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岩盐、石膏、硫磺、蛇纹石、麦饭石、木玉石、碧玉等矿产。泰山及其周围,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已有40余种。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编辑阿青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2篇泰山的成语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安如泰山
【成语】:安如泰山
【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简拼】:arts
【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示例】: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
【近义词】: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反义词】: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堪一击
【语法】:作谓语、宾语;形容坚固不可摧毁
【英文】:as stable as Mount Tai
【成语故事】:西汉诸侯吴王刘濞对汉景帝的中央政权心怀不满,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诸侯的领地,导致刘濞联合楚等七国诸侯以“清君侧”名义举兵反叛。吴王府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劝谏,希望改变主意能使地位比泰山还要稳固
安如泰山 成语接龙
【顺接】:山上有山 山不厌高 山丘华屋 山丘零落 山中宰相 山中白云 山亏一篑 山亏一蒉
【顺接】:安于泰山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若泰山 拔地摇山 拔树撼山 百二关山 百二河山
【逆接】:变危为安 怖鸽获安 长治久安 踧踖不安 动荡不安 反侧自安 反侧获安 覆盂之安
【逆接】:安上治民 安不忘危 安不忘虞 安世默识 安之若命 安之若固 安之若素 安乐世界
泰山鸿毛
【成语】:泰山鸿毛
【拼音】:tài shān hóng máo
【简拼】:tshm
【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例】:因为这对她是无比重要的荣辱关头,错过这一刻,也许就死不成;就是死成了,~之间,评价大不相同。 高阳《清官册》第二章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
泰山鸿毛 成语接龙
【顺接】:毛举庶务 毛举瘢求 毛举糠秕 毛举细事 毛举细务 毛举细故 毛举缕析 毛发不 www.huzhidao.com 爽
【顺接】:爱惜羽毛 不拔一毛 不擒二毛 蚕丝牛毛 戴角披毛 得輶如毛 德輶如毛 多如牛毛
【逆接】:保盈持泰 持盈保泰 发迹变泰 国安民泰 民安国泰 否极生泰 否极而泰 否终则泰
【逆接】:泰山之安 泰山其頽 泰山其颓 泰山北斗 泰山压卵 泰山压顶 泰山可倚 泰山府君
泰山不让土壤
【词目】: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发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释义】: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出处】:战国时期李斯 《谏逐客书》
【易错】:易被误认为强大的势力不怕弱小的势力。
【成语故事】:秦始皇当政后,国家逐渐强大,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防止异国渗透,打算驱逐异国侨民。丞相李斯得知后犯颜直柬,上书说:泰山不让弃一粒土壤,才有如此顶天立地之大。江河对细流均吸纳归己,才有无底之深。作为一国之君,不拒绝任何黎民百姓的追随才昭示他的贤明大德。所以疆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分同族异国,只要归顺于我,都该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样天下太平,神灵也会降福于世,这才是以前三皇五帝无敌之所在。
李斯的观点打动了始皇,于是收回了逐客令,并从此广纳天下人才,终于统一了六国。
后来西汉文学家韩婴又根据李斯此论引申为“泰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可以成其大。
现在人们以“泰山不让土壤”或“泰山不让砾石”来告戒世人要虚怀若谷,容事容人,作泰山一样的谦谦君。
安如泰山
成语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成语安如泰山出处:
《汉书·枚乘传》载,枚乘给吴王刘濞上的谏书中,曾说过“安于泰山”这样的话。
枚乘,汉景帝时曾担任吴王的“郎中”。吴王刘濞对汉景帝刘启心怀不满,暗中联络楚王、赵王等阴谋反叛。枚乘不同意刘濞的谋反,便上书劝谏。
枚乘给刘濞的谏书中,有这样的一段: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要是能听取忠言,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倘若--定要照您所想的那样去做,那就“危于累卵,难于上天”;不过如能立即改变原来的主意。那就仍将“易于反拿,安于泰山”。现在您要想使您的一生,享受最大的幸福,造成很大的势力,但是您不想容易的办法,不用稳当的措施,却要冒险,自找困难,这是我实在替您担心和想不通的!
但是刘濞不听他的劝告,他就离开刘濞,投到梁孝王刘武那里去了。
泰山可倚
【注音】tài shān kě yǐ
【出处】人以国忠为泰山可倚,吾视之如冰山耳,若皎日既升,得无失所恃乎? 清·郑志鸿《常语寻源》卷下
【解释】有如泰山一样可以倚靠。形容有强有力的靠山。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反词】冰山难靠
【同韵词】同功一体、逆天悖理、顾大局,识大体、满城桃李、幺桃秾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刨根问底、诛锄异己、一举千里、甘言厚礼。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宠爱杨贵妃,她的族兄杨国忠被任命为宰相,官吏们纷纷投靠杨国忠。有人劝说陕西进士张彖去投靠杨国忠,张彖说:“杨国忠不是泰山可倚,只不过是一座冰山,总有一天会化掉的。”就去嵩山隐居了。
1、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2、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3、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4、河山带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5、斗重山齐:像北斗星一样令人敬仰,如泰山一样崇高。形容人德才兼备,享有很高的威望。
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7、三山五岳: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8、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9、一叶迷山:意指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0、泰山可倚:有如泰山一样可以倚靠。形容有强有力的靠山。
11、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12、泰山若厉:厉:“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样大。比喻时间久远。
13、山颓木坏:山: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14、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15、笃定泰山: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16、稳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17、久仰山斗:山:指泰山;斗:指北斗。长期地敬仰某人,如同仰望泰山北斗一样。多用作表示钦佩、仰慕之辞。
18、带河厉山: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19、泰山之安: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稳固、安定。