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谚语吧,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11篇关于冬至的天气谚语,仅供借鉴。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1

   2、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3、春雷十日寒。

   4、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5、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6、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7、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8、云下山,地不干。

   9、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10、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11、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

   12、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13、朝雾晴,晚雾阴。

   14、东北风,雨太公。

   15、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16、乌头风,白头雨。

   17、有雨亮四边,无雨顶上光。

   18、立春落雨至清明。

   19、青蛙叫,大雨到。

   20、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21、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

   22、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2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4、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

   25、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26、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27、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28、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29、二月二,龙抬头。

   30、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31、扑地烟,雨连天。

   32、鸡进笼晚兆阴雨。

   33、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34、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35、雨不歇: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6、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37、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38、二八乱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

   39、朝雾不收,细雨淋淋

   40、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41、罩雾罩不开,戴笠仔幪棕蓑。

   42、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43、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44、乌云接日头,天亮闹稠稠。

   45、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46、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47、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8、东虹日头西虹雨。

   49、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50、星星明,来日晴。

   51、星星密,雨滴滴。

   52、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53、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

   54、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55、东风急,备斗笠。

   56、燕子低飞要落雨。

   57、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58、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59、过了冬至,长一蜂刺;

   60、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十九,无风水也吼。

   61、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

   62、泥鳅静,天气晴。

   63、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64、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65、江猪(乌云)过河(天河),大雨滂沱。

   66、泥鳅跳,雨来到。

   67、有雨山戴帽,无雨河起罩。

   68、前冬不穿靴,后冬冷死人。

   69、柱石脚下潮有雨。

   70、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71、雨来雪,不停歇。

   72、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73、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74、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75、星星稀,好天气。

   76、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77、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78、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79、六月大风台,七月作水灾。

   80、云绞云,雨淋淋。

   81、咸物返潮天将雨。

   82、早晚冷,中午热,下雨半个月。

   83、九月九港风。

   84、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85、大雨无雨,明年旱。

   8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2

谚语是一种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是我国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是祖国民间科学文化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是记载着民族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安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大批易说、易懂、易记、易传的丰富多彩的谚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接受。

作为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我被深深地吸引着。现就安徽谚语的学习欣赏,谈点个人心得体会

(1)体现实践经验的科技含量。特别表现在农业谚语方面,它不是虚构,更不是凭空幻想,而是来自生产生活实践。时至今日,许多谚语还被气象部门应用着。如农业气象谚语: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③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④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次日是天晴;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等等;⑤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如:豌豆开花,最怕风刮;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麦怕清明霜,稻怕冷北风等。――虽然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谚语依然有用,我们不能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2)体现唯物主义的哲学理念。如:有嘴讲别人,无嘴说自身;好记性不及烂笔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头嘴要歪;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满饭吃得,满话说不得;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夏吃大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我们的先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条条至理名言,闪耀着人生哲理的光辉,至今还在指导着现代人的言行修养。

(3)表现通俗的群众语言艺术。谚语是很多群众从社会实践中创作出来,又经过反复检验、修改才流传下来的。谚语是最短小的文学作品,但内容却很丰富,它的语言是高度精炼的。谚语深刻的哲理性和鲜明的形象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其中,比喻是常用的,拟人化的手法也用。谚语结构严密,矛盾对立鲜明。谚语的音乐性较强。总之,谚语是精美的哲理小诗,科学小诗;是精工磨过的耀眼的明珠,高度浓缩的“语中之盐”。首先是它的口语化:比如当面鼓对面锣;有钱难买不卖的;冬至不过年里;开饭店不怕大肚汉;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萝卜挑进城,药店关了门等等。其次是形象化:比如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赃不均狗咬狗;平路跌死马,浅水溺死人等。再者是通俗比喻,朗朗上口:比如小孩要管,小树要修;长嘴的要吃,长根的要肥;一马不配两鞍,一脚难踏两船;双手是活宝,一世用不了;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水大湿不了船,火大烧不了锅等。

(4)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安徽可分为皖南、皖中、皖北三个地区,各地流传谚语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例如同是讲人贪得无厌的,淮北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淮南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相)”;江南则说:“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再如秋种:淮河流域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是在长江以南就是“寒露油菜霜降麦”了;再往皖南一带则是“霜降油菜立冬麦”了。比如江淮之间形容数九寒冬的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冻死狗,七九八九扬花看柳”;可是淮北的一九二九,已经冰天雪地了;江南的五九六九,已是桃红柳绿,满园春色了。又如物象看天气时,淮北谚语说:“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皖中说“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江南则说:“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在购物时淮北人喜欢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合肥人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江南人则认为“货比三家不吃亏”。

列宁说过,“谚语以惊人的准确性,道出了事物十分复杂的本质。”政治谚语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劳动谚语总结了生产斗争的重要经验;道德谚语反映了人民传统的道德观念;科学谚语是口头的科技教材。各具特色。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3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节阴。(辽)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贵)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桂)

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苏)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4

【关于秋分节气的谚语汇总】不怕不丰收,就怕手下丢。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

砘子响,地瓜萝卜长。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生姜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姜越老越辣,藕越老越粉。

葱辣眼,蒜辣心,芥茉辣着鼻子亲。

葱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嘴唇。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栗旱枣,吃了叫好。

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红了皮。

苹果栗子为上果,乌枣李子更值钱。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膘要肥,体要壮,耕耙拉运才顶戗。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马是拉欢不拉窝,骡是能拉又能坐。

骡怕前沉,牛怕后沉。

压牛吊马撅搭骡。

先松后紧,越使越稳。

人方便,牛下肩。

冬不揭鞍,夏不去衔。

秋分节到温度降,鱼塘投饵要减量,投喂水旱各种草,嫩绿新老均匀上。

多施肥料培水质,一肥二活三要爽,鱼病防治莫粗心,综合防治高产量。

秋分节气农事谚语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

先种淤地后种沙,七天出苗正合适。

晚秋作物继续管,随熟随收不能迟。

棉花进入中喷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喷棉花质量好,单存留种正适时。

菠菜小葱要种上,白菜浇水把肥施,

冬暖大棚膜罩好,种植黄瓜西红柿。

青贮秸秆继续搞,牲畜配种机莫失。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5

【24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雨水节气谚语: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春雨节气的谚语: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节气的谚语:

惊蛰至,雷声起。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6

根据小雪有无雪预测来年年景从一些有关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长工,庄稼都长得好。如:“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等。

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江南各省各有不同的说法。如浙江省的“小雪无云大旱。&rd\\quo;湖南省的“小雪晴天,雨至年边。”湖北省的“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小雪节气农谚节到小雪天降雪,农夫此刻不能歇。

继续浇灌冬小麦,地未封牢能耕掘。

大白菜要抓紧砍,菠菜小葱风障遮,

大小冬棚精细管,现蕾开花把果结。

冬季积肥要开展,地壮粮丰囤加茓。

植树造林继续搞,果树抓紧来剪截。

牛驴骡马喂养好,冬季不能把膘跌。

农家副业要大搞,就地取材用不竭,

油房粉房豆腐房,赚钱养猪庄稼邪(长),

苇蒲绵槐搞条编,技术简单容易学。

冬至的天气谚语 篇7

1、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2、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3、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4、晴冬至,年必雨。(鄂)

5、 冬至晴,春节阴。(辽)

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9、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10、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11、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12、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1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4、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15、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16、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17、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18、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19、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20、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21、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22、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23、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24、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25、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26、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27、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28、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29、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30、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冬至的天气谚语 篇8

1、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2、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3、冬天把粪攒,来年好种田。

4、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5、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6、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7、雪落有晴天。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8、冬天不护树,栽上保不住。

9、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10、下雪不冷化雪冷。

11、雨夹雪,落勿歇。

12、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

13、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14、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5、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16、一年雨水看冬至。

17、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18、霜前冷,雪后寒。

19、大寒小寒要春梅。

20、晴冬至,年必雨。

21、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22、牛羊啃一层,最少减一成。

23、光会用,不会修,到老是个离八头。

24、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25、大雪封地一薄层,拖拉机还能把地耕。

26、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27、大雾可是三,过八天,十八不下一冬干。

28、冬至无雨一冬晴。

29、冬至有霜年有雪。

30、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

冬至天气的谚语 篇9

1、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2、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3、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4、晴冬至,年必雨。(鄂)

5、冬至晴,春节阴。(辽)

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7、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9、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1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10

立冬:万物收藏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便踩着厚厚的落叶来了。

我国古时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还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气候特点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智慧民谚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人们认为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所以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补冬,补嘴空“;”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等民谚。

但要提醒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说起立冬饺子,其实有一个历史典故: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在路上见许多百姓由于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然后捞出来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样的面皮里再下锅煮,发放给老百姓喝。这就是立冬饺子的来历。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

立冬常常被视为冬天的开始。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这个冬天的天气走向。比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意思就是说,立冬这一天晴朗的话,这个冬天将非常严寒;相反,如果这一天是阴天,则这一年的冬天不会太冷,会是个暖冬。类似的民谚还有”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等。

风俗习惯

迎冬礼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补冬”

闽南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在这一天,民众要为已经到来的寒冬作必须的准备,要为身体补充新的能量,以期顺利度过整个冬季。因此,立冬日民众要进食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牛羊、鱼鳖等等,而且往往和着中药“四物”(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一起烹炖,增强药补的效用。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和大年三十吃饺子。因为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交”子之时要吃饺子。天津最有特点的就是倭瓜饺子。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与大白菜不同,与夏天的倭瓜也不同,还要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养生之道

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同时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

1. 多喝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利尿排毒、消除废物。

2.户外活动

冬季养生要适当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锻炼时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 保证睡眠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4. 进补养肾

冬天是“闭藏”的季节。中医讲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阳气偏虚的人,可以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以选鹅肉、鸭肉、乌鸡等。

5. 护脚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可以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6. 晨起服热粥

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可选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

7. 开窗通风

冬天门窗紧闭,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会出现头晕,胸闷,所以要多通风,最好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小雪:地寒未甚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气候特点

气温继续走低

到了小雪节气,华北地区开始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降到0℃以下。

此时南方的天气潮湿而阴冷,让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不适应。北方的冬天气温虽然经常在零度以下,且通常伴随着呼啸的狂风,可即便气温再低,只要看到太阳,就像倾刻间触到暖意,此时北方陆续开始供暖,不管外面多么天寒地冻、风吹雪飘,屋里总是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智慧民谚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小雪节气期间,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地区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较少的时期,小雪的到来意义非同小可。根据天气指导农业生产的民谚有很多,例如河北有“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说的是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有望给来年带来丰收。江苏有民谚“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

小雪晴天,雨至年边

在民间,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的民谚也有不少,例如湖南的“小雪晴天,雨至年边”;浙江的“小雪无云大旱”;湖北的“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风俗习惯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节,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民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养生之道

防感冒

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生活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外出要注意增加衣物,防止感冒的发生。

清内火

在小雪节气里,室内开始供暖,容易生“内火”,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干燥等。此时宜少吃辛辣食物,在室内不宜穿太多。

冬至天气谚语范文 篇11

1、冬至下雨,在我国谚语中有许多说法,而提到最多的则是“冬至晴,新年雨”、“冬至晴,春节阴”、“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2、意思是指,每年十二月底的冬至这天晴天,那么来年的春节都会阴雨天,甚至下雪,而整年都会阴雨较多。

3、这些说法主要来源于我国流传下的谚语,是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天气情况变幻莫测,因此大家也无需过多担心。

(来源:文章屋网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