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有我的流浪者,在孤独的路途上,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怀念它。
文/李志慧
作 文 吧
我的家乡,离常德很远,却又近在眼前,住在我的心中,浮在我的眼前,钻进我的梦里。
我已经将近一年没有回家乡去了。
我思家乡的饺子。每到过年,北方的团圆饭就定会出现饺子,那可不是超市里买的冰冻水饺,那是一家人聚在一块儿,用爱、用情亲手包出的一个个香甜的、与众不同的饺子。饺子啊,就是自己家的才好吃,一百家包的饺子一百个味儿。每当我咬一口家乡的饺子,就会瞬间觉得,这是幸福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我念家乡的冬天,冬天的风,冬天的冰。北方的冬天一来,家家的地暖就开启了,所以,家中是温暖的。一出门,就会有一阵阵寒风迎面吹来,很冷,但是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故乡的冰我是尤其喜爱的,冰雕很美—那是大自然与人类合作出的成果;滑冰很有趣,你大可恣无忌惮地在冰面上横冲直撞,就算是摔倒了也不怕,总会有一双手将你扶起来。
我爱家乡的枸杞。枸杞子是家乡的特产,在中国的质量算是数一数二的高,谁不知道宁夏银川的枸杞呢?枸杞是甜的,是那种很自然让人感到非常舒服的那种甜,恰到好处。外面买的都是枸杞干,可我觉得,鲜红多汁的大枸杞更加鲜美,那是只有在家乡本地才能吃得到的。
我深爱着家乡的亲人。有亲人的地方,才有家。每次回到家乡,我总是能够见到分别甚久的亲人们,爷爷奶奶、大姑小姑、堂哥表姐,还有小侄子。每次和他们在一起,我总是高兴的、总是轻松的。因为亲情,使我们在一起,使我们的心黏在一起,一旦分开,总觉得身体的哪个部分少了一块,很不自在。
我同样深爱着已故的亲人。我们每次回去,一定是要去扫墓的,因为清明我们回不去。站在那黄土地上,朝四面八方望去,没有边,那儿是空旷的,耳旁只有风呼呼的声音,我坚信这里面也有他们的声音,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不会孤独。
我深爱我的家乡,那片土地,那里有一片亲情,一片故园情。
余幼时即好雨,犹为春雨。吾以为夏雨之滂沱,秋雨之萧瑟,冬雨之淡漠,皆不及春雨之缠绵予尝察春雨其形,观春雨其色,闻春雨其声,并自得其乐既长,于之情日益淡故作此篇,以表缅怀!
----题记
春雨,如烟似雾,蒙着那层神秘的面纱在空中纠结着,为雄浑的大地送去一份崭新的祝福她欣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她缠绵,“剪不断,理还乱“,她也哀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她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深深爱上了她,并令我愿意穷尽一生去寻觅她,探索她,了解她。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烂漫;“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旖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一种清幽啊!
春雨来临之际,或持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在素净淡雅的古镇踽踽独行,自有一番别样的韵味在心中滋生。追寻前人遗下的足迹,踏碎脚边溅起的雨花,聆听春雨羞涩的心跳,亦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手轻抚过饱经沧桑的班驳青墙,任凭突兀出的尖石划破手指,刻录下一道又一道清晰的红痕。细密的血珠无休止地冒出,然后被多情的雨丝尽心洗濯,仅仅留下水浸润过的透明的伤痕。轻微的似乎可以被忽略的痛感。在朴素清新的小镇里,这是春雨奢侈的恩赐。
或沏一壶清茶,轻啜上路无所谓凄冷,无所谓忧愁遗弃手中沉重的雨伞,抛下胸中繁冗的杂念,只留下一颗心,一颗敏感而又纯真的心去感悟春雨听,听见了么?雨声滴答滴滴答答她在浸透你的防备,静静地拨弄着心底那根紧绷到不肯放松的弦。一切就是那么简单,伫立在雨中,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毫无征兆地打乱额前的发丝,大把大把的水汽凝结在睫毛上汇聚成不悲伤的泪,因为悲伤,是不会逆流成河的雨打芭蕉的悦耳音乐在心中汩汩流淌,洗涤我污浊的灵魂!
春雨,蕴涵了世俗的喜怒哀乐,囊括了红尘的酸甜苦辣她就像一位杰出的丹青画师,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手中的画笔,将一片片辉煌撒向人间!
春雨者,乐耶?悲耶?
春雨,如同一位正值豆蔻的花样少女,在梦的湖畔边独自神伤她看着缓缓走近的我不禁诧然,然后,徐徐揭开朦胧的纱巾,向我投以涅盘微笑!
虽未生活在江南水乡,却对莲花情有独钟。因为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
虽对莲花知之不多,却由衷地赞美莲子。因为莲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使沉睡千年,只要有合适的水分和土壤,它便绽葩吐蕊,叶绿花红。
有水的地方多有莲花。盛夏时节,荷的枝枝绿茎,以其高贵挺拔的身姿,亭亭立于明镜般水面;如伞的绿叶上突兀出一片片如雪团似胭脂的莲花,那是一种奇特的粉红颜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含苞待放的花朵,总有着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叫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有莲花的地方必有莲子。就如同莲花开时尽情绽放一样,莲花凋谢时莲子便长成熟,可谓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此时的莲子朴实无华,一副谦谦君子的风范,紧紧坚守在黑而坚硬的外壳里,保护着那颗浓绿待发的莲心。
在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时节,也是荷花开得最繁盛的日子,擅长歌咏荷花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清人朱彝尊眼里看到的景致却相反:“几阵凉颸翻白叶,连盘骤雨跳珠绿”。
不管怎么说,荷花给予诗人的思考,远比它作为植物本身的意义要深邃;如若不然,人们怎么会将它作为清雅、纯洁的象征呢?!
池塘中,静静地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象是差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水面盖的严严实实的。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荧荧露珠,晨风送来了幽幽的荷香,风吹过,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不久后,花蕾钻出了污泥,看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傲然屹立在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底下,他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根的喂养,叶的抚育,时刻盼望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花开了,翠绿的荷叶从中,一枝枝亭亭玉立,嫩鑫凝珠,清香阵阵的荷花,象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让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花谢了,你以为她留下的只有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吗?不是的,她留下的还有莲蓬。
看啊,那莲蓬象一只盛满稀罕物的小碗,随着风儿轻轻摇动,似乎在象人们骄傲地炫耀自己。
荷花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不象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象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
我爱荷花,爱她那亭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的在大自然的力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的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这次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的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更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的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水,遇冷凝冰;冰,遇热化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朴实。
雪,一片一片飘下;人,一步一步走着。站在雪中,静等。纯洁无暇的雪落在我的衣襟上,一愣,又瞬间消逝不见,只在衣服上留下一个个小圆点。但我知道,太阳一出,它们就会像不曾来过一样,抹去所有足迹,悄然离去。
转身,眼前出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走近,首先刺入我眼中的是那满头的银发,如此醒目。爷爷见到我,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聚集成一朵花,也并不那么难看。但不知怎的,会一下子戳进我的心里。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或许,是感叹岁月的无情……
拥进怀中,这一刻,仿佛世界都安静了。爷爷怀里的温度与外面世界的温度是不同的,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爷爷怀里的温度。不仅是因为它温暖,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还包含看我对他的信认与依赖。我只知道,此时这里是最安全的。
爷爷告诉我说:“孙女,你喜欢雪吗?”我把头探出来,不解地望了望他,摇了摇头说:“为什么要喜欢它呀,它一出来就让周围变得这么冷,都没法出来玩了!”爷爷笑着摸了摸我的脑袋,说:“是喽,可是雪又有什么错呢?我知道你喜欢春天百花盛开,拉着我陪你到处去玩,那固然好。但是,你又可曾想过,雪花盛开,才是这四季中最美的景色!雪,是冬天的使者。我喜欢冬天,因为到了冬天,我就知道,我又度过了一年,也就不曾有遗憾了。而倘若是在春天就踏进了时间的轮回里,我可能会不甘心。但世事无常,谁又知道呢!唉,算了,你还小,跟你说这些也不会懂的。”说完又爽朗地笑了。那一年冬天,我7岁,爷爷75岁。
时隔7年,我再一次回到了那个雪地。周围的一切,都未曾发生改变,只是,那个人不在了……
再次踏在这雪地中,我想起爷爷当年说的那一番话,我一下子明白了:爷爷是在感叹时间的无情啊!也许有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生命的尽头有雪花的陪伴吧,至少是完整的一年,不曾有过缺憾,让时间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泪水,不知不觉溢出眼眶。在这寒冷的天气中,水,本应遇冷凝冰,但它没有。因为我内心的温度感化了它,使它仍以水的形式落下。只不过,它还是在我脸上留下一道深深的泪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马上就到国庆节和中秋节了,出国多年的姑姑说要回来。归期未定,奶奶却不知多少次站立村头,望着通往远方的路。
星期天,姑姑终于提前回来了。奶奶拉着姑姑的手,不停地抚摸着,似乎一松手姑姑就会跑掉似的。姑姑说这次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因为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她说家乡已经不再是那个记忆中的模样,破旧低矮的小茅屋再也看不见了,到处是一幢幢的小别墅。一下雨就头疼的水泥路不见,变成了宽阔干净的柏油路,路旁的树木花朵令人赏心悦目,精致华丽的路灯排在两旁。记忆中的家乡,早已不见了踪影,现在的家乡,是一个焕发着生命活力的新农村。
姑姑说以前回家乡,越靠近故乡心中迫切却凄凉。 如今这次回家乡,是惊喜又感慨。家乡变了,变的是不甘落后的发展,家乡没变,没变的是家乡人骨子里透出的质朴与勤劳。家乡的山还是那些山,贫瘠的山体披上绿装,高低不平的土地被整治的平平展展的。家乡的路还是那条路,却没有了坑坑洼洼,宽坦整洁的水泥硬化道路直通村里人家,晴灰雨泥的历史在这里被永远地终结,山里山外连成了一体。
家乡,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但农家的鸡鸣狗吠声传于田野村落;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蓝天映衬下青瓦白墙是那么美;没有高档设施,但绿树红花铺满田野;没有霓虹闪烁,但蛙鸣声中的月光总是分外的皎洁……
爸爸告诉姑姑,如今新农村建设,更是扫除了陋习,迎来了新风。婚丧嫁娶不再大操大办、劳心伤财,讲排场、比阔气、搞浪费遭人唾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从简节约成为了新的时尚。红白喜事一切从简,村中自然少了纸牌麻将啤酒罐,也逐渐远离了封建迷信和邪教,陈规陋习正在一点点的被抛弃在历史的垃圾桶里。 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家乡在保留传统乡土气息的同时,又积极融入现代文明元素。时新的文化活动场,扮靓了村庄,更让家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你听,大队部村民活动室,吹拉弹唱欢歌阵阵;你看,路灯熠熠下,广场舞蹈身影翩翩。
借景抒情高中作文800字优秀10篇
故乡的天很蓝,少了城市尾气的污染,也少了高楼森林。一下子,天是那么广阔,我仿佛清朗了许多,连云朵也不那么妖娆的炫丽多姿,变得纯朴起来,还有那属于阳光的风,风中总有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甜味,倘若你中午时分在野外休息,那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清凉的风吹得你人清气爽;阳光也最温暖,照得你全身暖融融的,这是乡村的风景。就算是下雨,故乡的天空也会散发一种惆怅的灰色,雨声仿佛也是优美的旋律,或许在窗边听听雨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故乡的水很清,是一种特有的清。蜿蜒曲折的小河仿佛把乡村环抱起来。记忆中,我常与表叔到河边钓鱼,河底有许多五彩缤纷的鹅卵石,小鱼小虾常躲在其中。它们很滑,用手是抓不到的,所以只好用蚯蚓来钓鱼。我坐在河边,看着鱼儿在水中尽情的舞蹈,可它们就是不上钩。表叔早就没耐性了,下河凉快去了。不会游泳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清澈的河水环抱着他。太阳将最后的一抹余辉撒向大地,我收起鱼杆回去了。我没有钓到几条鱼,却钓回满满的一桶家乡的晚霞。
故乡的油菜花很美。立春过后,地里的油菜花全开了,黄艳艳的,一大片一大片地灿烂着,把整块田野布满不留一点空隙。扑面而来的清香,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最喜欢轻风拂过,那些花儿宛如荡漾在海岸的细细的波纹、滚动着、跳跃着,仿若掬不住的水,仿若闪烁着阳光色彩的细缎,每一朵花仿佛在对我微笑,我经不住诱惑,倒在一片花海里。
故乡的人很纯朴。在家中,每一个亲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亲切,在饭桌上,他们时不时的给我夹菜,问我有什么需要,他们少了那种客套,却多了一份温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你来我往,现在都市生活就是缺乏这种情感,或许,这就是难以割舍的一份乡情。
现在我已经不常回去了,但心中却常常飘荡起那份浓浓的乡情……
初2001班王怡然
我的家乡是美丽而普通的,在山里,一个小小的村庄。那里住着不多的人,但有小学和初中,还有一所高中。
那里承载着太多我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清澈的小溪,一丛一丛的野月季,一幢又一幢的红砖房子,那些是乡间独有的美景。清晨的鸡鸣和犬吠,是一天的开始,随红日一起东升。农家的生活也是如此简单。
我在家乡的时光往往欢乐,呆呆的什么都不做,是对大自然的感怀或是独自的臆想。
清明节放假,我随父母一起回去。奶奶还是几年前那样欢欢喜喜的接待我们,似乎看不出她老了。清明节前后蒿草茂盛葳蕤,我觉得最有趣的活动就是采蒿草,然后回家做蒿子粑粑。
我和奶奶提着篮子就出发了。上次采摘是几年前了,但热情依旧不减。我凭着记忆和气味,试着摘了几片蒿子叶下来,奶奶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竟然都摘对了。那一片又一片的蒿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和翠绿色的光芒,刚下完雨,上面还挂着玻璃样的水珠。手指碰触到后,一种湿润又灵动的感觉出现了,也许是重返故乡的感动,也许是春天的呼吸。
我站起身子,抬头,见奶奶还是如记忆中一样,耐心的弯下腰,一把一把的摘着,她篮子里蒿子是我这儿的好多倍了。我顾不得犹豫,继续学着她的样子,但没一会儿就坚持不了了,果然还是蹲着摘比较省力。
把蒿子顶最嫩的那一块儿摘下来,老了的就不好吃了。慢慢的,越摘越多,那种熟悉又浓郁的蒿子香随风飘散开去,绕在我的指头尖上跳舞。直到我和奶奶篮子都装不下了,我们才回去。
晚餐是很久没吃的蒿子粑粑。厨房里还有一大坨蒿子面团,以后想吃了,就着蒿子面团煎一煎,想想就觉得很美。妈妈夸我摘得又多又好,“比上次吃到的还美味”。虽然我有点不记得以前的味道,但又隐隐能吻合上,大概就是家乡的情与忆不能被磨灭吧。
晚餐后,我坐在秋千上,轻轻的荡着,微风轻拂着我的脸,手指头上香气还没有散尽。是啊,无论外面的世界多好,心中终有一块地方,有着属于故乡独特的感情和回忆,怎么都不会丢失,我想,下次或下下次蒿草生得一丛一丛,处处可见时,我还会回来。
人们常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我却不这么想,我倒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没有故乡的圆。住在外头总是有种约束感,而在家中就可以无忧无虑且自由自在的,正所谓“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自己的家乡人亲土亲啊!
我的家乡——南安市官桥镇,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客家人、闽南人、外省人……都是这个大都市的成员,有了他们才酝酿出这个城市的各种缤纷的人文和特色。在南安车站附近有着都市的繁华,与现代年轻人的时尚和个性,每次到那边都可以感受到都会区的丰富特色与方便性;而乡村地区也有着朴实与农人的辛勤,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美丽之处。所以,我的家乡——南安,融合了都市的便利和乡村的朴素之美,我以身为南安人而骄傲。
我家是在南安市一处幽静的道路上旁,旁边是一片茂密的丛林,每逢夏季,此起彼落的蝉鸣、蛙鸣响彻云霄,合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旋律,也唱出夏天的活力。附近还有两所学校。有时学校提早放学,回到家中,总可以听见小朋友们跳操、玩乐、嘶吼……的声音,虽然吵杂,虽然纷乱,但却显现出学生们的青春与活力。
我家后面更有一亩菜园,我时常从高处往下看,看见一粒粒小绿点正在接受农民们的照顾,等到成熟时,第一个尝鲜的总是我们,因为邻居总是盛情的送给我们当季的蔬果,让我们品尝时鲜,也品尝最浓郁的人情味;而前面是一条交通繁忙的大马路,每当我上学时,一辆又一辆的车疾驶而过,让我不太敢过去,这时交警伯伯走了出来,他总是笑咪 咪的为我们指挥交通,从车水马龙的交通中为我们开一条安全的大道。
外面的五饭店,虽然看似高级,但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家总是特别熟悉,住起来也总是特别舒服。所以我对自己家乡的印象,总是那么温馨,那么怀念,永远有一股浓浓的“乡”味,萦绕在我的心头!
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后,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欣赏我们美丽的校园。
站在校门口向北望去,顿时感觉心胸开阔。宽阔的水泥主干道一直延伸到北面围墙,在主干道的两侧,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气势雄伟,粉红的墙壁,碧绿的琉璃瓦,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显得光彩夺目。放眼向面望去,一片开阔的草坪上,一只只泥塑的小鹿栩栩如生,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的鹿睁大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在向身边的每一位路过的同学问好;有的鹿正低着头,仿佛正在津津有味的品尝着鲜嫩可口的青草;有的鹿抬起头,仿佛要咬下树上刚抽出的嫩叶;还有一只母鹿正低头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那种母子之情令人感动。草坪的西面有圆环曲折的连廊。夏天,连廊顶上满是是繁茂的葡萄叶,高年级的同学坐在葡萄架下,有的专心致志地看书,有的交流心得,谈天说地,一年级的小朋友则闲不住,他们有的在做拍手游戏,有的在追逐嬉戏,真是其乐融融。秋天,葡萄架上挂满了紫得发亮的葡萄,让人垂涎三尺。嫩绿的小草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帽子,显得更加可爱了。有的小草尖上挂了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仿佛戴上了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珍珠项链。黄昏时,夕阳把枫树染成了火红,远看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微风吹过,火红的枫叶从树上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红蝴蝶跳着迷人的舞。突然一阵花香飘来,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循着花香一路向前,在启明楼前向右拐,便发现几株栀子花,原来那散发出迷人的清香的竟是那只有米粒大小的乳白色的花,它们象害羞的小姑娘藏在茂密的叶子后面,如果你不仔细看,是不会发现它们的。
放眼向东望去,是一个宽大的球场。鲜红的塑胶跑道周围是一棵棵碧绿的香樟树,里面是一片绿中带黄的小草,仿佛一个金黄色的柔软的大地毯。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排球,有的在踢足球,欢声笑语响彻学校上空。
我们漫步在校园里,欣赏着如诗如画般的学校,心里顿时涌起一种感激之情:“谢谢你,所有为我们创造美丽的学习环境的人们,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