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世界历险记读后感精彩7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细菌世界历险记读后感精彩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细菌世界历险记读书笔记 篇1

这个学期,我在语文书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本书一一《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细菌的特点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细菌的奇特。

《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细菌,通过一系列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细菌的知识,如:溶血链球菌是猩红热的正凶,肺炎双球菌是肺炎的主犯,流行性感冒杆菌是流行性感冒的祸首······

细菌如同一群可恶的强盗,在人类身上肆黁,让人类患上各种各样的恶疾,在痛苦中挣扎,在绝望中生活,感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这些片段不禁让我想起了在日军侵略我华夏大地的时候就曾利用过细菌。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成为了瓶瓶罐罐的生化武器一次次的取走中国人民的生命,在我华夏大地肆黁。虽然现在的科技已十分发达,但仍然有许多疾病无法治愈。

虽然细菌是一群助纣为黁的坏蛋,但其中仍不乏一些善良的细菌,这些细菌不仅不危害人类的性命,而且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酵母菌,它能使面包发酵,把面包变得松软可口,是制作面包、馒头必不可少的东西;真菌和放线菌等菌类能将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物质······

细菌对人类有显而易见的坏处,也有不容争辩的好处,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但是我相信在现代科技的威逼利诱面前,细菌将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细菌世界历险记》读书笔记 篇2

寒假里,我读了高士其爷爷写的《细菌世界历险记———菌儿自传》。读完后,我有很多体会。

《细菌世界历险记———菌儿自传》被称为百看不厌的经典名著,是著名作家高士其的作品。作者以一个细菌——“菌儿”的身份幽默风趣的介绍了细菌世界,让我们了解了细菌的生活,看到了渺小世界的众多居民。

菌儿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轻得不能再轻了。“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上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通过这本书,我还知道菌儿爱吃什么。调皮的菌儿,喜欢吃的是人类或者其它动物胃肠里的残渣或者是刚刚进入肠子的食物,细菌一族见到肉啊,菜啊,不管是什么,调皮的菌儿都喜欢吃,不挑食。但是,只要被菌儿一族碰过的食物,便都会变质、腐烂、发霉、发臭等。

当我们不小心被菌上到自己的身体时,假如没有及时用水或者碘酒擦拭杀菌,菌儿它的孩子就会有机可乘。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那就会出现流脓、流血水、发痒、溃烂等现状,这些现状都是菌儿的“杰作”。

以前,只要有人提到了细菌,我们都会觉得恶心,立马联系到腐烂的臭肉,发霉的馒头等,想想都要吐。但是,菌儿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认为,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必须互相生存,比如人类酿酒需要菌,“酿母菌”、“黄绿色麹菌”;制造酸奶也需要菌,“乳酸杆菌”。而菌儿一族也需要人类,需要人类的肚肠,因为菌儿说,那里是微生物的“天堂”。但是,知道了细菌是“双面针”以后,是不是觉得细菌变得“可爱”了呢?细菌也要生存,虽然它们做了坏事,但也做了不少好事。

《细菌世界历险记———菌儿自传》真的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也让我对细菌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细菌世界历险记读后感 篇3

这个假期,我读了《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士其,作者以菌儿的口吻,风趣幽默地向我们介绍了细菌世界。

平时妈妈总会告诉我:掉地下的东西不能吃!脏!不干净的水不能喝!脏!为什么不能吃不能喝?看了这本书我就知道了,因为会让细菌进入人的身体,细菌一旦驻扎在人们的肠胃里,还在人们的肚子里兴风作浪,让人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得肠胃炎。小弟弟有一段时间就总呕吐拉肚子,妈妈说是肠胃不好,现在我就知道了,因为食物不干净菌儿进到肚子里才会这样,一旦细菌被赶出我们的身体,病就好啦。

这本书主要分成三部分:菌儿自传、细菌与人和细胞的不死精神,每一个部分都由许多小故事组成。

冬天时候有雾霾我们不能上课,就是因为空气里细菌太多啦,细菌多会影响我们的呼吸道。但细菌也有好的,有了细菌,酸奶才能发酵;有了细菌,皮革才会柔软;细菌能分解垃圾,帮助地球减轻负担。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细菌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也有它可爱的一面!

细菌历险记作文 篇4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说,我为什么会给“细菌”做守护神呢?先别对细菌有偏见,要说我和细菌老弟那可是老交情了,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性格、共同的……。咦,我说这位老兄你还别不相信,我可是有证据的,看吧:

证据一:我们的确有共同的爱好。

证据:我们的爱好有上千百个,最有特色的要属不爱干净了,每次谁桌子肚里有纸第一个就是我,这还算轻的,更为严重的就是有人到我校检查卫生,不查别班只检查我班,现在已连续五次蝉联不卫生了,我现在已是学校“明显”了。一到学校我就像上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且我还喜欢乱扔垃圾,因为投蓝不准,经常不能让垃圾桶吃到美味的“食物”,反污染了它生活的环境,垃圾桶大哥,对不住了。

证件二:我们的确有共同的性格。

证据:我们共同的性格就是不爱洗澡,为了尽到做好“细菌的守护神”的职责,我可是两星期没有洗澡了。今天老妈要我洗澡,我便不嘛!可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她的`“魔爪”,细菌大王,看来你性命不保了,I am sorry(对不起),对了!我立马碰了一下墙壁,细菌也顺着我的胳膊踉踉呛呛地滑了过去,还好没伤着哪儿,要不然我的性命也不保了。

证据三:我们的确有共同的饮食。

证据:我们的饮食都是一样——油炸食品,虽然我天天吃油炸食品,但我总是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长不胖、长不高?难道被我身上的细菌“吃”掉了?朋友们你们说呢?

细菌历险记作文 篇5

我是一粒细菌,我一直都在流浪,我的同伴给我支了一招:“找个脏小孩生活在他的身体里,你就不用再流浪了。”我听后高兴极了。可是现在的人都讲究卫生,找一个脏小孩简直太难了。

终于我找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都很讲卫生,除了他们的小孩——丁丁。中午丁丁在外边玩过沙子还没洗手就要吃饭,我飘到了他的手指上,准备乘虚而入。这时,只听他妈妈严厉地说“丁丁,快去洗手,你的手太脏了。”天啊!我会完蛋的!我急忙从丁丁手中飘下来。

失败了,在这里已经潜伏好几个星期了,我毫无机会下手,他妈妈太严格了,我还是另选目标吧。

于是,我随风飘到丁丁的邻居家,这家人都不讲卫生,大好了,真适合我生存呀,我暗自高兴着。这不,中午,小涛玩得满身是泥,手更脏得要命,我飘到他的手指上,在他吃食物时溜进了他的肚子。来到胃里,我见到了几位老朋友,其中有好朋友王棋和李兴政。他“乡”见故友,我们欢呼,我们歌唱,在里面“大闹胃宫”,别提有多开心啦。

有了我们的折腾,还没到第二天,小涛就开始上吐下泻,痛得他直打滚,我们却幸灾乐祸。正当我们族人越来越多时,一条像牛奶样的白色液体直冲而来。这是什么?我们正纳闷时,族人中的长者大声急呼:“啊!不好,是‘泻立停’,大家快逃!”可往哪里逃啊?不一会儿我的族人都一一死去,只有我和我的两位好友侥幸保住了小命儿,随着食物残渣排出了体外。

唉,我又踏上了流浪的旅程……

细菌历险记作文 篇6

大家好,我被人类称为细菌,大概是因为我们很小吧!可是蘑菇也是菌啊!人类为什么这么矛盾 ?

大家都认为我们细菌都是坏的吧!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细菌也有好坏之分!人类也有好坏之分。人类有好人也有坏人。我们细菌也有好菌和坏菌!好菌就有酵菌、。霉菌、乳酸杆菌;坏菌有霍乱菌、大肠杆菌等等。酵菌可以造酒;霉菌虽然会导致一些东西发霉,但霉菌也可以造酒;而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霍乱菌就是会引起霍乱病,这种病菌害死过许许多多的生命;大肠杆菌会引起肚子痛,严重的会引起伤寒。不过只要大家注意卫生就没事了,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是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我的食物有很多,我最喜欢去“大菜馆”吃饭。“大菜馆”其实就是人类的肚子,谁不注意卫生我就回趁虚而入,在“大菜馆”里大吃大喝!人类能吃的。东西,我们都能吃哦!我们是不是很强大啊!人类的伤口就是我们的“小餐馆”。如果我们看到有谁的伤口,我们就会跑进去大吃一顿。不过我们经常会受到白血球和红血球的追杀,我们就只好拼死一战了。如果胜利了,伤口就会发烂。如果失败了,我们就只好投降。当然,如果没有我们,人类就无法造酒,制造酸奶!所以还是离不开我们的!哈哈!

这就是我——细菌!我在世界中无处不有。

细菌世界历险记读后感 篇7

在这个暑假中,我的书架又添了很多新成员。在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数高士其写的《细菌世界历险记》了。

在《细菌世界历险记》中,作者用“菌儿”的口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细菌世界,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细菌的知识。

看到“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一粒顶小的灰尘还轻100倍哩。”这句话时,我不由得咂舌惊叹细菌真的很微小。

跟着菌儿,我去了许多地方,大海、江河、天空、动物、人体······我也知道了许多平常不得而知的知识。例如,痰花口沫都是细菌的密集栖身地;人类的肚肠是细菌的天堂;细菌可以在水中繁殖、生活······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如果人或者动物受了伤,伤口一定要尽快处理干净,尽快消毒。否则会导致细菌滋生,伤口感染。我也知道了在呼吸中,我们也会吸入许多细菌,这些细菌从咽喉入了肺,要是空气质量差或者平时不加注意,肺就危险了!所以平时我们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慎入口。在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尽量少出门,一旦出门,就得戴口罩。

《细菌世界历险记》告诉了我许多知识,也让我了解到了不一样的细菌。我会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细细探究科学的知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