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汇编6篇】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精选6篇)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 篇1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潜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潜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

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透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状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这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必须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 篇2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主席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全文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今日拜读,果然是真知灼见,见地非凡。虽然是针对国家宏观大势的著作,但也可作为指导个人应对当下生活的指南,现将自己的感触记录如下。

一、理智认清形势,准确自我定位

《论持久战》这篇经典文章,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却准确地与日后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这正体现毛泽东主席对中外我敌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准确把握,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的清醒认识。

抗战初期,日寇来势汹汹,两国综合国力差距极大,国民政府的主力接连战败。危局之下,人心惶惶。少有人能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种种奇谈怪论不胫而走。认为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均不及日本,战必败的“亡国论”固然很有市场;不切实际地认为依靠外国,可以迅速战胜日本的“速胜论”也有听众。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认清别人的优劣长短固然不凡,可以正确定位自家的才能心性也是了不起的本领。能够从纷乱复杂的诸多信息中剥离出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做出清晰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足见毛泽东主席的才华非同寻常。

有人曾经说过,社会有如一条河流,人如同河中的鱼儿。大多数鱼只能随着河水的流动浮沉不定,不知前途如何;偶尔有一两条鱼儿奋力跃出水面,短短瞥见前路方向,虽短期能获益匪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智者应当致力做河上的水鸟,河流的走向,鱼群的游动,均可默然于胸,这样才能进退自如,走向成功。

二、计划具体细致,切实可行

抗战初期,大部分人认为应当用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依靠正面决战来抗击日寇。这种观点看上去慷慨激昂,可忽略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抗战初期,我国军民虽英勇作战,浴血杀敌却无法取得战局的主动,原因就在于具体战术计划不符合实际。

毛泽东主席认为抗日战争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现代社会信息资讯发达,各种成功“秘籍”比比皆是,初读起来,满篇皆为大道理,头头是道,只要照做,成功似乎已在眼前;细品之下,才发现都是纸上谈兵,最关键的执行计划往往避而不谈,还美其名曰:灵活机动。让人不觉想起,旧日封建王朝,统治者惧怕百姓造反,讲授兵法的书籍不但严格控制传播,而且将其中关于管理的具体措施——士气的激励、战士的训练、阵法的布置等内容全部删去,只留下笼统的大道理,于是造就了大批纸上谈兵之徒。

如果将战略决策比作要攀登山峰,那么战术就是登山的具体计划,例如从山的哪一面上,中途要在何处修整,登顶后是立即下山还是略作调整再撤等等。制定计划时考虑要周到,计划越具体,越符合实际情况,成功几率越大。

三、统一思想,坚决落实

再好的计划也是需要执行者来落实的。计划越宏大越具体,参与执行的人也越多。如果不能让执行者群体统一思想,那么计划被执行的力度也是要打折扣的。而一件事的成功几率与做事的人的执行力度息息相关。《论持久战》中体现出的战略思想固然伟大,我党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执行的力量也不可小视。通过历次整风运动,高度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在严酷的战争考验,铸就了一批批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灵活的调整政策,打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些都为我党领导抗日战争乃至全中国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人常说:知难行易。其实,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制定计划固然不易,能够认真去做,保证计划能够不打折扣地执行,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灵活机动地调整方法,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始终不放弃希望,奋斗不止。才是接近成功的不二法门。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 篇3

毛泽东的很多东西都是大实话,用在哪里都合格的,比起他的后任们的几个代表之类的浮云要实用多了,用在商战上也是一样

战略防守阶段,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小公司想和大公司在商场上过招,先要做的就是忍耐,利用手中的高新技术给大公司提供一些服务,以换来生存和发展空间,逐步成长

,忍字当头,否则,大公司只要一个抬手,公司就死于非命了.

战略相持阶段:敌来我走,敌疲我扰,敌走我追,进入这个阶段的公司,有了一定的客户和固定收入,不必要完全依靠大公司来进行业务,本身的核心东西趋向于保守,对大公司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反抗,在某一业务上会产生分歧点,但总的方向上还是要忍气吞生.借大公司的流量和渠道暗中铺自己的路

战略反攻阶段:小公司羽毛以成,业务渠道及社会方面的人脉网搭建完成,资金渠道不成问题了,核心团队人员稳定,技术上成熟,这时就开始考虑脱离大公司的品牌来创建自己的品牌

但是这个时侯大公司绝不会放肥肉溜走,兵戎相见在所难免,主动出击方为上策,先炮制出有利于自己的社会风向,利用社会人脉来制造大公司的丑闻和负面新闻,同时向大公司的商业对手暗送秋波,想办法在法律上和道义上占上风,制造一个口实来摆脱大公司展翅高飞.

要点:

1:问:在什么条件下,小公司能战胜并进而瓦解大公司的行业垄断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社会行业技术层面自由化的局面迫在眉捷;第二竖内外市场及行业需求的增加;第三是大公司内部人员矛盾的激化

打击它,瓦解它,最终达到废除垄断.

2:主要战略战术

1;运动战

1:小公司本身实力不足,如果在正面与大公司进行战略对抗,无疑是自杀行为,采取运动作战和流动作战的方针,在大公司照顾不到的二线三线地区进行宣传和铺广,采取反复宣传

定时宣传,接力性宣传等手段来提高知名度,在人手不够的条件下,可以在全国多个地区分阶段,分时间,分内容的宣传行为,来打击对手的产品

2:空隙战,所谓百密一疏,再大公司的产品难免会有出问题的时侯,抓住这个机会,制造口实,用控制的一些媒体来发表一些混淆而含糊不清的文章,中国百姓和民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遥言这个东西没有比在中国更有力量的了,只要谣言满天飞,再确实的搞些质量评定一类的东西,大片的市场就都空出来了.

3:消耗战

此战法只用于成长起来以后的中型公司或在某一方面有绝对技术优势的小型公司,在产品上不厌其烦的推出新功能和新技术,做到精确,精细,精巧,完美,新功能推出一定要快速而有效,迫使大公司抽调专业技术开发人才来进行对抗性资金和人力消耗,而小公司则牢牢占领市场一线,必竟第一印象远远大于仿造者.

4:计谋战

采取36计中的任意一计来打击,削弱对手,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一切计策都要在法律规定以内进行,否则很容易出问题,我相信可能一时不会出事,但是纸包不住火

过份采用非社会手段解决问题,总会有败露的一天。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 篇4

毛泽东,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多人就会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错误也掩盖不了他创下的辉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领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潜力,亦怀有令人折服的文学创作潜力。在那个急需有人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他创造了令全世界都赞叹的军事奇迹!《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

《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现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我们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这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从中看来,我们平时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极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权衡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它,从而解决这件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不必须就是坏事,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我们应对这件事情的情绪自然就会好起来,进而就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做出理智,正确的决策。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这也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话,总有人会认不清中国此刻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决定。这样就会影响我方的作战力。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应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应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我的潜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自我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我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我面度对的困难。

“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平型关和台儿庄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一点点小小的胜利就冲昏了头脑,我们要冷静的应对一切。骄兵必败,这是历古以来的规律。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此刻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用心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 篇5

原先只明白《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这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状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能够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必须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必须会胜利,只但是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方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预测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状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之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这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好处。

论持久战读后感1500字 篇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

当做一件事情,相对于自我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我实力的增长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使得在自我的有生之年或超出自我的生命期限但己方在更远的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实力或可能性,而且自我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实际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时实力不济的弱小实体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导策略。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人或团体的实力都不是从来就强大的。这也是做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较长时光的原因。而做事情的实体正是利用长期的时光实现了实力的积蓄,使自我的实力与事情难度的比较发生了转化。

我们从事期货行业,持久策略同样能给予我们以正确的指导。从亏损走向盈利,到持续盈利的过程,就是一个“持久战”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速胜论”和“亡国论”。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期货交易的能人,实际上任何人的任何潜力都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其实是每个成功者)都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潜力成长的过程,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自我的优点而克服自我的缺点的过程中,逐步修正自我,慢慢地走向成功,而最终用坚持换得实力上的转化,取得“战斗”地胜利。

我们从事期货交易的目的在于为了持续的盈利,跟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永久的和平”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必须能实现的目的,只要我们在交易的过程努力增强自我的交易潜力,持之以恒。

在一波行情中我们就应跟随行情的主流方向去做,而不能逆之而行,就像在抗战中,我们就应跟在中国人民的后面,而不是认为日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一波行情中逆向的力量是很小的,是渐渐的缩小,并且在最后完全被消灭,就像在抗战中日本是退步的,寡助的一样。相反顺着主流而为是对的,因为它在发展,壮大。也许在一波大的行情中会有很多个小的回调或反向,但是最终大的方向是顺着主流的方向的。也许他的回调和反向是遇到敌人较为顽强的抵抗或是主力方未来更好的进攻而暂时的“勇敢的牺牲”,但我们得坚信“血”不是白流的,它是主力方的一种战术性的安排,故在做期货交易时,不要认为主要的趋势受阻或回调而错误地认为主要趋势的结束而正在反转从而慌忙的进入场。在那里,“勇敢的牺牲”不是说我们把自我的全部资金牺牲掉,而是指损失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通常指止损点以内的牺牲。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内因: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外因: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敌因:日本国内和其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同时这三因素也是“战争要打多久”的条件。同样我们在决定一个行情是假突破还是真的突破,何时突破,以及其突破后能走多远,也是如此。在内因上对主要力量方的力量的强弱,以及积聚的速度和趋势的思考;在外因上,LME铜、现货、汇率等因素的强弱;在敌因上,对方力量的大小,以及下降的速度和原因,只有我们对战略因素作出了客观而全面的决定,才能对行情作出在行动性的反映,对行情有客观准确的把握。

最后,我想谈一下在对具体行动上的感悟。

在做交易的时候,我们会应对不一样的行情如:折返、突破、折磨行情,对于不一样的行情我们就应有不一样的作战方针。对于折返、突破、折磨行情我认为应用“游击战”的策略为之行动。事先设好要消灭的目标,既要获得额定利益,当我们入场时并已获得了自我的目标点之后,要毫不犹豫地出场,因为我们无法抵抗价格反转之后“大兵压境”对自我的小资金的损失,对已突破的行情我们就应用“运动战”相对应。在行情快速朝自我设想的方向运作时,我们应主要坚信地跟随,并运动性地设好自我的止损获利空间位置,而当行情回调时要运动性地防御,在重要的位置设好自我的止损出场点后,同时给予行情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开盘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多空双方的争夺最显著的时候,此时是我们“乘敌之隙”而战争入场的好机会,但是一旦敌人(行情)醒悟过来后,我们得快速地离开。并客观存在得市场上重新实现行情得走势和变化。

在选取入出场点使跟打仗一样就应时到持续者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只有我们预先设好入出场点得位置时,才能在行情真正到达时不有准备地行动,而在做计划和行动时持续很好得主动性,把行情的主动性权把握在自我手中,而不是让行情牵着自我走,也许在计划与实际行动间如何做到灵活性时一个很难得事,因为计划总是与行情不一致的,这是要我们进行调整,持续之行动性的随机应变的潜力,它是对一个人合潜力在瞬间的测试。如在入场时何时不能追势,何时能够,出场时何时行与不行等。

总之,做交易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盈利的目标动力的驱动性下,做好全面性和局部性的事前思考,并能够区分不一样的行情,同时应用不一样的策略做交易,而在行动中持续主动性和灵活性,并最终胜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