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后感的作文(最新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小月月给家人们收集的关于读后感的作文(最新10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优秀满分作文 篇1

西汉通过分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存在异姓王,乃至同姓王反叛的潜在危险,贾谊的这篇长赋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切分析,提出君主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未雨绸缪,通过削弱王侯的权利达到稳定政局的效果。

在贾谊看来,治理国家就如同屠夫宰牛,一方面用仁义去安抚百姓,另一方面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运用武力手段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这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富足。

贾谊的建议虽然是从为维护封建王权出发而做出的,但是对现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我们要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保证人民的安定团结,一方面要多推出惠民利民政策,但是当国家主权问题受到威胁时,我们又要毫不畏惧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读后感优秀满分作文 篇2

寒假期间我读了好些书,相信你们也是吧!我读了散文类的、童话类、科普类的还有小说类的等等。散文类的我特别喜欢丰子恺爷爷的,重温了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读了好几本中外名著小说,我最喜欢的还要数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了。

可能还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法布尔,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法布尔的全名叫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被世人称作“昆虫之父”。最让我敬佩的是法布尔先生一生都在坚持自学,取得了不起的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法布尔从小就尝试接近自然界的万物,如果有人认为那是祖先遗传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祖先只关心自家的牛羊,他本人也没有受过任何训练,但他从小却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在研究昆虫的科学史上记录下一些对昆虫的见解。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当然实现了啊。这本世界名作《法布尔昆虫记》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我第二喜欢的要数“傻傻”的松毛虫了。松毛虫,顾名思义,应该能猜出它是以吃松叶为生的吧!我们先来看看松毛虫的卵吧。如果我们经常观察松树,应该会发现在松叶中会点缀着一个个白色的小圆柱。那就是松毛虫的卵。松毛虫在他们走过的路上会留下一种像丝的一种东西,不然他们可能会迷路的。无论是只有几只的小队伍还是超级无敌长的大队伍,都会有一只领头的松毛虫。但他们每次都会沿着线走,这也是“傻傻”的松毛虫的由来。而且松毛虫能预测坏天气的到来。一旦坏天气即将要来,它们就会躲在洞穴里。这不就是强大的大自然界里的天气预报专家?而且它们预测得非常准确,当天气预报预告要下雨时,它们一定会躲在巣里避雨。是不是非常的神奇?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们了解了各种昆虫的习性。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我觉得最有魔法的莫不过大自然本身了!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外阅读已不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盲区,也不再是老师们语文教学所遗忘的角落,课外阅读已经和课内阅读一样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但是在如火如荼的课外阅读“热”中,学生收效甚微,本文将就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课外阅读:书本是船,兴趣是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先激趣。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能否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对课外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实际最有效的动力,具体做法是:

1.资料查找法。教材是我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突破口,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去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事件或作者的其他文章,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成人物传记。这种作业既有新奇感,又有创造性,学生大多愿意完成。如在上《孤独之旅》时,布置学生去网络上看电影《草房子》,然后谈谈对桑乔,陆鹤、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看法。上课伊始,同学们跃跃欲试,争谈观感,兴趣盎然。又如上《桃花源记》时,我布置一个专题作业“走近陶渊明”,去收集陶渊明的诗歌及轶闻趣事,感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廉、刚正。这样就达到了解作者进行阅读,进而培养兴趣的“一石二鸟”的效果。

2.故事激趣法。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如《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文章直接要学生比赛讲故事,再顺势引导这些有趣的故事就收集在哪些相关的作品中,激励他们去阅读经典名著,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讲故事活动。

3.师生阅读交流法。中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缺乏意志力,控制力弱。所以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后,还需采用一些方法,对阅读活动进行巩固和扩大。我常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推荐最近所读的好书,经常在读的同学常常围着我转,热烈探讨读书所得,偶有不读书的同学谈不上话来,会自惭形秽,暗暗补上这一“课”。这样,既加深师生间情感交流,又将课外阅读不断深化下去,也是心理学中关于成就感、探究欲和向师性的基本道理。

二、课外阅读: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权威者

1.制订恰当的课外阅读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每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新学期开始,学生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本学期必读书目有哪些,哪些时间完成,选读书目有哪些,需完成的阅读目标是什么,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修改,根据本人实际制定一份可行性计划,张贴在墙上,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完成情况。

2.加强监管,及时检测。每天将机械的作业量减少,合理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一、二年级每天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语文课开展课前5分钟“见闻谈”,可讲故事,可背经典美文、诗词,也可谈阅读感受,从而对阅读内容进行检测。三年级任务重了,要求学生必读15分钟课外书,揣摩文中选材、立意、语言亮点,第二天课前3分钟以默写形式再现原文中精彩部分,这样长期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脑海里积淀许多语言及写作技巧,经过内外创造,涵泳体察,语文的功利性和人文性会大幅度提高。

三、重视积累,内化吸收

1.摘抄展览会。中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付出了努力就希望得到认可。我鼓励大家认真做好摘抄,并写出独具个性的摘抄笔记,每半学期开展一次摘抄展览会,优胜者的摘抄将编入班级的《青鸟》文集中。下面展示的名言粹语和阅读感言就是我从我班同学的摘抄本里选录出来的,这是他们在愉悦的读书活动中同“智者”对话的真实记录。

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

摘抄寄语:阳光于我们是希望,它集快乐、美好、纯洁于一身,为了享受它的抚摸,为了感受它的希冀,我们诞生于世。阳光无形无体,却弥撒大地,轻柔地包裹着一颗颗玻璃般的心,于是,冬天不再寒冷,人心不再冷漠。(陈睿逸)

完美从来都只建造在过去的废墟上。——《袖满香》

摘抄寄语:一度追求完美却不知如何去建造完美的人不是世间的留心者,将过去当成废墟的人是愚蠢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过去而催化新生,这才是智者的完美。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妈妈问我读后的感受。我说:“小人鱼很善良,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之美德,为了她心爱的王子,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爱是至纯至美的,她得到了不灭的灵魂。”妈妈问:“如果你是小人鱼,你会这么做吗?”我毫不犹豫地说:“会!”妈妈又问:“你觉得小人鱼这样做对吗?”我的回答同样是肯定的。妈妈说:“人鱼殊途,人和鱼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她追求的爱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一份本来就不可能的爱,牺牲自己,让亲人悲痛,值得吗?而且,那个王子永远都不知道这份爱的存在……”我沉默了,觉得妈妈的话也有道理。

人,一来到世界,就注定了他与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要自己承受后果,那些爱你的亲人也会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小人鱼为了自己不切实际的爱,连累姐姐们失去了自己美丽的长发,连累姐姐们要承受失去妹妹的悲痛,连累父辈们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且她的爱是一厢情愿的,王子永远也不会感受到。这与时下人们盲目疯狂地追星,有什么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讲,小人鱼的做法确实不可取。

不过,当王子遇难时,她毫不犹豫地去救他,这一点还是可取的,因为她是海的女儿,救王子脱难是她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小人鱼的善良与爱心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她对爱不切实际的追求,还是不要借鉴的好。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篇5

一、初中语文“资料助读”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单元的文选前都有一段主题词。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词是围绕“人物风采”阐述的,先告诉学生世界人物星空中的人物有像星星那样的大小之分;后告诉学生他们都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切;继而告诉学生本单元所呈现的风采人物;最后让学生初步知晓走近人物对自身精神和品格形成的意义。在文选前出现这样的资料,让学生先去阅读是颇具好处的。就阅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词来说,能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兴趣。首先,从相关人物所展现的风采之阅读感悟的角度增进学生急于了解的兴趣,这些人物都是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所未曾见识过的;其次,从多个人物的不同特性增进学生了解个体人物风采的兴趣,如高尔基的外祖母什么样,为普通工人所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展现出怎样的风采,挚爱着孩子的女教师、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神力量;再次也增进了学生去阅读感悟这些作品语言表达风格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料明显起着助读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资料助读”应用能形成学生自主感悟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助读资料,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有对历史事件的阐释,有对相关词语的解释,有对相关人物的介绍,还有对学生阅读感悟的指导,更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这些助读资料能够呈现于文选之首或是之中和其后,也不是那样随便安排的,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综观所呈现的助读资料,凝聚着编者的汗水,更凝聚着编者的智慧。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发挥其实在而又充分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课堂的教学中,需要让初中语文“资料助读”应用起着形成学生自主感悟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对助读资料常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整体介入教材文本时进行自读,建立起初步的对助读资料的印象。事实上这么做是不太可取的,这样先前自读相关的助读资料,容易导致学生将资料和文本割裂。教学中,在学生阅读感悟出现疑无路时,恰当地使用助读资料常能促进学生阅读感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譬如我们的教材在文末都安排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它主要是在提示学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沿着一定的路径去思考。事实上这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良方妙计,学生也因此能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资料助读”应用能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学会读书”有一段主题词,主要要求学生在读书上力求做到比较与辨微。先是阐释相关作家所处时代背景与创作作品间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慧眼去比较和辨微作品的异同点,最后告诉学生,学会比较和辨微就是促使自己的阅读能力能够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类似于“比较和辨微”的读书要求,教材中还安排了许多,在整个初中阅读感悟中,仅学会读书的相关要求就近10个。这里的“学会读书”的“资料助读”有对学生阅读感悟的要求,有学生阅读感悟的意义等等。相关的资料助读要求也是根据初中生身心特点,呈螺旋上升的趋势,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有循序渐进的发展。从平时的教学实践看,让学生应用这样的助读资料,可以促进学生的感悟创新。譬如教学沙叶新的《市长》选场,这是作者选取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上海市市长,依靠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的历史背景来表现人物形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抓住剧本的台词去感悟,更主要的是能通过一定的助读资料,去比较和辨微。学生也不仅能较正确地感悟到爱国科学家齐仰之的清高、固执、政治观念淡薄、科学态度严谨,而且能感悟到剧本中的一举一动都是真实可信的。

读后感优秀满分作文 篇6

在暑假,我带着一个个问题以及内心深处的兴奋花了4天时间读完了有趣的《昆虫记》。

我发现《昆虫记》是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我读到《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我感到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的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这法布尔对人类的思考,睿智和哲思跃然纸上。

在书中我认识到了很多朋友,它们都是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昆虫:树林和田野的居民、在青草中追逐嘻戏或在地下开凿动穴的住户、披针带刺和身着鞘翅甲胄的战士、所有那些要向我们吐露某个秘密或传授某项知识的朋友、被寓言掩盖了真实面目的蝉以及赫赫有名的墓室圣甲虫。

其实,它们之间还有你不知道的趣事。比如“受害者联盟”队的:蝉、螳螂、被管虫。蚂蚁是它们的公敌,它们深受其害。蝉的食物会被蚂蚁掠夺,螳螂的幼虫会被蚂蚁残害,有时被管虫连“衣服”都没穿好,就会被蚂蚁咬得粉碎。它们可以联盟,对抗蚂蚁。又比如“八方食客”:螳螂、西班牙犀头、白面孔螽斯。它们都很贪吃。螳螂凶器很多,专为捕杀猎物――蝗虫、蚱蜢、蜂蜜,甚至同类;西班牙犀头,把大量食物积成乱七八糟的一堆,这些积蓄可以吃多久,它就在地下待多久;白面孔螽斯既吃新鲜的肉食,比如蚱蜢、蝗虫,又吃莴苣叶等蔬菜,荤素搭配重养生。八方食客,食遍八方!

法布尔对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敬佩的。为了观察虻蝇蛴螬,法布尔甘愿在烈日下屏息观察数十天,酷热的天气连蝉都难以忍受,法布尔却耐心坚持。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品味《昆虫记》,感受自然昆虫的可爱,感受法布尔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读后感优秀满分作文 篇7

左权将军在^v^的烽火岁月中,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

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翻开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1941年9月24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封信、直到1982年,左权将军牺牲四十周年时,女儿左太北才第一次读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个孩子。

左太北说,过去父亲对她来说,就是英雄。到了1982年,母亲把她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那时她42岁了,才知道,有一个多好多疼爱她的父亲。

也就是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她多次前往太行山,走遍了父亲和战友们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重读这些家书,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v^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中感悟

所谓“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即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理解的主动权真正交还于学生主体手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对相关文本阅读与感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中去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深化阅读,从而为整体良好阅读效果的切实获得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笔者仅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为例,试就小学高年级语文“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略读文本,形成大致感知

略读文本是文本阅读过程的首要环节,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对所阅读文本的主旨情感、思想感情基调等具有大致的了解与整体感知。略读文本为学生后续阅读活动中明确自身的思维思考方向起到了极好的奠基作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我会为学生布置一些与阅读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以问题为线索,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快速浏览与阅读。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为例,我对学生的略读活动提出了如下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生字、词;

2.快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文章中是如何具体描述居里夫人“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的?把其中的句子画出来;

3.阅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自己没有理解的?

如此就推动了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的进程,既大大发展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还在尊重其阅读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其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为他们实现对于文本的初步感知与整体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精读文本,形成具体领悟

精读建立在学生略读文本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在该过程中仔细、认真地阅读相关文本,不仅要对文本的大致内容进行充分掌握,更要对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性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即从细节处做到对阅读文本的详细认知,并以此为前提进一步深化自己的阅读感悟。在精读环节,我会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虽是细节但却对文本的主旨情感起到良好铺垫作用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文本的更深刻认识与了解。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精读环节中,我就在学生略读活动结束之后,特意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对文本中所运用到的比喻、引用、类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讨论,归纳出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是如何侧面烘托出居里夫人的“美”的。如此,就以精读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支撑,实现了对文本主题的深化认知与良好掌握。

三、鉴赏文本,升华内在感情

教材文本的设置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字词、修辞手法等基础的语文知识,更在于帮助学生借助这些精选的文本内容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为其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还应当帮助学生学会鉴赏文本、品味文本,从而帮助其在完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更好地升华自身内在的思想感情。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教学中,我就特意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环节:认真阅读“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这一部分,试着闭上眼睛想象,居里夫人提炼镭时是处于怎样的一种艰难处境?

这样,学生就能静下心来认真体会字面背后蕴含的深厚感

情:居里夫人提炼镭时,工具简单、条件艰苦,而且工作强度非常大,若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很难完成此项艰难的工作。接着,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假设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挑战,是应该向居里夫人一样不畏艰险努力向上、直面困难呢,还是选择轻易放弃呢?”如此,就将文本阅读内涵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与层次,有利于学生在经过文本熏陶及感染的基础上进一步端正自身的人生态度,形成不畏困难、勇敢直上的抗挫折观念。而这很显然正是这一文本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教育目标。

“读中感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同时还有利于其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发展,完善自身的自主阅读水平与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将其运用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篇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怎样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中可以看出,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以下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阅读对策:注重以读为本,研读扎扎实实

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让读占鳌头,避免议论纷纷,自由诵读太多。我曾听过不少这样的课,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学生只需在教师超强的表演能力下,配合好教师读读书,作作陪衬即可。课堂不是靠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品味中产生情感,而是靠教师大段大段煽情的, 甚至是声泪俱下的语言感召,达到情感的高潮。课上完以后,学生脑海里除留下教师的表演,对文本语言文字并未留下多少记忆。为什么要强调读的重要性? 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读的目的和作用。我们大致可以把语言分为口头语言规范语言和精美语言,要使规范语言和精美语言内化成学生的习惯语言,增强语感,只有在掌握了大量书面语言以后才能实现,因此书面语言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积累是对母语最好的学习。只有多读才能充分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和思想碰撞。

教师要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潜心会文的读书习惯, 这种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使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我们要记住:生命的苍白与丰富,浅薄与深邃,往往取决于个体的阅读经历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要迅速地引导到感情朗读上面来:说得这么好,能把你的理解和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吗? 那么,该怎样读呢? 你尽可以读出你自己的感受。读得这么好了,能把这句话背下来吗? 如果学生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还可以指向读:看来理解这句话还有些困难,这样吧,我们再好好把这句话读一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向别人讨教一下,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师生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研读和一次次对语言的品味中受到语言文字的浸染、滋养,工具性和人文性就是这样水乳交融的。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分析表达都要用读和品来统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都应是从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读中受到人文性的熏陶的。

以读代说,以读代训,以读代练,以读。在不断地读中,达到以读促理解,又以理解来促读,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刻骨铭心。这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正所谓以读促思,读中悟情。

人教版第十册的《桥》,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洪水袭击这个村庄的时候,老支书像一座山一样,冷静地带领着一百多村民通过一座窄窄的桥转移,他果断地做出决定,共产党员靠后,让群众先过,甚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留到了最后。刚送走最后一个群众,桥塌了,留在最后的父子俩被洪水卷走。有的教师带着学生一个劲地分析:老支书什么举止深深地打动了你,使你最受感动?分析完一个段落就走向另一个段落:还有那个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可偏偏就是不深入朗读。都说得这样动情了,为什么不顺势指导读呢?愤悱之处,是需要用感情朗读来宣泄和倾诉的呀! 我心里不禁想着。后来才发现,教师是等全部分析完再来读, 甚至有些地方只安排一下齐读便作罢。这样读成了课堂的一种点缀,仍是以繁琐分析为主。怎样安排读呢?我们在重点处的教学时,说到哪儿,就读到哪儿;读到哪儿,就指导到哪儿;指导到哪儿,就再读到哪儿。很通俗,很好操作,很有效果。这样做,就把理解、感悟与读书的层次性融为一体了,师生的感情随着读书的深入,不断升华,词句积累也在其中了。

二、阅读技巧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做阅读题的排头兵,是做阅读题成败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首先要读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去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答题的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于比较易读懂的文章,基本上读2-3遍即可,对于很难读懂的文章,大凡需要读到4-5遍,此时的这些阅读看似浪费时间,其实是恰恰相反的,因为只有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再答题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窘境。此外,默读时要做到有针对性,学会取舍,对于重点的语段(如揭示课文中心思想或阐述道理)要详细地研读,对于叙述性(陪衬中心思想)语段要快速地一眼带过,这样详略得当地阅读文本,才能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效率。

(二)题段对应,编排有序

对,是阅读中的保障兵,是节省做阅读题时间的基石。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大多数阅读题下面的问题与阅读材料的段落是一一对应的。有时出现下面的问题与上面的每个自然段一一对应,有时下面的问题与上面的自然段是一对多的,这样就需要先看有几个问题和几个自然段,做到心中有数,在答题时,快速地定位到相应的段落,这样就会避免每回答一个问题都从第一自然段读起的现象,同时会大幅度地节省阅读的时间。

(三)快速定位,学会摘抄

定,是阅读中的攻坚兵,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成败。学生在读阅读问题时要搜索问题中的关键字和关键词,直接去上面相对应的段落里去寻找,当找到相对应的字或词后,进行文本分析, 此时问题的答案不在前面就在后面,有时在前一句或者前一段,有时在后一句或后一段。当找到符合问题的答案时,要进行合理的摘抄,避免抄得过多或者不足,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迹的规范整洁。有时在文本中没有合适的原句符合问题,这样就需要整合语句,结合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进行整理概括。

(四)水滴石穿,勤能补拙

练,是阅读中的后勤兵,直接关系到阅读能力的长足提高。阅读的能力是在阅读量、知识积累、做题联系等条件下逐渐提高的。首先,对于阅读题要有信心,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其次,要经常对自己做完的阅读题进行反思和归纳,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再次,平时多阅读、广泛地阅读各种题材的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最后,还要进行阅读题的练习,将技巧应用到实际的做题当中去。长此以往,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读后感优秀满分作文 篇10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我静坐其中,感受着流泻在身边的月光的凄美,静静地阅读着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佳作《昆虫记》,并不禁被其平凡,却又可打动人心的语言所吸引。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的法国家庭中,家人们都对昆虫没有兴趣,甚至还讨厌昆虫,但就在毫无遗传的情况下,年幼的法布尔却对此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年时,从法布尔喜爱研究动植物,喜欢探索水下世界的动物们,喜欢长相奇特的虫子,上学时不忍心消灭树下的蜗牛,就可看出他对昆虫的喜爱。

长大后更是入迷,愿被别人当做傻子的在石块儿旁看蟋蟀唱歌儿而待一整天,愿在寒冷的冬天将炉内温暖的火熄灭,好观察舍腰蜂的家,愿让蜜蜂在窗上筑巢,因为飞蝗泥蜂在门口筑巢,而小心翼翼的进门。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其中,和法布尔一同去探索这大千世界所带给我们的奇妙体现,去探索植物以及昆虫身上那不为人之的奥秘。通过他那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科学性的描绘,激发了我很大的兴趣爱好及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我认为法布尔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与别人不同的,别的科学家们研究动物们,只是将活了的或将死了的动物残忍的解剖开来,和动物唯一所联系的只有那冰冷的解剖刀。而法布尔不同,他是在生活中,在不伤害它们的情况下,去仔细观察,和昆虫联系的是自己对昆虫的喜爱,是自己热爱昆虫的那颗心,找到的成果,可能没有解剖的详细,但却比解剖更近人情。结果定比起解剖所得到的更多,因为他是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动物,他了解的不仅是昆虫的结构,更多的是观察及生动的描写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

法布尔用自己的一生去了解昆虫,他不仅是在研究,更是在和昆虫做朋友,这是他自己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令人所敬佩的精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