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7篇底色高三作文,欢迎借鉴。
或许,梦的颜色,原本是透明的,所以,你可以把它说成任意的颜色。
写作,也是透明的。
喜欢阳光,喜欢落日,喜欢在落日的时刻看阳光红润的样子。携一缕清风,披一肩晚霞,在寂静的傍晚品读一本书,抬头就可以看见天空昏黄的色彩,心情是惬意的。如果有燕子蹁跹而来,将会为风轻云淡的时刻增添一份迷幻的色彩。散文,是最适合不过的了,短而精巧,清淡而不失热烈。
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喜欢把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定格。拿着笔,对着纸,想着心中的事,偶尔兴奋,偶尔感叹,我确定,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手的移动,心的流露,像风一般吹拂,像雨一般飘洒,像所有优美的事物都在发芽。曾经的伤与痛,现在的苦与乐,一旦融进文字的世界里就会慢慢缩小,再缩小,最后像所有的色彩一样渐渐地淡化了,露初原本的样子。
偶尔投稿,偶尔参赛,那种等待的日子是最美丽的。每天去信箱查看,每天细数着日历,听着时钟走来又走去,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黑夜白天来回的轮转,像一个巨大的圆。似乎不为什么,只是喜欢这种等待的感觉,喜欢我手写我心,喜欢用文字来编织这个美丽的梦。
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投稿,第一次发表作文,第一次提交参赛作文,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出现在颁奖仪式上……用文字编织出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组成了我生命里的美好瞬间。
听着领奖台上学生们的发言,看他们把证书捧在手里微笑的样子,窗外云淡风轻,内心却无比的热烈,所有的心跳似乎都把握住了节奏,像渴盼了多少年一样,那些眼睛里表达出来的情感,都是透明的样子。就这样,很多个年少的梦想被种在了地上,此时,正在破土,正在发芽……
感受,一直在感受,因为我们的心灵是单纯的。每一个热爱文字的孩子,我想,都是会喜欢童话的,那些被涂成各种颜色的梦,都在飞翔,以追逐光明和美的姿态飞翔。每一个水晶宫,都住满了公主和王子,而会飞的天使,就是他们的朋友。
爱,我们也一直都在爱。心灵被梦的小手一遍遍地擦拭,最后呈现出透明的样子,像一杯水,以慢慢流动的状态存在着。心灵不需要任何的装饰,在大地春暖花开的时节,得到雨露,像柳絮一样优雅地飞舞。所有的色彩,在透明的心灵里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姿,梦,则是托起心灵的羽翼,给梦想插上翅膀,才会飞的更高更远。
世界原本是一片蔚蓝,因为有了生命,才变得多彩起来。蓝色的世界是清纯简单的,五彩的世界是深意复杂的。而这一片看似普通的蓝,却是精神时代的基本。新事物组成一个诺大的舞台,底色是不可缺少的幕景。
底色是人们内心的精神栖息地。在《向日葵》中,梵高用黄色作背景,意在将自己的心愿寄托于此。当时的梵高在黑暗的世界里匍匐,找不到内心光明的出口,便来到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在温暖的阳光中,他找到了真正的底色,实现了精神自慰。那是她独属的精神底色。底色是一片空旷的湿地,藏在世界的某片森林中,等待着生命的栖息,底色是一片纯净的水池,在人们寻觅内心之时,放出丝丝水香,熏染出自然的精神。
底色不仅唤醒晕迷中的人们,还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时代,是时代最本质的显露。梵高的那个时代,很少有人生活在真正的底色之上,人们大都苟活在黑暗的现实中。每个人都需要一把时代之火引领着前进。梵高的画中,向日葵就是时代的风帆,黄色便是清醒的社会本质的代表。每个人在迷茫无知时,都会将自己置身于死胡同中,殊不知你身旁还有拐弯抹角处。你生活在这样浮华的社会中,眼上心上都被蒙上了一层欲望的黑纱,便越看不清时代的本质,看不到那片纯正的底色。当你在迷惘中近乎绝望之时,会有一双手为你揭开时代的本质,让你感受到底色的存在。梵高的底色是沉重时代下的轻松一隅,是社会本质的象征。找到底色,便是找到时代与自我的根。
这就好比斯嘉丽在纷乱的时代中为自己的后半生重新上了底色,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对时代更加的乐观。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不能及时醒悟,回归底色,就会像祥子一样,被社会的尘埃淹没。可见,选出底色对生活的重要性。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在互相的参悟中发展着的,没有了幕景,便也就失去了舞台,没有了人的觉醒,便也就失去了底色。
底色诠释时代与精神,生命在合适的底色上绽放自我。
愿每个人在黄色的土地上开出最灿烂的向日葵。
爷爷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切中国农民的品质,勤劳朴实善良。他常说“苦了自己没关系,不能麻烦到别人。”没有任何华丽辞藻,就像他的人生,如水一般平淡,如土地一样坚实。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黑土,背朝天。就这样,在他那几亩田地中,春播秋种。记得那时化肥已经很普及了,但爷爷总是要留下一亩地种绿肥,他总执拗的说“什么肥都抵不上我这天然肥。”的确是这样,不管是蔬菜还是水稻,在我们看来那就是最美味的食物。
爷爷还不止于此,他一生在田间劳作,将毕生心血倾灌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结束或是插完了秧,爷爷便会提着一个小桶,装着花瓣,来回的撒在田中,在他看来这样的粮食长出来,伴着花香。是否有花香,我早已忘记,但爷爷的纯朴风气印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记。他耕种着这片土地,长出了一种果实叫朴实,那是爷爷生命的底色。
而这几年,爷爷由于身体原因基本不种田了,由于无事,他又恋起了烧香。每每回老家,所闻到的,不是饭菜的香气,而是香火味儿。家中最显眼的便是那一尊烤瓷的观音像,观音手持杨柳玉净瓶,眼睛微闭,它的正下方是一炉香灰,总是有几根深红的点燃的香插在其中,冒出缕缕细烟钻入鼻中。一种浓厚中带有丝丝熏味儿的气味,并不好闻,但到底也是令人遐思的'。
只记得那时爷爷教我上香,点燃三只香,双手轻握,两臂举着香向前伸,将头埋下,闭上双眼,虔诚的拜三拜,心中默念着期盼的内容,最后将三支香插入香炉。我每每都是与爷爷一起做的,我能看到爷爷凝望着观音像的眼神是那么真诚,那么纯粹。结束后他总要笑着摸着我的头,说“做人要用真心,观音才会保佑。”
我知道,爷爷根本不信佛,他所祈祷的只是家人的平安快乐,用他的真心去期盼幸福。
香虽燃尽,气息仍存,他的朴实,他的虔诚,他的真心,是他生命的底色,没有斑斓的色彩,只有那无华的淳朴,无形中也渲染着我的底色。
每个人都是有颜色的。我曾站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之中,看着他们脸上的欢欣或是烦躁,甚至是低头看手机的沉浸其中的欢乐,总觉得自己苍白的几近消失。每个人似乎都知道他们要去向哪里,不管彼岸是平庸还是伟大。他们身上的颜色如此鲜明,在我眼中成了令人嫉妒的刺眼的一团。
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颜色的人是可悲的。像我一样,他们太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要去往的方向——或者他们原先也没打算去哪里。我总是迷茫,在不同的价值观中摇摆不定,像事秋风中草地里一株瑟瑟的小草,随时准备被连根拔起,身不由己地飘向远方。有是对自身产生怀疑,叩问声像电影中的画外音一样传来,问得我脊背发凉,全身发颤:是啊,我是谁,我将去向哪里?
我为自己的苍白而失落,因而寻找底色暗淡的原因。
底色的内涵在于“何去何从”,因此拥有底色的第一个前提是拥有故乡。故乡是人的精神背景。拥有故乡的人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他们不用四处漂泊便已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领地。我生长于苍茫的住宅区中,20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台台式电脑丑陋笨重的身躯占领了狭小卧房的写字桌。即便是我这样的小孩子也鲜有完全亲近自然的机会。透过油污累积的公用厨房的窗户,再幼稚的双眸都能窥见柴米油盐间生活的苟且。我羡慕父亲提到家乡时眼中闪烁的亮光,透过他的眼睛,我能见到一个少年的摸样。故乡的吃食和景物,在他心 他可以不用为“自己属于哪里”这个问题而迷茫,因为它的颜色是故乡给与的。
获得底色的另一途径是寻找去往的方向。生命的方向清晰了,灵魂便不会在不安中挣扎。外部世界混乱浮躁,像是巨大的磁场,使得磁针到处乱晃,摇摆不定。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便不能停歇下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观点都声称自己是正确的,所有的声音都尖叫着告诉你应去做这做那之时,若没有属于自己的心灵路标,就注定成为没有颜色的人。
我想这种迷茫不止属于我一人。它还存在与许多同样苍白的人身上。而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所谓“变得更好”,无非是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寻回属于自己的底色,也寻回属于这个世界的底色。
还记得湖南卫视上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吗?当时爆红荧屏,如今第二季席卷而来,明星父亲化身超级奶爸,带着各位萌宝来到陌生的地方。这档奶爸带萌娃的“人在囧途”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观众为什么会对《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如此青睐?说到底是因为浓浓亲情让人心存暖意,也点燃了人们回归家庭的渴望。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家庭永远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底色,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成年人在节目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也重新发现了父爱。为人父母的,通过这档节目,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这样一个重新发现彼此的过程有惊喜,有欢笑,有逃避,有勇敢,父母子女之间心灵的靠近。
家庭是永恒的话题,或许爸妈整天在我们身边时,我们会感到他们很唠叨,甚至很讨厌,但当父母不在我们身边时,却又十分想念,这个时候会怀念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批评,更会怀念爸爸那温暖的怀抱,与妈妈那甜美的笑。我曾多少次在梦中,梦到你呼唤我的名字。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他们丛林旅行中,几个老爸去寻找空降在丛林中的食材,黄磊爸爸去寻找最远的那份食材,但中途却迷了路,黄多多十分着急,让长带她去找她的爸爸,后来与爸爸碰面了,但那是黄爸说了一句话,不要乱跑,小心受伤,如果走丢了,站在原地,爸爸一定会回去找你的,我永远在你身后守护着你。对啊,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就是这样吗!
家是最温暖的底色,正是这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共鸣,《爸爸去哪儿》才这么受大家青睐不要忽略一直牵挂着你的父母,多关心他们吧!
近几日,看了冰心的《父亲的爱里有片海》,颇有感触。文中的一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难以忘怀,文中写到:“孩子最喜欢海,孩子要看海呀!”
坚定,简单,直白,真实……
这是一个父亲最独特、最柔弱的一面了。而我对于父亲最深印象竟是:我只记得他的那双眼。
小时候,每当我犯错时,父亲是火冒三丈,两个眼珠子恨不得跳出来,我是唯唯诺诺,站得笔直,不敢有丝毫的忤逆之心,眼见他抽出了“七匹狼”,我亦不敢躲闪……我不敢看他的眼——那是一双燃着烈焰的火山口,我就好似他的前世大仇家,而不是他唯一的骨肉!
好在爷爷可以降服他。在爷爷面前,父亲也只好像我一样,乖乖地听话!渐渐地,他很少抽我了,爷爷却总是瞪他。我时常疑惑,温柔仁慈的爷爷看到我是笑脸常开,看见父亲却是严肃永驻。直到那一日,爷爷病重,父亲协同医生抬担架,一口气抬上五楼,父亲丝毫不敢松懈,直到送进手术室,他呆住了,靠在墙上,手抖得不像话,我见他按火机按了足足有五次,才勉强点上了一根烟,吸一口看一眼手术室,摇头又叹气,站在手术室前徘徊了好久,直到那根烟吸完,他摇晃着走到我跟前,有些哽咽地问道:“想吃啥了?饿不饿?”
此时,我才注意到这个铁血男儿,眼角竟也有泪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眼睛看着我,充满慈爱、温柔与脆弱。
爷爷临终前,将父亲和我叫到床前,这是我第一次见爷爷对父亲笑着,爷爷的面色暗淡无光,平日里的那张严肃的脸却消失了,流露出的却是慈祥。爷爷缓缓地说道:“儿啊,往后这个家就交给你啦,娃儿还小,你母亲也老啦,这个家你要扛起来……”满是沧桑的眼中,严厉已不再……
父亲转过头来,缓缓蹲下,随后一把揽住我的双腿。
那一刻,我才觉得父亲是如此的渺小。
那一刻,我也突然重新认识了父亲。他很简单,言语寡少,喜欢把话藏起来,藏在感冒药里,藏在我的零花钱里,藏在回家的每一顿饭菜里,藏在深沉的背影里,藏在每一天的陪伴里……走在阳光之下,一缕白光从父亲的头顶浮现,闪得我有些恍惚。岁月,终是剥落出了父亲的底色,慈祥而又善良。
就像是一块洁白的画布,每个人都是绘图者,将人生勾勒成线,线又汇聚成图,用最好的颜料着色,用特殊的材料装裱。然而,任由表面再怎么华丽缤纷,时间终会给它蒙上重重的阴影。我们只会怀念当初的那层底色,是多么纯净朴实。
出门,雨一滴滴扣在脸上,凉丝丝的,令人不禁打起哆嗦。
意外地拐入这条街巷,才发现早已停满了各色的小吃摊。一路走着,右边的麻辣烫散出滚滚白气扑面而来,左边的香豆腐在锅内被翻炒得“嗞嗞”响……但每个人的眼中都写尽了沉默和麻木,仿佛是这场秋雨勾起了他们无声的思索,浇熄了他们热情的火焰,任由行人浏览式的在面前走过。
只有他不一样,那个卖烧饼的人。一眼瞥到他,他正在将炉壁四面烤好的烧饼取出,动作迅速利落毫无片刻的犹豫。热腾腾的烧饼带着酥皮的脆香,他的眼中顿时溢满了笑意与温和,原本黯淡无光的脸颊也浮现出了些许红润。
他抬头望我,并没有像平常的小贩一样立即大声吆喝,只是含笑轻问:“小姑娘,吃块烧饼暖暖吗?”沙哑的声音里透着朴实厚重。我咽了咽口水,并不好意思拒绝。他便从底下抽出塑料袋包了递给我,还开玩笑似地说:“不好吃不要钱的。”我笑着盯着手里的烧饼,一甜一咸,一方一圆。
一口咬下去,外焦里嫩,一股浓郁的麦香伴着热气扑鼻而来,中间的糖心随之在嘴中丝丝缕缕地化开,内层更是香软可口,嚼着嚼着,舌间染上了热度,满口的芝麻香,心里也是暖乎乎的。两个烧饼吃完后,我仍意犹未尽。卖烧饼的人手里仍忙活着,擀面、撒料、涂油、揉匀、入炉……他眼里的暖意更浓了,连眼角的皱纹里也溢满了幸福和快活,揉面时的劲道更不觉加重了几分。望见他淡淡的笑容,这秋天的雨仿佛并不清冷了,反倒是增添了些许温馨和烟火气。这小小的烧饼摊,让我久久驻足不忍离去。
画布本是平淡的,生活本身也是乏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这平平淡淡的烧饼摊,伤我亲身感受到了朴实老百姓身上的底色。虽然他们的生活很普通,但却总能盘活世间冷漠之人心中那一抹温暖的回忆。
底色即初心,纵使它并不华丽,并不出彩,可它是是我们原原本本所拥有的颜色,无论走到何处,再怎样风尘仆仆,只要我心澄两,依然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