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
这是一部描绘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它带我领略蒙古草原狼的机智和战斗技巧,它展现狼与蒙古人民之间独特的羁绊,它唤醒了中国人“狼性”的精神。这本书就是姜戎的《狼图腾》。
书中的陈阵和他的朋友作为知青被下放到蒙古,陈阵认识了草原最有威望的老人毕利格做阿爸。从与阿爸的相处中学习了许多蒙古草原的知识,对蒙古草原狼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陈阵抓了一只幼狼并扶养它,并与小狼发生了许多故事。但后来全国发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到了草原,开始大规模灭狼行动,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环境恶化。在陈阵的小狼和阿爸都去世后,陈阵他们回到北京,游牧民族也开始定居生活,草原狼也基本消失。
提到狼大部分人都是害怕的,在我们的认知里狼是残暴的、凶狠的、恐怖的`;但书中的狼是机智的、勇敢的、不屈的。书中的狼为捕食强壮黄羊群,团结一致。他们先是耐心地等着羊群把肚子吃饱,然后等待时机。虽然羊群是有着尖角的黄羊,但羊群四周有三面被狼群围堵,另一面是有雪的山梁,山梁下是深雪洞窟。时机一到,狼群利用地理优势把羊群逼到山梁下,然后饱餐一顿。狼群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等待最佳时机,既巧妙又简单地突破了羊群的尖角围攻。
草原狼视死如归,从不屈服别人。即使是被陈阵养大的小狼最终也没有屈服陈阵,它们渴望自由,草原给它们带了食物也让它们一直保持“狼性”。为什么古时候区区十几万的蒙古骑兵能横扫欧亚大陆?书中说蒙古人有着祖先的“狼性”,而汉人有着“羊性”。过多的“狼性”会让统治者变得残暴,过多的“羊性”会让统治者变得玩物丧志。而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有了“羊性”的细致又有“狼性”的坚韧。正是这种“狼性”与“羊性”的完美融合让中国的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仅是人的精神,也是狼的精神是对狼图腾精神的高度概括。你看!那狼闪着犀利的光的双眼,是对目标的专注;你看!那肌肉紧绷的双腿,是行动前充足的准备;你看!那随风飘动的鬃毛,是胜利后扬起的旗帜;你看!那威武的身姿是对自由和草原的向往,是对生命的不屈。
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像狼一样不淫、不移、不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传统精神!这不正是“狼性”的传承吗?让我们用狼的气魄追寻自己的自由和未来!
《狼图腾》,五十余万字的厚重的一本书,写得相当精彩,每每读到激动时,总会拍案而起,惊曰:“写的太妙了!”
狼那挺拔健美的身躯总能让人羡慕不已。看了《狼图腾》,如同遇到一个知音,每当捧起这本书总不忍心放下。书中对狼的行为的刻画十分细致,场面描写也相当有画面感,我最喜欢看的那段狼群追赶厮杀马群的描写,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可见作者到草原插队没白过,把草原的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除了狼,作者还描写了其他草原动物如草原鼠、黄羊、獭子等,对草原人的生活状况的描写也十分出色,全
除了对作者的描写表示认可外,我还对作者渊博的文化知识感到惊叹,全书每章都有援引各种古籍中关于狼的故事原文,在具体描写的时候,主人公陈阵也是没看到一件小事就会浮想联翩,尤其在其养狼的过程中,几乎小狼的每一个举动都足以让他思考一整个晚上,并且思考得相当有深度。
开始看的时候我会沉浸在狼的英勇善战的故事中,越看到后面读者往往会陷在痛苦中——草原被破坏、狼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时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狼的死更是雪上加霜。农区来的人却完全没有一点环保概念,不停地开垦新的草场、过度放牧,尤其看到全书最后几段,其中那一句“额仑宝力格苏木(乡)百分之八十的草场已经沙化”更是让人心如刀绞。或许正是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最后一场狼文化的盛宴,所以该书才如此令人着迷、如此珍贵吧。
看完书,难忘《狼图腾》中狼的自由强悍的进取精神,也更难忘狼为了胜利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牺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精神意义。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团结的群体。这种团结是在千百年实地作战的经验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为在强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蒙古狼争夺食物的战场就是死亡的前线,群狼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指挥下,从容作战,不抢功,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这种气势就压倒了弱者。
同时狼的集体作战攻势锐不可挡,对战果也是力求最大,也决不盲目贪多恋战,不乱阵脚。狼群在头狼的统一指挥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为了集体的胜利,狼的牺牲精神更让人钦佩有嘉。当发现猎人时,为了保护大批的'狼群,会有两只狼做诱饵把猎人引开,以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还有丧子的母狼,可以用自杀式的攻击方式重重的悬挂在马的侧腹做最后的殊死的拚杀。这种不计较个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真是可敬可佩。
狼图腾精神,在我们心中扎根,让我们都变成有“狼性”的中华人,成为世界的佼佼者。并且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狼的顽强的意志都会一直激励着我们的。
狼,在我的印象中是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等等,读过的关于狼的其他书中,也是对狼的凶恶、残暴的一面的刻画,使我对狼根本无一丝好感。
读了《狼图腾》一书,我被深深震撼了,开始思索着对狼的全面与客观的认识,特别惊叹于狼身上体现出来那种“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
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 沒有狼的存在,生态上将出现莨莠不齐、传染病众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的平衡发展。
在大草原上,如果没有狼,那些繁殖力极强的动物如兔子、旱獭、老鼠等,在草原上打洞、啃吃牧草,就会对草原的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尽管狼对草原羊群、马群造成巨大威胁,但是,草原人在与狼群的生存竞争的战斗中,对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庭责任感、狼的智慧、顽强和尊严,还有狼对蒙古铁骑的驯导和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均深深叹服,是狼的神奇魔力,使游牧民族千百年来对于狼形成至尊崇拜,以至于狼图腾成为西北和蒙古草原上无数游牧民族的民族图腾。
《狼图腾》一书作者姜戎先生,以其在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神奇的草原狼的故事,该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技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饶;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还有游牧民族古老神秘的“以肉还肉”的天葬仪式,还有狼嚎、狼圈、狼耳、狼食、狼烟、狼旗等等传说与现实描写,使读者沉迷其中,欲罢不能,一气读完。
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作者同时给于读者明朗的答案:马背上的民族信奉狼图腾,全在于草原狼的那种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这种伟大强悍的狼图腾精神就是中华游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草原的灵魂,它时刻地影响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也深刻影响了全世界。
我掩卷深思,狼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源自于何方?――就在于狼在恶劣生存环境下形成的族群的优秀品质和处世理念,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
说起狼,就自然不得不说它的狡猾与贪婪。从古到今的数千年中,汉族人的史书里,几乎找不到一句赞美狼的话。狼吃掉人们养的牲畜,狼使人们无法安宁地过日子,狼的残忍,狼的血腥行为都一幕幕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是祖先传下的不可逆的公理。
没有人会想到,狼的精神。人们只是一味地咒骂着狼。
在蒙古那悠扬粗犷的歌声中,穿着毡靴的脚一步步踏上那厚厚的积雪,顺着一顶顶的蒙古包走过,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地平线;古老的吼声传来,那群幽灵般出没的身影,是狼,是纯种的草原狼……
随着阵阵的脚步,我们也就像亲身来到了内蒙古,在那无际的草原中,悠蓝的腾格里就是一个新奇的世界,灰白的狼皮筒子在风中一起一伏,潇洒得仿佛是那千古不变的狼图腾,夹杂着草原人民神圣的信仰翻腾飞舞。
狼的'野性,狼的智慧,狼的默契,甚至狼群自杀式疯狂的复仇……我脑中的传统观念被一丝一缕地瓦解,像经历风霜而终于龟裂的顽固石块,在人们的枪声中,在一片片的血光中,在狼仇视的眼里,摔得粉碎。我想,那一刻,我在狼的身上,看到的是人性。
人活着,就应该像蒙古的草原狼一样,勇敢拼搏,带着顽强的精神,哪怕带着点野性的锐气,永不放弃。即使是天要亡我,即使面前就是黑洞洞的枪口,狼,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永远不会失了狼的血性、狼的尊严!
牧民们祭祀时的歌声响起,一只只狼的尸体堆积成山,血流成河,抬头45度,腾格里依旧蓝得那么苍茫,好像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古朴的草原,没有了狼,就似一片空洞洞的土地,再也没有了希望。阳光打在老人们泪水干涸的眼里,说不出的沧桑,退化了锐气的人们,还能找回当初的信仰吗?
在这匆匆的时代,习惯了安宁的人们,习惯了冷漠的人们,还有谁会想起草原上那群奔腾的狼,谁会记得那飞扬不落的狼图腾呢?
书的末章,没有狼守护的草原,80%已经沙化,游牧的人开始定居,渐渐被同化成冰冷城市里碌碌无为的一粒尘埃。
“窗外突然腾起冲天的沙尘黄龙,遮天蔽日。整个北京城笼罩在呛人的沙尘细粉之中,中华皇城变成了迷茫的黄沙之城……”
“狼群己成为历史,草原己成为回忆,游牧文明彻底终结,就连蒙古草原狼在内蒙古草原上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那古老的小狼故洞,也将被黄沙埋没。”
在我们看来,狼很野蛮,很可怕,大人吓唬小孩,就对他们说“狼来了!”而骂狼的词语,就更多了: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吞虎咽……但有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写狼的各种好处!我能不买一本先睹为快吗?
书的作者姜戎先生,三十多年前,他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蒙古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又从狼身上不断发现、不停学习狼的智慧。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年迷雾,径直来到了谜团的中心。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狼的狡黠(xiaacute;)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才造就了草原狼那团结一致的品格。姜戎还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中华龙图腾很可能就是从草原狼图腾演变而来的,就像华夏农耕民族是从草原游牧民族演变而来的一样。没有狼图腾的形象、性格和精神的参与,中华龙就不能成其为龙,而只能是中华虫。狼图腾自由强悍的进取精神,是中国巨龙腾飞的发动机。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成吉思汗的那段历史:蒙古铁骑为什么能横扫欧亚大陆,打垮华夏、印度等文明大国,就因为蒙古人是狼的徒弟,狼会利用“青纱帐”来打现代伏击战,会用三十六计!正是草原狼的速度,才练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乌珠穆沁战马!没有蒙古狼,就没有能征善战的蒙古铁骑。
看了《狼图腾》后,我知道了人必须有狼性,不然就是人家切菜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正因为我们农耕民族骨子里没有狼性,所以才会被成吉思汗等铁骑打得那么惨!我们,必须要学学狼的精神了!要不然,下次哪个别的国家的“骑兵”一来,我们怎能不战败?
看完《狼图腾》,我参加了一次辩论赛,主题是:“课余时间应该由父母做主?还是孩子自己做主?”我选择反方“课余时间父母做主”。我从“孟母三迁”说起,说到“草原突厥人年少时,不射中多少只老鼠,父母就不给饭吃,长大了就要骑马射鼠,一箭一只鼠,最后练就一代又一代的草原铁骑,陪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当对方以花木兰反驳时,我干脆引用《狼图腾》里毕利格老人的一番话:“嘎斯迈是蒙古家庭的母亲,她敢半夜赤手空拳与狼搏斗。你们汉人的花木兰少少地有,我们的嘎斯迈多多地有啦!家家都有!”让对方辩友哑口无言。
有一次,我在跑800米。在距离终点100米的时候,我就觉得没有任何力气了正准备放弃,妈妈跑过来对我说:“你不是在看《狼图腾》吗?你不是很佩服狼的耐性吗?这次就看看你是不是真正要学狼的精神!”妈妈的这番话让我士气大增。我奋力向前冲,最后成功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