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精彩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3月23号,我们迎来了第二轮天宫课堂,在家的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准备进入课堂。
课堂中,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们给我们普及了许多太空知识,我被实验内容深深地吸引。宇航员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醋酸钠,结晶后就会形成一个热冰球儿;在太空装有水和油的瓶子进行摇晃,水油竟然没有自然分离,这些天宫中的科学现象让我叹为观止。
在我们看来,月亮小小的,亮亮的,而在宇航员看来,月亮既大又明亮。
太空中的水能烧开吗?答案是不能。太空中的水可以饮用,也有适当的加温器,但是它不能达到整体的烧开。
上完这节天宫课堂,我的知识宝库里又多了许多新知识啦!
_,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一堂生动的“太空课”,足以让一中明发的“大爱少年”立起“仰望星空”的精神坐标,清晰“脚踏实地”的方法结论,从而让他们发生从“知”到“行”的`积极转变。
当“星辰大海”越发成为一句流行的热词,我们更要读懂这其中所承载的奋斗历程、所激发的壮志豪情。在“天宫课堂”上,让我们一起心怀宇宙的浪漫秘密、珍惜成就的来之不易、逐梦未来的星辰大海。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建立,52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崛起,中国航天事业逐渐引领世界。今天同学们在手机前上了一节有关航空知识的课程。
在宇航员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很多实验,其中我难忘的就是“冰雪实验”。首先我们要准备白醋和小苏打这两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然后讲他们充分融合搅拌,制作了一杯混合好的融合剂。而神奇的地方来了,只见那杯液体被轻轻的点了一下,那一杯液体在失重的环境下变成了一个冰球,但是那个冰球却是温暖的。
这一次我们看了天空课堂第二次上课,让我的感受很深,让我知道了现在中国的航天技术是多么的先进,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今天(3月23日)下午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央视直播已经正式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授课。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中国科技馆,分课堂分别设置在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
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
航天员将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
据了解,太空“冰雪”实验将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液桥演示实验将演示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水油分离实验将演示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将演示天地之间抛物区别。
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
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出差三人组进行四大实验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