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故事(最新7篇)

有许多故事能用谚语或者成语来表达。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歇后语的故事(最新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篇1

1、从前,有一个富人,他家里有一个非常大的仓库。可看守仓库的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有人劝富人换两个人,可是富人没有答应。

2、有一天晚上,有小偷潜入了富人的仓库,准备偷东西。小偷在仓库里面翻来覆去地找值钱的东西。

3、小偷翻动东西的声音让哑巴听见了,可是他不能说话,就做手势告诉聋子,仓库里有小偷。可是,聋子因为听不见声音,并没有理会。

4、哑巴见聋子没有反应,索性也不管了。结果,小偷把仓库里值钱的东西都偷光了。

5、第二天,富人看到仓库里的东西被偷光了,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

小贴士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伸出一个歇后语,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比喻对某一件事漠不关心。

张果老倒骑毛驴——往后看 篇2

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本是一个穷赶脚,常年赶着驴子,帮人运点货物,日子过得很艰难。有一天中午时分,他赶着小毛驴来到一座破庙前,正饿得肚子咕咕叫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异常的香气。他环顾四周,空荡荡的,眼前只有一座破庙,很明显,香气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他把毛驴拴在庙门前的一棵小树上,推开虚掩着的庙门,走了进去。

进去一看,张果老一下子愣住了:一向无人的破庙里,竟然支了一口大锅,那灶膛里架着劈柴烧得正旺。他掀开锅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锅炖得滚烂喷香的肥肉。他十分惊奇,四下瞧瞧,没有人,他猜想是神仙显灵了。要不,谁会在这破庙里专门为他准备一锅肥肉汤呢?他尝了一口汤,味道出奇鲜美,他分不出锅里到底煮的是什么肉,反正是他从来没吃过的。庙里没有碗筷,他就从门外的小树上册了根树枝当筷子吃起来。

这锅肥肉汤不是神仙显灵,而另有一番来历。

离这庙不远处,有座学馆,里面有一个性情孤僻古怪的教书先生。他成天修身养性,想有朝一日升天成仙。有一天,他从一个学生口中听到个消息,说是在离学馆不远的荒坡地里,经常有一个光屁股的自胖胖的小孩出来玩耍,不知是哪家的孩子,也不知道回家。先生一听,心中暗喜,他断定这个孩子是一支成了精的何首乌,一定要想法得到这件宝贝。

他买来了一扎红丝线和一根绣花针,把丝线的一头穿在针上交学生带着,让学生同那个小孩玩时把针扎在他身上。学生照老师的话做了。这位先生顺着红丝线一直找到了这东西生长的地方,刚好在这座破庙后的地里。他趁没人的时候,从很深的地下挖出了一棵长得肥肥胖胖的何首乌。他怕走露了风声,便没有敢拿回学馆去,就在破庙里支起锅,想独个吃了完事。没想到在他煮熟了何首乌,回去拿碗筷的时候,前庄却来了个家中办喜事的朋友硬拉他去写对联,写好了对联又留他吃喜酒。就这样,时间一拖再拖,炖得烂熟的一锅鲜肉鲜汤却没能吃上。

这位先生急得抓耳挠腮,张果老却吃得满嘴流油。他吃饱了还没吃完,就将剩下的喂了小毛驴。

张果老吃罢肉,喝罢汤,心中美滋滋的,正要坐下来抽袋烟,却一眼看见有个人慌慌张张地朝他走来。“不好,八成这锅肉是他炖的!”张果老忙站起身,解开驴绳,两眼盯着来人,屁股一抬倒坐在驴背上,“得儿—嘟!”接着一个响鞭,驴儿四蹄嗒嗒,飞快地跑起来。他两眼眨也不眨,直盯着那个人,生怕他追上来。就在这快跑之中,仙药已经生效,那驴儿也因喝了仙汤,四蹄离开地面,腾云驾雾似的飞了起来。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只觉得身轻似燕,行若疾风流水,越飞越远,越升越高。破庙和那个追来的人早已看不见了。

随着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故事广为流传,便有了“张果老倒骑毛驴—往后看”的歇后语。

有趣的歇后语故事 篇3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随从们说:“天鹅已经飞走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释义: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歇后语的故事 篇4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miǎn)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zhóu)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问题补充:《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仙过海——各显神通 篇5

简介

宋朝初年,东海一带,瘟疫肆虐,民不聊生。

汉钟离和铁拐李两人不约而遇,为拯救苍生百姓,两人遂决定往东海之东的药岛采药。

岂料事与愿违,跟两仙数有嫌隙的花龙太子,花龙太子与两人发生争执,后铁拐李因急愤将花龙打成重伤。

东海龙王因花龙受伤,又和玉帝有言在先(三百年内,众仙不得踏入东海)。

便告上天庭,后东海龙王因不满玉帝裁决,誓言封锁东海,不论仙凡两界,无人可达东海之东的药岛。

太白金星概言一切都是千百年来种下的因果,只有八仙俱全,方能安然过海,玉帝遂遣汉钟离和铁拐李两仙下凡,找寻尚未成仙的其余六仙,合八仙之力,渡过东海,采药以济苍生。

两仙苦恼人海茫茫,如何找寻其余六仙,太白金星送予八粒小石和一首绝诗作为指引。

在凡间几经艰辛寻觅,终发现韩湘子、何晓云俱是要找的人物。

奈何韩湘子厌恶神仙之说,再加上自己深爱的何晓云为成仙挥剑斩情丝,韩湘子气愤不已,留书出走,扬言自寻短见。

韩湘子投海自尽时,幸得龙女艳彩公主所救。

何晓云却为让百姓摆脱蜥蜴精,在成仙之时,牺牲自己。

幸得太白星君相救和白牡丹的帮助,得以还阳并成仙。

艳彩惊悉眼前爱郎韩湘子竟 是日后八仙之一,花龙遂迫艳彩将之击杀,艳彩始终不忍下手反而处处维护湘子。

花龙便诱惑失恋的韩湘子吸食五石散,幸得艳彩的不懈努力使之脱离五石散,与此同时,何晓云等人在追寻韩湘子途中与素有冤仇的花龙大打出手,却被花龙告知艳彩乃是龙女。

梦魔为考验韩湘子能否脱离痛苦,却让韩湘子、艳彩入梦,此时晓云等人赶到,花龙却担心艳彩,一同入梦。

韩湘子在梦中,却真的爱上了艳彩,却被告知艳彩乃龙女,但韩湘子坚定不移,不管艳彩是仙是妖,也决不放弃。

艳彩深知两人难逃龙王之毒手,便假装被龙王抓去并留下书信让韩湘子成仙,韩湘子救艳彩心切遂答允归八仙行列。

在汉钟离晓云外出寻觅湘子时,白牡丹受黄蜴控制,吸人精气,四处害人。

吕岩此时却一心想娶白牡丹为妻,成婚当晚,白牡丹又想害人,吕岩阻止,白牡丹为不伤自己心爱的人,抽出自己的脊骨,让吕岩用其杀了她,吕岩不依,白牡丹便自杀了。

吕岩十分痛苦,成天借酒消愁。

四仙回来,偶然发现吕岩也是八仙之一,吕岩又因丧妻同意成仙,却用法力四处伤人。

汉钟离、铁拐李恰巧遇见因犯天条而逃下凡的小芯,便与小芯施计让吕岩放下对白牡丹的爱,吕岩终于成仙。

太白金星提示另一仙叫“曹国舅”,于是湘子自动请缨上京寻找。

经过连番寻觅却无所得,只得住在昔日同窗刑部员外郎曹景休家。

曹景休之妹曹雅兰被微服的'皇上看中,进宫为妃,曹景休成为国舅。

花龙却利用小芯加害曹景休,让曹景休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母亲和弟弟,幸得八仙点化。

曹国舅因解除了自己对母亲和弟弟的业障而成仙。

为了寻找剩余的两仙,在京城之中,发现张果与蓝采和师徒,张果利用幻术使百姓都确定张果是大罗金仙转世,其实张果只是神棍,后经六仙辛苦考证,张果之徒,男扮女装的蓝采和实为八仙之一。

蓝采和成仙,却牺牲了蓝采和的爱人罗美卿和误以为蓝采和是女子的树妖柳三郎。

而张果所拥有的八仙法器,为花龙所给。

只为阻止八仙归位,张果并非八仙之一。

韩湘子终于找到以教习女官身份呆在皇宫的艳彩,正当两人准备双宿双栖时被龙王捉去,龙王假装放了两人,实则为对付八仙,湘子与艳彩终于在一起。

湘子却不知是艳彩与玉帝立下誓言才能被准许二人单独相处半月。

湘子在艳彩的帮助下谱出传世乐曲,艳彩却因为期限已到不得不离开湘子。

正当艳彩准备离去时,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不得不违背和玉帝的誓言投奔东海龙王,龙王将艳彩困于龙穴。

湘子为救艳彩,也去了东海龙穴。

此时众仙循着女娲洞天的线索,认定敌人——花龙太子就是名符其实的张果老,花龙当然不肯接受。

因为向来事父至孝的花龙,实在不忍倒戈相向。

此一秘密终为东海龙王知悉,东海龙 王为了自身利益,伺机诱杀花龙,正当花龙命悬一线之际,小芯毁去元神拼死相救,花龙终于大彻大悟,加入八仙。

张果为了帮助八仙,顶替了去东海龙穴的韩湘子,面见玉帝。

八仙准备渡海,张果由于龙王的阻挠而牺牲。

危急时刻,湘子出现与龙王斗法,与艳彩一起用谱写的乐曲为龙王化解戾气。

不料艳彩为救湘子肉身被龙王震碎,艳彩弥留之时,劝说韩湘子抛开儿女私情,专心济世,普渡众生,韩湘子含泪应允。

龙王不甘被打败与八仙斗法,此时佛祖出现,龙王终于大彻大悟,而八仙亦真正踏上征途。

东海之上,波涛汹涌,八仙分别各显神通,将自己的神兵法宝投进海中,瞬间波浪平息,八仙安然渡过东海采药。

觅得仙草,八仙以之炼成丹药,普渡众生,瘟疫消弭,凡间得以回复正常,张果也因助八仙有功被准许还阳,艳彩却在美梦中永远地离开了湘子。

八仙正式位列仙班,共襄济世之善举。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篇6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她死了丈夫,又无儿子,饱经忧患,先靠两亩薄田度日,后被女婿接来过活。女婿家贫,刘姥姥便打算进荣国府拉拉宗族关系。

这一天,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靠着陪房周瑞家的引荐,第一次进了荣国府,见到了凤姐,得到了二十两银子的赏赐。

第二年秋天,刘姥姥摘了些新鲜的菜蔬瓜果,仍带着板儿,又进了荣国府。贾母见了很高兴,就留她住两天,打算让她到大观园去玩玩。凤姐见贾母喜欢,便随即说了些表示欢迎的话。

第二天,贾母便带着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说要给刘姥姥打扮一番,就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给她插了一头,逗得众人一阵大笑。

说话间,已来到沁芳亭上,刘姥姥一看,这个园子真比画上的还强十倍。歇了歇,贾母领着刘姥姥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地上苍苔布满,中间一条石子雨路。刘姥姥让出来给贾母众人走,自己走泥地。一不小心,她跌了一跤,引得众人拍手大笑。众人坐了一会儿,才离开潇湘馆。贾母领着刘姥姥坐了会儿船,凤姐等人便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在晓翠堂上摆开桌案,准备吃午饭了。在鸳鸯的提议下,凤姐想在午宴上让刘姥姥出出洋相。二人便如此这般地商议了一番。

正说着,贾母带着刘姥姥来了,各自随便坐下。这时,鸳鸯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一番话。

刘姥姥人席后,拿起一双沉甸甸的筷子,很不合手,她说:“这个叉巴子,比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它?”说得众人都笑了。随后,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来,凤姐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说了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着腮帮子,一声不语。众人先是一怔,随后一想,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刘姥姥喝了一口酒,又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刘姥姥伸筷子去夹,好容易夹起一个,才伸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刘姥姥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拾,早有下人拾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有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她取笑。

接着,刘姥姥说自己手脚粗,喝了酒怕失手打了酒杯,想要个木头的来用。谁知拿来的是大大小小的一套,要吃就得吃一遍。刘姥姥不敢用,说还是用小杯吃吧。她吃酒时,凤姐夹茄子喂她。她一吃,大吃一惊,因为味道与她平日在家吃的不同,原来是用鸡配着烧的。这顿饭吃得刘姥姥洋相百出,也逗得众人大笑不已。

过了一会儿,酒席散了,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门前树下,告诉她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石,刘姥姥看得出神,眼花缭乱。

又游了一会儿,贾母到稻香村歇息了,鸳鸯带着刘姥姥逛,众人也都跟着取笑。她们来到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时,刘姥姥惊叫一声,“哎呀,这里还有大庙呢!”说着,便趴下磕头。又是一阵笑声。

突然间,刘姥姥肚里一阵乱响,就要拉肚子了。她要了两张纸,急忙去找茅厕。从茅厕出来,迷了方向,只得顺着一条十字路慢慢往前走。走着走着,见迎面有一个满脸笑容的女孩子。刘姥姥忙笑着与她讲话,又伸手去拉她的手。谁知这是一幅画儿。刘姥姥叹了两声,一转身,见有个小门。她掀帘进去,只见一个老婆子也从外面迎着进来。刘姥姥怎么动作,她也怎么动作。原来刘姥姥迎面见到的是个穿衣镜。镜子后面,有个小门。刘姥姥进门,忽见有一幅精致的床帐,她又惊又喜,想坐在床上歇歇。但身不由己,一歪身就睡着了,直到袭人来到这里找到她,才把她叫醒。这时,刘姥姥才知道原来她睡的床是宝二爷的!她吓得不敢出声。随后,袭人带着她来到稻香村,与贾母一起吃了晚饭。

第二天,刘姥姥向凤姐告辞,准备回家。临走,大伙给了她许多东西,足足堆了半炕。

后来,根据“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段故事,便有了歇后语“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

有趣的歇后语故事 篇7

武大郎开店

“武大郎开店”即是其一,它的意思是“不请高人”。武大是人人皆知的《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他是好汉武松的哥哥,既无武松的能耐,也无弟弟的'高大英俊,而是个五短身材又丑又矮的卖烧饼的一介凡夫。当然,武大郎在小说中并没开什么店铺,只是人们以其个子极矮的特征,造出一些词语罢了。

人们用“武大郎开店——不请高人”,讥讽主掌人事者或公司老板,不请能力、水平高于自己的人参与工作。细想一下,社会上用“武大郎开店”的方式经营的人,还确实不少呢! 香港某大学想请一位朋友面试,本来谈好,要介绍一位学识渊博,北京人士,去教普通话实用课程的老师。结果,却因为应试者资历高,是内地某大学任教多年的专才而落败,因为可能超过了该校原来任教的不少教师的水平。他们宁肯请些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工作,免得高人抢自己的饭碗! 有位公司老板如出一辙,他招聘的内部条件是不要“高人”,原因是以前请了有才学之人却“不听话”,于是出结论是“奴才”比“专才”好用!活脱脱一副武大郎开店的架式。 社会要前进,事业要发展。“武大郎开店”的思想会妨碍社会进步,使事业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蒙受损失!要想改变“武大郎开店——不请高人”的短视行为,关键是老板和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自己不做武大郎才是正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