抓回去,再婚,生下来的孩子却被狼叼食,怎不令人惋惜?秀贞后来的确与妞儿相认,可命运弄人,最后俩人惨死在火车下。悲剧,就好似一个玩笑,降临在平凡的可怜人上,可现实,生活即是如此。
英子的奶妈——宋妈,也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英子身为一个不懂世事的孩童,自然不明白,常把“小丫头”,“小栓子”挂在嘴边的宋妈为何要“扔”下他们,而去照顾别人家的孩子。宋妈说,“你还小,不懂”。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透露出无奈,现实的残酷,生活的压迫如何说得清呢?人生,依然是变化无常的,日日夜夜盼望见着孩子的宋妈,等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悲愤的消息:自己的“小栓子”两年前就淹死了,“小丫头”也被丈夫卖了,生活的打击接踵而至,就好像一场暴风雨,洗劫过后——变得一无所有。宋妈丈夫的狠心令人愤恨,连小英子也骂他是头“蠢驴”,可若不是生活的压迫,或许也不会有如此绝情的机会。
而英子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因父亲的逝世而告终,小英子也逐渐成熟。《城南旧事》通过童稚的眼光向世人展示了童年生活,弥漫着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书中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向世人娓娓道来,淡雅而含蓄。
风沙刮过千年,一眼望去宛若一层轻纱,遮盖住那些个排列于之间之上的人和物。他揭开这层轻纱,静静拂去时光盒子上沉淀的砂土,一一数落那些故事、那些传奇。读《楼兰》后的第一感觉是惭愧,来自民族血液的惭愧。写《楼兰》的人叫做井上靖,日本人。他还写过《敦煌》、《孔子》当我们遗忘了我们曾创造的辉煌和明亮,却发现其他民族如珍宝般拾起我们丢弃的文明,以耐心重新擦拭蒙在它之上的灰尘。我学着大和民族的模样,向你鞠一躬,以你民族的礼仪,表达我对你至上的崇敬。一如你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楼兰向鄯善的迁徙,楼兰王妃的自尽折射着罗布泊湖反射的极致美丽,王妃不惮以性命来珍惜所在的土地,因为那是家园,是记忆。渡过库姆河水的索励,将西夏女子作为渡河的献祭,他供奉的不知是一名女子,还有他内心的爱情。班超的气魄千年后依旧震颤人心,“大丈夫无他志略,当仿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经营西域半生,戎马倥偬。回朝时,却被不知事的认成胡人。究竟是悲哀,亦或是荣誉。蒙恬的逝世,是勇武者信仰的丧失,此后陆沈康只盼望归乡,可曾想,遇见心爱之人,宁愿化身为狼。如何说呢,爱,才是这世间最终的信仰。
罗刹女国的妖孽,原为心爱之男子放下妖性,怪只怪男子的轻薄和无情。故事没有了未来,是因为即使是妖孽,也没了等待。弑父之子被流放海外,锡兰岛上的祖先,竟是这样的寡意和不是廉耻。畜生又如何?老虎也是生父。血浓于水,永远不能为耻辱。汉人对他无情,匈奴却对他厚意。这世间本无什么忠义,后来产生的忠义,是对他人给予的尊重的报答,以一种变相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自古如此,管他是何民族?宦官中行,不能说他为汉奸。他不过是尽了本分,身为人臣的本分。观音是否真的住在补陀罗?向往的乐土,不过是一种虚弱的比方,遮盖住死亡和虚荣。
不愿渡者,何必勉强?褒姒的笑,一笑千古,笑遍了烽火台前赶来勤王的诸侯,笑遍了幽王的山川江河,笑遍了世间的沉浮变幻。宿命,是改不掉的。就像书中所言:“褒姒并不是周幽王的爱妃,而是所谓幽王的命运。”那些芳华的传说,又从纸业上一个个复活。刮,这千年的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