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而虞、虢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他们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处的十分和睦。
【注音】píng tóu pǐn zú
【典故】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个好颜色,那个好太度,评头品足,少不免要乱哦几句诗出来了。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
【释义】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乱发议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评头论足、品头评足、说长道短
【反义词】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同韵词】贞不绝俗、无妄之福、高世骇俗、遗风馀俗、贩夫走卒、宿学旧儒、烟波钓徒、江左夷吾、略识之无、发隐摘伏、......
【谜语】鞋帽讲究
【邂逅语】瞧着鲁班刻凤凰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班要雕刻一只凤凰,周围很多人前去围观,不一会,凤凰的头刻出来了,人们开始议论纷纷,有说像仙鹤的,有说像老鹰的',有说像野鸭子的。待凤凰全部雕刻出来后,人们纷纷赞美鲁班是如何神奇,刻得多么好
【成语举例】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评头品足。
【成语造举】
◎ 过多地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
◎ 他们倒什么也没问,又去看我那包里的早年照片,很有兴趣地评头品足,甚至连穿旗袍都说是怪模怪样的奇装异服。
◎ 苏娅的手袋就装着一册新诗集《疯狂的竖琴》清样,自然不愿掏出来让此人评头品足,只说:"不过你最好别读,太看得起我,我可能会受宠若惊。"
成语解释: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成语繁体:捨我其誰
成语简拼:SWQS
成语注音:ㄕㄜˇ ㄨㄛˇ ㄑ一ˊ ㄕㄨㄟ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舍我其谁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敢于担当。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非我莫属、舍我复谁
成语例子:我嫡孙也,欲立太子,舍我其谁!(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英语翻译:If I can't do it, who can?
成语谜语:哪一个是舒淇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 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注音】wěi shēng bào zhù
【出处】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盗跖》
【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死板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尾生丧身
【同韵词】苍黄翻覆、金玉货赂、云趋鹜赴、獐头鼠目、星罗云布、拿糖作醋、本相毕露、堕甑不顾、不食周粟、危邦不入。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成语举例】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清孙枝蔚《<甲申述忧>序》:「何况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息息相关 [ xī xī xiāng guān ]
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息息:每一次的呼吸。关:关连。
生死相依 [ shēng sǐ xiāng yī ]
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休戚相关 [ xiū qī xiāng guān ]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喜悦。戚:悲伤。
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吴、蜀唇齿相依。” 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殃及池鱼 [ yāng jí chí yú ]
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荣辱与共 [ róng rǔ yǔ gòng ]
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互为表里 [ hù wéi biǎo lǐ ]
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辅车相依 [ fǔ chē xiāng yī ]
颊骨同牙床互 相依靠。比喻存亡相依,关系极其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辅:颊骨。车:下牙床。
唇揭齿寒 [ chún jiē chǐ hán ]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同“唇亡齿寒”。
巢倾卵破 [ cháo qīng luǎn pò ]
比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以喻整体被毁,其中的个别也不可能幸存。
巢毁卵破 [ cháo huǐ luǎn pò ]
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拼音】guàn shān dài lì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时,东海有大鳌能顶着蓬莱仙山到沧海到处游玩,这事传到一群红蚂蚁那里,他们非常惊奇,相约到东海边去观摩。在东海边见到海中的蓬莱仙山时隐时现,时而东时而西。蚂蚁见后觉得没有什么神奇的,说与他们头顶饭粒没有什么差别。
【典故】《文艺类聚》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卷九七引《苻子》
【释义】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押韵词】胡天胡地、客客气气、脚不沾地、橐驼之技、美人计、标同伐异、源殊派异、浩然之气、鸿都买第、肆行无忌、......
巢毁卵破、 巢倾卵破、 休戚相关、 唇齿相依、 息息相关、 互为表里、 互相关注、 唇揭齿寒
【成语名字】
贼头贼脑
【汉语拼音】
zéi tóu zéi nǎo
【近义词】:
贼眉鼠眼、贼头鼠脑
【反义词】:
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
1、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他们大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2、清·李渔《玉搔头·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3、胡奇《琴声响叮咚》:“他同几十年前一样,瘦得像一只贼头贼脑的猴儿。”
【成语解释】
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贼头贼脑造句】
我们不出声,等了好几分钟,终于见到小刺猬贼头贼脑地伸出了一个尖尖的小脑袋,两只小眼睛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确定安全后,又开始蠕动起来。
【贼头贼脑的`成语故事】
《镜花缘》第十四回:那日到了无肠国,唐敖意欲上去。多九公道:“此地并无可观。兼之今日风顺,船行甚快,莫若赶到元股、深目等国,冉去望望罢。”唐敖道:“如此,遵命。但小弟向闻无肠之人,食物皆直通过,此事可确?”多几公道:“老夫当日也因此说,费了许多工夫,方知其详。原来他们未曾吃物,先找大解之处;若吃过再去大解,就如饮酒太过一般,登时下面就要还席。问其所以,才知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唐敖道:“即不停留,自然不能充饥,吃他何用?”
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在强敌面前,毗邻的小国总是结成联盟,互相支持,以求生存,因为他们懂得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
依战略形势来看,这两国有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隔岸观火,势不两立,同床异梦,水火不容,素昧平生
晋侯再次向虞国借道去征伐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处在虞国的外面。虢国如果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有言:‘辅车(颊骨与牙床)相依,唇亡齿寒’,所指的就是虞国和虢国之间的相依关系。”结果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劝告,晋国在灭了虢国后,顺便也灭了虞国。
【成语名字】耳满鼻满
【汉语拼音】ěr mǎn bí mǎn
【近义词】:滔滔不绝 、喋喋不休
【反义词】:缄口不言、罕言寡语、守口如瓶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
【成语解释】满耳朵满鼻子。谓闻之熟极。
【耳满鼻满造句】这件事情已经被大家说的耳满鼻满,却还没有办好。
【耳满鼻满的成语故事】
《救风尘》第三折:(周)然你你你那耳根。当初破亲也是你来。关了店门。则打这小闲。(小闲)你休要打我。俺姐姐将着锦绣衣服。一房一卧来嫁你。你到打我。(旦)周舍。你坐的。你听我说。你在南京时。人说个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自见了你呵。我不茶不饭。听的你娶了宋引章。我待嫁你。你却着我保亲。
山崩钟应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魏国大殿前的大钟无缘无故地自动大响,很多人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张华是怎么回事。张华告诉他们这是蜀郡发生地震或山崩引发钟的共振。为了验证这话,有人亲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典故】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
【释义】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近义词】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举例】偎红倚翠阳台下,阿母惊魂几欲飞,请看古来啮指感,山崩钟应尚无违。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十五回
齐桓公自从打退山戎,救了燕国,帮助鲁国平定了内乱以后,卫国又派使臣来拜见齐桓公,说北狄(北方游牧部族的总称)侵犯卫国,杀了国君卫懿(yì)公。
齐桓公派公子无亏为大将,带领人马到了卫国,立了新君卫文公。无亏留下三千齐兵,驻扎在卫国,防备北狄。他自己回国向父亲齐桓公禀(bǐng)报。
齐桓公说:“咱们是得好好地帮助卫国。”管仲说:“咱们不如替卫国砌城墙,便于他们防卫。”
齐桓公很赞成这个主意,约了别的几个国家,替卫国砌城墙,盖房子。这使得齐桓公的名声更大。接着他又派人朝拜周釐王,请周釐王派自己到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宣布新君的君位,并以周天子委派的名义召集别国诸侯会盟。列国诸侯不管愿意不愿意,凡是承认他是霸主的都向他进贡,听他的指挥。
在这以前,齐桓公就请周天子命他约会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各国派大将领兵由齐桓公统领去攻打楚国。楚成王说:“楚国和齐国相隔挺远,风马牛不相及,你为什么攻打我呢?”
齐桓公说:“我受王命而来,你不向周天子进贡滤酒用的茅草。”直到楚成王认错讲和,齐桓公才叫各国退兵。当时,齐、楚、晋、秦、吴、越是一等大国。承认齐桓公为霸主的宋、鲁、郑、卫都是二等大国,陈、曹是三等大国,只有许国是个小国,可见齐桓公的实力很强。齐桓公在位三十二年间,经历了四代周王,称霸后九次召集诸侯会盟。
后来,齐桓公老了。西方秦国(今陕西、甘肃的一部分)的国君秦穆(mù)公想乘机扩张势力,争做中原的霸主。秦穆公认为要做大事得有大批人才,他想尽办法满天下去搜罗。秦穆公与众不同的是,不重用本国的贵族。他怕本国贵族权大势大,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他宁可重用外来的人才。外来人才他们不像本国的豪门大族割据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威胁国君。
有个人物姓百里,名奚(xī).百里奚是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他的儿子叫孟明视,后来也是个出名的人物。百里奚在三十多岁娶妻生子后,离开虞国到齐国,但找不到出路,靠要饭过日子。后来四十多岁他到了宋国,碰见一个隐士叫蹇(jiǎn)叔,两人成了知心朋友,都想找一个出路,可是找不到主儿。没办法,百里奚打算回到虞国去。蹇叔说:“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倒是我的朋友,咱们不妨找找他去。”就这样,百里奚又回到了虞国。
蹇叔带着百里奚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要带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摇了摇头说:“虞君爱贪小便宜,不像有作为的人物。”于是,蹇叔就离开了百里奚。临别时他对百里奚说:“以后您要瞧我,就上鸣鹿村好了。”打这儿起,百里奚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了大夫。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爱贪小便宜。
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派使者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璧,作为礼物买通虞君说:“我们打算攻打虢(guó)国(又叫北虢,都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为行军方便,想跟您借一条道儿从您的国土过去。”
虞君瞧瞧手里的玉璧,又瞧瞧千里马,连连答应:“可以,可以!”
大夫宫之奇拦住他说:“不行!虢国跟虞国贴得那么近,好像嘴唇跟牙齿一样。俗语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这两个小国相帮相助,还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被晋国灭了,虞国也一定保不住。”
虞君说:“人家晋国送来了千里马和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准人家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还不好吗?”
百里奚拉住宫之奇退出来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带着家人跑了。
不久,晋献公派大将率领大军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回头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君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晋献公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不愿意做晋国的官。
后来,百里奚又被楚国抓去。秦穆公把这个当年帮人看牛的百里奚从楚国赎出来当了大。
“唇亡齿寒”的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一般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天上真的掉下馅饼时,也要看到馅饼背后潜藏的危险。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的。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都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解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学宋国农民的实践,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秩序,如果想要尽早完成它就破坏顺序,最后不但不能提前完成,而不是什么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