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导读:包藏祸心,指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语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时期,楚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郑国国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将军公子围,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不料,楚国却想利用公子围到郑国迎亲的机会,带兵前往一举吞并郑国。
到了迎亲那天,公子围驾起战车,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直奔郑国而来。
然而,楚国的险恶用心被郑国的子产识破了。子产派子羽出城婉言辞谢,说:“我们郑国都城很小,你们来迎亲的人太多,实在容纳不下,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
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应说:“婚礼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举行!你们不让我们进城,岂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话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于你们郑国吗?而且,这还会使我们的公子围犯下欺骗祖先之罪。公子围在离开楚国时,还到祖庙恭敬地祭告祖先呢!如果按你们说的做,他恐怕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
子羽见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小,不算错;但是,如果因为国家小,希望仰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就是大错了。郑国同你们楚国联姻,是想倚靠你们大国,可是你们却心怀鬼胎暗取我国,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但让楚兵垂下箭囊,以作让步。
子产和子羽见公子围已经承诺不带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围进城迎亲的要求。
公子围在城中举行婚礼后,不久便带着新娘子回到了楚国。
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大河蚌慢慢地爬上了河滩,张开自己的两扇椭圆形的甲壳晒太阳。它感到很舒服,悠闲自在。
在离这里不远的水草中,又一只大鹬鸟,正迈着两条又长又细的腿,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在细心地寻找鱼虫。忽然,它看见河滩上那只张着大口的河蚌。河蚌那鲜嫩,肥美地肉吸引着它,这是多么好吃的美食啊。
鹬鸟悄悄地走去,伸出了它的大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河蚌突然受到了袭击,急忙将坚硬的甲壳闭合,甲壳像把钳子似的紧紧夹住鹬的长嘴巴。鹬鸟用尽全身力气想拉出蚌肉来。河蚌却死死地夹住鹬的长嘴巴。就这样,鹬蚌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相持不下,双方争吵起来。鹬鸟威胁河蚌说:"你若不张开甲壳,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会被晒死在这里的,赶快张开甲壳吧!"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就是不张开甲壳,我把你狠狠地夹住,你今天拔不出来,明天也拔不出来,你非憋死在这河滩上。"
鹬鸟和河蚌互不相让,死死地纠缠在一起。
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河滩路过,看见鹬蚌相争,没有费多大力气,把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走了。
寓意: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鹬蚌相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词语释义】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这则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2、定语;含贬义,是指一方和另一方的争执使得两边都不得力。
【成语典故】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肉吃了。’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它们互不相让,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反义词】
相得益彰、同舟共济、和衷共济、相辅相成
【近义词】
鱼死网破、鹬蚌相危
【词语造句】
1、由于兄弟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併购的结局。
2、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结果最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
3、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4、这次选战在党内不同派系鹬蚌相争之下,终于让对手平白地坐收渔翁之利。
5、鹬蚌相争的结果,必然两败俱伤,与其让人坐收渔利,我们还是各退一步吧!
6、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就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
7、他是一个阴险的人,他想看到两个对手鹬蚌相争,自己得利。
8、小明和小红吵架,于是她们打了架,让小兰看见了去告诉老师。这真是鹬蚌相争啊!
9、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鹬蚌相争,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
10、我们都听说过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1、今年夏天,电器业者鹬蚌相争,降价促销,消费者成了最大的赢家。
12、国共内战,那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13、如果你们鹬蚌相争,只会让他人受益。
[鹬蚌相争的意思是什么_成语的解释及典故]
1、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2、他们是想鹬蚌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3、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先哲明训,足资做惕。
4、"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事经常发生。
5、龙溪心中暗暗窃喜,鹬蚌相争,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6、到时候他们两家鹬蚌相争,自家与赵雷的清风寨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7、倒是说不定可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8、赵阳心中紧张略减,看着由远及近的'红光中逐渐出现了一个阴柔俊朗的男子,暗自思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看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成了江湖上所有人达成的共识,谁都怕这时候,打进去,如果鹰三和周大虎再联手,给他们反咬一口,那滋味谁都不好受。
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混沌钟第一章。
11、这都是为了我们以后的发展,况且这次鹬蚌相争的计谋还算成功,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12、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么?好徒儿下来吧!
13、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4、兽魂堂和麒麟会一开战,两者鹬蚌相争,我们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你觉得怎么样?
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小说:在大山深处。
16、与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给其他人做了嫁衣,还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17、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和河滩过,看见鹬蚌相争,没有费多大力气,把它们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回家了。
1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更求月票。
19、第四十二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0、打定了主意,从暗坑中一跃而出,直接奔向了刚才打斗的地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1、金彪晚上睡觉都在偷乐,明天一战,不管是谁赢谁输,反正他都不会有丝毫损失,说不定最后鹬蚌相争,他还能坐收渔翁之利呢。
2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23、既然如此,一只妖兽断然不是这黑纹魔虎的对手,()那就让这些妖兽一同出手,对付这黒纹魔虎,它们鹬蚌相争,他苏晨便坐收渔翁之利。
24、斗吧,斗吧,斗的越狠我越开心,鹬蚌相争,只能让我这渔翁得利。
25、但对于购房者来讲,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6、而且,在某种层面上来说,美国在其中扮演着相似的从鹬蚌相争中获利的“渔翁”角色。
27、原先打算让冷笑天和燕少宇两个人鹬蚌相争,自己作壁上观,最后自然可以渔翁得利。
28、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好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
2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我还是知道的,不过你就不怕他们把boss给杀了?
30、一边倒的淮南之役令突厥必须尽快巩固与强邻的同盟关系,当初隔岸观火看周齐两国鹬蚌相争从中渔利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树上一跃而下,天辰横剑而走,缓步接近那淬心草所在。
32、才不至于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一只大蚌慢慢爬上河滩,展开两扇甲壳,十分惬意地晒着太阳。
这时候,从空中沿河飞来一只鹬鸟,它看见河蚌裸露出肥白的身体,又馋又喜,用长而尖的嘴猛地啄去。
大蚌吃了一惊,“啪”地一声合拢甲壳,便像铁钳一样,紧紧地钳住了鹬的尖嘴巴。
鹬死死地拉着蚌肉,蚌想回到河里去,却无法脱身;蚌紧紧地钳着鹬嘴,鹬鸟想拔出嘴飞走,可是使出全身力气也拔不
出来。它俩谁也不肯让谁。鹬发怒地威胁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在河滩上!哼,等着瞧吧!”
蚌也不甘示弱地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会饿死在这里!你等着看吧!”
鹬蚌越吵越厉害,相持不下,越钳越紧,争得精疲力竭。
这时,有个渔翁提着鱼网沿河走来,看见鹬蚌相持不下,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塞进鱼篓里,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做成了一顿美餐。
【哲理启示】:
大敌当前,内部斗争应该让位于敌我斗争,只有相互容让,一致对外,才能保存自己,克敌制胜。局部的利益要服从全局的利益,小利益要服从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