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_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3篇】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

近日,读罢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有关红军、红军领导人以及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种种,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当属红军了。

首先是为人处世方面。为此,当以两个方面来叙述,一是红军整体对待人民的态度,二是红军领导员对待红军战士的态度。而不论是那个方面,都不可否认地体现出了红军的待人厚。

在红军对待人民的方面,从老百姓的反应中就可以得到结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诺在书中所写的一个少年在谈论红军时所发表的意见:“咱们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你说这苦,但是······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大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轻易地看出,红军的行为不仅使小孩认同,而且连小孩也自愿加入红军的行列!这就相当于说,红军得到了相当的认可!而人民对待白军方面的唾弃、叫苦不迭,就与他们对待红军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对比,这也就更加体现了红军的待民亲和。

红军领导员对待战士平时是以平等著称。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员不仅吃住与战士们混在一起,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并且,在打仗时,红军指导员区别于白军指挥员的是,他们常常带领战士冲锋陷阵,而不是“运筹帷幄”。

其次是红军打仗时的英勇神武。书中所讲述的事例“大渡河英雄”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当面对空荡荡的铁索桥时,当面前是舔人的火舌时,红军战士都没有丝毫畏惧,冲了上去!且不说读者让自己想像一下,光是同他们的敌军相比,敌军就逊色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此勇敢的勇士,怎能不让人敬佩?

《红星照耀中国》,这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记那些红军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2

趁着中秋节的三天假期,我读了《红心照耀中国》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深有感悟。

第三章 在保安

第三章主要讲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看到这我感觉毛泽东和诸葛亮有一拼。他们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我没看这章之前,一看目录“一个共产到的由来”,还以为是说一个共产党员的诞生,和我想的截然不同。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3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经有很多国际友人对中国给予过各种形式的帮助,比如埃德加斯诺。

MAO曾经说过,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美国记者,斯诺是第一个把中__、红军介绍给全世界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国有着这样一个政党,这样一只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只是向外界介绍了中国的___情况,它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__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__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__,甚至敢于同情__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__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__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

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__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__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

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

尽管心中忐忑,斯诺还是在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帮助之下,毅然决然的踏入了这个被蒋介石政府描绘成是充满血腥、暴力、野蛮、土匪当道的红色根据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写给M的介绍信

然而怀着冒险心情的斯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担心毫无必要,这些红色区域绝不是国民党政府所说的那样恐怖,正相反,在这里,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于外界的封锁和造谣,__领导人的情况一直不为外界所熟知,国民党不停地在炮制他们的“恶行”,并且讽刺的是,在多次报道M、朱德等__L__死亡的消息同时,他们又悬赏对这些人进行缉拿。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__的领导人们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__、红军的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__,为什么红军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转战南北,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的支持着__及其领导下的军队。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__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因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4

在白匪的重重封锁下,一位老外“潜入”了一片红色地带,他记载了在红军中的一切,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精神。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话“任何反叛都是纸老虎”。是啊,一切困难都是虚的,都抵不住中国前进的脚步。红军与白军的抗战是多么激烈,在这本书上,我看见了白匪们的软弱无能。“先统一后抗日的口号”是一个理由,是一个怕死的理由,白军的软弱,才是真正的反乱的'原因,也是他们败于红军的原因。 这日出真的不容易呀!在解放军解放大部分地区,是蒋介石撕毁了“十字协议”进攻解放军,指挥解放军浴血奋战转战南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并完成了统一大业!

中国人民解放了,这短短的七个字,是多么不容易呀,这七个字,是多少战士日夜的期盼,这七个字,迎来了多少激动的泪水啊! 中国人民站起来,而永不会倒下,今天我们躺在摇椅上,要时刻铭记那些躺在血泊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用生命捍卫我们的国家!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疑惑:在近代中国革命武装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的外国援助是最少的,几乎没有。几次弹尽粮绝,陷入险境,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坚持战斗下去呢?

是信仰,他们有着统一而坚定的信仰,为此可以付出一切。因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能绝处逢生,最终取得胜利。

还记得斯诺写道,他刚来到红区时,和他同行的还有几个人,只有斯诺可以骑马,而且他的马就如一条瘦狗,其他人只能骑驴子,当斯诺问,难道你们平日骑得就是这种马吗?随行人员说,好马都被送上前线了,不管是谁的马,只要足够健壮,全部送上前线。一切好东西都优先供应给前线,就算是主席也不能私藏。

在这里,我看不到自私。所有人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长征毫无疑问是一次伟大的征途。我认为,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精神的象征。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越过了一道又一道天险,度过了一个有一个难关,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的军心始终如一,从未涣散过。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我敬佩。

反观现代青少年,心理素质极差,甚至会出现因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的情况。我们应继承红军战士们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情况多么险峻,都不应该放弃。红军那么艰难都熬过来了,我们也能一代更比一代好!长征精神要长久地传承下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 5

一直听说《红军照耀中国》是一本真实记录当年红军抗战、生活的好书,近来趁闲暇之余我拜读了此书。该书从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感受当年红军抗战的艰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这段历史。

带着对红军的重重疑问,斯诺踏上了访问陕北苏区之路。到了苏区境内,他感到这里一点没有战事紧张的迹象,只遇到过一个红军战士,所看见的老百姓都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斯诺被周恩来接待,没想到被外界传成“赤匪”的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周恩来,是如此的温文尔雅。而后又去见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给他的印象是健康、质朴、有幽默感而又精力过人,他回答了斯诺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抗日战争的采访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斯诺很惊异,这些被国民党重金悬赏首级的领导人,都自然的和群众交流,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在街上行走,这说明了红军受到了人民的欢迎,附近驻扎的一些军队并没有打扰到农村的宁静。

斯诺在西北大灾年的绥远之行见到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活活饿死的情形,同时指出红军到达西北之前这里农民受到的繁重捐税。当斯诺在去前线路上同好客的贫苦穷人谈话的经历感受到共产党红军对百姓的关爱,农民也真正把共产党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而后斯诺又去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他对待生活的轻松心态使他能够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对各种伤害,他的人格魅力使斯诺深深折服。

读完这本书仿佛我又与斯诺走了一遍这伟大的红色之旅。感受到上个世纪30年代红色中国的激情、强大,更钦佩于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和伟大!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红色政权的所在地,他不仅受到了贵宾的待遇,而且共产党的领导人也对其坦诚相见,为其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与国民党的遮遮掩掩、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和红军接触,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成千上万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支持共产党。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才有希望,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样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领导人,心中满怀对民族的热爱和拯救国家于水火的执念。他们壮大了红军,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只为百姓,只求和平。他们使我重新认识了关于情操、信仰、牺牲、英雄、崇高,关于红色精神、红色理想的概念。

我感受到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历史是沉痛的,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忠骨上,我们更要珍惜,更要感恩,更要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红军战士如颗颗红星,照耀中华大地,红军精神要心中永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6

《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7

我推荐朋友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着作《红星照耀中国》。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着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8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ZZ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ZZ。我所说的“关心ZZ”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ZZ,是关心宣传。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ZZ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ZZ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ZZ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ZZ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ZZ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ZZ提供一个“无形保障”。

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 9

游乐帆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每日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红领巾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才知道,那不仅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也染红了整个中国,整个时代!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迷雾。思诺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来到革命战争根据地,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访问红色中国。读着它朴实无华的语言,我内心澎湃!

长城万里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今日,何尝不是?战场上,红军战士们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毛泽东曾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那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我们怎能忘记?记得在泸定桥那时,狡猾的敌人把桥摧毁,只剩下几根绳索,孤零零的在空中晃荡。走?不走?敌人简直是把红军逼上粱山。时间紧迫,红军只好硬上。此时,有数多名红军战士站了出来,抓紧两旁的绳索,用自己强壮的身躯筑起一座通往前方的桥。要知道底下可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一个不小心定会掉下去,那后果,谁都明白。但不这样做又能怎样?更加残酷的是,这时敌人正在桥那方不断的朝红军们开枪。前面的红军就像几只弱小又无助的小绵羊,毫无还手之力,必死无疑。“砰砰呯”敌人的枪声震耳欲聋,射入了红军们的胸膛……数多名战士掉了下去,随着那滚滚河水付之东流。为了使红军的伤亡人员变少,红军们肩并着肩穿过枪林弹雨,就像雄鹰展翅高飞,飞向对岸与敌人殊死搏斗!

看到这里,我不仅热泪盈眶,紧握双拳,放声在内心呐喊:“你们是英雄!”

忆古思今,中国站起来了!中国人再也不会任人宰割,我们要做东方雄狮!用实力维护我们的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愿我们的祖国美丽富强!

红星不仅照耀了中国,也照耀了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0

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读完了一本关于红色足迹的书——《红星照耀中国》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国共内战时期的老百姓生活倍感怜悯。他们在这段时期中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付出的努力之大,汗水之多。从“中国国民党污蔑中国共产党人”中,我也能看出中国国民党与蒋介石的阴险狡诈。

在这本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外国记者——斯诺,他来到中国后想要一探苏维埃,中国革命地区的事实真相,并揭露了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他犯下的恶行以及国民党的恶意宣传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在斯诺浏览中国苏维埃的`各地情况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得知了中国内讧及抗战的真相。其实这一切都是中国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恶意诽谤和造谣,在他回国后,也在国内外讲述了事情的真相,让中国共产党不再蒙受不白之冤。

我同样也从斯诺所经历的事情和他的作所作所为中看出了,斯诺是一个为了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人,他并没有像其他大部分的外国人那样轻信中国国民党传出的谣言,而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身来到中国的苏维埃一探究竟,我还能从中看出中国共产党人能吃苦耐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1

一百年前,我们,中国,中国人民。都正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二十一条,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大屠杀,还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种种的耻辱。

放暑假了,这次暑假里。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著,名字为红星照耀中国,我本以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但是没想到的是整本书竟然是一个美国作家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写的是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来战胜敌人,在失败的过程中不灰心,不放弃,在革命的的旅途中不断地帮助农民帮老百姓,他们的的军队是 而在这本书中还有几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官帽山上的三百多名红军战士被敌军重重包围。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三百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蔓顺利下了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海油很多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奋勇平博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的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00字 12

“红军为什么能战无不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给出的答案是:红军能得民心。

在斯诺的描述中,“白军”到时,烧杀抢掠,经常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并以“共匪”的名义杀害无辜百姓,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而红军到来时安抚百姓,发放物资,创办合作社,并开设学校扫除文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受百姓们的欢迎。因此,白军一到,百姓们便在井里放毒,随后闻风而逃;而红军来时,百姓们夹道欢迎,送上粮食,亲切慰问。在百姓们的心目中,红军是自己人,是救大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英雄。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凡强盛王朝,开国君主大都体恤百姓,得到百姓拥护,才能统一天下、让国家强盛;反之,那些末代君王,也大都横征暴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往大处说,百姓的拥护与信任与否,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往小处说,一个集体的管理者,也必须得到大多数集体成员的信任与拥戴。不论是班级、学校还是公司,其管理者不得民心,其管理便是低效且得不到保障的。而管理者得到信服的前提是:一、带头遵守集体规则;二、多与大家沟通,了解大家的建议与意见。正如斯诺在书中所写:红军军官在指挥作战时常常说的是:“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

红军们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地践行规则,正如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理,集体的管理者也应当成为榜样,成为“积极分子”,成为大家中的一份子。

斯诺采访红军时问到:“红军在哪个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十二个人的回答都可以说明:红军是革命的军队、红军帮助农民、红军为解放农民打仗、农民爱红军。一个“爱”字,足以说明红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分量,也是红军得民心的最好佐证,这才成就了红军这支战无不胜的光荣队伍!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3

叶剑英元帅称本书作者为“中国人的美国朋友”,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争和一九三三年的热河战争。一九三六年,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之后,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他经过长途跋涉顺利到了西安。然而,那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首先为英美报刊写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红星照耀中国》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献,其中记载了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领导人的真实故事。他即写出了当时红军领导者们的故事,有客观地写出了当时人民对共产党的看法。人民爱红军,因为他们不胡乱杀人,不欺负老百姓,而且纪律严明,作风严谨。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

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篇的“彭德怀印象”。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只是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领导人温和的一面,这种关心下属的作风不仅能够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而且使整个更加团结。

小细节,大温暖。

斯诺是一个美国人,虽然他为了写成这本书所经历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我知道斯诺有一颗热爱中国的心。他永远都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