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优秀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1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错,的确是这样。本学期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推荐》一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每一条推荐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阅读完《给教师的推荐》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推荐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我: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2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教研给辅导员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鼓励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逻辑学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是我开阔眼界,启发非浅。

本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有几个孩子的成绩不是这么很理想,家长们很着急,各路询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中谈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为孩子补课。这是家长为孩子寻找的解决方案,孩子那么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第二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具体来说儿童成绩

“学习石头上才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高中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创举。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发展他的智力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极为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推断出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规范的科学合理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前进方向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气质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略有不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暗淡正确引导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中均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学生的指导小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够;

2、明确学生在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过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时间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的,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全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反问回答告诉我们,每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一位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充裕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为例,建议我们多层模块化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深入只要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需要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研读学习能力很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较差的家长,与家长联系拟订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不懈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人格上的欢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3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也能够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能够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用心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我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个性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推荐:“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貌。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最后有一天发现自我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情绪。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推荐。

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推荐》,也曾对其中的资料有过涉猎,然而在自我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情绪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条目中,苏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教育教学中很是常见的一个现状,他说: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下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学生的基础不一,理解潜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一样的学生。“能够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作为教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应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一样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潜力被扼杀。

苏氏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我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唯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方不致成为教育的罪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4

暑假中读了《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收获很大,使我进一步理解掌握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发现了一些以前总是似懂非懂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认真读一读“原著”《课程方案》和《地理课程标准》,在反复阅读掌握要领精髓的基础上,再结合各种“解读”书籍的研修,就能拓宽视野、加深理解、领会奥秘。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初高中教材必备常看。2.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堂课。3.认真及时写好教后札记。4.常备一个小本子,做一个收藏家,在平时要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遇到与教学有关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就立刻把它记下来,以备后用。5.及时消化最新的教学参考资料。6.经常上网,浏览相关网站。7.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身边的大小事。8.常写论文,提高理论水平。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轻重得当。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将它们分配到每一环节中。否则,教学就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失衡现象。课堂教学语言要灵活多变,语言要幽默风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要抓住学生心理,要注重语言的声凋高低,速度快慢,重点内容,可用重音,放慢速度或稍做停顿,也可以用轻声,同时还辅之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课堂上要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在课堂过于寂静时要设法击活,在课堂空前“热闹”时要设法归于平静,这样课堂才能波澜起伏,学生学得既认真又轻松愉快。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意愿和作用,但又要服从教师引导调控,步调一致。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控制的知识范围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如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答问、争辩等,但不能过分突出个人意愿,瞎说乱谈,这就是放中有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掌握好地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利用地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要会读图,读图顺序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要严格坚持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2.划 要让学生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并掌握他们的地理位置。3描 地图上有许多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描绘,以加深印象。4.摹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示意图要学生对此类示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原图进行临摹,以求加深记忆、理解、掌握的程序。5.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第一层面:挖掘信息。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6.转 转就是地图教学中的图文转换,①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学生记忆,②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

试卷评讲课的上法很重要,要改变过去常规上法,即:对全班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答题,错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评讲印象不深,学生记忆不深刻,可采用以下上法:每一次试卷改好后,要作详细统计,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统计出来,并在每一个学生试卷上将这些错题打上着重号,然后发下去要求学生重点订正这些题,同时在每一题后用简短的文字说明错误的原因。学生订正好后,又将试卷收过来,分析,归纳原因,找出典型代表。正式上评奖课时,先让那些代表阐述错误的原因,并让他们说明以后遇到此类问题该怎么办,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随即发一份针对这些错题而出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题目不多,一定要当场完成,学生做好后,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位再出类似的题目要求错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当课后作业,直到他改正错误。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几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来一个彻底围剿,也就是集中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当场相互批阅,将过去评讲试卷的笔记拿出来对照,看有谁事隔一段时间后又犯错,这些犯错的同学就被单独喊出来,再做专为他们特制的相关试题,以帮助他彻底纠正错误的思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