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蚂蚁背田螺 - 假充大头鬼
蚂蚁嘴碾盘 - 嘴上的劲
蚂蚁爬扫帚 - 条条是路
蚂蚁关在鸟笼里 - 门道很多
蚂蚁讲话 - 碰头
蚂蚁尿书本 - 识(显)字不多
蚂蚁搬磨盘 - 枉费心机
蚂蚁脖子戳一刀 - 不是出血的筒子
蚂蚁拖耗子 - 心有佘而力不足
蚂蚁搬家 - 大家动口
蚂蚁拾虫了 - 个个使劲
蚂蚁背螳螂 - 肩负重任
蚂蚁头上砍一刀 - 没血肉
蚂蚁吃萤火虫 - 亮在肚里
蚂蚁戴谷壳 - 好大的脸皮
蚂蚁搬泰山 - 下了狠心
蚂蚁扛大树 - 不自量
蚂蚁头上戴斗笠 - 乱扣帽子
蚂蚁碰上鸡 - 活该
蚂蚱上豆架 - 借大架子吓人
蚂蚱驮砖头 - 吃不住劲
蚂蚱斗公鸡 - 自不量力
蚂蚱打喷嚏 - 满口青草气
蚂蚱上豆架 - 小东西借大架子吓子
蚂蝗的身子 - 软骨头
蚂蝗见血 - 叮(盯)住不放(比喻集中视力看)
蚂蚁挡道儿 - 颠不翻车(比喻无关大局)
蚂蚁抓上牛有尖 - 自以为上了高山
蚂蚁讲话 - 碰头(比喻见面、相遇)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歇后语:热锅上的蚂蚁
答案:团团转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与“热锅上蝼蚁”同义)
【出处】《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一天,赵温就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茶饭无心,坐立不定。”
热锅上的蚂蚁歇后语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意思: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关于“蚂蚁”的歇后语:
关于“蚂蚁”的歇后语:
蚂蚁讲话——碰头(比喻见面、相遇)
蚂蚁搬家——不是凤,就是雨(比喻事先有了预兆)
蚂蚱上豆架——小东西借大架吓人
蚂蚁看天——不知高低
蚂蚁爬树——路子乡
蚂蚁喝水——点滴就够啦
蚂蚁下塘——不知深浅
蚂蚁进牢房——自有出入
蚂蚁头上砍一刀——没血肉
蚂蚁吃萤火虫——亮在肚里
蚂蚁戴谷壳——好大的脸皮
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
蚂蚁扛大树——不自量
蚂蚁头上戴斗笠——乱扣帽子
蚂蚁碰上鸡——活该
蚂蚱上豆架——借大架子吓人
蚂蚱驮砖头——吃不住劲
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
蚂蚱打喷嚏——满口青草气
蚂蚱上豆架——小东西借大架子吓子
蚂蝗的身子——软骨头
蚂蝗见血——叮(盯)住不放(比喻集中视力看)
蚂蚁挡道儿——颠不翻车(比喻无关大局)
蚂蚁背田螺——假充大头鬼
蚂蚁嘴碾盘——嘴上的劲
蚂蚁爬扫帚——条条是路
蚂蚁关在鸟笼里——门道很多
蚂蚁讲话——碰头
蚂蚁尿书本——识(显)字不多
蚂蚁搬磨盘——枉费心机
蚂蚁脖子戳一刀——不是出血的筒子
蚂蚁拖耗子——心有佘而力不足
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蚂蚁拾虫了——个个使劲
蚂蚁背螳螂——肩负重任
蚂蚁抓上牛有尖——自以为上了高山热锅上的黄豆——熟了就蹦;蹦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