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读后感【5篇】

《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编辑老李为大家整编的5篇荷花淀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淀》读后感 篇1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荷花淀》这篇小说来说,却是文中有画,肉文中有诗,这实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仙境般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这正是作者的真正魅力所在,不能清晰的从作品的描写中还原出几个面目真切的水乡人物,更不会对其中的战斗场面有什么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讲述的一部故事都显得那么朦胧,似有若无,但你却绝不会忘记那无边无际的生长着茂密芦苇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罩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那一望无际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淀高高地挺出来……”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又哪里有一点点尘世的纷扰?作者就是要通过这种绝美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绝美的境界。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层次井然,线条分明。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祈福跳跃,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

一处景物的描写,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内容,可见作家笔底的功力深厚。

《荷花淀》不是为景而写景,不止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做到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征。《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说,有人评价它是“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语言富有特色:朴素、清新、柔美,像蓝天上的明月,如山涧里的清泉。所以,阅读完《荷花淀》,感觉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镇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听了一首轻音乐。

荷花淀读后感 篇2

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荷花淀读后感 篇3

读罢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朴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笃深情意和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美好的生活,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后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这夜景的描写作者抓住了“静”,文中对中午的描写却抓住了“动”。

《荷花淀》读后感 篇4

他们是一群积极的青年人,在战争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托着枪,只为了一场胜利。

她们是青年人的妻子,在院前编着席,等待着丈夫回来的一天。

本文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为了战争,无数的人们离开家人,去到那子弹横飞的战场。

读罢,心中多了一份感概。人们不喜欢战争,却注定要经历战争。中国的历史中,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与南京大屠杀30万人民绝望的呼告声,染红了那片天。

如果没有战争,横尸累累的土地也许会变为枝繁叶茂的森林;如果没有战争,浓厚呛人的硝烟也许会变为清新怡人的花香。

在21世纪,战争真的。减少了,但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在将来,又将迎来新的一场战争,世界何时能铸剑为犁?

展望历史,它是踏着横尸,穿越子弹,一步一步走向21世纪的!西塞罗说过:“最勉强的和平也比最正义的战争受欢迎。”可见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吁和平,生在这个年代,我们或许是幸运的,但若不是因为中国的日益强大,那些披着人性外衣的却有着野兽一般残忍的侵略者,怎会却步?所以,我们要记住过去惨痛的教训,让中国不再经历那样的历史。

安妮。弗克兰在她的日记中提到:“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没有人能拿出完整的答案,但我想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地让和平永驻,去一步一步给出一个完整地答案。

希望我们的地球,希望我们整个人类,珍惜今天,铸剑为犁,让战争消失,让和平永驻!

荷花淀读后感 篇5

作品充分体现了孙犁鲜明的三大创作特色:描写的是冀中一带尤其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作品选取白洋淀一隅,在抗日战火硝烟弥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荷花淀》不只是一篇小说,由此发端,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淀》也不只是一篇课文,由此发端,给学生以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语感和美感,让语文课属于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发表、有时间思考、有空间参与,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辨析能力、表现能力。因此,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但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的目的。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这就是我对《荷花淀》这篇课文的看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