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优秀5篇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考满分作文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调查

精神文化需求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行为规范、价值判断和建构思维模式的观念形式、意识要素,以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希望获得精神文化成果的需要。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和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求知需求、归属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的需求。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文化娱乐状况,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发展需求、理想需求和信念需求。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其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受到影响,呈现出时代特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研究

使用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问卷对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学院、浙江财经大学以及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共6所高校的100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的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主要包括求知需求、归属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的需求,本研究主要从这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大学生的求知需求状况分析。在本研究中主要从大学生最希望获取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渠道两方面进行考察。关于“在上大学期间,你最希望获得以下哪方面的知识”的回答中,31.2%的大学生选择专业技能知识,32.9%的大学生人选择社会交往知识,32.0%的学生选择综合能力素质,说明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比较多元化,已不再仅限于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更加注重学习社会交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你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的回答中,51.2%的大学生选择教师的课堂教学,23.5%的学生选择同学们的交流学习,19.7%的学生选择通过书籍自学,而5.7%的学生选择网络自学,说明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习更加方便、自由和灵活,部分学生开始选择网络自学。大学生归属需求状况分析。本研究主要从交往对象为大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两方面来考察。

在“你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哪方面的支持”的回答中,38.6%的大学生选择了精神方面,16.4%的大学生选择了经济方面;在“他人为你提供帮助的主要方式”的回答中,80.17%的学生选择心理帮助,19.2%的学生选择物质帮助,这两题说明了大学生更希望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在“你认为他人提供的帮助,是否满足了你的实际需求”的回答中,18.9%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好地满足了需求,70.7%的学生选择了满足了一些,只有10.5%的学生选择没感觉和没满足,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归属的需要从自己的交往中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归属需要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状况分析。本研究主要从人际关系现状、对人际关系是否满意等方面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状况。在当前新媒体发达的时代,电话、网络在人们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极大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53.8%的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28.3%的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网络交流,体现出大学生的交流方式虽然具有一定传统性,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在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进行调查时发现,14.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满意,50.2%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而30.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调查结果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是特别满意。尊重的需求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渴望交往对象对个体认同的一种精神需求,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在家庭、朋友和学校受尊重的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0.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家中非常受尊重,36.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朋友中非常受尊重,29.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中非常受尊重,可见,大学生在家庭、朋友、学校的“非常受尊重”的程度依次递减,在家庭中的受尊重程度较高,但在学校的受尊重程度较低,反映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尊重需求没有得到较好满足,需要高校的教育者在教育中注意方式方法,让大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二)大学生的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现状与分析

在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调查,包括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上网的主要目的、学校的文化娱乐质量以及愿意参加学校的哪类活动。在文化娱乐活动方面,44.3%的大学生选择看电视,70.5%的学生选择看电影,70.8%的学生选择上网,45%的学生选择看书。而选择唱歌、运动健身和旅游观光的人较少,可见,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电影、上网和看书,娱乐活动较丰富。在上网的目的方面,16.4%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于学习和查阅资料,54.4%的学生选择用于玩游戏和看电影,说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娱乐。在学校的文化娱乐质量方面,5.7%的学生选择非常好,36.1%的学生选择比较好,47.7%的学生选择一般,8.5%的学生选择不好。可见,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满意度不高。在愿意参加学校的哪类活动的调查中,27.5%的大学生选择各类比赛,43.2%的学生选择公益活动,24.9%的学生选择知识讲座。这一结果表明比起纯粹的知识传授类活动,大学生们更愿意选择实践类活动。

(三)大学生的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现状与分析

在发展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理想需求和信念需求方面进行调查。在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方面。关于“上大学的首要理由”的调查中,63.3%的大学生选择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实现个人价值,说明当前的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期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的调查中,55.1%的大学生认为应努力学习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但也有28.1%的学生选择不必非常努力,只要考试通过就行,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认真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关于“在大学期间,你认为最应该做的事”的调查中,15.8%的学生选择获取知识,72.2%的学生选择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较高,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大学生的理想方面。关于“进入大学后是否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调查中,39.0%的学生选择有近期目标,48.5%的学生选择有远期目标,而12.5%的学生选择没有目标。可见,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部分学生缺乏目标。关于“激励大学生奋斗的原因”的调查中,62.1%的学生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23.6%的学生选择早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关于“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调查中,77.6%的学生选择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生的信念方面,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希望入党,对共产主义有较强的信念,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想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但也有部分学生申请入党的动机比较功利。

三、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在基础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对知识的渴求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更加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小部分同学会选择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社会交往方面,大学生除日常的交流外,更多地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人际关系总体较好。在享受型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大学生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看电影、上网和看书,娱乐活动内容较丰富,但多数的娱乐文化活动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且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学生对学校当前的文化娱乐活动满意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大学生的发展型需求方面,大部分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期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缺乏学习目标。针对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应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通过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课外活动模式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走向。

参考文献

高考满分作文 篇2

2、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4、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5、正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6、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7、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8、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9、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10、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11、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高考满分作文 篇3

我们以近年高考中的一些优秀作文为例,谈谈古诗文在写作中的灵活引用和创新,以期给同学们一些启发。

一、巧用古典精华的妙处

文如美酒,越酿越香。中国文学宝库璀璨而晶莹,不论写人叙事,言情说理,都已成为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前很多高中生的作文在深度和质量上整体水平不容乐观,语言的贫乏和文化素养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高考作文中有部分佳作,是巧妙化用古诗文而成功的,的确令人爱不释手。

1.巧拟题目,先声夺人

文章标题如果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题目就直接引用了苏轼《定风波》中的词句,把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凝练地表达了出来,也点明了题旨,可谓“一箭双雕”。2010年福建考生的《只待蓦然回首》、陕西考生的《丹墨莲梅》、湖南考生的《琵琶行之父母有情》,2011年湖南考生的《芥子纳须弥》、江苏考生的《拒绝平庸――风沙渡》,甘肃考生的《天道酬诚信》等都巧用古诗文为标题,古色古香让人充满期待。

2.名句为纲,扮靓全篇

以诗词佳句作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文章语言显得凝练而有文采,起到“群龙有首”的作用,一下子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例如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文中引入古代名篇《琵琶行》之“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等经典名句,并以此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文章散得开,也收得拢,思路清晰,语言精炼、准确、雅致。借用古诗名句,说理充满感情,能说到人的心坎上,能引起读者共鸣。从文章眉目便见出文学功底,其后内容要想平庸都难,在千千万万试卷中脱颖而出就顺理成章了。2007年同为湖南满分作文的《诗意地生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文从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三大境界中挖掘出了独特的立意――理想、奋斗与收获,巧妙地将“诗意地生活”与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联系起来,以《人间词话》名句为纲,写就不可多得的满分佳作。

3.论证观点,简洁有力

写作中,要证明某个观点,说明某个事理,事例的典型性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选择有历史厚重感的材料是明智的做法。所谓“历史厚重感”就是选择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著名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本身具有深刻性和丰富性,把这些材料作为事例,不仅能体现作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表现了作者高度的文学素养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古诗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例子,流芳千古,其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历史的淘洗、文人的使用后,内涵越来越丰富,典型性越来越足。因此,巧妙地引入古诗文,可使事例更具典型性,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

如2011年辽宁高考作文《相信自己,坚持真理》中,为论证“相信自己,这是避免盲从的良药;坚持真理,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引进唐朝散文大家韩柳的例子:“自汉代至唐宋,社会上的文人雅士们无不在追求华丽的辞藻,专事铺陈,文章华美之风盛行。然而韩愈、柳宗元却并未亦步亦趋,他们猛烈抨击内容空洞的骈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直斥文学的弊端,他们坚信文学需要改革才能重生,所以即使遭受攻讦,却也大胆创新。他们最终成功,而中国文学也重焕生机。”论据典型,韩柳的成功又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案例,以此来论证,读者不服也不行!

再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写道: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论证简洁有力,短短几句,纵跨数千年,极富说服力。

4.激发思维,拓展联想

巧用古诗文既可以丰富文章的论据材料,又可激发思维拓展联想,从而拓宽文章的意境。如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这样写的: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悠远山谷中传来的黄鹂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在行途的终止,我站定身子,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春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开篇文采斐然,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展现了落花翩跹、榆柳娉婷、流水人家、尘满客袍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遐想联翩。接着从事物间的联系谈成功的偶然性与自我发现的意义,中心的揭示水到渠成。

文章的结尾又是古色古香,充满诗意,请看: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火,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幡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我临崖垂望。崖下是一面澄静深蓝的湖面。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全文在钟爱诗词的古典女子的蓦然回首中戛然而止,呼应了开头,深化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5.巧用诗文,文采纷呈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国古典精华诗文句子音韵和谐、形象优美、魅力无穷,若能巧妙引用,定当文采纷呈,意境开阔。请再看江苏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风沙渡》: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香如故”。

上面几句,考生将《红楼梦》中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以及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句子巧秒地化用,显示出作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力。再看文章结尾段: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一笑出门而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末段化用诗句,也饶有情趣,潇洒之态跃然纸上。

可见,巧妙地化用一些古诗文,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情感更丰富,语言更精美,从而使文章文采纷呈。

二、古典精华妙用有法

记诵古诗文,要理解领悟,了然于胸,在文章主题表达中,当顺其自然地巧妙引用、化用。

1.原句引用

如2010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幸福是……》:

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喜。

幸福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那种孝心。

幸福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种亲密。

……

幸福就是“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那种温馨。

幸福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种奉献。

幸福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种希望。

幸福就是……

引用古诗名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语言凝练而丰富,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展现作者的文化内涵,让文章精美靓丽。

2.巧妙化用

如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驭思,轻吟韵调》中有这么两段: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床光洁的月光,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但一曲《二泉映月》却永远凝结在两根弦上,满腔的愁怨似泉水般汩汩溢淌而出。如此动人心魂的乐音唯有阿炳这位民间的遗珠才可演奏得出。我们该感动,我们该庆幸,若无那两位艺术家的慧眼,或许这位心灵音乐者只能随红尘的波浪与我们渐行渐远,直至消失殆尽。因为有了发现,在岁月的铮铮乐音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可扣响心灵的乐符!

闭眼驭思,用心发现,许自己一份雁过无痕,一种大爱留香。轻启双唇,浅唱韵律,你会感受到,即便是在不经意间,亦可发现那永不磨灭的瑰丽……

读前面一段,使人想起了被贬谪黄州时期的苏轼,考生不仅引用了其中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也化用了这诗句的意境,阿炳孤寂处境和高洁品质与苏轼相似,孤鸿的不幸又反衬了被发现的幸运与美好。

结尾部分则让人想到柳永《鹤冲天》中的“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巧妙的化用,既使语言更富文化气息,又使文章的意蕴更加丰富。

3.依旨选用

这种方法是指根据材料主旨的整体指向和个人对文章的立意,确定某个范围,然后依照主旨选用古诗文。这样既避免了直接引用古诗文,造成事例堆砌、思想内容苍白无力等问题,又可以让古诗文的典型性更为精确地呈现出来,更能够见出作者的匠心及功底。“依旨”两字是关键,若脱离这两字则会弄巧成拙。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试卷中,有一考生据材料立意为“知足者常乐”,表述如下:

每当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时,都让我不断地为陶渊明鼓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田园生活虽然平淡,但他是快乐的……

这段文字中,作者从材料所提炼的“知足常乐”尚属于符合题意。但是,材料中的袁隆平与陶渊明在思想、生活上有许多不同,前者是入世,后者是出世;前者并没有厌恶官场的信息,后者却是对官场的离弃。古诗文选用的不慎导致了事例失去了原有的典型性,直接影响了文章的得分。

高考满分作文 篇4

关键词: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36-03

城市困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不仅处于明显的经济弱势、政治弱势、心理弱势,而且还处于明显的文化弱势。如何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给予他们相应的文化关怀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在倡导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要,从漳州市区在职职工中的困难人员、失业人员、三无人员、6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中的困难人员中选取200个作为访问对象,通过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实地走访社区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社区群众文化事业情况,梳理出这一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概况、突出特点及当前该群体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城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分析

精神文化需求是一种超越物质需要和功利需要的人类需要,主要表现在精神状态、人际交往、文化娱乐、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当前,城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现状总体健康向上,但也存在着不足亟待改善。

(一)能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精神状态总体健康向上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漳州城市困难群体在精神状态上虽然注重现实,但并不唯物质、金钱为上,更看重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处世德行,从主流上说其精神状态是健康向上的。调查显示,在人生价值方面,有72%的被访者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最主要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而认为应该用“占有的财富”、“拥有的权力”和“名气的大小”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分别仅占18%、1.5%、1%,另有7.5%的被访者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部分被访者具有比较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衡量标准。在人生意义方面,有81%的被访者认为“身心健康最重要”,有63%认为人生意义在于“家庭美满和谐”,44.5%认为在于“做人做事要问心无愧”,而认为在于“物质富裕”和“事业成功”的分别仅占10.5%、10%。在他们心目中,富裕暂时还不可及,因此更珍惜自己可以把握的幸福要素,如健康、家庭、为人处世的德行等。这说明,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困难群体日趋务实,物质财富的追求似乎并没有被大多数被访者视为最重要的人生追求。

(二)既有存在精神寄托,又能正确认识命运

在被访的200个调查对象中,在信仰取向方面,有76%的被访者有,且信仰多样化;不信教的只占24%。在信教的最主要原因方面,有61.8%的被访者认为是“告知做人道理,与人为善”;有19.1%认为,可以“保佑顺利”、“精神充实”、“消除灾祸”,“宗教文化感人”,“感兴趣”等。由此可见,是困难群体寻求精神安慰、调节心态、提升安全感、克服消极心理的重要途径。对于命运的认识,被访者认为影响命运的前五位要素(30%以上)均基于比较现实的判断,这五个要素是个人努力、个人能力、家庭背景、机遇、教育。说明城市困难群体人生态度还是比较积极正面的。

(三)社会交往空间较为狭窄,精神压力来自多方面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社会交往是人获得精神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社会交往,人在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实现了其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漳州城市困难群体社会交往范围和遇到困难求助对象选择都较为狭窄。调查显示,有50.5%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最主要交流对象是“亲戚或亲属”,选择“朋友”占22%,选择“邻里”、“同学”、“有共同爱好的人”、“同事”、“网友”加总仅占23.5%,另有4%的人选择“无交流对象”。影响社会交往方面,有52%的被访者表明自身的经济能力制约着社会交往,有18.5%的是因“疾病”,有15.5%的是因“个人性格原因”,有14%的是因“时间限制”及其他制约因素。在精神压力方面,被访者反映他们的精神压力来自于经济困难、疾病、下岗失业、子女受教育、工作压力、人情世故等多方面,其中56.5%的人提到“经济困难”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二、城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特点

(一)对精神文化需求相当重视,文化生活参与意愿增强

城市困难群体对自身精神文化需求还是很重视的,多数人把精神文化需求看成是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问及“您如何看待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时,回答“非常重要,很看重”、“比较重要”的共占56%,回答“一般”的占27.5%,回答“不重要、无所谓”的仅占6.5%,“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占10%。在过去的一年里,多数被访者参加过元宵灯会、游园活动,看过戏曲、电影、体育比赛。问到“如果举办的周末广场公益性晚会,您是否愿意去观看和参加”,96%的人表示会去参加。可见,漳州困难群众还是有较高的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意愿。

(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高,文化生活单调性突出

当前,困难群众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总体评价表示“非常满意”的占2.5%,表示“比较满意”的占22%,满意度仅为24.5%;认为“一般”的比例高达占67.5%;“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7.5%和0.5%,以百分制计算相当于63.7分。改善和提升的空间还相当大。从前面对文化娱乐需求状况所作的分析来看,城市困难群体休闲活动的内容不太丰富,比较单调,偏向娱乐休闲型,其文化娱乐方式多集中在看电视等接触大众传媒等活动中度过。由于经济、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具有低质性的特点,商业性文化消费能力弱,同个性发展相关的创造性强的休闲方式少。

(三)精神文化生活依赖传媒,新兴媒体使用频率不高

调查显示,传统的大众传媒完全渗入到城市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大众传媒占据着这类群体文化生活的主要位置。对于网络、手机等新型互动传媒认知度不高,使用率极低。在回答“目前您最常接触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什么”的问题时,有88%的被访者选择“电视节目”,41.5%的被访者选择“报刊杂志”,26%的被访者选择“书籍”;另有15%的被访者选择“地方戏剧”,9%的被访者选择“电影”,8%的被访者选择“流行歌曲”。而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网络音乐”、 “网络游戏”、 “手机报纸”和“电子书刊”等,被困难群众选择的比重较低,分别只占3.5%、0.5%、6.5%和0.5%。可见,他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大多数停留在电视、报刊杂志的单一、低水平的层次上,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还未有显现。

三、不断满足城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对策与建议

能否满足困难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各级政府应把满足困难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推动。

(一)加强思想引导,努力促进困难群体树立积极健康的精神价值取向

城市困难群体的精神状态虽然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但他们大部分都有,且又很注重经济现实。为此,要加强思想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帮助他们树立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坚定信心的教育,以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现实,去追求幸福。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多注入健康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科学理论知识产品,方便广大困难群众借阅,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要在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辟关注困难群体的栏目,多宣传困难群众事迹典型案例,引起他们共鸣,培育和谐社会风尚。要在社区教育中,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科学理论知识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

(二)加大资金投入,努力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由于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到文化建设的费用有限,直接影响到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与服务的跟进,满足不了广大社区困难群体的需求。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应建立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资金投入为主、民营企业和致富居民支持为辅的资金投入体系。二是把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支出,加大社区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户、宣传栏、露天戏台、 活动场地、健身器材等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三是免费向社区困难群体开放各类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减免有线电视及宽带费、看电影等各种费用。四是发动社区企业支持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三)丰富文化活动,努力满足困难群体多元化的文化娱乐需求

要充分运用社区文体场所,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使社区文化呈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高潮”的生动局面,从而不断满足困难群体对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一是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艺汇演、朗诵演讲、知识竞赛、书画展览、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引导人们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二是积极开展道德、法律、文体、卫生、科教、治安“六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传播先进文化,普及法律知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推动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三是举办“和睦邻里”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邻里厨艺展、趣味赛及好邻居评比等活动,拓宽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面,让他们与邻里熟悉起来、亲近起来,增进与邻里间的密切联系,促进大家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四)开展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困难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要充分利用社区大学等各类教育资源的特有作用,建设完善社区教育的服务中心、教学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等,为困难群体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平台和机会。要重点抓好各类短期教育培训,积极开展以科学文化、职业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环境保护、健康保健、人口教育、社会生活、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最大限度满足困难群体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社会文化培训、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需求。要努力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社区困难群体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培训课程和教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困难群体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强化机制保障,努力确保各项具体措施的有效推进

要建立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工作联动机制,整合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推进满足城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合力。要制定资金投入比例浮动机制,资金的投入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困难群众的增多而增长,切实提供经费保障。要加强宣传推动,尤其是要加强宣传困难群体中的道德模范等典型案例,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弱势群体,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在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组织中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考核目标,并且把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订有关《考核细则》,把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区、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干部的政绩考核挂钩,兑现奖惩,从制度上保障满足困难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各项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漳州市统计局。漳州统计年鉴,2011.

[2] 童世骏,等。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钱光培。我国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及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现状、特点、规律与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1,(2).

高考满分作文 篇5

广东优秀高考满分作文500字一:至于收获,要量力而为

秋,这个熟悉又充满诗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不同职业的人们来讲却意义不同。有人曾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想这句话并不是说那么简单,多数人认为是说这个人有度量,能宽松别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是他真正的看到了自己的标准。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是,那是多么的自豪,一直被光环所为绕,可是什么都改变了,你的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一切都已改变。你前进会有无数的掌声,以及父母的疼爱和吻。可是人有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多的引诱在身边。身体的原因和种种过错,那么你稍微的摆动,结果可想而知无数的流言蜚语向你扑面而来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的芬芳,挡不住,然而压力的过大,确实会让你崩溃。

家是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停泊的港湾,然而时代的不同更多的家长要孩子攀比,比学习比孩子得的奖,然而你们真的能明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孩子们真的能收获多少,这是教育育人。不是看分数而评论孩子的努力,尽自己的全力那就是成功,让孩子心里有负担有压力,并不代表会成功,反之确会加剧他们的心里情况。这些你们真的想到了吗?

叔叔阿姨们?孩子们的未来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你们只是他们的引路人,但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没完成的愿望让孩子们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并不是责备和敷衍,是用心去给他们爱,让他们去收获,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人生。

广东优秀高考满分作文500字二:仰观宇宙,俯察万物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得以借助电视、网络等手段以认识自然。但若把科技当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径,在我看来,不免可悲。

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亲身走进大自然中,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才能够真正感知自然的美与力量。

何谓“感知”?“感”即感受,“知”为相知。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知为何科技手段无法让我们真正地亲近自然,感知自然。

电视可让我们知晓全球天气,网络可让我们将生物知识尽收眼底,科技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万物的一种极便利的途径。然而,这顶多可算作对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科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它始终无法让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们从来不会为屏幕上的红花绿叶而欢呼雀跃,画家们从来不会面对电视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挥毫;同样,天气预报不会让诗人诗兴大发,生物纲目种属也无法让作家文思泉涌。作家迟子建曾说过:“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放下鼠标,离开电视,亲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与大自然相感相知,相亲相近,让心灵得到美的洗涤。

以亲身走进自然的方式,其意义还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通过与万物的接触,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

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却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