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8篇】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本文是敬业的小编沧海红颜帮家人们收集的8篇成语典故,仅供参考。

成语寓言故事 篇1

鞭长莫及的故事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割席分坐 篇2

汉朝时,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xīn)。他们感情很好,不仅在同一个地方读书,而且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到院子里锄草,忽然发现了一块金子。当时,管宁视若无睹,仍旧挥动锄头,而华歆却动心了,立刻拾起了金子,放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读书。忽然有坐着轿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了书本,跑出去看。管宁见华歆这样不专心,又羡慕做官的人,再加上发现他见到了金子动心的事,就坚决地割断了并坐在席子,把座位分开,面色严肃对对华歆说:“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后来人们常用“割席分坐”这个成语表示跟朋友绝交。

成语故事 篇3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个叫蒋兴哥的男子,娶了本县王公的女儿三巧儿,两人婚后十分恩爱。有一回蒋兴哥到外面去收账,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在家等啊等啊。心里很是焦急!于是就请算命先生算卦,算命先生说:“别急,你的丈夫过几天就会回家了。”三巧儿听了高兴万分。由于一心盼着丈夫回家,便每天出外翘首以盼,脖子都望酸了。

由于三巧儿长得漂亮,在外东张西望时惹来了一个叫陈生的外地人,他用银子收买了卖珠子的薛婆,让她帮忙引荐自己和三巧儿相识。薛婆收了陈生的银子便不时在三巧儿面前说陈生的好话,最终,陈生硬是从中作梗,拆散了蒋兴哥和三巧儿。一桩好姻缘就这么没有了。后来人们便用“东张西望”这个成语,来形容心神不宁地到处看。

经典成语故事 篇4

汉朝时,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国的发生战争。公元前68年,双方又发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占领了车师国,匈奴于是派骑兵袭击车师国。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

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因为如果仗着国家强大、人民众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就是骄横的,而骄横的一定会灭亡的。(原文是:‘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我们汉朝的应该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而不是骄横的啊!”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后来,人们便用“骄兵必败”来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必会打败仗。骄,骄横;兵,。

水滴石穿 篇5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条杀了小吏,这自然是滥用刑法。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成语故事 篇6

精彩的“成语故事大赛”开始了。

我们班上的小主持人谢雯琪走上讲台,宣布三(六)班“成语故事大赛”现在开始。接着,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参加。第一个上场的是肖涵,她讲得成语故事是《滥竽充数》,获得了满堂喝彩,她可是上一次的成语故事大王呀!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对李老师说:“我好紧张,心跳得好快。”老师鼓励我说:“离你上场还有很久,要好好做好准备哦!”我又温习了一下我的参赛成语,心想:“做好准备就一定会成功的!”好的成语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有的讲《拔苗助长》、有的讲《叶公好龙》、还有的讲《此地无银三百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波霄讲的故事,她轻松地走上讲台,有感情地讲故事,同学们都被吸引,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终于轮到我了,我鼓足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讲台,我讲的成语故事是《黔驴技穷》,不知不觉我投入到成语故事的角色里,讲得也很流利……

比赛结束后,评选结果出来了,我获得三等奖,但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能成为班上的“故事大王”!

黄袍加身 篇7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周恭帝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朝中大臣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yìn)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率军从汴(biàn)京出发。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

一直等到天色发白。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到了汴京,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朝中大臣范质、王溥找来,他们见到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吓得赶快下拜。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成语故事 篇8

欲盖弥彰这句成语是出自“左传”。欲是希望的意思;盖,是掩藏;弥,是更加;彰,是明显;“欲盖弥彰”是指一个人本来想隐藏事实,却反而张扬开来,更加明显。

春秋时代,邾国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将滥邑送给了鲁国,希望鲁国能给予他政治上的庇护。鲁国答应了,便在史册上将黑肱投奔鲁国的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义记载了下来。鲁国的正人君子看到了,就批评说:“一个人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污辱,叛国者,罪状永远出现在历史上,成为不义之人,万世万代都无法磨灭……有人想求名,但史册却不写他的名字;有人想隐藏自己的名字,史册反而将他的名字大书特书一番……。”上面这个故事的最后一节,原文是“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后来便成了“欲盖弥彰”这句成语。

这个故事是劝人不要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来,否则,即使是事后想掩饰,终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必将为人所唾弃。所以,好好的爱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让它受到半点的污渍,这正是我们做人应有的道理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